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145
  清晨,樸太沐浴著陽光,挽褲腿,扛著橛頭,走在田埂上,仔細看著分給自己的土地,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二十畝!

  塗著紅漆的幾塊石界圈出了樸太家的土地,昨天,佐領裏的章京向他頒發了地契,正是確定了這片土地的歸屬,隻不過昨天分完地,天色已經晚了,他沒有細細打量,以至於回到家裏,一家人竟然沒有睡著覺,多疑的老婆擔心自家分到的不是熟田,而第一次擁有自己土地的樸太顯然過於激動了。

  “當家的,當家的,這真是耕種過的熟田啊。”已經下地的樸太老婆大聲叫著。

  平坦的地裏已經起了壟,一條支渠從磚石壘砌的引水灌渠裏延伸過來,從地頭經過,看水道裏沉積的一些細沙就知道灌區肯定用過,而在壟與壟之間還有大量的玉米茬或高粱茬,顯然,去年這裏種植過這類他不熟悉的農作物,而且還有收成,樸太已經明白紮蘭屯旗為什麽對玉米這種作物情有獨鍾,不僅因為產量高耐寒耐旱,還因為這種作物的秸稈可以作為飼料,補充周圍牧民旗佐的冬季使用。

  樸太用攫頭刨開土地,看到充滿腐殖質的黑土,非常滿意,這土地可是肥沃的很,雖然距離參領老爺所說的熟田還要差一些,可也是能種出糧食的,這個時候,誰會去怪善心的參領老爺呢?

  在農民眼裏,耕種多年,有穩定產出的田才叫熟田,顯然這個標準不適合紮蘭屯旗,實際上,在帝國開拓關外的過程中,熟田就是肯定可以用來種糧食作物的田畝,以樸太家分到的土地為例,在去年這裏剛光複的時候,這裏還隻是一片灌木叢,是勞改營的人燒了灌木叢,把地裏的石頭、樹根清除,修了灌渠,平整了土地,間隔種了玉米、高粱和苜蓿,這樣即便不見糧食收成,也可當成飼料,事實證明,這塊土地的玉米和高粱卻是有收成,達到了標準,才能被分給新移民,而附近一些土地,因為錯過了時令,全部種的是苜蓿,還隻能是荒田,今年再耕出來種糧食作物,明年才能做熟田分給今年末、明年初到的移民。

  嘚......駕.......!

  遠處傳來駕馬的聲音,遠遠就看到一幹紅旗出現在道路上,權業領導的耕田隊正式到了低頭,樸太的兒子伸長了腦袋去看,說:“娘,我想去看看。”

  “去什麽去,看了今天也不耕咱們的,輪到咱們家怕是要半個月。”樸太老婆沒好氣的說道。

  在分配耕地先後的問題上,樸太家與手藝人家的土地被分到了最後,原因很簡單,樸太是菜戶,種菜是不需要那麽講究時令的,而且菜田耕一耕最好,不能耕也能種。

  樸太兒子還是想去湊熱鬧,有其子必有其父,樸太也是如此,他放下攫頭,從地頭拿了兩個昨晚編的筐,和兒子一人一個,說道:“兒子,走,咱們是拾糞去!”

  (記得小時候,收玉米和麥子的時候,還有人拾糞,那時候拉車的都是牛,現在老家已經沒有牛了)

  這倒是個好理由,種菜需要大量的廄肥,這種用動物糞尿和褥草、飼料混雜堆漚的肥料是蔬菜高產的秘訣所在,以前樸太之所以巴結陳家,免費給他們家提供泡菜醃菜,就是為的要他家牲口棚裏的牲口糞便,現在暫時沒這個條件,但紮蘭屯溝通前沿哨所、牧民旗佐和齊齊哈爾城,來往的牛馬頗多,樸太早早備下籮筐,準備加入拾糞大軍。

  “快點回來整地,不然你們就別回來了。”樸太老婆吼道。

  與所有第一次見到黑龍江重挽馬的人一樣,樸太父子看到這四匹巨無霸,都是張大了嘴巴,驚呼不可思議,與尋常見到體重三百公斤左右,肩高不過一米三的蒙古馬不同,眼前的黑龍江重挽馬擁有七百公斤以上的體重,肩高更是達到了一米五五,那寬厚的胸肌和壯碩的體魄宛若一堵牆,而四條腿粗大有力,充滿了力量。

