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165
  交代好林河和李北極之後,李明勳沒有在檳城耽擱太久,而是選擇北上前往了玻璃港,那裏是合眾國在印度洋海岸的第一個港口,可惜其尚未確立的貿易地位已經被檳城取代了,對此北大年行政長官區的官僚們頗有微詞,好在玻璃港仍然有其作用,那就是從這裏開始穿越馬來半島抵達北大年的兩洋公路。

  聽聞元首要走兩洋公路前往北大年,在吉打一帶剿匪的王必達派了一支五十人左右的騎兵隊用以護送,吉打所在的沿海平原是北大年行政區的主要開墾區,這裏將為檳城提供農產品和熱帶經濟作物,所以是馬來半島上第一片要求被清理幹淨的地區。

  兩洋公路始於玻璃港,在這裏與北大年的騎兵隊匯合之後,一行二百餘人向東行去,兩洋公路已經經過了五年的建設,早已通行,在其三百五十公裏的道路之中,已經有二百多公裏實現了重載貨運馬車的通行,而目前正在修築的則是穿越馬來半島中央山脈的道路,這部分還隻能通行馱馬。

  十七世紀的東西方對於道路的修築重視程度仍然不夠,特別是在邊境地區,對於封建統治者而言,道路帶來的便利往往被認為是為侵略者打開大門,在西方同樣如此,古羅馬時代先進的築路技術已經失傳,而兩洋公路則不同,負責這條公路修築的中國建築公司是一家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其曾經修築了台北到台中的西海岸大道,與此同時,這條大道將會延伸到台南和高雄。

  兩洋公路設計為雙向車道,路麵寬度達到了八米,加上路基、排水渠等附屬設施,肯定超過了十米,路基采用的是填土式,直接從路邊取土,但對於土質的要求可不低,沿海平原地帶,土地表麵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是不行的,必須深挖到粘土,為了保證質量,沿河路段則采用砂性土,而且這些砂土還要進行篩選,其中的鵝卵石、亂石和貝殼都要被挑選出來,以免其破壞路基的整體強度。

  路基每填高一尺就會用巨大的石碾碾壓兩個來回,而整個路基則成梯形結構,其中粘土和砂土是交替分層鋪設的,而取用粘土的兩側溝渠則設計為排水溝,相對來說,路基還是比較好修築的,對材料要求不高,但路麵則比較困難了,主要是需要一種比較特殊的砂質土,用專業的術語叫做砂質壚坶,這種沙土鋪就的路麵經過壓路碾碾過之後,就有一定的密時性,不易鬆散,而在幹燥的季節,塵土比較少,兩大特性保證由此修築的兩洋公路需要較低的維護成本。

  而排水設施就關乎兩洋公路的安全和可行性了,兩洋公路大部分位於熱帶季風氣候區,有著較長的雨季,不做好排水防洪的話,就很難有效通行,而排水設施不光有排水渠,為了安全,還迫使一些河道改道或者索性整修了河道,排水渠由磚石砌築而成,而路麵也是中間高兩邊低,以方便排水。

  兩洋公路在成本和技術兩個層麵達到了協調,而在建設過程中,技術含量較低的路基方麵大量外包給私人公司,甚至是小包工頭,而技術要求高的路麵和排水設施則由專業的施工隊負責,特別是路麵的砂質壚坶,一開始承包給私人的時候,很多時候都使用了質量較差的細砂質壚坶,導致了工程延期。

  來往於兩洋大道上的多還是牛車,隻有一些資本深厚的商家才擁有台北出產的重型四輪貨運馬車,限製四輪馬車使用的仍然是馬匹,北大年有一個國營的馬場,用印度的卡提阿瓦馬、英國夏爾馬和暹羅馬雜交,目的是培養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使用的重型挽馬,這樣馬場有陸軍投資,已經出產的一些挽馬用在了陸軍炮兵部隊之中,但尚未培育出成熟的馬種,畢竟這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時間。

