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四三 兵精糧足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188
  科隆最終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了巴達維亞,等到他再出現在公眾麵前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東印度公司的總理事長,隻不過,他供職的已經不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而是法蘭西王國。

  李明勳與馬特索爾科達成的協議是一種冒險,畢竟在東印度公司之中,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同意這個協議,或許隻有馬特索爾科這樣的愛國者才願意,但同意就意味著放棄自身在東方的利益和麵對十七位紳士的怒火,好在,馬特索爾科是總督,在東印度群島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而配合他的還有德魯伊特爾和合眾國的主力艦隊,以及三個旅的海軍陸戰隊士兵。

  控製了巴達維亞的同時,海軍在西蒙斯和李北極等人的率領下先後控製了幾個重要港口和城市,武裝鎮壓了所有膽敢抵抗的人,失去了港口的支持,荷蘭艦船再難對合眾國發動無限製的破襲戰,東方的海麵終於恢複了安定。

  很顯然,選擇了尼德蘭的馬特索爾科相當於背叛了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未必會放過他,所以李明勳很早就吩咐合眾國駐歐使領館和葡萄牙王室將馬特索爾科的家人接走,但萬裏之外的事情,誰會知道結果如何呢,雖然東印度公司的高層絕對不會接受馬特索爾科與合眾國達成的協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麵對生米煮成熟飯的局麵,十七位紳士已經無力回天。

  實際上,在東方的問題解決之前,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被荷蘭人火並的消息傳到了本土,在倫敦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直接成為了英國與荷蘭爆發第二次英荷戰爭的導火索,荷蘭已經無力東顧,最終的結局就是被迫接受了。

  馬特索爾科最終消失在曆史的浪潮之中,與他的家人一樣,無聲無息的消失,世間好像好似沒有了這個人,即便是幾十年後,合眾國與荷蘭結盟共同應對英格蘭的海上崛起,又過了十年,合眾國與英格蘭、荷蘭共同應對崛起的法國,雙方合力尋找這個為兩國關係作出重要貢獻的總督,但都是一無所獲。

  山東。

  李明勳再次登上山東土地的時候,看到的是忙碌的人群,嗅到的是緊張的空氣,無論是青島還是膠州,都處於忙碌的狀態之中。

  北洋戰區的十幾萬軍隊已經來到了大陸,還有無數嗅到利潤的商賈,隨著第一批軍費四百萬兩投入下去,別說膠州灣,合眾國已經控製的膠東半島都變成了一台燒熱的鍋爐,飛快的運轉起來,膠州灣和登州搭設了造船廠,工匠們建造沿海內河用的槳帆船,並且為濟州到山東的帆船提供修造服務。

  山東礦務局剛剛樹立了一個牌子,就連辦公地點都是臨時租借的,本地的煤炭和鐵礦石采掘就已經興辦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山東製造局,第一個建立起來的就是代表著合眾國最高技術水準的,擁有蒸汽鼓風機,高度達到了十五米的高爐,但蒸汽的動力畢竟還過於高端,風車、水力和畜力仍然是主流,繁忙的生產中,膠州、登州、萊州和青島四地已經在考核之後向山東學子發放了準考證明,轟轟烈烈的新式科舉也已經進入籌備狀態。

  這一切都在統帥部製定的山東光複計劃之中,而這隻是民族解放的開始,是驅逐韃甪恢複中華的第一步。

  “自九月十二日,北洋戰區下轄第二軍、第四軍合計六個步兵師、三個混成旅、四個騎兵旅及炮兵、舟橋和工兵七個旅已經全部抵達戰區,永寧援軍中,永寧師、黑水旅、東方旅全員全裝抵達,呂宋第五軍,忠貞師與馬尼拉師全員到達,另有來自巴拉望旅、金城獵兵營、美洲連抵達,近衛師、近衛騎兵旅、華城旅、龍城旅尚滯留濟州。

  此間已有甲等師四,乙等師五、騎兵旅六、混成旅四,總計步兵九萬五千人,騎兵三萬四千餘騎,另有輜重、通訊、舟橋、工兵、憲兵等約四萬人,已經獲得了對滿清山東重兵集團的絕對優勢,若滯留濟州之兵馬趕到,兵馬將超二十萬。”在青島要塞,高鋒向遠道而來的李明勳匯報了當前的野戰主力。

