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七 施琅的野望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203
  “王朝先,你這惡賊,安敢為一己私利而誅殺大明勳臣!”軍營之中,王朝先被施琅綁縛而來,鄭成功高聲喝問。

  王朝先此時已經沒了方才的意氣風發,他高聲喊冤:“某誅黃賊是尊奉監國詔書,某有詔書在身。”

  施琅從其身上搜出詔書,遞給了朱以海與鄭成功,朱以海眼睛一眨:“詔書為真,但此非寡人所書!”

  “你。”王朝先見朱以海翻臉不認人,當即要大罵,卻是被施琅一記刀柄砸碎了下巴,鄭成功怒道:“原是你矯詔行事,卻來怪罪殿下,其心可誅,你可知道,當年便是逆賊陳邦傅矯詔封孫可望為秦王,才有西南之禍,你卻仍舊如此,死罪,死罪!”

  王朝先此時下巴爛了,怎麽也說不出話來,他心中已經是萬分後悔,那日國姓登陸舟山,他便是與逃到舟山的勳貴商議,索性拉鄭成功入住舟山,分鄭彩獨斷之權,王朝先親往聯絡,鄭成功也是以禮相待,定下吞並黃鎮計劃,鄭成功還答應他,黃鎮精兵,王朝先可得一半,後又有監國詔令,他又如何疑心,此間看來,卻是成了替罪羔羊。

  “國姓爺,王朝先不過是四川一土蠻,如何有這般精巧心思,他大字不識幾個,定然是有人從中協助,卑職請徹查!”施琅抱拳說道。

  鄭成功道:“施琅,交由你了,舟山島上,要查驗完全。”

  施琅領命而去,不消一個小時,便是擒了十數名監國一脈的官員來,這些文官最是迂腐,鄭成功此刻借機一起除去,也省的日後朱以海去監國名號時,這些人出來阻攔。

  “殿下,您以為當如何處置?”鄭成功問朱以海。

  朱以海知道自己騎虎難下,隻得配合:“矯詔行私、擅殺勳臣,當誅!”

  鄭成功道:“滿門抄斬!”

  朱以海手一哆嗦,連忙說:“對,滿門抄斬!”

  “鄭襲,你率我親兵,入駐舟山城,將黃公及遇難將領勳臣的家眷保護起來,勿要再讓人侵犯。”鄭成功見十幾個人頭滾滾落地,命令自己的幼弟去了舟山。

  黃斌卿遇難,鄭成功順利占領整個舟山,並很快發水師戰船北上,攻打清軍水師,誓言要收複舟山群島全境,此刻的嶽樂被橫插一杠的鄭成功給打蒙了,按照嶽樂原本的計劃,攻下舟山後,掃蕩海寇,把島上軍民全部遷徙至浙江內陸,若時間緊促,則就地屠戮,以解浙江沿海之困,待收拾完舟山海寇,再撤退回內陸,保存實力,嶽樂其實很明白,消滅魯逆容易,占領舟山困難,他麾下的水師雖然遠勝從前,但總歸還是不能和東番硬碰硬的。

  然而,鄭成功忽然襲來,原本要擒殺的魯逆逃脫,嶽樂已然感覺不妙,其命令水師合兵一處,與國姓水師鏖戰,一麵命令島上清軍各部撤退,雙方大戰十餘場,互有勝負,在空曠水域,國姓炮艦決勝,到了島群、沿海,清軍槳帆戰艦靈活有利。

  江南艦隊司令趙三刀與顧三等人深惡鄭成功趁火打劫,又沒得李明勳之命,不願意為鄭成功火中取栗,便是不參舟山海戰,但又恐日後遭上麵問其作壁上觀之罪,索性趙三刀集中艦隊,趁著清軍江防疏漏,直撲長江,深入長江航道,攪的滿清雞飛狗跳。

  十二月末,舟山城。

  施琅一身甲胄進了大堂,鄭成功起身,扶起要施禮的他,說道:“將軍有大功於社稷,無需如此,無需如此啊。”

