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六 橫掃全魯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097
  從子時開始,合眾國的炮兵部隊就對濰縣西城進行了最大頻率的炮擊,此次西征大軍共擁有五個炮兵營,其中三個是重炮營,裝備的是十八磅的青銅攻城炮,這對於濰縣的城牆無疑是毀滅性的,多達百門火炮開火,連續不斷的炮擊持續了半個夜晚,到了第二日,一夜未睡的海時行登上了東城的東北城牆,看向西城望海門。

  東城南北鋪開,從東北城牆可以看得很清楚,望海門高大的城門樓已經完全塌陷不見了,從城門向兩側延伸出了一個寬達二十餘丈的缺口,炮擊仍然不斷,這次是野戰炮在敲擊城牆頂部的雉堞和女牆,打的磚石橫飛,整個北城牆都無法站人。

  西城都是如此,若是此番炮擊被東城承受,那自己當如何呢?海時行不由得想,正在想著,忽然西麵出來一陣巨響,隨即便是千萬人的歡呼聲和驚嚇聲音,好似天崩地裂一般,海時行趕忙看去,發現正是北城牆傳來天崩地裂的聲音,那裏已經被濺起的煙塵籠罩,什麽也看不清楚,遠遠看到不斷有人從煙塵之中跑出來,城內城外完全是兩片天地,城外在歡呼雀躍,城內則在慘叫逃竄。

  終於,淩厲的北風把煙塵吹散,海時行再看去,西城的北城牆又是垮塌了大段,缺口直接擴張到了百丈,海時行很清楚,西城陷落已經成為事實,他連忙找來李煌,說道:“李大人,事急從權,可千萬莫要再猶豫了,本官給你三百兵丁,前去城中各大戶士紳家募捐,今天怎麽著也得弄來五萬兩銀子,先給東番人送去,餘下的,明日也是要辦妥!”

  李煌見如此急迫,說道:“總兵大人,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我二人可是要把城中縉紳大戶得罪光了啊。”

  海時行道:“李大人,你怎麽還不明白,東番人要價十餘萬兩,卻給了我們三天時間籌備,我便是給你一千兵,從那些百姓手裏你能搶來這麽多錢嗎?東番人就是要借你我的手搜刮這些士紳,李大人莫要擔憂,如今可不是前明時期了,如今朝中以滿人、遼人為主,縉紳便是遞了帖子上去,也輕易奈何不了你我,守住濰縣東城,你我非但無錯,反而有大功啊!”

  李煌連忙去了,海時行抓住身邊的一個家丁,說道:“晚上李煌派人去東番營中送錢,你也跟著去,我已經準備了三萬兩銀子,你一並送去,另外告訴東番人。”

  海時行交代了許久,那家丁連忙去準備了。

  等到海時行處置好一切,西城兩軍已經交戰起來,合眾以登萊軍戶組成的治安軍為前鋒猛攻缺口,雖說這些治安軍頂在最前麵,但合眾國並無虧待,上陣者全有賞金,且把物資中大批甲胄支援給治安軍,又調遣步營的輕炮支援。

  治安軍的第一波攻擊被臨清鎮的鎮兵打回,範梆已經知道自己必死無疑,隻能拚死圖生,高鋒把治安軍編為三波,輪番攻擊,與臨清鎮進行消耗,半日功夫,缺口處倒滿了死屍,到了下午,治安軍全軍招募敢死跳蕩之士,全部披鐵甲攻擊,五百人的跳蕩手用手榴彈扔進缺口,然後從坍塌產生的斜坡上一擁而上,在不到三百米的缺口處,雙方廝殺成一團,許多清軍崩潰或者投降,隻有範梆帶領親兵戰鬥到了最後。

  “真是萬裏挑一的精銳啊,想不到範梆治軍還真有一手。”高鋒站在城外,望遠鏡裏全是範梆及其家丁死命相拚的情景,範梆身披山紋甲,手持一杆長槍,如同瘋虎一般,頂在最前,片刻之間,已經刺穿五六人,其麾下那百餘家丁也是剽悍耐戰,與治安軍混戰一起,殺的昏天黑地,缺口處的屍體層層疊疊,已經沒有下腳的地方了。

