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345
  高鋒對此毫無辦法,這比交給軍事法庭的結果要好的多,至少不會有損陸軍的榮譽,何昌明給高鋒倒了一杯茶,說道:“讓你的軍法官和憲兵別總是眼睛盯著那些義從軍和治安軍,好像人家都是野路子、雜牌兵,打鐵還需自身硬,許多事怨不得別人。”

  見高鋒仍舊不滿,何昌明勸慰道:“老哥,你若真的有心,還是幫趙君肅那廝找找他兒子吧,這廝在監獄裏也隻有這一個心願了。”

  高鋒對此無可奈何,他已經命人去尋找了,但是茫茫人海之中找一個人無疑是大海撈針,更不要提如今的膠東兵荒馬亂,高鋒很擔心那個孩子已經遭遇了不測。

  何昌明把手中的文件遞給了高鋒,說道:“你好不容易從前線回來一趟,這文件你看一看,軍管會送來的,希望你能在元老院那邊說一嘴。”

  高鋒接過一看,原來是軍管會的《登萊地區發展規劃》,一般來說,合眾國會在絕對統治區建立行政長官區,在戰區和臨戰區建立軍事管製委員會,一般情況下,軍管會會設立委員長和執行主任兩個要職,委員長都由戰區司令兼任,比如高鋒這位北洋戰區司令就兼任軍管會委員長,但這隻是申明隸屬關係和上下級,實際上,軍管會由執行主任全盤負責日常事務,而登萊軍管會的執行主任則是馮益輝。

  馮益輝也是合眾國的老資格了,香港開埠就是加入了當時的騰龍商社,雖然當時隻有二十出頭,卻做事老成,一直輔佐阿海,先是擔任溪心地的副行政長官,繼而在阿海執掌台北行政區後,馮益輝主持了溪心地的工作,通過修築堤壩,馴服河流,為溪心地提供了合眾國第一個提供持續動力的水庫,繼而讓溪心地發展為水力紡織為核心的行政區。

  後馮益輝前往台北,繼續擔任阿海的副手,在阿海進入大本營工作後,馮益輝成為了台北行政長官區副行政長官,全盤負責民政、經濟工作,可謂台北地區的實權人物,馮益輝年輕有為,履曆無懈可擊,因此在登萊軍管會成立之初,便是內定為軍管會的執行主任,正式成為了一把手。

  登萊地區處於戰區是不假,但如果從行政區的角度講,其地位不亞於任何一個一級行政長官區。登萊軍管會的實際控製區超過了兩萬平方公裏,超過了合眾國在台灣的實際控製區麵積,而且實際控製區內,共有三州九縣六大衛所,根據不完全統計,人口在一百七十萬左右,這個人口實際上僅次於台北行政長官區,第二大‘行政區’。

  高鋒的眼睛瀏覽過那份規劃書,搖搖頭:“馮主任這完全是瞎胡鬧,他以為我是元老之一,就聽說服最高元首和其他元老同意嗎,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他馮益輝難道不明白,登萊是戰區嗎?”

  馮益輝會登萊地區規劃了包括金礦采掘、修造船廠、商品糧出口、六種經濟作物種植等七大核心產業,而發展這七大產業的初始資金有兩個,一個是來自聯合銀行的貸款,另外一個則是國有公司的投資,這兩大資金的投入必然會引發國內商人的投資熱潮,而後者才是重點,但在高鋒看來,這個計劃完全就沒有可操作性,根本原因就在於登萊地區屬於北洋戰區。

  不可否認的是,北洋戰區確實實際控製了膠萊運河以東的土地,但這種實際控製的基礎是合眾國與滿清都無意發起大規模會戰的基礎上,如今來自南方的消息已經傳來,南明政權在湖廣和江西兩大戰場節節敗退,雖說北方還有山西薑鑲、陝北王永強和甘肅丁國柱等叛亂,但是很難保證滿清不會抽調南方兵馬投入到山東戰場,如果滿清把山東當做主戰場來打,在這塊畿輔之地投入二十萬兵力並不困難,屆時,合眾國還能實際控製登萊地區嗎?

