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五 關外屍橫遍野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552
  平三郎率領的河源田隊離開金州衛城行進在前往蓋州的官道上,隊伍中隻有他、斥候和寥寥幾個傳令兵擁有戰馬,一行五百多人都是步兵。

  河源田隊作為治安軍的一部分,在濟州進行了擴編,大量來自南洋的切支丹武士,從山丹貿易中招募的日本浪人加入進來,當然,規模更大的還是解放的朝鮮奴隸,經過了七個月的訓練和重組,河源田隊的規模達到了兩千五百人,其中包含三個火槍大隊,一個武士大隊(相當於跳蕩隊),一個炮兵中隊和六百名騎兵。

  河源田隊的炮兵、軍法官、軍需官和憲兵是合眾國陸軍支援來的,火槍隊和騎兵隊中也有中官,至於其他軍官也全部在統戰學堂的軍政係的步科、騎兵科和作戰科進行了至少三個月的輪班培訓,並且在山東戰場進行了四個月的戰地實習。

  此時平三郎這位前鋒大將的手下有四百名火槍兵和一百武士,作為先遣隊向北進行武力搜索工作,而同樣一支部隊則由陸軍組成沿海邊前進。武力搜索隊都沒有加入騎兵是因為從登州運送來的馬匹因為海運有些萎靡不振,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恢複。

  山間的道路地形複雜,周圍全是剛剛發芽的樹林,安靜行軍的武力搜索隊聽到前麵傳來幾聲鳥銃聲,平三郎立刻下令停止前進,一個年輕的軍官從後隊騎馬馳來,看到平三郎正在指揮士兵們列陣警戒他問道“平三郎閣下,前麵發生了什麽事?”

  平三郎說道:“我們肯定是遭遇敵人的前鋒或者斥候了。”

  緊接著,幾名己方的斥候騎兵從遠處的山道上奔來,他們的數量比派遣出去的時候少了兩人,一個臉色蠟黃的朝鮮騎兵對平三郎說道:“殿下,我們遭遇了清軍騎兵,好多的騎兵。”

  看著他緊張的樣子,平三郎一記馬鞭抽在了他的臉上:“你這個蠢貨,枉費了上國大人對你如此用心。讓你在統戰學堂學習了四個月,你卻連敵人的情況都搞不清楚,隻知道逃命。”

  斥候羞愧的低下頭,作為一個朝鮮人,清軍騎兵就是他心中最可怕的夢魘,以至於臨陣之時,平日所學全部拋之腦後。

  平三郎沒有對這個斥候隊長過多申斥,而是把幾個斥全部聚攏起來,詢問他們得到的消息,答案是,路旁的叢林之中忽然出現了清軍的騎兵,數量在五十以上,斥候遭遇了一輪鳥銃齊射,讓損失了兩個人,然後逃了回來。

  消息很匱乏,重要的訊息,諸如敵軍數量、兵種構成完全沒有,平三郎沒有辦法,隻得選擇最保守策略,他命令士兵結陣防守。

  不消兩刻鍾的功夫,道路兩旁的樹林之中傳來了敵人的怪叫聲,聲音此起彼伏,平三郎意識到,自己的武力搜索隊遭遇了伏擊。好在他麾下的士兵都是經曆過戰陣的,麵對敵人的騷擾絲毫不慌,而是緩緩的向中軍靠攏列陣麵向兩側的山林。

  平三郎拿出望遠鏡觀察著一片稀疏的鬆樹林,直接那裏出現了至少一百名騎兵,但是他們卻沒有衝擊本陣的意思,這群騎兵從馬上下來把馬匹交給少數人看管,或者索性直接把韁繩掛在旁邊的樹枝上,然後取下鳥銃熟練的裝填子藥。

  平三郎仔細觀察著他們的衣著,穿著的是清軍常見的棉甲,頭上避雷針式樣的頭盔。看模樣聽聲音顯然是清軍,但是平三郎卻感覺有些不對勁。因為這些清軍清一色鳥銃,隻有幾個軍官還有騎弓,正思索著,清軍的騎兵已經在百步之外列陣完畢,它們排成了較為整齊的三排陣型,很快打出了一輪鳥銃齊射。隨著一陣嚎叫、慘呼聲,本陣至少有四名士兵被鉛彈擊中,陣型為之一亂。

  步兵大隊的軍官已經開始指揮士兵進行還擊。平三郎所在的河原田對視治安軍中的翹楚,資曆深厚,因此得到的軍械更為先進,三個火槍大隊中有一個已經全數裝備了燧發槍,而這個大隊就在平山郎麾下。

