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一二 戰後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150
  夜幕降臨隻有的爪哇海被火光照亮,已經混戰在一起的戰團此時已經偃旗息鼓,聲音嘹亮的翻譯軍官用荷蘭語、德語、法語、爪哇土著語對船上的荷蘭人進行勸降,事實已經證明,無論是德約特還是哈魯斯都已經拋棄了他們,艦隊司令哈魯斯直接跑的沒影了,德約特的後衛艦隊還有七艘船,此時在東北方向遊弋,誰都知道,天亮前他會撤走,否則就會被擁有速度優勢的巡航艦追上。

  對荷蘭人造成影響的不隻有翻譯官的提出的‘優渥條件’,還有船上水手的刀劍,在巴達維亞出發的時候,每一艘荷蘭船都塞上了大量臨時抓來的爪哇人和華人,在失敗的戰事中,這些心懷怨念的人被荷蘭軍官分發了武器,他們為了活命與合眾國海軍戰鬥,此時為了活命自然也是要與不肯投降的荷蘭軍官戰鬥,陸戰隊一艘一艘的接管荷蘭人的船隻,大大小小的帆艇在艦船之中穿梭,救助飄在海麵上的人,在白日決戰的戰場,也有軍人在忙活,偶爾還會響起一兩聲的火槍,那並非海軍在處決落水水手,而是在驅逐、擊殺趁火打劫的鯊魚。

  隻有荷蘭軍官被陸戰隊看押起來,其餘人,無論是白人、華人還是土著,都隻是被收繳了武器罷了,在被俘虜之後,海軍為其提供了一份食物,而在天亮之後,無論俘虜還是海軍都加入到了修船之中,戰鬥已經結束了,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船若是沉沒了,誰也撈不到好處。

  最先的修船是進行損管作業,除了排水,就是堵住進水的孔洞,先保住船不沉沒再說,之後才是恢複動力,修船一直持續了三天,爪哇海戰的總結終於送達了李明勳的手中。

  在整個爪哇海戰中,巴達維亞艦隊一共損失了三十九艘船,其中有被大艦隊擊沉的也有主動焚毀的,東印度公司方麵,絕大部分的海軍戰艦被擊毀,逃離的船隻除了一些東印度大帆船,就是巡航艦、蓋倫船一類的小型船,大艦隊一共抓抓住了八千二百四十人的俘虜,其中白人和混血在兩千八百人左右。在損失的三十九艘船中,有十二艘是被大艦隊俘獲的,實際上,巴達維亞艦隊的損失不止這些,在逃亡途中,也有一些荷蘭船隻沉沒或者被丟棄,而根據東印度公司的統計,在爪哇海戰後,一共有三十五艘船逃回了荷蘭控製的各個港口,回來的人數在一萬兩千人左右,也就是多達一萬三千人戰死或被俘、失蹤。

  合眾國一方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因為大艦隊是勝利者,所以可以非常細致的清點損失,大艦隊總計損失了十一艘船,包含三艘逆戟鯨級的主力艦,兩艘虎鯊級重炮艦,還有三艘蓋倫船,一艘巡航艦和兩艘護衛艦,此外,全艦隊所有船隻都遭受了不少的損傷,在回國過程中,還有兩艘軍艦因為遭遇惡劣天氣,最終還是被放棄,爪哇海戰之中,大艦隊還能投入戰鬥的船隻隻剩下了十四艘。

  唯一讓李明勳感覺到慶幸的是,洲際貿易船和戰列艦沒有一艘沉沒,洲際貿易船是因為一直沒有承受艱難險重的任務,而戰列艦純粹是因為實力強橫,而大部分的戰果也與戰列艦有關。

  大戰之後,重傷的海軍軍艦前往文島港進行維修,部分船隻返回了馬尼拉和巴達維亞,而繳獲的荷蘭船隻中,大部分就近在蘇卡達納、泗水等盟屬港口維修。

  可以說,爪哇海戰決定了未來二十年誰是東方世界的海上霸主,而合眾國顯然抓住了這一機會,奪得了頭把交椅,雖然大艦隊損失嚴重,但逃走的巴達維亞艦隊損失更大,哈魯斯和德約特雖然逃跑方向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認知,那就是合眾國海軍艦隊會在取勝之後前往巴達維亞,所以這二人沒有敢返回巴達維亞,德約特帶領他的小艦隊越過馬六甲海峽前往了錫蘭,在途中還突襲了檳城港和玻璃港,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而哈魯斯直接前去了香料群島,但無論哪個港口,都沒有巴達維亞的修船能力,且雙方交通聯絡困難,所以即便紙麵數據上,荷蘭人仍然占據優勢,但海軍掌握了爪哇海卻是事實。