  黑龍江重挽馬原本是帝國永寧軍馬場培育用來拖拽炮車的,力量和耐力、對氣候環境的適應性都很強,後來推廣到民間,成為了耕種用馬的寵兒,而在長時間發展和雜交中,又出現了海西挽馬這一支係,海西挽馬是乘挽兩用馬,所以身量要小很多,但用於耕田效率就低了一些,所以帝國的官營農場和一些大型的商營農場還是使用黑龍江重挽馬作為主要畜力。

  權業招呼著人把鏵式犁從馬車上搬下來,親自組裝調試,檢查之後套在了兩匹重挽馬上,隨著一聲清脆的鞭聲,兩匹重型挽馬迸發出強大力量,拖拽著鏵式犁前進,已經化凍的土地被尖銳鋒利的犁刀刺穿,大塊大塊的黑色土壤被翻了過來,玉米茬直接被覆蓋在了黑土之下,鏵式犁後麵右側留出了近半米深的溝,鏵式犁有四個犁刀,每個都比普通的鐵包木犁要大很多,一趟走過去,半丈寬的土地全部被翻了過來,效率之高,讓人歎為觀止,不要說這些剛剛來到此地的朝鮮移民,就連前來瞧熱鬧的紮蘭屯旗官將和本地農民都嘖嘖稱奇。

  不多時,權業就駕馭著馬折返回來,把剛才犁出的溝填了,又出現了一條新的,當著所有人的麵,權業把馬鞭交給了他的二兒子,那小子不過十五六的年紀,但駕輕就熟,熟練的駕馭著犁地,竟然不比權業差。

  烏力吉微微點頭:“權業,你的兒子也會駕犁呀?”

  權業嘿嘿一笑,獻寶似的介紹起來,原來,身為鐵匠的權業有兩個兒子,作為手藝人,特別是技藝嫻熟的手藝人,在寧古塔他比普通的農夫更快的積攢了一筆財富,可以讓自己的長子去念初級學堂,然後憑借長子還有一手鐵匠手藝,可以輕而易舉的進入農機工坊,獲得體麵而且高薪的生活,要知道,在官營農場幫了三年工的權業也隻是學會修理鏵式犁,而大農場裏可不隻有鏵式犁,還有馬拉收割機、打草機、脫粒機,這些可不是一個鐵匠能收拾的了的。

  權業很羨慕那些個穿著製服,可以對自己吆五喝六的技術員,他立誌讓兒子成為那樣的人,可他手裏的錢隻夠一個兒子去求學的,這一次移民,他不僅成為了什長,還獲得了一個學堂的推薦名額,可以把學費省下來而兩個兒子娶媳婦蓋房子。

  但當時的權業沒有這個機會,那個時候他就著意培養自己的小兒子鐵匠手藝,並且去農場幫工都帶著他,權業那個時候希望通過兒子的手藝和自己的關係,等兒子成年就可以成為官營農場的一名正式員工,得到鐵飯碗!

  也正因為如此,權業的小兒子會駕用鏵式犁和重型挽馬。

  “哎呦,同樣是地裏刨食兒的,這大地方來的人就是和咱們小地方的不一樣,了不得,了不得。”烏力吉沒有表示什麽,聽完權業的故事,圍觀的人忍不住讚許道。

  人們不僅羨慕權業,更是滿心歡喜,原本他們不相信一副犁能一天耕七十畝地,現在看來,怕是還不止呢,這樣自家的地快點耕完,不會誤了時令。

  四匹馬兩兩一組換著耕田,權業與他的小兒子同樣換班來駕犁,而壯勞力則被阻止起來,收拾鏵式犁耕過的田,把大土塊砸碎,然後起壟,或者修繕一下引水溝渠,紮蘭屯周邊的土地裏一片忙碌的樣子,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身為參領章京的烏力吉一直在田間地頭沒有走,他騎著一匹馬,每當鏵式犁停下就會去看發生了什麽,還與屬員一起丈量鏵式犁耕過的土地,而每當權業停下休息的時候,烏力吉也會向其打聽那個官營大農場的一些事情,並且做一些記錄,所有人都以為烏力吉也是瞧瞧熱鬧的,不曾想他比任何人都忙,就連中午飯都是在地頭吃的。

