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零 超級戰艦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166
  如此算下來,海娃領地將要為合眾國提供七個師級單位和八個旅級單位及三十多個營團級單位,當然,這些營團級單位隻有少量是技術或者獨立級,大部分都是各海外領地的後備兵機構,因為從海外領地到前線,有些要航行大半年,士兵很多會死亡,而參戰之後也會有傷亡,因此要有配屬的後備兵,比如南非旅,就有一個一千五百人的後備兵團。

  可以看出,《擴軍法案》讓合眾國在沒有付出資金的情況下,實力擴充了至少三分之一,也加深了大本營與海外領地的聯係,算是善政,當然,這些軍隊最早的可以明年抵達,而大部分則是永曆十四或者十五年抵達,作為預備隊或者在第二輪攻勢中參戰,而實際上,這場全民族的解放戰爭開始之後,連海外一些民間團體就開始參戰,最先響應的是澳門。

  葡萄牙殖民者是合眾國堅定的盟友,無論是貿易,還是麵對荷蘭和土著,不然也不會先向合眾國移交東帝汶,又出售科欽了,而合眾國投桃報李,一麵給予其高於其他國家的貿易地位,一麵力所能及保護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全麵戰爭爆發後,澳門方麵率先詢問,既然曾經為永曆提供過一個費雷拉營,要不要為合眾國也組織一個營?

  最終這個要求被允許,裝備由葡萄牙人提供,經費由澳門的葡萄牙和華人商人共同承擔,而士兵中夾雜了葡萄牙人和華人、明國人,當然,明國人是主流,因為澳門大部分人是明國人,而所謂華人則是那些入籍葡萄牙的明國人。

  而這也掀起了一股潮流,一些海外商人都開始效仿,暹羅的華商甚至打造了一支暹羅旅。

  雜七雜八的算下來,與滿清進行全麵戰爭的兵力是絕對夠了,關鍵還是在於財力,實際上,讓海外領地自費組建軍隊參與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本身的初衷就是節約軍費,但三四十萬人作戰,耗費的財力物力可是不菲的,這也是李明勳力圖往後拖一拖,多積攢一些財力。

  事實上,元老院提出以義務兵製代替募兵製,但最終在試行後選擇妥協,作戰部隊依舊是募兵,占領軍則是義務兵,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二十年也改變不了人們的思想,當兵是一種謀生手段,這是合眾國士兵的主流,至於對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這有,但還是壓不倒對金錢的渴望。

  當然,獲得更多財力的關鍵仍然在於取勝,目前所積蓄的資源,李明勳計劃是至少奪取江南這一核心區,當然,如果順利,可再占湖廣,隻有通過占領、清算、充實軍資,才能不斷滾雪球下去,當然,期間出現了意外,合眾國一下多出幾千萬的財政收入,讓一切更順利,這是後話了。

  而李明勳所做的一切,無論是擴軍還是動員,亦或者參與不久之後在檳城召開的會議,都是《民族解放計劃》的一部分。

  一直以來,滿清都是合眾國的主要敵人,但卻一直不是優先度最高的敵人,進行大陸大撤退之前,合眾國先擊敗了西班牙這個最急迫的海上威脅,而發動大陸攻勢的前哨戰——兩廣會戰前,合眾國又先擊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今對滿清的全麵戰爭將要發起,李明勳首先要做的還是要穩住海洋方向。

  隻有穩住海洋,才能源源不斷的為大陸攻勢提供資源,不然就要被絆手絆腳,這一支是合眾國戰略的核心,從未有過改變,實際上,至少現在,李明勳還不知道滿清與荷蘭東印度公司要構築一個包含殖民國家和封建王朝的聯盟的情況下,李明勳還是要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讓海洋戰略穩定,但往往,事與願違。

  永曆十三年五月底,一支規模巨大的艦隊從台北起航,南下前往檳城,這支擁有一艘二級戰列艦,兩艘瑞獸級、四艘台灣級共計七艘戰列艦的艦隊原本是準備加強給印度洋艦隊的,但因為元首在旗艦之上,掛起了李明新的金龍紋章旗,所以艦隊以龍艦隊代指。