  雖然在合眾國與馬打藍聯軍登陸西爪哇,發動了圍城戰後,德約特和哈魯斯都得到死命令,出戰爪哇,但那個時候,合眾國已經把戰損和繳獲的艦船維修好,在絕對實力上也占據了上風。

  實際上,哈魯斯和德約特的預料非常準確,在確定了控製戰場局麵之後,李明勳以鷹艦隊為主,重組了一支特混艦隊,包含了四艘戰列艦和三艘重巡以及沒有受損的七艘風帆護衛艦,執行對巴達維亞港口的封鎖,這支艦隊由李北極率領,於五天之後抵達了巴達維亞,並趁夜用熾熱的炮彈炮擊了巴達維亞城,用炮彈向巴達維亞的居民宣告,誰才是這片海洋的主宰。

  李明勳和西蒙斯率領大隊艦船返回了文島港,並用通報船把爪哇海戰勝利的消息傳遍了合眾國所有的行政區和所有的盟友,並且在台北和香港兩地舉行了兩場獻俘儀式,徹底宣告海戰的勝利。

  雖然海軍陸戰隊一直在邦加島和北大年枕戈待旦,但李明勳沒有貿然發動登陸作戰,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德約特逃往了錫蘭,哈魯斯前去了香料群島的安汶和班達,在失去敵人蹤跡的情況下,李明勳必須做最壞的打算,那即是這些依舊擁有戰鬥力的船隻會進行破交作戰,忙碌航道的商船暫且不提,李明勳必須要為跨海登陸的陸戰隊提供足夠的防禦,而且此時的風向也不對,在於馬打藍蘇丹等幾個盟友商議之後,李明勳選擇在年底十二月發動對巴達維亞的總攻。

  爪哇海戰的結果通過各種渠道傳遍了整個東方世界,特別是在南洋地區,諸多大大小小的蘇丹國終於感受到了一絲清涼,從葡萄牙抵達南洋之後,西方殖民者如烏雲一般籠罩在了南洋各國頭上近百年,百年時間裏,這個地區民族和國家一直處於被欺淩和壓榨的狀態,無數的國家反抗或者挑戰,都是失敗了,大部分的蘇丹國要麽利用殖民者之間的矛盾夾縫中求生存,要麽選擇卑躬屈膝,而爪哇海戰結束了這一切,南洋民族終於擺脫了來自歐洲人的壓迫,但他們的幸福生活來臨了嗎?

  殘忍邪惡的歐洲人會控製他們的經濟,壟斷他們的資源,剝削他們的人民,邪惡至極,但合眾國就是溫和大度的中央上國嗎?不,合眾國不是,這個國家不同於中華民族曆史上任何一個中央王朝,這個國家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與邪惡而充滿擴張的資本家糾纏在了一起,合眾國成為了霸主,要的可不隻是經濟、資源,還有土地和生存空間,而這個道理,有些人已經明白過來了。

  邦加島。

  南半球炎熱的夏季已經是來臨了,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馬打藍王國的樞密院阿魯沙乘坐一艘單桅通報船出現在了文島港,在港口,阿魯沙的臉色就是極度難看起來,因為這裏已經和他預想的場景完全不同。

  兩條石質碼頭從岸邊延伸到了海裏,在碼頭的末尾,則是一條長達一公裏的運河,運河的河堤已經變成磚石砌築的,十幾艘船可以直接從海裏駛入運河之中,這一景象,隻有阿魯沙年輕時偵查巴達維亞時候見過,港口密布著大大小小的碼頭,還有正在修築的防波堤,而海岸線邊還有正在維修的船隻,幾個船塢之中,已經處於休工狀態的塢內確實亂糟糟的,機械的運轉摩擦聲不斷傳來,一團團的黑煙彌漫在文島港的天空。

  走下了碼頭,這裏已經成為了一座城市,沿著運河和兩條石板路兩側已經出現了成排的磚石和木質房屋,更多的亞答屋則分布在周圍,住在幹燥的房屋之中,而街道兩側的鋪麵裏則是人聲鼎沸,阿魯沙難以置信,這裏才落入中國人手中十個月啊,就已經是這般景象了嗎?