  李明勳的衛隊進入山區之後,道路到了盡頭,在靠近山區的一個小村鎮裏,聚攏著數百馬騾牲口,這些屬於本地的馬幫,他們會幫各路商家提供馱運和護衛任務,李明勳的衛隊有二百餘騎,絲毫不擔心什麽安全問題,在村鎮之中找了向導,也就出發了。

  山中道路崎嶇,但卻是現成的,兩洋公路的馱馬大道有近千年的曆史,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時代,印度、波斯等國商人為避開赤道無風帶開辟了這些道路,而在葡萄牙壟斷馬六甲海峽之後,安全成為了馱馬大道的主要存在意義,從緬甸、暹羅和馬來半島,能連通兩洋的道路有四條,從吉打前往北大年的隻是其中一條,另外一條更繁華的位於北麵的丹那沙林到墨吉,這是一條由暹羅提供保護的道路,因此更為安全,隻是隨著合眾國在馬來半島的崛起,其餘三條道路幾乎要荒廢了。

  李明勳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身邊護衛之多讓許多商人認定他是一個大人物,也有一些人希望加入李明勳的隊伍,以策應安全,李明勳選擇了同意,威脅這條馱馬大道安全的是土著和野獸,山中的土著部落層出不窮,北大年地方部隊來回清剿了幾遍,也無法完全剿滅,而半島中央出沒的馬來虎、網紋蟒等猛獸也是巨大的威脅,李明勳衛隊穿過馬來半島的時候受到了老虎的襲擊,被眼疾手快的衛隊用燧發槍幹掉。

  每隔三十裏左右,就會有一個設防的據點,為來往商旅提供各色服務,夜晚大家都在據點中渡過,而每個據點又是築路工程的節點,都有築路隊在此開辟道路,有些地方已經可以通行了,李明勳甚至看到一座正在搭建的石橋,按照北大年公布的計劃,未來兩年內,兩洋大道將會徹底貫通,到時候,諸如棉布、絲織品、蔗糖等相對大宗的貿易也可以經過此地流轉,在蒸汽時代到來之前,這條兩洋公路將會一直繁榮下去。

  穿越了山區之後,便是抵達了太平洋一側,一切再次豁然開朗,已經從山口到北大年的道路已經修築完畢,商隊得以換成重載貨車前往北大年,這裏已經出現了一些專業的物流組織,向大商人出租貨車,向小商人出租貨櫃,甚至還有專業的客運馬車通行,李明勳僅用了兩天時間就抵達了北大年。

  與以往的亂糟糟相比,北大年已經全然換了一副模樣,這裏的街道平直寬闊,建築物錯落有致,各類磚石建築取代了土著們的破舊房屋成為了主流,街道上充斥著列國商人,尤其以來自中南半島的居多,胡椒、油棕、劍麻等熱帶作物在此流轉,而本地加工作坊也很多,尤其是柚木等熱帶硬木。

  中荷戰爭中,北大年行政區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合眾國征服了馬來半島之後,北大年擁有了十四萬平方公裏以上的土地,與山東省的麵積近乎相當,在國土麵積方麵,已經達到了一級行政區的標準,隻是由於吉打、錫城(吉隆坡)等地還處於軍管狀態,而移民和經濟規模則還較為落後。

  唯一讓北大年不滿的是檳城這個自由港屬於元老院直轄,平白分去了此地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個點,經過六年的發展和移民,北大年行政區的國民已經超過了十二萬,算上奴隸和來往商人,常駐人口早就超過了二十萬,而北大年也成為了一個擁有五萬人口的大城市,此地建立一級行政區的計劃已經提上了元老院的議事日程,而第一個產生分歧的就是這個行政區的名字。

  雖然合眾國名下有不少的一級行政區,但實際上隻有永寧、台灣和呂宋實至名歸,而北大年這個名字是土著語的音譯,在馬來半島上還有雙溪大年之類的類似地方,中國商人一般稱之為大泥,土著音譯的名字顯然無法被國內所接受,而且北大年也隻是代表著馬來半島一隅,不能代表全部。

