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236
  巴達維亞艦隊在混亂中組織好了戰列線,但這完全是應急性的,以旗艦金獅號為首編隊航行,但是與昨日的陣型之嚴正已經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實際上,巴達維亞的前衛、中堅和後衛三支隊序列已經完全被打破了。

  在原本的巴達維亞艦隊序列中,哈魯斯精挑細選艦船編列了三大支隊,其編隊原則與大艦隊近乎相同,其把艦隊最強的專業主力艦編列在了旗艦所在的前衛艦隊,把速度最快的軍艦、巡航艦、蓋倫船和體量較小的武裝商船編列在了後衛艦隊,前衛與後衛艦隊是最容易進行突擊,決定戰爭勝負的,自然要講究速度,而體量巨大的,臃腫緩慢的東印度大帆船則編列在了中堅艦隊,為全艦隊之脊梁,但是在經曆了一個夜晚的混亂之後(夜晚是沒法戰列線編隊航行的,突襲錨泊地更不能一字長蛇陣),巴達維亞艦隊的序列早已解散。

  而在淩晨艦隊蹤跡被發現後,哈魯斯命令緊急編列戰列線,在沒有合眾國海軍那般完整的編隊原則、紀律,也不具備大艦隊專業素養的情況下,巴達維亞艦隊遵從了最簡單的編隊原則,以旗艦為先導,速度快者優先加入,速度慢者在後,這樣導致速度最慢的武裝運輸船成為了事實上的中堅艦隊,更可怕的是,這批速度慢的武裝運輸船還是昨天海戰中重點打擊對象,受創嚴重且帆裝落後的它們速度更慢了。

  雖然混亂的編隊為埋葬巴達維亞艦隊挖了第一鍬土,但哈魯斯也沒有辦法,巴達維亞艦隊艦船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一個夜晚不消停的轉移、突擊、撤退等機動戰術讓所有艦隻的位置都不可控,在巴達維亞艦隊確認被發現到金獅突破各種己方船隻的阻擋出現在先導艦位置的時候,就已經過了近半個時辰,如果守舊的按照原先序列編組,巴達維亞艦隊肯定會在編隊尚未完成前,就被追上了,如今的編隊雖然混亂,卻可以在航行中編隊,至少當戰鬥發生的時候,巴達維亞艦隊以戰列線方式迎敵。

  在未時五刻,龍艦隊與鷹艦隊就已經追上了巴達維亞艦隊的旗艦金獅號,但李明勳並未下令開火,而是命令兩支艦隊夾著巴達維亞艦隊繼續前進,目的是通過壓迫其前進速度,讓其戰列線自行崩潰,但哈魯斯很快明白過來,眼瞧著各種武裝船所處的戰列線間隔越來越大,幾乎斷裂,哈魯斯下達了戰鬥接敵的命令,巴達維亞艦隊中的水手開始調整風帆,以戰鬥帆裝迎敵。

  見計策並未成功,李明勳同樣下達了戰鬥應戰的作戰令,一時間,艦船上水手們忙碌不停,沙子被灑滿了甲板,水手們把自己睡的吊床用繩子綁起來,塞到向敵一方的舷側的鐵架子裏,用來增強防禦,火藥猴從彈藥艙和火炮甲板穿梭,提取更多的火藥和炮彈,負責指揮火炮甲板作戰的火控官查驗了所有的舷側火炮。

  未時七刻,戰鬥打響,隨著最後一輪鍾聲,龍艦隊與鷹艦隊露天甲板上,非操帆水手全部進入火炮甲板或艙室之中待命,按照海軍作戰原則,非必要情況下,不得使用露天甲板火炮(戰列艦直接沒有設立),多餘的水手處於待命狀態,不得已使用火繩槍等輕型武器射擊。

  而巴達維亞艦隊就不同了,依舊是亂糟糟的老樣子,其為了增強活力,在露天甲板堆砌火炮,比如旗艦金獅號,原本隻是一艘滿載排水量一千二百噸左右的軍艦,擁有火炮五十八門,但為了增強火力,在原本局促的火炮甲板另加增了十門輕炮,不僅導致操帆效率大降,而且還迫使更多的炮手站在危險的露天甲板上,不僅炮手和協助的水手,一些陸戰隊員也借著炮門使用火槍作戰,完全沒有意義。

