章一零一 幕後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3      字數:4360
  宴會的後半程,李明勳在與一群老熟人聊過之後,選擇接見一些重要的使者,而葉爾羌使者阿都拉也在序列之中,先從迪麗古麗的口中得知了李明勳對她的安置,如今又有機會到禦前,阿都拉忐忑的心稍稍安頓下來。

  在得到侍從官允許進入宮殿的時候,阿都拉難掩喜悅,但是卻在門口碰見了裏麵出來的幾個人,兩個侍衛架著一個身著金絲白長袍的男人,在他高呼申辯的時候,侍衛無情的用刀把敲碎了他的牙齒,如果不是這個男人皮膚黝黑,顴骨高聳,僅憑他說話的語態和穿著,阿都拉都要以為這是葉爾羌人了,顯然,這個時候若還有葉爾羌人受到大皇上的接見,就定然是叛徒們的使者了。

  走進了宮殿,燈火搖曳之間,阿都拉再次看到了李明勳,他正坐在禦案之後書寫,而在他的身邊則侍立著一個佩刀的年輕軍官,也是皮膚黝黑,見到阿都拉,他還微微欠身施禮,而阿都拉不敢受其禮節,反而跪地等候李明勳。

  顯然,這是違反臻主聖訓的,身為虔誠的教徒,阿都拉不應該向臻主之外的任何一個人下跪,但為了前途和利益,阿都拉還是屈服了世俗的強權,千百年來都是如此。

  “和卓,你知道蘇祿蘇丹國嗎?”李明勳問道。

  阿都拉眼睛一亮,他知道所有的蘇丹國都是與自己一個信仰的國度,但是身處亞歐大陸腹地的葉爾羌,阿都拉顯然對南洋與澳洲之間的國度一無所知,他隻能微微搖頭,李明勳指了指身邊的年輕軍官,說道:“他叫伊拉姆,是蘇祿蘇丹國的王子,這個年輕人麵臨著和你一樣的困境,他父親死於叛亂,暴虐的叔叔奪取了原本屬於他的權柄,而剛才被趕出去的蠢貨就是那個背叛者派來的使者。”

  “大皇帝陛下,請問您會如何幫助這位伊拉姆王子呢?”阿都拉問道。

  “尊貴的聖裔,陛下會支持我返回蘇祿,擊敗叛賊,奪回屬於我的一切,我可以在帝國南洋數省募兵,可以從港口雇傭或購買武裝商船,還會有一支帝國的艦隊護送我回到國都。”伊拉姆朗聲說道。

  阿都拉一臉欣喜:“是嗎,大皇帝陛下真是慷慨的人,無愧天下之主,萬王之王。”

  李明勳微微搖頭,把簽署好的法令遞給了伊拉姆,拍了拍他的肩膀,伊拉姆躬身施禮,然後離開了。

  “和卓,朕並非慷慨之人,朕這麽做是因為這有利於帝國,而且已故的蘇丹加利德也是朕的好友。”李明勳說道。

  蘇祿蘇丹國的前國王加利德是當年李明勳遠征關島的時候,在關島救出來的蘇祿王子,他與加勒比海盜們一起拿著李明勳開具的私掠證橫行南洋,先是對付西班牙人,後又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這個過程中,積攢了海量的財富和強盛的武力,得以攻入蘇祿,獲得了蘇祿蘇丹國的統治權,隻不過之後的加利德醉生夢死,樂享天命,再無進取之心,一直到去年被其兄弟反叛殺死。

  而伊拉姆則是加利德做海盜的時候,前往台北運送奴隸時迎娶的一位漢家女子所生的兒子,二十年過去,已經長大成年,而在其十六歲的時候,便帶領一支小規模的軍隊加入了帝國光複中原的大軍,戰勝之後便進入歸化學堂學習,而在李明勳與加利德的書信中,伊拉姆就是加利德屬意的繼承人。

  顯然,蘇祿的叛賊不知道加利德與帝國的皇帝還有密切的私下往來,以為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獲得帝國的承認,方才被架出去的使者還堂而皇之的說是加利德病故之前傳位於兄弟。

  “朕的本意是派遣海軍和部分陸戰隊護送伊拉姆回蘇祿,繼承蘇丹王位,以撥亂反正,恢複那裏的秩序,但伊拉姆卻擁有年輕人所有的衝勁和自信,他隻需要得到幫助即可。他的父親在帝國各省給他留下大量的種植園,銀行裏也有數額巨大的存款,這些都可以作為伊拉姆高舉義旗,平定叛亂的資源,這個孩子要自己殺回去,親自報殺父之仇,朕也就隻有同意了。”李明勳毫不吝嗇的表達對伊拉姆的認可,與自力更生不求他人的伊拉姆不同,阿都拉這種想獻上一個女人和所謂忠誠,就向帝國伸手要兵要糧要錢就顯得可笑了。