  李明勳看著手中的資料,北洋戰區的兩個整編軍齊裝滿員這沒的說,第五軍,也就是呂宋援軍,甲等師第五忠貞師和乙等師第51馬尼拉師趕到,而另外一個乙等師即第52榮耀師原本也被劃歸北洋戰區序列,但卻被留在日本,以為震懾之用。

  而南華師、婆羅洲師、檳城旅以及南洋、印度洋來的散碎軍隊則在東南戰區效力,而來自非洲的軍隊因為對荷蘭作戰的緣故,此刻還滯留在非洲,要到也得是明年了。

  雖然因為日本和荷蘭的緣故,三分之一的軍隊因故未趕到或者錯過了季風時節,滯留在濟州,但戰力仍然是充足的。

  “很好,本地新訓兵馬如何了?”李明勳問道。

  山東軍管會長官馮益輝道:“閣下,按照統帥部的要求,今年之內,山東軍管會要組建三十六個新訓營,現如今已經完全組建了十四個,完成了完整的隊列、射擊訓練,可為主力部隊之後備補充,另有二十二個營,軍官和主要士官已經選配完畢,但沒有足夠的兵員,且嚴重缺乏武器準備。”

  “為什麽缺人?”李明勳問道。

  馮益輝道:“因為戰爭的緣故,本地和大本營的商賈在膠州灣大規模的招聘人員,工人的工資很高,所以少有人願意當兵。”

  李明勳點點頭,這在他預料之中,但卻不曾想這麽嚴重,不過缺人的問題隻是暫時的,本地手工業的擴張隻是一陣風,而隨著戰事的推進,光複區域越來越多,人力緊缺的問題就會解決。

  “北洋戰區是如何計劃的?”李明勳問道,戰事他已經完全交由了高鋒。

  高鋒問道:“閣下,是否還要等濟州的滯留部隊趕來?”

  “你是感覺兵力不足還是戰力不夠?”李明勳問道。

  高鋒搖搖頭:“不,已經夠了。”

  濟州的滯留軍隊中包括了大量的近衛部隊,高鋒本意是不想他們缺席這場戰役的,但李明勳既然說了,他就不會再糾結:“兵力是足夠的,我們的計劃是,先派遣部分兵馬進攻青州大營,展示我們的部分實力,讓滿清的京城援軍快些到來,再進行決戰。”

  李明勳思索片刻:“不錯的計劃。”

  這個計劃好就好在把戰場定格在青州,而不是距離膠州灣補給基地太遠的腹地,而部分展示實力的計劃也很不錯,如果全麵進攻青州,不僅會讓戰場過度進入中原腹地,還可能迫使滿清把江南的嶽樂重兵集團回調,那麽就會導致整個戰略局麵的大混亂。

  軍事會議進行的很快,李明勳現在已經當起了甩手掌櫃,軍事上一切交由高鋒處置,他樂得清閑,等他上戰場,還是要等到滿清皇帝南下之後,但在其他方麵,還是需要李明勳做主的,畢竟山東必然是民族解放計劃中光複的第一個北方省份,這裏一切的處置方式都會成為這個轟轟烈烈大解放運動的範本。

  將領們離開了辦公室,馮益輝留了下來,他從公文包裏拿出一份名單,說道:“閣下,肅奸清算委員會與特別法庭希望先懲治一部分漢奸,並且把山東境內的漢奸和反動士紳梳理了一遍,這是其中一些人員,卑職希望您能審閱一下。”

  名單有兩行,第一行是準備拿來殺雞儆猴的,都是登萊抓到的仕清官員和本地士紳,其中以官員較多,多是萊州、登州一帶的,士紳就比較少了,登萊是禁海的重災區,人本來就不多,而且還長期被合眾國實際控製,士紳早就被清剿幹淨了,這名單上的,多是這些年新產生的,但這些卻尤為嚴重,因為很多是登萊軍管時代的合眾國百姓,後成為滿清的走狗。