  當然他們隻是裝備了燧發槍而已,卻沒有經過嚴格的係統訓練,還不能稱之為線列步兵。火槍大隊的反擊速度很快,一分鍾之內就打出了兩輪齊射,然而第一輪齊射後,清軍上馬離開了,僅僅擊中清軍兩個人這個命中率可謂不高,清軍很快退入鬆樹林之中,正當平三郎考慮要不要進入鬆樹林追擊的時候,在另一旁的密林之中,又是響起了鳥銃聲。

  平三郎轉身去看,密林之中出現了二百清軍,他們的坐騎被看管在遠處的平坦處,這些騎兵也是持有鳥銃,依靠著樹林中的樹木、石頭和灌木叢。對武力搜索隊本陣,進行襲擊,他們沒有打出齊射而是各自打各自的。

  步兵大隊再次進行齊射,但是清軍大部分都有掩護,所以效果乏善可陳,平三郎終於忍不住了,詢問那位來自北洋戰區參謀部的作戰參謀:“陳大人,為什麽平均每個人都有鳥銃。”

  那位陳大人此時臉色蒼白,他也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來。陸軍登陸遼東之後,以為遇到了清軍還是原來的清弓大箭、重甲步兵之類的。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清軍早已拋棄了那些無用的傳統,關外旗營是清軍中火器化最高的滿洲部隊。原因無他,他們的敵人是來自寧古塔方向的合眾。這

  在寧古塔方向的陸軍,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幾乎人手都有一杆燧發槍。而在寧古塔之戰後。清軍雖然沒有與永寧行政長官區陸軍發生大規模的會戰,但是小規模的戰鬥仍然不斷。

  清弓大箭在與燧發槍的對抗下落入下風,白甲兵們視為絕對防禦的雙層甲在燧發槍的子彈麵前不堪一擊,可以虐殺明軍的長梢弓麵對燧發槍也打不出讓人滿意的交換比率。

  在經曆了無數失敗之後,火槍對火槍成為了清軍上下的共識而在原本的曆史進程中,是俄羅斯給了清軍這個教訓,關外旗營最先放棄滿洲朝廷一直推崇的國語騎射,從各個途徑弄來了精良的鳥銃。

  這群在遼東,蒙古草原和中國北方叱詫風雲的騎馬重步兵扔掉了無用的長梢弓,拿起了鳥銃,化身為了清軍中少有的機動步兵。

  他們的作戰方式在對付平三郎的時候已經顯現出來,那就是騎馬快速趕到戰場,尋找有利地形,然後把馬匹交由少數人看守,進而集結部隊襲擊,用齊射的方式襲擊敵人,或者利用地形的掩護進行騷擾。這種戰術與寧古塔對陣的特遣營頗為類似,隻不過雙方的差別在於,一方使用火繩槍,一方使用燧發槍而已。

  平三郎的武力搜索隊擁有四百名燧發槍兵,他們完全不懼與清軍的鳥銃並進行對射,但是另一個方向的鳥銃兵騷擾卻讓傷亡越來越大。平三郎知道繼續前進進行武力搜索已經不可能了,他需要做的是撤退。

  平三郎快速集結部隊,以戒備行軍狀態向南方的金州衛城撤退,而越來越多的清軍已經趕到,騎馬的鳥銃兵出現在了山林溝壑等各個地形,對撤退的武力搜索部隊進行騷擾,而進入金州為周邊的平原地區之後,騷擾式的襲擊更加頻繁。

  這群清軍已經發現,平三郎的武力搜索隊即便經曆了巨大傷亡之後,仍然保持了嚴正的陣型,所以他們不準備直接騎兵衝擊,而是不斷派遣小規模的騎兵騷擾。這種以逸待勞的戰術非常奏效,清軍的指揮官顯然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家夥,他甚至可以集結起三四百名鳥銃騎兵,在武力搜索隊的撤退必經之路上堵截,迫使平三郎改變行軍路線。這讓武力搜索隊官兵的體力消耗非常大,他們用了四個時辰走過的道路,返回時卻用了整整一天半的時間,而在這個過程中,武力搜索隊至少有一百倒下,成為了陸軍登陸遼東戰場首次失敗。

  退入金州衛城的武力搜索隊終於得到了喘息的時機。平三郎派遣聯絡官與旅順的主力進行聯絡,報告情況,但是卻在城外遭遇了清軍騎兵的圍追堵截,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戰鬥發生的第三個夜晚,平三郎派遣步兵斥候翻越山道向海邊而去,他知道在遼海一帶來來往往的船隻全部屬於合眾國海軍,隻要連上聯絡上一艘船隻,就可以把消息送到旅順,這是最穩妥的方法,由作戰參謀親手書寫的作戰報告,被遞交到了旅順的戰區副司令烏穆的手中。