  施琅臉上激動,心中卻是犯了嘀咕,自己可從未受鄭成功如此禮遇,雖說此番自己功勞不小,但鄭成功一向大權獨攬,自命不凡,如何會這般親近。

  “不知國姓爺召卑職前來何事?”施琅心中加了一個心眼,小心問道。

  鄭成功示意其坐下,把一封書信擺在了他麵前,原來這信是鄭彩麾下大將周瑞、周鶴芝兩兄弟送來的,這二人原本就是鄭芝龍故舊,當年鄭芝龍降清,二人堅決不受滿清官職,與鄭彩一道在東南抗清,可是鄭彩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不肯放實權給這二人,這二人本是忠義之輩,出海是為了抗清,在鄭彩麾下鬱鬱不得誌,更不恥鄭彩隻顧走私貿易,不上岸恢複的行徑,此番聽聞舟山生變,鄭成功‘王者歸來’,重拾東南抗清大局,這二人有心投靠,特此送來信件。

  “這是奪下金夏二島的好機會,不知施將軍以為如何?”鄭成功問道。

  施琅道:“隻怕出師無名,惹得東番反彈。”

  鄭成功如今占據舟山,一來是出師有名,其借助嶽樂出兵之際來攻,抗清大旗高樹,誰也說不出什麽來,後又得魯監國相助,坑殺黃斌卿又為其報仇,舟山群島上的軍閥藩鎮要麽死於清兵,要麽死於內鬥,鄭成功上有收複之功,下有監國支持之利,占據舟山,理所應當。

  可金夏不同,這二島是鄭彩的大本營,如今島上正抗拒福建之清軍,此時出兵,那便是火並,將來李明勳怪罪下來,又是潮汕之變的翻版,施琅可是清楚,當年李明勳說過,不會有第二次了。

  “嗬嗬,如何出師無名,監國已經親手所書詔令,命你南下支援金、廈二島。”鄭成功拿出一封詔書說道,見施琅猶疑,他心知施琅怕成為第二個王朝先,說道:“監國已經在為你準備出征儀式了。”

  施琅稍稍鬆一口氣,鄭成功勸慰道:“施琅,舟山如今是僧多肉少,若非此間有許多走私商貨糧食,這麽些軍民定然是養活不得,若你能南下金夏二島,將來東南得天子號令,我也可以上書天子,實封你漳、泉,好過總鎮一方吧。”

  “不敢,不敢,施琅萬不會有此奢望,八閩為國姓故地,施琅受鄭家厚恩,如何敢這般僭越。”施琅連連告饒,聽鄭成功的意思,奪取金夏之後,便可為自己請藩,成為新藩藩王,這確實是施琅夢寐以求的,但開藩福建,他可沒有那個膽量,畢竟以前的閩海王是鄭芝龍,以後若再有一個閩海王也應該姓鄭,怎麽也輪不著自己。

  “正因如此,我才願舉薦你,你施家為我鄭家故舊,也隻有你,有膽量有實力能為我鄭家穩住八閩局麵,莫非你願意看我忍痛割讓金、廈予那張名振?讓其岱山島,已經讓我心痛了。”鄭成功拉著施琅的手,說道。

  施琅心中大駭,原因無他,當初從琉球出征,鄭成功明明答應事成之後,把岱山島讓於自己這一鎮,現在已經給了張名振,顯然是覆水難收,施琅知道,接著黃斌卿案,鄭成功除掉了刺頭黃斌卿和監國體係裏的死忠派,為日後奉永曆為主打下了基礎,其餘張名振等舟山勳貴,他自然是幾多拉攏了,如今為了拉攏舟山勳貴出讓了自己的利益,現在又把自己發往福建,施琅知道,已經是沒了退路了。

  “國姓爺如此厚待,施琅施琅當真是無地自容,自當為國姓爺分金夏之憂。”施琅感動大哭,最終從鄭成功手裏接過詔令。

  出了國姓府,施琅回營,其叔施福披掛全身,見施琅回來,連忙遣散士卒,說道:“你終於回來了,我聽聞國姓把岱山島給了張名振,又召你秘議,以為他要加害於你,這要帶兵去要人呢。”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叔父也是看出來了。”施琅黯然說道,全無方才在鄭成功麵前感激涕零的樣子。

  “為了嶽樂南征舟山的消息,你父我兄死於清虜之手,你又為其鏟除王朝先,驅逐清水師,有大功於國姓,他卻是如此待你,國姓剛毅勇略遠勝其父,但這心胸氣量卻是大大不如的。”施福怒道。

  施琅道:“國姓倒也沒有為難我,隻是讓我出兵金夏,名為支援當地守軍,實為見機奪金夏之地。”