  而第二行就是梳理的山東境內的主要官員,這些人員就比較多了,能寫在上麵的,都是李明勳眼熟的名字,畢竟當年李明勳親自指揮了山東禦虜和登萊大撤退,還是朱明時代,李明勳的足跡橫跨山東,接觸過很多士紳和官員,這些人投效滿清之後,不少人又執掌地方,其中也不乏已經歸鄉辭官的,能被單獨摘出來,是因為這些人比較矛盾,他們與李明勳一起抗過清,卻也做過或者還在做滿清走狗。

  馮益輝小心觀察著李明勳的表情,因為第一行第一個名字就是侯方域,剛直如馮益輝,也不得不考慮上意,但李明勳的眼睛掃過那個名字,沒有任何表情變化,馮益輝猶豫之際,李明勳提筆在名單上勾出一個名字,說道:“給他一個機會吧,抓不住,就算了。”

  接過名單一看,被勾住的名字在第二行中,馮益輝小心提醒道:“這個侯方域?”

  李明勳笑了笑,他哪裏不清楚下麵這群官員的小心思:“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不必單獨列出來。”

  青州。

  如今的青州早已成為了兵災之地,城內外駐紮了不下十萬兵丁和鄉勇,惹得本地雞飛狗跳,秩序全無。

  周亮工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了衙門,方才他在街道上處置了幾個搶奪民宅的外省援軍,砍頭的時候,也不知是兵卒故意還是天意如此,濺了他一身的血,官袍是不能穿了,周亮工回後院換衣服。

  周亮工便是李明勳在名單上唯一圈出的人,實際上二人並不相識,但卻有所交集,當年阿巴泰率領大軍橫掃中原,進攻山東,李明勳從海外萬裏馳援,與當時還是登萊巡撫的曾櫻一道山東禦虜,周亮工彼時不過是濰縣一縣令,但卻在阿巴泰的十萬大軍圍攻下堅持了許久,曾櫻想要派兵救援,被李明勳拒絕,周亮工用自己的能力護持了一縣百姓的平安。

  後滿清入關,已經在江南為官的周亮工自知朱明大勢已去,投靠了多鐸,選擇仕清,在福建擔任布政使,防備鄭成功,鎮壓起義,一度做到侍郎,卻遭遇滿洲大臣猜忌陷害,幾乎發配寧古塔,後又被啟用,成為青州分巡道。

  周亮工不知道自己在李明勳那裏得到了一道特赦令,他依舊兢兢業業的做著自己的能做的一切,換了一身衣服的周亮工返回了前衙,發現幕僚陳平還在工作著,為其分揀各路公文,對於這位年紀不過三十歲的幕僚,周亮工是非常滿意的。

  陳平是四年前成為周亮工幕僚的,一開始周亮工隻是以為其科途不順,但不曾想共事越久,越發展現他的才學和能力,周亮工視其為知己,見已經是下值的光景,周亮工隨口問道:“賢弟,怎麽還不去吃飯呢?”

  “還有一些東西沒處理完,馬上就好了。”陳平說道。

  周亮工看了一眼,多是一些塘報之類的,便是說道:“明日再弄也是好的。”

  “明日便不能為大人做了。”陳平低著頭,不忍的說道。

  周亮工點點頭,這些時日他的幕僚散了個七七八八,陳平上有雙親,下有妻兒,眼下要打仗了,想走也是人之常情,周亮工說:“賢弟,不要著慌走,去後院,我再讓夫人為你包些盤纏吧,也不枉你我相識一場。”

  陳平放下手裏的文件,擦了擦眼角的淚水,他原本已經準備了一封信夾雜在那些公文裏,今晚周亮工便是能看到,但想起周亮工平日所作所為,他又不忍這般離去,想到妻兒父母昨日便是去了膠州,陳平一咬牙說道:“周大人,你便與在下一道走吧。”

  周亮工不知陳平為何哭,卻笑著說:“你這是說什麽胡話,本官乃是青州分巡道,有皇命在身。”

  陳平擦了擦淚水,說道:“周大人不是一直想知道在下這一身本事在哪裏學的嗎?今日便告訴大人,是在濟州的統戰學堂,大人明白在下的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