  烏穆沒有直接派遣出步兵援助,因為敵人的騎兵數量也就在一千五左右,沒有炮兵和攻城器械,根本不足以攻取金州衛城,一直等到十日之後,騎兵休整完畢,陸軍派遣了一支千人規模的騎兵隊支援金州衛城,並且在金州衛附近的平原地帶與清軍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

  在這場衝突中,清軍大敗,原因無他,騎兵部隊也選擇了和清軍一樣的作戰方式,那就是通過騎馬機動以火槍發動攻擊,但是區別是,騎兵部隊手中的火槍全部是燧發槍。

  騎兵的燧發槍是減短了槍管的卡賓槍,以方便騎兵在馬上進行射擊,陸軍騎兵完全可以不用下馬,在馬上進行射擊之後,然後拉開距離進行裝填,繼而再次趕到戰場,進行輪轉射擊,這種戰術取得了較大的戰果,傷亡確實不大,以至於騎兵部隊的指揮官把金州所有的燧發槍全部征集起來,然後把騎兵部隊縮減到五百人,這樣幾乎每一個騎兵都擁有三把燧發槍,在裝填完畢之後趕到戰場,清軍齊射一輪,合眾國騎兵卻可以發出三輪齊射,清軍的火力完全無法和陸軍騎兵相提並論。

  在金州衛一帶進行了大約十天的鏖戰之後,清軍主動撤退到丘陵地區,雙方脫離接觸。

  而在另一個方向,由陸軍組成的武力搜索隊在海邊也遭遇了清軍的襲擾,損失卻非常小。因為陸軍部隊得到了海軍艦船的支持,兩艘巡航艦用長身管的12磅海軍炮炮擊岸邊季節的清軍騎兵隊。陸軍武力搜索隊占據了一個海邊村莊據險而守,通過小船不斷從海上獲得補給,清軍騎兵啃不下,隻得作罷。

  從戰術上來說,合眾一方取得了勝利,但是從戰略上來講合眾國一方卻是失敗的,因為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陸軍主力被限製在金州以南的土地上,讓遼東內陸的清軍得以集結,農莊進行了撤退。盛京總管葉克書下達的命令是堅壁清野,所有的莊屯把牲畜糧食全部帶走,不能帶走的全部銷毀,大量的村莊被焚毀,以至於陸軍北上的時候很難在本地抓到俘虜,也無法獲取補給,甚至連擋風遮雨的房子都沒有幾間。

  在滿清朝廷的權力中心北京,多爾袞與皇太後布木布泰宗室耆老代善達成一致。壓服躁動不安的滿洲親貴,並向天下宣布,遼東為滿洲之根本,八旗既不會去遼東而就中國,也不會棄中國而返遼東。

  為了穩住遼東越發不受控製的局麵,多爾袞授權盛京總管葉克書征召其管轄範圍內的一切武裝力量,其中就包括錦州吳三桂藩所有兵丁,而在戰略層麵,多爾袞不得已尋求援助,其中被動員的就是滿清朝廷最後一股後備力量——外藩蒙古。

  如今的滿清朝廷沒有足夠的財政支持,根本無法拿出可以打動外藩蒙古的籌碼,強行的招兵隻會讓原本就離心離德的外藩蒙古更加抗拒,還會暴露清廷的外強中幹。

  要知道,支援山西的包衣兵就沒有得到開拔銀子以至於出了京城就是燒殺而去,就算多爾袞可以默認外藩蒙古有這個權限,已經大部遷居關內的遼東也無東西可搶。

  既然拿不出錢來,那就隻能用土地來換取,遼東作為滿洲人的老家,雖然八旗親貴們不再堅持逃回遼東,但是卻嚴厲拒絕把遼東故土贈送給那些一輩子都不洗澡的騷韃子。

  最終還是皇太後布木布泰平衡了這件事,她先是讓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與未婚妻完婚。而女方則是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孟古青,也就是布木布泰的親侄女。

  孟古青直接被封為皇後,而遼東北方大片的草場和土地得作為聘禮交給了科爾沁蒙古。

  六宮之主外加肥美的草場換取了科爾沁及附屬各部出一萬五千兵,盡是草原精騎,除此之外多爾袞要求朝鮮集結一萬兵馬入遼參戰,並且提供二十萬石糧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清軍將會在七月份在遼東聚集大約四萬左右的軍隊,再次對合眾形成絕對的兵力優勢。

  為了避免遼東在大軍集結之前局勢更為惡化,多爾袞命令盛京總管葉克書,不準與合眾進行大規模會戰決戰,除了盛京城和赫圖阿拉、遼陽曾經做過滿清的都城的城市之外,其餘城市村莊無必然堅守之地。

  書友群是二六零五零二五六一,歡迎諸位加入,特別是本書盟主,我隻是一個看書的,群內的書友翹臀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