  艦隊中的二級戰列艦是君威號,以李明勳的第三子命名,君威號在三月份剛剛下水,實際上並未入列,但是為了趕上這次軍事行動,把君級戰列艦的首艦,也就是君華號上的一半軍官調遣了過來,才讓這艘軍艦順利達到服役的標準。

  這支艦隊的加入使得合眾國的印度洋艦隊擁有九艘戰列艦和六艘重巡,合計十五艘主力艦,成為僅次於駐紮台北的大艦隊的合眾國第二強艦隊。

  君級戰列艦是合眾國建造的第三型戰列艦,但卻與前麵兩型有諸多不同,從技術角度講,君級戰列艦采用的是後世戰列艦體係中最先進也是最經典的賽賓斯體係,這種體係的最大特點就是用相對較差的木料建造三層甲板戰列艦,並取得對同級艦隊更強的戰鬥力和更低的建造費用。

  首先,在肋材方麵使用先進的拚接工藝,這個時代的戰列艦還是采用一整根木料切削、彎曲形成的肋材,然後上層建築胡亂堆砌,而從瑞獸級開始,合眾國海軍采用四段拚接工藝,成功把肋材長度延伸到了露天甲板,僅前後火炮甲板是堆砌的,而賽賓斯體係下,肋材是六段拚接工藝,直接延伸到最上層火炮甲板,如此便可以製造出更強大的三層火炮甲板戰列艦,而賽賓斯體係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船艏船尾也采用肋材延伸到甲板,讓前後不再是戰艦軟肋,避免了一枚炮彈打穿,從火炮甲板滾過,橫掃十幾個炮組,上百人的慘劇。

  而除了賽賓斯體係的應用之外,君級別戰列艦還大量采用鋼鐵材料,比如僅次於龍骨和桅杆材料的支撐肘,這種必須要用天然曲木的材料,在君級戰列艦上直接被鋼製件取代,占據空間小,也更結實。

  排水量超過了三千噸的君級戰列艦已經是這個時代的最強戰艦了,而實際上其技術與建造工程與擁有一百門以上火炮的一級戰列艦沒什麽不同,更為準確的說,君級隨時都可以化身為一級戰列艦。

  這艘上層下層每側各有十四個炮門,中層有十五個炮門,船艉樓有四個炮門的戰列艦擁有九十四門側射火炮,加上船艏向前的兩門短重炮,總計九十六門火炮,但如果需要,露天甲板上隨時可以再擺放八門甚至更多的火炮,直接化身為一級戰列艦。

  君級的總長達到了六十米,火炮甲板五十一米,但龍骨料與瑞獸級一樣,是四十一米的,實際上,君華、君度與君威三艘君級戰列艦都是直接采用的為瑞獸級存儲陰幹的龍骨料,而君級更像是加了一層火炮甲板的瑞獸級,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君級的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了三千二百噸,無論攻擊力還是防禦力都更強,但合眾國海軍計劃中的一級戰列艦已經正在建造中,而那種戰列艦則被命名為中華級。

  與君級、瑞獸級不同,中華級的艦體再次被拉長,采用的也是四十三米級別的龍骨料,而其由下到上為30+32+30+10+2的火力配置,標準配置的火炮就達到了一百零四門,是真正的一級戰列艦。

  而在火力方麵,無論是已經服役的戰艦還是正在建造的戰列,合眾國都進行了火力加強,當然,海軍可不是歐洲那些喜歡堆砌輕炮數量的同行,合眾國海軍的增強火力是大規模采用卡隆炮,即短重炮,比如所有采用賽賓斯體係建造的艦種,中華級和君級,在船艏都有兩門六十八磅的卡隆炮,用於突擊之用。

  而合眾國的艦隊重巡和台灣級戰列艦更是完全配備了卡隆炮,兩者更是完全統一的口徑,即全部是三十二磅卡隆炮,當然,一些作為巡洋艦領艦的重巡和所有的輕巡仍然配備的傳統的長身管加農炮,原因很簡單,這些軍艦主要執行護航和反海盜甚至兼職海盜的任務,要保持遠距離炮擊,這與部分換裝卡隆炮的君級和中華級別的目的是相同的。

