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三 政治遊戲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216
  戰由定國,政從明勳。

  這是合眾國與瓊藩,甚至包括劉文秀在內盟軍高層達成的政治協議,也是各方勢力願意支持李定國勤王,並且由其取代孫可望在朱明體係中地位的準則。

  前半部分已經證明是正確的,李定國在勤王路上,無論是軍事指揮還是招安撫慰都做的非常出色,他在西營體係內的威望和關係已經展露無遺,但盟軍進入昆明城的那一刻起,除了軍事行動,一切將聽從李明勳在幕後指揮。

  其目的有二,一者是顧全大局和各藩的利益,完成對各藩實力的均衡,避免晉藩一家獨大的局麵。其二便是避免西南政治動蕩,派係失心。

  前者是各藩的政治共識,後者則主要針對李明勳而言,李明勳本人相信定國的覺悟,但卻不相信定國的能力,時人稱呼西營之中,可望擅治政,定國能用兵。實際上,這話反過來說也是一樣,可望不會用兵,定國不善治政。

  在原本的曆史中,李定國救駕永曆完全就是逼上梁山式的的政治冒險,他已經沒有其他出路了,隻得救駕奪權,雖然在白文選暗中幫助下,李定國成功了,但卻丟掉了廣西全部,其順利奪權更多的是天意,但在擊敗孫可望,掌握西南大局之後,李定國的缺點就暴露無遺,他對於朝局、派係的掌控能力根本無法與孫可望、鄭成功這類同時代的野心家相提並論,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掌握了西營近二十萬兵馬的李定國在滿清的大規模進攻中,一直沒有進行有組織的抵抗,一直到磨盤山的絕命反撲才初有戰果,其吞並秦藩帶來的實力增強根本沒有發揮任何一點作用,幾乎順勢把秦藩和南明兵馬交給了滿清。

  顯然,這並不是李明勳希望看到的,定國沒有政治才能,所以大事不能交由定國。

  六月的天氣,李明勳在堂中圍著火爐吃西瓜。

  雲南的條件實在是太艱苦了,從廣州方向來的補給,數量嚴重不足,李明勳的辦公室裏都缺乏蠟燭,無奈之下,隻能點火為燈,六月天氣,房內擺著火爐,實在是熾熱難當,李定國匆忙走進來的時候,看到便是這一幕。

  李定國把一遝子密信往李明勳麵前一扔,說道:“義兄且看,咱們剛進昆明不過半月,這些子人已經耐不住性子了。”

  李明勳沒有打開那些密信,隻是借著火光瞥了一眼表層的第一封密信,便是金維新的,這金維新是雲南人,西營入滇的時候便是憑借才學被李定國賞識成為其謀士,隻是沒有功名在身,又非將佐,一直沒有正式官職,但這在盟軍體係中不算什麽,金維新在兩廣會戰之後便是去了台北政治學院進修,鍍金了一年半,結業之後李定國按照瓊藩那邊的習慣,用永曆的名義賜予其進士出身,直接授予了廣東巡撫一職,搖身一變成了晉藩體係之內的第一文官。

  李明勳見定國如此態度,便是知道這些信件定然是晉藩體係內的文官武將送來的,請晉王效仿秦藩孫可望,密謀一人之下的地位,獨攬西南大權,李明勳隨後撿起那些信件,直接扔到火爐裏,把火焰撩的旺盛起來。

  “你你這是做什麽?”李定國連忙去抓,燙傷了手也是撈不起一兩封完整的。

  李明勳擦了擦臉上的汗:“這些人密信於你,也是出於對你的忠心,而且人數如此多,總不能一竿子都打死,日後你我還要用,現在拆看了,心裏總歸是有芥蒂的,不看也罷。”

  見定國無奈坐下,李明勳問:“朝會如何了?”