  隨著作戰令下達,鷹艦隊和龍艦隊在距離目標不到四百米的距離上打出了第一輪齊,夾擊了巴達維亞艦隊序列前十艘軍艦,其中序列二號艦公會號最為倒黴,這艘軍艦此時麵臨永寧號和玄武號兩艘戰列艦的夾擊,公會號不過是一艘排水量九百噸,擁有五十二門火炮的普通軍艦,那裏遭受過如此強力的火力,更不要提,在昨天與座頭鯨號的對陣中,它就已經受創頗大了,金獅號此時也是如墜落深淵,同樣被兩艘戰列艦夾擊著,而且還是兩艘旗艦。

  在戰鬥令下達的那一刻,鷹艦隊司令長官李北極下令一邊開火一邊迫近巴達維亞艦隊,在作戰序列中,此時擁有十二艘主力艦的鷹艦隊是擁有最自由權限的,其既不用為元首的安危束手束腳,處於上風向的艦隊也不用擔心敵艦隊機動而導致的夾擊。

  隨著鷹艦隊靠的越來越近,巴達維亞艦隊的前十二艘軍艦都是遭遇了攻擊,其中前六艘更是遭遇雙麵夾擊,而哈魯斯在炮戰開始的一刻便是清楚,如此夾擊之下,前衛艦隊可支撐不住,於是,他下令後衛艦隊進行突擊。

  所謂的後衛艦隊此時大部分在中堅艦隊的位置上,也有部分散落在武裝運輸船中堅,集中起來的後衛艦隊艦船一共十一艘,包括兩艘巡航艦、四艘七百到九百噸級的蓋倫船,還有就是四艘比較輕便的商船,而旗艦則是原錫蘭駐留艦隊司令德約特的旗艦範威特號,這應該是巴達維亞艦隊中最強大的一艘,滿排一千三百噸,經過加強後,裝配有七十二門火炮,而且是在三十年戰爭結束後加入東印度公司的,艦齡也比較新。

  實際上,哈魯斯早就看向了這艘艦,在組建巴達維亞艦隊的時候,他提出要以這艘艦作為旗艦,把金獅號讓給德約特作為後衛艦隊旗艦,雖然得到了東印度群島委員會的同意,但是遭到了範威特號全體官兵的反對,範威特號的艦長甚至坦言,如果哈魯斯以這艘船為旗艦,他不能保證艦員們不會把他悶死在船艙裏,其實原因很簡單,範威特號是由澤蘭省海軍部建造並使用的,後來被荷蘭艦隊搶走,但艦上主要軍官是澤蘭省人,最終,哈魯斯沒有得逞。

  這種情況在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中非常常見,這個國家五個海軍部之間相互傾軋不斷,即便在事關國家存亡的英荷戰爭中,他們也會用兵變的方式威脅不屬於自己老家的司令官上船,尼德蘭從來不團結,也不倡導團結。

  德約特將軍從一開始就反對哈魯斯的戰略,特別是昨晚的襲擊,但最終還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但此時的德約特可不敢怠慢,他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海軍將領,很清楚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在接到旗艦命令之後,德約特命令他的艦隊滿帆裝前進,隨他的旗艦範威特號一起轉向應戰,這支艦隊滿帆之後,速度達到三節有餘,完全超越大艦隊戰鬥帆裝之下一點五節的速度,而此時的麒麟艦隊還在後方未及趕到,德約特得以率領艦隊穿過了麒麟艦隊與龍艦隊之間的空檔,來到了龍艦隊的下風向,利用速度優勢,快速追上。

  李明勳並非沒有想到巴達維亞艦隊會有如此反應,但他也知道,戰勝東方海軍的最強對手並非不用付出代價,總有人要做出犧牲,李明勳沒有推卸這個責任,實際上,當龍艦隊處於下風向的時候,結局就已經注定了,這也是李北極猛衝猛打的原因,隻有幹掉被夾擊的巴達維亞艦隊,才能解除龍艦隊的部分威脅。

  但是,李明勳不會坐以待斃,在剛才與鷹艦隊夾擊巴達維亞前衛艦隊的時候,強有力的火炮齊射就已經幫助鷹艦隊建立了優勢,李明勳在火炮甲板進行了一輪動員之後,命令通訊官升起了訓令旗:元首與諸君同在!