  別說元老院,就算高鋒也不想看到一個難以接受的局麵——合眾國把海量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登萊發展,而在清軍大規模攻擊的情況,被迫全盤放棄,獨守青島要塞區。

  而高鋒更擔心一個更壞的局麵,那就是國內大量投資登萊,以至於國內商人階級逼迫合眾國強守膠萊運河,保住他們的財產,如此情況下,要麽北洋戰區在完全不利的情況作戰,要麽就是讓元老院與國內商人階層對立。

  何昌明沒有想到高鋒的反應如此之大,他可不想成為高鋒的出氣筒,隻得派人把視察青島港的軍管會執行主任馮益輝給叫來,高鋒見到馮益輝,便是開門見山的說道:“你這個規劃書我是不會簽字的,同樣,元老會征詢我的意見,我也會投反對票。”

  馮益輝沒想到高鋒有如此堅定的態度,原本這個規劃書就是馮益輝用來和高鋒討價還價的,因為按照北洋戰區那簡單粗暴的規劃,登萊地區完全就是掠奪性經濟,隻允許在青島要塞區這一絕對控製區發展各類產業,而在其餘地區,無限製的掠奪人口、糧食和牲畜,隨時做好登萊陷落的準備,對待登萊的態度堪比殖民者對待殖民地。

  顯然,這是馮益輝不能接受的,如果是這樣的話,要他這個軍管會主任幹什麽,不如直接讓北洋戰區參謀部管了。

  好在馮益輝也是老官僚了,臉上掛著笑容,給高鋒倒了一杯茶,說道:“提督大人,您看您這話說的,您是軍管會的委員長,這規劃書隻是請示報告,怎麽直接到元老會表決的階段了,不能夠啊,您不同意的條款,可以修改嘛。”

  高鋒倒是好似被潑了冷水,他方才隻是隨意瀏覽了一遍,哪裏細看這二十多頁的規劃書,許多地方隻是看了一個題目或者開頭便是作罷,馮益輝要與他商議條款,他倒是有些無所適從了。

  “馮主任,我要提醒你的是,登萊地區是戰區,也就是說,除了青島要塞這一絕對控製區,北洋戰區不保證其他任何地區的絕對安全,更為合理的表述是,聯合銀行和國有企業隻會投資在絕對控製區,對其他地區說不,至於合眾國或者任何願意到此地投資的商人,北洋戰區並不限製,倒是要求其簽署諒解備忘錄,北洋戰區與合眾國並不保證他們的資產的絕對安全。”高鋒沉思片刻,用標準的官話回應馮益輝。

  一聽到絕對控製區這五個字,馮益輝的臉色便是難看起來,所謂的絕對控製區是在青島要塞群掩護下的土地和膠州灣內外的七個小島,總體加起來麵積約有一百二十平方公裏,這本是不小的麵積,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片土地要安置包括二十二座軍事建築在內的要塞群、滿足兩萬人屯駐的軍營、青島軍民兩用港口、軍需物資倉儲區、軍械所、火藥局、一座滿足培育、飼養五千匹戰馬的馬場、占地二十平方公裏,可以進行步騎炮協同演練的演練場,青島要塞不僅駐紮有三萬左右的陸軍、一萬人規模的碼頭工人和國有企業員工,還有為此提供服務的約五萬人規模的平民,而且還有準備一座容納三萬人規模的難民安置點,為難民的中轉提供服務。

  可以說,把這些設施建造完畢之後,絕對控製區已經很擁堵了,更何況,北洋戰區、軍管會、戰時特別法庭和北洋分艦隊的駐地都在這裏,絕對控製區是要為十五萬人服務的,而在這個設計中,沒有專門為經濟和貿易留出專門的區域。

  馮益輝知道自己很難從絕對控製區內獲得什麽權限,可以說,無論登萊地區的經濟屬於北洋戰區設定的掠奪型還是自己規劃的發展型,有一點是絕對不能改變的,那就是登萊地區的一切經濟活動必須首先滿足為北洋戰區服務。

  在這一點上,馮益輝沒有什麽異議,因此他不會在絕對控製區爭取什麽,反而是誘導商人自行去爭取,比如絕對控製區的軍用被服廠,原計劃占地六百畝,擁有工人一千二百人,但是隨著商人大量介入,以低廉的價格向軍隊出售棉鞋、襪子、手套、保暖衣服、鞋帶等非軍標被服,軍用被服廠已經被降低了標準,目前台北商團正在與北洋戰區進行商業談判,準備把北洋戰區所有軍用被服的生產單拿下,如果可以達成,那麽軍用被服廠區就會完全被劃定為民用了。