  “閣下,要不要在下生擒此獠!”武行問道。

  高鋒哈哈一笑:“此獠原本是遼東之兵,一身武勇不用在保家衛國上,卻是抗拒我國天兵,為滿清效死,不過一該死豬狗罷了,彼之英雄我之寇仇,再勇又是如何,傳令下去,治安軍中,誰能得此獠首級,可得三百賞銀。”

  軍令下達,治安軍中呼號不斷,當即便是有十餘人上前,圍攻而上,不消片刻,範梆便是被淹沒在人海之中,沒了臨清鎮兵堵城牆,濰縣再無依仗,全軍進城,四處搜剿官紳大戶,天未完全黑,便是有三百多顆腦袋齊刷刷的掛在了濰縣西城的東城門上,向東城之守軍示眾。

  入夜,高鋒在縣衙見到了東城海時行的使者,第一批贖城銀已經送達,便是八萬兩,使者承諾,明天天黑前把剩餘的銀錢米糧馬騾全部運抵,而且主動撕毀了海時行與使者討價還價的約定,直接按照合眾國一開始的要求來。

  而東城的使者離開後,高鋒又見到了海時行的私人使者,海時行送來了三萬兩銀子,希望合眾國能改善其官兵親屬的生存條件,表達了恭順之意,希望合眾國能體諒其心意,不要過分為難,而且使者表示還能提供四萬兩,而隻需合眾國答應其幾個條件。

  海時行的條件並不複雜,希望合眾在濰縣駐留一支兵馬,並製造與推官李煌交好的假象,如此把自己從贖罪銀一事中擇出來,而海時行不僅答應出納銀兩,還保證為合眾國一方提供情報,高鋒對此很滿意,果斷答應下來。

  大軍在濰縣並未停留,僅僅休整兩日,補充了馬騾和治安軍缺額,繼續前進,下一個目標則是青州,駐紮濰縣的隻有一個陸戰隊和五百人規模的治安軍,對濰縣左近的官紳進行清算,不僅是濰縣城中,還包括了附近村鎮,而縉紳官宦在城外頗有產業,為了避免毀於戰亂,城中士紳商賈又為城中產業出納贖城銀,僅僅在濰縣一地,通過抄家和贖罪銀,便得白銀和各類財貨價值六十萬兩。

  而合眾大舉西征的消息通過各種途徑傳遞出去,一直惴惴不安的山東士紳好似抓到了救命稻草,其一邊向濟南奏報,要求朝廷速派大軍來剿賊,另一方麵也與西征大軍聯係,為城內城外的產業出納贖金,大軍尚未抵達昌樂,昌樂縣令便是派人送來了二十五萬兩的贖城銀,以換取合眾在昌樂縣內秋毫無犯,在索要了糧食、布匹和騾馬之後,大軍繞開昌樂城,即便在縣境之內,也隻是紮營休息,並不派遣一兵一卒抄掠縉紳,便是斥候抓住逃難的縉紳也是送抵昌樂,以換取贖金。

  大軍一路向西,消息不斷傳出,山東各地對合眾的了解越來越深,自然更了解事關己方利益的贖城銀製度,這個製度也不斷完善,最後索性由北洋戰區出具了一份文書,派遣到各地縣衙府治,以免雙方談判耽擱時間。

  贖城銀把城市分為兩種,一種是民城一種是軍城,所謂軍城,便是有駐紮有清軍綠營的城市,如濰縣,而民城自然就是無綠營駐紮的城市,一般情況下,民城要價低,而軍城要價高,對待民城,大軍隻要錢糧騾馬,而對待軍城除了錢糧騾馬,還包括各類軍械,比如鉛子、火藥、鳥銃、弓矢、護甲和戰馬,一方麵,合眾需要這些軍械物資來武裝不斷擴充的治安軍,而令一方麵,還要通過這個手段降低綠營清軍的戰鬥力,畢竟越來越多的城市被拋在了西征大軍的身後,如果其戰力太強,對後路是一種威脅。