  當天色擦黑的時候,權業回到家,他稍稍清洗了一下,便和兩個兒子、鄰居一起喂養馬廄裏的挽馬,這些重挽馬如今可是紮蘭屯旗的寶貝了,待遇不比最優秀的戰馬差,沒有下地的權業長子已經在家裏支起了爐子,忙活了一整天,打出了合用的馬掌,以免出了什麽問題。

  收拾妥當的權業剛坐下來要吃飯,就聽到外麵有人喊,一看是參領官署的職員來了,直言讓權業去官署,說是參領章京烏力吉請他吃飯,權業哪裏敢違拗,連忙跟著去了。

  到了官署,桌上已經擺開了菜品,烏力吉讓權業落座,說道:“今日那鏵式犁的效果本官看了,著實驚人,移民都叫它犁祖宗,犁爺爺,能耐是不凡的。你是有功的,這一筆本官替你記下,等耕完了,自會有獎賞。”

  “謝長官。”權業連忙起身。

  烏力吉擺擺手:“謝就不用了,今日在地頭,聽你說你曾經工作的農場裏還有馬拉收割機、割草機、脫粒機,本官回來後,問了幾個人,都說沒聽說過,請你來就是想問問你這些機械的事情。”

  權業這才明白了過來,正巧他知道的不少,他不僅見過,也操作過,還修理過,當然,一些配件,特別是螺絲、彈簧一類的,可不是他能加工出來的,因此也接觸過海參崴農機廠來的技術人員,因為他有意培養兒子當技術員,所以還專門打聽過,對農機廠也有不少了解。

  烏力吉聽權業簡要說了,更是歡喜,指了指滿桌子的菜:“吃,先吃飯,吃完飯,你說我記下來!”

  權業不知道這些有什麽用,他窮極腦袋,也隻是想到紮蘭屯旗可能也會開農場。

  而烏力吉正是有這個打算,權業把知道的情況竹筒倒豆子一樣告訴了烏力吉,烏力吉尤其重視兩樣,一是這些農業機械效率幾何,二則是伺候這些農業機械,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和技術。

  一直到半夜,權業才被人用馬車送回家,勞累了一天,權業卻因為興奮睡不著,如果紮蘭屯旗真的辦農場,自己的兩個兒子豈不是有前途了?

  而烏力吉這個夜晚也沒有睡,他忙活到了後半夜,寫成了一份報告,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紮薩克曹鬆那裏,而相對於建設、屯墾這些後勤工作,身為管旗紮薩克的曹鬆更在乎的是軍事準備,他會監督本旗騎炮部隊的操練,也會與周圍的藩屬旗佐、直轄旗佐演練,甚至於親自帶領騎兵,越過山口,前往大興安嶺以西偵查,所以他對這類報告不太感興趣,隻是見烏力吉很重視,知道這個老實的蒙古人不是無的放矢的人,順手簽了自己的名,送往了齊齊哈爾綏靖公署。

  因為有曹鬆的名字,齊齊哈爾也不怠慢,送往了一級綏靖區黑龍江綏靖公署,最終到了理藩院,出現在了帝國皇帝李明勳的麵前。

  “技術移民,人才移民........。”李明勳看著報告裏的文字,忍不住誇讚出口:“真是一副好頭腦啊,實在不想到,一個蒙古年輕人,隻接受了一年半教育的家夥,竟然能寫出這樣的真知灼見來,了不起,了不起!”

  烏力吉的文字並不優美,甚至字體有些醜陋,但他用不長的篇幅論證了一個觀點,似紮蘭屯這樣的前沿基地的建設,為了低投入高產出,最好的辦法是重視移民的質量,而不是一味的增加數量,烏力吉以權業為例子,毫不客氣的宣稱,這樣一個有技術有見識的移民,對紮蘭屯的價值頂的上一百個老實肯幹的農夫!

  也正是從這方麵,烏力吉引申出了技術移民和人才移民兩個重要的概念,並且向綏靖區提出了要求,而這份報告能直達禦前,是因為機緣巧合,但是能得到李明勳的重視,卻是帝國麵臨的進軍漠北的難題——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