  李明勳不知道的是,在他前去動員火炮甲板的時候,艦隊司令部中的參謀長和青龍號艦長及衛隊長已經碰頭商議,一旦出現不利局麵,青龍號當滿帆前進,脫離戰場,由序列二號艦玄武號接手龍艦隊指揮權(參謀長會在此時乘坐小艇轉移到玄武號),為此,艦長部署了三十名水手在船艙之中,隨時準備去操帆,而隨船陸戰隊則拿出了水手斧,隨時準備砍斷敵艦拋來的繩索。

  訓令旗升起之後,李明勳回到作戰室,指揮艦長進行機動,在德約特的艦隊轉向龍艦隊的下風向的時候,李明勳下達了兩個命令,一個是隨德約特轉向,拉開與巴達維亞艦隊的距離。第二個則是命令麒麟艦隊快速前進,接上戰列線,組成大艦隊,紡織荷蘭人那占據絕大數量的武裝商船也加入突擊行列。

  雖然艦隊轉向,但龍艦隊依舊是在左舷射擊巴達維亞前衛艦隊,繼續為鷹艦隊增加優勢,而第二個命令則是命令麒麟艦隊掩護,畢竟鷹艦隊與龍艦隊都處於戰鬥帆裝狀態,速度是不如那些武裝商船的。

  哈魯斯見龍艦隊選擇規避,不顧一切的右轉向,企圖靠上龍艦隊,最好能發動接舷戰,把這支艦隊與自己綁在一起,雖然最終的結局肯定是一起下地獄,但哈魯斯感覺仍然是賺的,至少那兩艘瑞獸級戰列艦就能買六艘金獅號。

  前衛艦隊的右轉向導致了戰列線對決以來第一艘荷蘭艦船沉沒,這艘艦就是序列二號艦公會號,公會號的右舷在昨日的戰鬥中就屢受重創,如今被玄武號幾輪齊射下來,又是多了七八個洞,因為戰場處於夾擊狀態,玄武號未免傷及另一邊的永寧號,一直壓低炮口,射擊公會號的側舷(處於下風向,射擊帆裝比較有利),沉重的三十二磅、二十四磅炮彈屢屢擊中公會號水線以上的位置,導致肋材受創,裂縫處本就大規模進水,而在公會號隨著金獅號右轉向的時候,災難發生了,過度的右傾導致原本在吃水線上的兩個破洞淹沒在了吃水線以下,公會號開始大規模的進水,等到公會號反應過來的時候,吃水線因為入水太多,下降了足足三十公分,導致左舷也有破洞大量進水。

  這個左舷破洞原本就比較危險,其位於吃水線附近,隻是因為公會號位於鷹艦隊的下風向,西南風吹的公會號往右傾斜,才讓它在吃水線以上的,如今忽然改平,導致進水量再也控製不住了,在公會號的最後一刻,艦長先是命令公會號繼續右轉,駛離戰列線,以免阻擋後麵的戰艦,接下來才是下達了棄艦命令,荷蘭艦隊終於展示了其專業的一麵。

  但是公會號的出事也給哈魯斯敲響了警鍾,前衛艦隊中的軍艦雖然並不都有吃水線上下的損傷問題,但哈魯斯卻很清楚荷蘭軍艦的特點,那就是不夠結實,這個國家的軍艦都是從商船改造來的,也擅長使用不那麽優秀的材料建造軍艦,這就意味著,其結實程度遠遠比不上合眾國海軍那些柚木和橡木戰艦,更可怕的是,在兩天的戰鬥中,火炮的後坐力以及敵炮炮彈的射擊讓這些軍艦已經有些吃不消了,所以在龍艦隊避開了前衛艦隊的撲擊之後,前衛艦隊又回轉了航向,哈魯斯可不想破壞戰列線,哈魯斯並非全無所得,至少趕開了龍艦隊。

  但哈魯斯不知道的是,李明勳從不是一個隻知道保命的人,如果他膽小,此時應該全帆裝離開戰場,而不是進行戰術規避,龍艦隊的戰術規避持續到了德約特的後衛艦隊趕上,範威特號終於與青龍號持平,並且迅速打出了第一輪齊射,目的使用的竟然是鏈彈,希望破壞龍艦隊的帆裝,達到全殲這支艦隊的目的。

  但是德約特將軍也失算了,李明勳下一個戰術命令就是左轉向,攻擊前衛艦隊,龍艦隊此時兩艘戰列艦和四艘主力艦,在接到戰術命令一刹那,就是撲向了前衛艦隊,這一次,李明勳沒有要求全艦隊的梯形或倒梯形接敵戰術,而是命令各艦自行攻擊目標,也就是全艦隊六艘軍艦同時轉向,原因很簡單,在龍艦隊與前衛艦隊拉開距離後,前衛艦隊各艦船已經命令火炮甲板集中人力到左舷,迎戰越來越近的鷹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