  施琅把方才與鄭成功秘議的事情說了一遍,施福道:“這也不是壞事,隻要咱們抓住金夏,就算他不為你請藩,我們也可以自立為王,這年頭,何須在乎他朱明天子。”

  “朱明天子是不用在乎,那東番李明勳呢?”施琅問道,他失望說道:“叔父,鄭成功讓我為他火中取栗啊,在舟山的事情上,他占了大義名分,李明勳也不好刀兵相交,頂多追究黃斌卿之死,但金夏不同,他若是親自出手,李明勳怕是要與其開戰了。”

  “所以就讓你替他試探?”施福滿臉駭然,拔出佩刀把屋中桌案砍斷,怒道:“這鄭大木,忒也毒辣心思了。”

  施琅哈哈一笑:“這廝向來如此,為達目的,從來不惜手段,我們連他鄭家人都不是,他自然不在乎我二人的性命,但但我不能不為自己著想。”

  “施琅,你是如何計劃的!”施福憤然問道。

  施琅道:“叔父,你我現在有兩條出路,一條便是索性去投李明勳,把他鄭成功在舟山這件事的陰謀詭計全都抖摟出來。”

  “那第二條呢?”施福略作思索便是問道,見施琅沒說,施福說道:“施琅,投李明勳有什麽好處,他視我等為軍閥,也就給予富貴,卻不會給實權,今時不同往日了,你我手下這幾千兵,他根本不放在心上,最多也就扔到南洋自生自滅罷了。”

  施琅道:“叔父所謀長遠,侄兒也是這般想的,第二策便是行險了。”

  “說!”施福自然明白富貴險中求的道理。

  施琅低聲道:“我便按他鄭成功的命令,南下金、廈,接著他魯監國的大義和鄭氏在漳、泉的影響,火並了他鄭彩部,然後收拾人馬,作壁上觀!若鄭成功當真能從李明勳那邊保住我,我便讓其請藩,雄踞八閩,他若視我為棋子,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了滿清,到新朝去謀富貴榮華,如何!”

  “施琅,朱明還是滿清,我倒是不在乎,關鍵是你是否有把握拿下金、廈?”施福問道。

  施琅道:“把握還是有的,一者,鄭彩率領水師南下,如今廈門是鄭聯在做主,那廝並無謀略,二者,鄭成功安排了周氏兄弟為內應!”

  “好!好!”施福連連稱讚。

  不出兩日,施琅南下金、廈,這兩個島嶼位於海灣之中,識得水性之人,涉水可過,所以不能僅靠水師,鄭彩在二島修築了城市和要塞,布設了各類火炮,清軍攻打不成,隻能圍困,施琅進入漳州灣,直接驅散了清軍水師,請求上岸補給,施琅派遣許多鄭氏老人上岸,與鄭聯部署同氣連枝,周氏兄弟在一旁相助,鄭聯隻得接納。

  施琅部在島上衛戍有功,軍紀嚴明,鄭聯漸漸也就放鬆了警惕,除夕夜,鄭聯請各部主帥聯歡,施琅忽然發難,擒拿了鄭聯,並控製了鄭彩兄弟的家屬,與周氏兄弟一起,控製了鄭藩各部,一麵向鄭成功報捷,一麵秘密向福建巡撫送信,商議招安之事。

  東南局勢因為嶽樂的忽然發難和鄭成功的介入而變得跌宕起伏,在香港的李明勳卻是沒有料到會發生這些變化,特別是金夏之變,這簡直是合眾國與國姓推到了戰爭邊緣,更為可怕的是,李明勳被兩廣會戰纏身,無法出麵,而兩廣的東南藩鎮因為根據地的丟失而軍心浮動。

  “國姓的吃相也太難看了!”送走了前來為黃斌卿伸冤的顧榮,李明勳怒色滿臉,斥責道。

  “這廝好不容易抓住這樣一個機會,哪裏還顧得上吃相,倒是不知為什麽,朱以海竟然被他說服了。”西蒙斯在一旁不屑說道。

  李明勳當然知道為什麽,朱以海與鄭成功一樣,都知道,東南藩鎮與合眾國的聯盟是慢性死亡,這兩個人一個是真的想恢複河山的,一個是不能見容於合眾國的,眼前有這麽機會,自然會抓住的。

  “要不是兩廣在打,我定然是要北上,好好給鄭成功一個教訓,把東南局勢恢複以往!”李明勳低聲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