  今日的朝會從早晨一直到深夜,目的就是定下幾件大事,其一便是官銜名位,令所有人失望的是,無論是在勤王中有功的將領,還是表示向天子效忠的秦藩藩臣,都沒有得到任何的加官進爵,李定國更是在朝會上明言,內戰不加官,火並不進爵。

  當然,這一政策是李明勳力主的,定國其實有意用爵位拉攏秦藩體係中的人,比如王尚禮、王自奇和賀九義等人,這些人手握兵權,用爵位拉攏是最便宜的做法,而且頂多是給個國公侯爵之類的,而李明勳反對的原因是,如果給這些人國公,那麽將來就要給白文選之類王爵,國公尚且不算什麽,給了王爵就是更加分裂,而在原本曆史中,定國迎永曆入昆明之後,大肆加官進爵,也是導致後來失敗的原因之一。

  當然,爵位是沒有,但權柄還是有的,李定國便是以晉藩藩主的身份總攬朝政,節製中外軍事,實際上代替了孫可望的位置,而在朝會上,明確宣布蜀王文秀開藩,準備北伐四川,而在內閣方麵,因為吳貞毓死了,朱明朝廷現在還有資曆的文官也隻有林士章、曾櫻和文安之三人了,曾櫻已經隱退,在台北含飴弄孫,不管俗物了,林士章耄耋之年,不堪重負,而文安之卻還在夔東那邊督師,三人都無法出任內閣首輔,首輔一職索性空著,但瓊藩、晉藩和蜀藩一道建議,讓馬吉翔入閣輔政,當然,這也是李明勳的意思。

  馬吉翔是一個十足的奸臣,但那是對朱明而言,或者說是對朱明的文官團體和皇權來說是奸臣,馬吉翔並不缺乏才能,像這樣一條‘外藩門前一條狗,讓咬幾口咬幾口’的好狗可是不多見,孫可望用他,曆史上李定國用他,如今李明勳也要用他看管皇帝,製約文官。

  當然,為了顧全皇帝和朝廷的麵子,還是弄了一個六部和一群大學士的,其中大部分人是馬吉翔舉薦的,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李明勳還授意李定國給予沐天波實權,這位黔國公是朱明建國初就世襲鎮守雲南的勳臣,也是永曆皇帝現在唯一信任的人,最終授權其可以隨時入大內奏事,還執掌了禁衛軍。

  不予升爵和蜀王開藩是製約晉藩的重要舉措,前者限製了晉王威望提升和各派係對晉藩的依附,而後者則是為分雲貴之兵馬錢糧奠定了基礎。

  “蜀王開藩已經是事實,就是不知義兄準備給文秀多少兵馬,多少藩地了。”李定國問道,這在朝會上沒有定下來,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這得需要李明勳拍板,而事前未定是因為李明勳和李定國需要借助勤王一事考驗劉文秀,目前來說,結果還是不錯的,劉文秀一如既往的中正平和,沒有太多的野心。

  這也是劉文秀的一貫作風,在孫可望主政西南的時候,劉文秀和李定國二人主持了對滿清的主要作戰,劉文秀負責的是四川方向,一度收複除保寧之外的四川全部,隻是沒有取得兩蹶名王那類值得大書特書的戰績,實際上,功勞仍然不可小覷,隻是與李定國不同的是,劉文秀沒有多少嫡係,他靠的是威望,每次出征都是孫可望調遣他哪支兵馬,他就指揮哪支兵馬,兩廣會戰,劉文秀入廣東參戰,帶去的也是收攏來的西營舊部,卻也隻有一萬餘,在廣東數年,經曆了精兵簡政和整編軍隊,劉文秀麾下還有不到七千精銳,這算是蜀藩的嫡係了。

  李明勳說道:“祁三升、狄三品、楊威等七部兵馬交由其指揮吧。”

  李明勳拿出擬定好的名單,遞給了李定國,李定國看了一眼便是明白了,這些兵馬都是朱明舊部,並非西營一派,原本也是駐防在滇川和黔川邊境的,人數加起來四萬是有的,當然,戰力也就那樣,也就和滿清那些普通綠營差不多。

  “我的意思是,先整編軍隊,再行北伐四川。”李明勳說道。

  李定國對此沒有意見,他越來越支持李明勳的精兵策略了,訓練和編列一支精銳,遠遠超過那些雜七雜八的軍隊,晉藩執掌兩廣這幾年,軍隊也不過五萬,若是按照秦藩那做派,擴充十萬、十五萬也不在話下。

  “那境內剩餘兵馬呢?”李定國又問道,所謂剩餘兵馬,就屬於西營派係中的秦藩一脈,加起來約有兩萬餘。

  李明勳道:“讓其帶家屬一道出滇入廣州,加入晉藩再整編吧。”