  聳立在運河西側的四角要塞是文島港的主堡,三層的堡壘落成不過一個半月,已經成為了戰時司令部、海軍司令部和陸戰隊司令部的所在地,這座要塞的每一塊石頭、每一袋石灰都是在台北、馬尼拉和北大年切割置辦好,運到這裏來的,實際構築僅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但已經昭示著合眾國在再次站穩了腳跟。

  站在堡壘上的李明勳看了一眼走進要塞的阿魯沙,搖頭說道:“他帶來的肯定不是好消息。”

  “您怎麽知道?”烏穆不解的問道。

  李明勳笑了笑,對烏穆說道:“你看,他甚至沒有帶禮物前來。”

  烏穆咧嘴笑了笑,李明勳道:“讓林河接見他吧,我們去瞧熱鬧。”

  阿魯沙走進了林河的辦公室,問道:“林河閣下,不知元首為何沒有出現?”

  林河歉然一笑:“元首萬裏遠征,親冒矢石,又對本地濕熱天氣水土不服,已然是病了,此間之事,隻有我來處理了。”

  阿魯沙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就開門見山了,蘇蘇胡南陛下派我前來,是與貴國商議攻打巴達維亞的事情的。”

  林河道:“哦,如此甚好,元首也一直牽掛此事,您知道的,紅毛夷艦隊雖敗於我國,但終究沒有全軍覆滅,未免遭遇意外,元首已經決定暫緩攻打巴達維亞,預計明年初再行開戰。”

  “這完全沒有問題。”阿魯沙並沒有表示反對,在圍攻巴達維亞的計劃中,馬打藍需要合眾國的協助。

  其實原因很簡單,阿貢蘇丹當年兩次攻打巴達維亞失敗,一來因為火器落後,二則便是海軍孱弱,前者還能有軍隊數量來彌補,但後者卻根本無計可施,所以馬打藍士兵不得不穿越爪哇群島的濕熱的荒野,行軍到巴達維亞附近,而補給線也是長的可怕。

  而如今合眾國掌握了製海權,情況就完全不同,馬打藍的陸軍完全可以乘坐船隻抵達巴達維亞附近登陸,也完全可以用船舶運輸各類補給,如此一來,圍攻巴達維亞就遊刃有餘了。

  “既然如此,蘇丹殿下為何還要派您親自來一趟呢?”林河問道。

  阿魯沙說道:“如今貴國在海上大破紅毛夷艦隊,紅毛夷軍心渙散,實力大弱,兩國聯手,僅憑巴達維亞一城,絕難支持,蘇蘇胡南陛下是希望在圍攻之前,你我兩國先達成協議,有了章程,聯軍行動,也不會有分歧不是?”

  林河笑了笑:“聯軍一事,元首不是派遣使者專程去拜會蘇丹殿下了嗎?”

  所謂聯軍事宜,有兩點需要解決,其一為指揮權,其二為補給物資。在指揮權上,雙方都不願意鬆手,因此最後是各打各的,反正巴達維亞就那麽大,雙方兵馬加起來不下六萬,就算不統一指揮,也是遊刃有餘,至於補給,合眾國陸戰力量所需的糧草補給由馬打藍方麵負責,而合眾國則給予其二十門重炮作為補償。

  阿魯沙道:“您誤會了,不是這個問題,而是戰爭結束後的處置問題,蘇蘇胡南的意思是巴達維亞。”

  林河笑了:“閣下,這件事我們不是已經談過了,巴達維亞的主權依舊屬於貴國,而合眾國將巴達維亞和周圍二百裏的土地租借過來,每年租金十萬兩白銀。”

  “是的,我確實把您和元首閣下的意見告知了陛下,可是陛下並未允許,陛下認為,租界不利於維護陛下的權威,願意在戰後向貴國開放這個港口,並且保證貴國商民的利益。”阿魯沙說道。

  林河笑了笑,說道:“如果隻是為了通商的話,我們何必去進攻巴達維亞,此時與荷蘭結束戰爭,一樣可以獲得這些條款,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