  中華級別和君級別的中層和下層火炮依舊沿用加農炮,即下層三十二磅,中層二十四磅,保證遠距離炮擊的有效射程,隻是在上層、船艏樓炮位甚至於可能增設的露天炮位采用三十二磅卡隆炮,而取消了十二磅、九磅這類中口徑火炮。

  原因其實很簡單,這些中型火炮在遠距離對射中也難以打穿對方的主力艦,而若是發射霰彈、鏈彈等炮彈,其還不如卡隆炮,但近距離炮擊,三十二磅卡隆炮完全可以發揮出比三十二磅加農炮更強的火力,因為短重炮輕便,射擊速度快,而近距離,兩種火炮都是可以擊穿的。

  而卡隆炮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當榴彈炮使用(在露天炮位),海軍也在一艘臨近退役的蓋倫船上試驗讓側射火炮使用榴彈,但試驗的結果卻實在是糟糕,榴彈本身就很輕,存速能力差,擊穿半米到一米厚的戰艦很困難,而擊不穿就隻能落水失效,而若是剪斷引信,那又是太過於危險,而更可怕的還是發射失敗的情況,這種情況導致了試驗船被炸毀,最終也讓海軍斷了這個想法,隻是在彈藥庫存了一些炮彈用於支援登陸。

  目前的榴彈炮的引信是被發射藥爆燃產生的熱流通過炮彈與炮管之間的縫隙點燃的,比需要主動點燃引信的臼炮要好的多,但問題在於,一旦發生卡彈的情況,那便是榴彈引信點燃了卻沒有發射出去,那就要自爆了,當然這隻是一種極端情況,更重要的在於,海上炮戰中,火炮甲板上本身就有各類引燃用的火焰,榴彈放在火炮甲板上,一旦被戰火點燃,那就不是報銷一兩個炮組那麽簡單了。

  李明勳作為元首和龍艦隊的指揮官,必然是要乘坐旗艦君威號的,這艘艦原本就是為印度洋艦隊打造的旗艦,而且李君威是李明勳與李香君的第二個孩子,也是李明勳最小的兒子,李明勳對其尤為喜愛,兩個因素合在一起,導致君威號的豪華程度超乎想象,特別是船艉樓,雕樓畫棟,施彩描金,簡直無以複加,能夠與之相比的也就隻有君華號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兩艘軍艦交付嚴重逾期,君級是先建造的君華號,主體結構完工,才一起開工建造的君度和君威,可最終先服役的是君度號,君華號這艘首製艦是第二個服役的,僅僅是進行雕塑裝飾,君華號就用了兩年時間,實際山,君威號也沒有完全完工,內部裝飾要到了檳城後再做了。

  君威號,漂亮、強大而高貴,但李明勳卻是又愛又恨,原因很簡單,乘坐君威號前往檳城,李明勳都沒有把握能夠在七月會議開始前趕到。

  君威號是一艘三層火炮甲板戰列艦,而此行南下又是在西南風盛行的五月,龍艦隊是逆風航行,而君威號那高大寬闊的舷牆就會一麵完全無法收起的風帆,導致這艘船必須與風眼呈現七十二度到七十五度的夾角才能戧風行進,這代表著,要走三四倍的路才能抵達目標。

  而隨船的工程師(加強到檳城軍用造船廠,為擴大的印度洋艦隊提供維修維護服務)的一句話更是讓李明勳下巴都差點掉下來,那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都不敢相信這艘船真的還能戧風!

  最終李明勳選擇了換船,換上了一艘載滿印度洋艦隊軍官家屬的大型飛剪郵輪,在一群老娘們的嘰嘰喳喳中前往了北大年,然後陸地前往檳城,而在離開艦隊之前,李明勳命令艦隊參謀長,一定要在會議開始前抵達檳城,他需要這支艦隊耀武揚威,當然,如果感覺不到,可以把可愛的君威號暫時拋下,率領其他戰列艦前往。

  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這本書兩百萬字了,求些打賞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