  事實上,軍需物資的生產方麵,國有企業是無法和民間資本競爭效率和成本的,因此許多無需保密或者非軍事物資大量承包給民間工坊,這對北洋戰區來說也是好事,至少成本是降低了。

  類似的事情還在軍糧、帳篷、飼料等方麵發生,但絕對控製區仍然是北洋戰區參謀部在控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好吧,提督閣下,軍管會不會主動去觸碰絕對控製區,但絕對控製區之外內,廣袤的膠東半島上還有一百七十萬的百姓,我們要對其不管不顧,讓其處於無政府狀態嗎?”馮益輝問道。

  “是成本,馮主任,成本!你要去管,就要做到一點,那就是得到的要比付出的多,馮主任,你能做到嗎?如果不能,那我是不會支持你的,你應該清楚,北洋戰區的財政來源是什麽。”高鋒敲打著桌子提醒道。

  在合眾國的很多行政區,都在進行著低烈度的戰爭,比如永寧、北大年和呂宋,一般來說,這些都是治安戰,因此本地行政區的財政在負擔戰爭經費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支持大本營的戰略,無論是在人力還是資金方麵,但北洋戰區作為最主要的戰區,這一點是完全做不到的,一百七十萬人的膠東百姓,即便是無底線的壓榨,也無法負擔起哪怕北洋戰區五分之一的軍費,而想要收繳這些軍費,還要維持一支官僚隊伍和治安部隊,很難說是賠還是賺。

  北洋戰區目前的戰爭經費來源是統帥部的戰爭預算,目前來說,從統帥部獲得戰爭預算是非常簡單的,戰區提交報告,那邊就會批複,但這是因為西征行動為合眾國帶去了上千萬的繳獲,但這種收入隻有一次,日後的北洋戰區完全處於投入狀態,高鋒很清楚元老院和統帥部的預算規則,北洋戰區最好是細水長流,否則山東戰場會被取消,隻留下一個前線要塞區。

  馮益輝迎上高鋒的雙眸,問道:“如果我們自負盈虧呢,閣下?”

  “你你沒有在開玩笑吧。”高鋒詫異問道。

  “膠東百姓需要活路,北洋戰區需要緩解財政壓力,軍管會的同僚需要政績,而您呢,需要一個穩固的、不會分心的後方,我們可以自己負責,怎麽樣?”馮益輝說道。

  “不會影響青島要塞?”高鋒問道。

  “當然,您需要的人力和物資,我們都可以滿足。”馮益輝說道。

  高鋒笑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還有什麽拒絕的理由呢?馮主任,我早就聽阿海說過,你非常人,現在看來確實如此,既然你想要權柄,那我就給你權柄,除了要塞區和前線戰場,其餘我都不會去管,膠東這個舞台就全權交由你了。”

  馮益輝笑了:“那我就向您匯報一下對登萊地區真正的規劃了。”

  見馮益輝又拿出一份規劃書,高鋒笑了:“我竟然真的上了你們的當。”

  馮益輝隻是笑,沒有再去挑釁這位元老的尊嚴,而第二份規劃書就務實的多,除了讓高鋒把治安軍的數量提升到三千人,再無其他要求,顯然,馮益輝得不到財政和技術支持,所以其初始資金的來源一是清算二是土地,前者是清算那些遺留下來的小魚小蝦,後者則是大力發展經濟作物。

  膠東的士紳官宦被橫掃一空,可以說真正有購買力的人群已經沒有了,如今的膠東隻剩下了少數的自耕農和大量的佃農,與以往一樣,合眾國不會輕易的把土地無償分配給農民,而是選擇收為國有然後低價向佃農租種,軍管會便是成為膠東最大的地主。

  按照馮益輝的規劃,軍管會先是降低了稅賦標準,按照合眾國國內的稅賦製定賦稅標準,直接完成攤丁入畝,賦稅加上佃租,也比明清兩國的賦稅低很多,在佃農的負擔下降之後,馮益輝要求各地按照本地的土地類型種植一定數量的經濟作物,以滿足對外出口的要求,活躍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