  軍城繳納贖城銀後,會被要求困守城中,不得出城,不得再新鑄炮彈、鉛子,補充火藥,不然就會被大軍報複。

  贖城銀製度的確立來源於西征大軍的強大戰力,至少目前來說,山東並無什麽雄關大城是西征大軍不能攻破的,一邊要麵臨破城之後抄家滅族的風險,一邊是花錢就可以買平安,各地官紳都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而山東巡撫張儒秀對此卻並無辦法,他甚至沒有阻止各地官紳出納贖城銀的能力,原因無他,朝廷的援軍還未抵達,張儒秀手下不過三萬兵,其中過半還是剛剛招募的丁勇,在登州三營、膠州鎮和臨清鎮先後大敗之後,山東本地綠營已經再無與合眾決戰的實力,如今張儒秀除了拚命的聚攏糧餉物資,等待援軍抵達,唯一做的就是把所有兵力集中到濟南城中,張儒秀一方麵寄希望於守住這個巡撫駐地,以博得一線生機,而另一方麵也希望在濟南聚攏一個重兵集團,以方便與援軍配合夾擊。

  當然,合眾對大運河威脅難以解除,但張儒秀卻並無對策,到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麾下兵丁不多,護不住大運河,而且大運河早已封凍,截斷與否並不重要。

  西征大軍順利抵達青州,青州的守軍已經全數被調往了濟南,知州聚攏了上萬丁壯守城,同時派遣使者與大軍會商,知州本想以五十萬的贖城銀得到大軍秋毫無犯的待遇,但他低估了青州城的地位,高鋒給其一條活路,三日內繳納五十萬贖城銀,然後帶走城中一千人,不然便是攻城。

  消息傳到青州,知州僅僅用了半日功夫就是籌措了五十萬兩贖城銀和大量的商貨牲口,原因無他,城中縉紳為爭搶這一千人的名額,紛紛捐納贖金,甚至為此拳腳相加。

  大軍如願得到青州,占據了這山東腹地最重要的城市,青州向西可通往魯北魯中,向南可達淮揚,向東則通往膠州,通達三方,至關重要,高鋒如何會讓滿清掌握此城呢?

  占據青州之後,西征大軍開始分兵,陸軍為主向西繼續進攻,目標直指濟南,而四個營的海軍陸戰隊則由烏穆指揮,南下兗州府,大軍分兵之後,形成了兩個重兵集團,把山東大半地方懷抱其中,清軍主力一日不到,合眾國大軍便可掃蕩一日,一直到橫掃全魯為止。

  紫禁城。

  乾清宮中的氣氛壓抑的可怕,比外麵密布天空的鉛雲還要讓人透不過氣來,八旗親貴和六部朝官都是到了了,朝局依舊是攝政王多爾袞掌握,畢竟另一位輔政王濟爾哈朗已經南下湖廣,總攬對明戰場,如今擺在多爾袞麵前的是巨大的爛攤子,在大清輿圖上,到處都是反清力量掀起的血雨腥風。

  164年,大明永曆二年,大清順治五年,是一個戰亂頻仍的年份,對於滿清來說尤其如此,從年初開始,滿清各省份就是反叛不斷,先是陝甘地區的米喇印和丁國柱發動了反叛,這二人不滿清廷剃發政策,在多爾袞要求其南下平定四川的時候,二人誘殺甘肅巡撫占據甘州起義,一度打到蘭州,擁眾十萬,幸虧陝西總督孟喬芳敢於任事,陝西局麵並未大壞,不出三個月,就是殺死造反主帥米喇印,但甘肅叛亂並未休止,丁國柱率領大軍退回河西走廊,繼續抗爭。

  與此同時,江西金聲桓和王得仁,廣東李成棟反叛,清軍進攻廣西失利,不得已退往湖廣,而明軍進擊,湖廣和江西一片糜爛,漠北喀爾喀部南下騷擾,多爾袞不得已再興師西進。

  如今在擺在多爾袞麵前的是四處烽火的局麵,相對來說,陝甘之亂已經占據上風,隻需給予錢糧支援,無需再調兵馬,而其餘各地則是不同,濟爾哈朗南下帶走了近半八旗兵,阿濟格西進大同,防備喀爾喀,再調八旗近萬,如今合眾國大軍登陸山東,數萬之眾,而京城八旗不過萬餘,隻得征募北方綠營赴援,北方綠營甚多,多爾袞從直隸、河南、山西達七萬之眾,但如今擺在清廷麵前的是,此番大軍當以何人統帥,而統帥之人得如此大軍,可否擊敗島夷,收複山東!

  “攝政王,人齊了,可以開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