  阿都拉並不愚蠢,他聽到這裏已經明白,自己不是偶然遇到了伊拉姆,也並非是大皇帝不經意講述這樣一個‘勵誌故事’。

  “大皇帝陛下,我。”阿都拉有些不知所措。

  李明勳示意他起來,隨和的說道:“方才在宴席上,朕的三個兒子和你們的別吉相談甚歡,而你和司馬依伯克也想讓她進京侍奉,可迪麗古麗年紀尚小,便先教養在皇後身邊,待長成了,朕在宗親勳臣中給她擇一門好婚事,總不會虧待她,你看可好?”

  “謝大皇帝陛下恩典。”阿都拉忍不住再次下跪,皇帝如此表態,就說明還有路可走。

  李明勳拍了拍手,一側緩緩打開了一張輿圖,涵蓋了西域及其左近的許多地方,葉爾羌汗國也在正中央,李明勳問:“和卓,現在你可以介紹一下葉爾羌的情勢了,我們才好商議一下如何處置。”

  阿都拉連忙上前介紹起來,葉爾羌汗國作為察合台的後裔國度,殘留了許多蒙古製度,比如分封,葉爾羌汗國本就位於天山南路,東起哈密,西到費爾幹一帶,統治著後世南疆、阿富汗、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等諸多地方,而疆域之中山地高原和沙漠占據了大部分地方,因此水草豐美的盆地和綠洲才是人口集中之地,疆域雖廣但核心區域卻被沙漠和山地分割成了七八個區域。

  地理限製和分封製度導致葉爾羌汗國內有幾個總督,阿都拉所代表的司馬依伯克其實隻是其中一個總督罷了,而每個總督各執掌一塊區域,擁有全部權力,這在前任大汗阿布都拉汗在世的時候有所削弱,但隨著阿帕克和卓叛亂之後,各區域都處於分列狀態,其中阿帕克和卓控製了汗國重要的喀什噶爾和葉爾羌城,而帕米爾高原以西的區域已經不聽號令,而在帝國的河西走廊與司馬依伯克的領地之間,還有一股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前任大汗的五弟巴拜伯克。

  巴拜素來就是一個刺兒頭,在其兄長登上汗位之後,封其為哈密總督,但巴拜野心勃勃,一直想趁著中央王朝改朝換代向東擴張,屢屢進犯河西走廊,甚至在偽清時代,甘陝爆發起義,巴拜也派兵支持,想要侵吞河西走廊,巴拜有能力也有實力,可一直一事無成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好兄弟,老六阿布倫,其是吐魯番總督。

  與好戰的巴拜不同,阿不倫是一位寬宏大量愛好和平的人,他唯一的樂趣就是拖巴拜後腿,辦法也很簡單,每當巴拜要起兵攻打河西走廊的時候,阿不倫就會聚攏兵馬攻打巴拜的領地哈密,每次都能逼著巴拜回防,屢次不爽。

  隻不過阿不倫英年早逝,在其死後,巴拜就占領了吐魯番,成為葉爾羌汗國東部最有實力的領主,即便是帝國建立之後,巴拜也曾與帝國邊防軍隊發生過衝突,隻不過被幾次挫敗,在阿布都拉汗向帝國稱臣為藩之後,巴拜也消停下來,而帝國也封其為伯克,雙方罷兵,暫保了西北安寧。

  “巴拜狼子野心,先汗去世後,他意圖自立,卻也知道,曾有罪於天朝,不為天朝所容,便不請封,巴拜在哈密和吐魯番橫征暴斂倒行逆施,不僅結交準噶爾部,還有勾結漠北滿清之罪,實是罪惡深重之人。”

  當阿都拉講述到最後,重點已經完全放在了巴拜伯克身上,這也暴露他與司馬依伯克的計劃,按照二人的計劃,阿都拉和卓出使京城,有兩大任務,一是讓司馬依得到帝國認可,成為司馬依汗,以確立其地位,二便是獲得帝國出兵支持,雙方東西夾擊,滅掉盤踞吐魯番和哈密,阻擋在帝國與阿克蘇之間的巴拜。這樣司馬依領地擴大,還能與帝國直接聯絡,勝算更大。