  而在古代,淡馬錫(新加坡一帶)、馬剌甲(馬六甲)都比北大年更為出名,但同樣隻是代表一部分,有人提議以馬來或者馬來亞為名,但被李明勳否決了,本地的馬來民族城邦和蘇丹國早就土崩瓦解,未來的馬來半島上馬來族也不會成為主體民族,何故以此為名,保留馬來半島的地理稱謂還能被接受,但行政稱呼一定要保證‘名實相副’。

  在備選的提案中,南海這一稱謂得到眾多的認可,畢竟北大年位於南中國海一側,而且又為南海航線提供服務,與之類似的還有南洋,隻不過合眾國地理稱呼中的南洋是東南亞除去中南半島的廣袤地區,還包括了呂宋,顯然有些過大了。

  “我們北大年地方議會就此也進行過討論,感覺南海與南洋都不太合適,按照新一批的海軍部地圖,南中國海的部分就被叫做南海,我們豈不是與海同名,而南洋的地理範疇實在是太廣大了。”在辦公室裏,李為經為李明勳端上一杯咖啡,方糖與牛奶放在了一邊,讓其自主添加。

  華商出身的李為經在初為北大年行政長官的時候有過一段忙亂的時間,在接受了何文希的建議後,前往台北進修又去馬尼拉學習了大半年,自此之後,執政風格大為改觀,在移民、城建等方麵有了很大的進步,而咖啡作為北大年新的經濟作物,李為經帶頭飲用,以為推廣。

  李明勳添加了一塊方糖,用銀勺攪拌著,隨口問道:“這麽說,本地的先生們還是堅持北大年的稱呼?”

  李為經連連擺手:“不,不是這樣的,事實上議員和公民團體對北大年這一城市名都頗有微詞,閣下或許沒有注意到,華城逐漸取代北大年,成為商人群體中的主要稱謂。”

  “華城?”李明勳詫異問道。

  華城取代北大年並未空穴來風,在北大年並不久遠的曆史中,這座城市就與華人息息相關,雖然在合眾國內部,華人是指南洋地區的非國民同族,但在土著環伺的南洋,華人是指所有的中華商人,無論其是否有合眾國的國籍,而北大年城又是南洋第一個華人徹底主導的城市,因此被諸多外國商人稱呼為華城,這顯然比北大年這一稱呼更加高大上。

  “是的,議員們想要借著這次改製一級行政區的機會,對本地的地名進行重新命名,北大年改為華城,而我們所在的一級行政區則命名為南華,取南洋中華之地之意。”李為經小心翼翼的說道,改首府之名隻需要本地議員投票通過,報請元老院同意即可,但給一級行政區命名,就涉及到元老院的權威了。

  “南華南華。”李明勳咂摸了兩句,說道:“這個名字不錯,我便以此提交元老院。”

  說著,李明勳抬起頭,道:“隻是可惜了你,此番不能提名你為元老了。”

  李為經不免歎息:“寸功未立之人,何敢奢望元老之位!”

  李明勳道:“你且寬心,待到南華實為一級行政區之日,元老院中,必然有你一位,我看你在北大年治政之策,左不過三五年功夫,你可莫要灰心喪氣。”

  李為經點頭稱是,元老之位,須有開拓之實情、戰勝之功,李為經原本隻是一華商,後來成為官僚,何曾上過戰爭,中荷戰爭乃是國戰,李為經頂多是讚畫錢糧之事,更不談這兩樣。

  而在此次中荷戰爭中,李明勳向元老院提請了兩位候選元老,其一為陸戰隊司令烏穆,烏穆資曆深厚,功勳卓著,雖然巴達維亞圍戰未成形,但其治下之陸戰隊剿滅馬來七國,收複台南之地,為合眾國開疆拓土,可為元老。

  第二則是新任印度洋司令李北極,在爪哇海戰中,其率領之鷹艦隊為離合之兵,突擊轉圜,為海戰勝利功勳第一,此等戰功,可為赫赫,而印度洋又是合眾國未來開拓、貿易和殖民的主要方向,若非有一元老坐鎮,便顯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