  這算是對晉藩的交代,晉藩勤王不能什麽都得不到,吞並一些兵馬是題中之意,而這些兵馬對晉藩也算不上多大的實力增強,限製晉藩的根本不是兵馬而是財政,兩萬兵馬加上之前俘獲的秦藩兵,四萬是有的,但頂多能整編出一萬人來,李定國也不怕這些人有什麽異心,到了廣州把良田美宅一分,大半士兵要成為百姓,兵沒了,解除將權自然簡單。

  “那藩地呢?”李定國問。

  李明勳道:“雲南全省皆可為蜀藩所用,隻是滇京乃天子所在,不宜由蜀藩接管,我的意思是,讓馬吉翔以戶部尚書身份為蜀藩操持雲南稅收,蜀藩入川,光複之地,由其自行處置,如何?”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次勤王,晉藩出力最大,理論上,雲南應為晉藩藩地才是,若是給了劉文秀,晉藩要徹底鬧翻天,而且劉文秀麾下沒有文官隊伍,連拿出手的謀士都沒有,讓那些武將掌握地方,可是要出大亂子的,這一點晉藩便是前車之鑒,一開始晉藩入主廣州、惠州等府,武將治理地方,弄出了許多問題,幸虧瓊藩出人協助,晉藩也派遣進統戰學堂學習,從去年開始,才是好了一些。

  “若是如此,怕是又被文官趁機奪權。”李定國警惕說道,馬吉翔一個人可治理不了整個雲南,雲南的行政隊伍若是讓其挑選,必定還是挑選一些傳統士大夫來幹的。

  李明勳笑了:“非也非也,統戰學堂之中,不少兩廣子弟學成尚未就業,可為雲南所用呀,至於雲南士紳,讓其派遣子弟前往統戰學堂學習便是了,將來收複地盤多的是,自然有他們的官當。”

  李定國倒是想起當年西營入滇的時候,開科取士,弄了幾十個進士,但沒官當,隻得許諾他們,光複湖廣之後當官,如今卻依然要這麽辦,而統戰學堂卻也不缺畢業的幹吏,要知道,兩廣為二藩藩地,無論新入主的晉藩還是老牌的瓊藩,任人唯親都是通病,晉藩現在入學、結業和任用的都是藩下子弟,瓊藩大體也差不多,而瓊藩這十年來,崛起的工商業主子弟從統戰學堂結業,卻是無職可入,此番收複雲南,倒是一次機會。

  “隻恐文官有所反彈。”李定國道。

  文官反彈是必然的,但也要分開來看,地方士紳倒是不會反彈,至少盟軍承認了他們的利益,並且給了他們繼續掌權的可能,真正反彈的是朝中那些大臣,經過安龍一事,朝中的大臣已經沒有多少了,但因為要組建朝廷框架,不得已又弄了一批來,當然,李明勳是支持的,特別是後期,馬吉翔按照李明勳的吩咐,把朝廷官位打造的是盡善盡美,別說六部內閣,就連各省督撫都是分賞出去,就連河南巡撫、湖廣總督這類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也把官位設置好了,這還不夠,還把兩京製度複活,又弄了一個南京六部出來,其目的就是為了提拔人才!

  其實提拔人才是謊言,關鍵還是空地方權位,掌行政大權,雲南省底下那些州府縣的文官一律提拔,該入閣的入閣,該進六部的進六部,該當督撫的當督撫,地方上沒了官,自然要調遣充任,而統戰學堂畢業的年輕人便是執掌了地方,這種法子隻有馬吉翔這類奸賊的才能想出來,而且馬吉翔是隻給官不給權,更不給錢,國難當頭,這些自稱忠臣義士的文官士大夫就應該自己解決生計問題嘛,到了最後,弄的昆明城內烏煙瘴氣,一磚頭下去能砸死七八個二品大員,而昆明城外,山腳穀間開荒墾土的那些老翁,多半都是自力更生的督撫大員。

  而每次朝會,便是看到大明一二品官員濟濟一堂,好像大明又回到了太祖、成祖時的盛世一般,可這些官員個個麵如菜色,除了相互拌嘴,卻也無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