  阿都拉作為一位宗教領袖,在揣度人心和語言方麵顯然是合格的,在他的口中,巴拜已經是十惡不赦之人,是帝國在西北的巨大威脅,而且還有勾結滿清意圖自立等諸多不可饒恕之罪,而此人不過擁兵數千且極不得民心,好似李明勳彈指一揮便可蕩平一樣。

  李明勳看著地圖,負手而立,任憑阿都拉在身邊遊說,一直到他詞窮語盡,方轉身過來,說道:“你說清了,朕也明白了,下去吧。”

  這可出乎了阿都拉的預料,他沒想到自己此番前來,隻是介紹局勢的,根本沒有得到回應,這讓阿都拉的心裏落差很大,但又不敢違拗,隻能退下。

  “嘰嘰喳喳,像麻雀一樣。”李明勳搖搖頭,便去休息了。

  第二日的皇宮仍然熱鬧,萬壽節是國之大禮,而慶典之後便是勳貴群臣的私下走動,與皇室最親厚的自然是李明勳打天下時的舊部,此刻也都封了公侯爵位,帶著命婦子女入宮,皇後招待女眷們,而李明勳則與宗親舊部一起飲宴。

  “好了,沒有外人,不必拘禮,坐吧,坐吧。”李明勳牽著李君威進了餐廳,看著一眾親朋好友施禮,擺擺手,親切的說道。

  眾人笑了笑,也就團坐在了一起,能出席到場的都皇帝親厚信重之人,宗親中的三位王爺再有就是天子門生,唯有李德燦略顯拘謹,他與皇帝關係並不親厚,卻又是京城第一重臣。

  “爹父皇,我不想在這裏吃飯,我想去母後那裏。”李君威看著滿桌的長輩,撓頭說道。

  “為什麽,我這裏也有好多好吃的。”李明勳不解。

  李君威眼睛一亮,說:“母後那裏有很多漂亮小姐姐小妹妹。”

  “那你去吧,不過再被人欺負了,可別找來哭鼻子。”李明勳敲了敲兒子的小腦袋,先打好預防針,他還記得剛登基時,宮中也是這般熱鬧,前來朝見的命婦們見到李君威是左親一口,又親一口,弄的這孩子哭著告狀,說外麵的女人很可怕,都咬他的臉。

  李君威樂顛顛的跑開了,惹得桌上一陣笑聲,李海笑了笑:“兩年多沒見老三,長進不少,以往就惦記著吃,現在開始惦記姑娘了,難得。”

  李明勳道:“你別打趣他了,來吧,都動筷子吃吧,邊吃邊聊。女人們之間家長裏短,咱們也該說些正事,葉爾羌的內亂你們也都知道了,司馬依伯克送了女兒來,又派了使團,請求帝國出兵,你們怎麽看?”

  榮王李定國當即說道:“打還是要打的,但不能為那什麽司馬依火中取栗,這幾年朝廷都在備戰北伐之事,若真順了葉爾羌人的意思,西征天山南路,那耗費的資源可是海量的。”

  眾人紛紛點頭,西域和蒙古草原從來都是中央王朝的威脅所在,而曆朝曆代對這兩個方向用兵也都是傾舉國之力,雖然帝國之強盛遠超曆史上的封建王朝,但介入西域的戰事也不是小打小鬧,葉爾羌汗國不過百十萬人口,幾萬兵丁,實力不強,可從河西走廊用兵,出了嘉峪關就是千裏沙漠,補給非常困難,補給成本更是超過渡過瀚海征伐漠北,在帝國積蓄力量對漠北用兵的當口,便是激進的軍方也不想在西域方向大動幹戈。

  “榮王說的是,如今這個時候,再行征討西域,實在不當。”李海微笑說道。

  “哎,首相,我可沒說不打!”李定國立刻辯稱,說道:“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延後幾年,待平了漠北之後再打,若非得現在打,能小打就別大打,把戰爭的規模和烈度控製住。”

  內閣是不想打的,這一點李明勳很清楚,在內閣和議員的眼中,打仗永遠是一門生意,若不是李明勳篤定要收複漠北,消滅滿清餘孽,怕是連漠北都不想打。為漠北這一仗,維持軍隊、屯兵墾荒、增強軍備,每年軍費花銷以千萬計數,按照那幫子人的想法,這麽多錢若用在海外,怕是把印度都打下來了,印度與漠北一比,哪個是西瓜哪個是芝麻,這是顯而易見的。

  李明勳淡淡說道:“內閣不想打,元老院想小打,你們覺得呢,都說說,都說說,太子,你說,打還是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