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六 黨爭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305
  濟州島的海女數量很多,尤其集中在三城左近,李德燦集中了一批,趁著西南季風未盡送往北方,就是希望這批特殊的禮物能打動海參崴、庫頁島的地方行政官,以此獲得他們的支持,原因無他,李德燦知道,規劃中的北洋戰區中,濟州島是作為總後勤基地,也是移民中轉站,這裏需要一個完整的行政官僚架構,而海參崴還庫頁島常年接受來自朝鮮的饑民,因此有大量懂漢語的朝鮮人和懂朝鮮語的漢人。

  四日後,休整完畢的補充兵團和特遣營開始了對濟州島的拓殖行動,補充兵團在官奴的配合下,沿著濟州島的海邊官道向東西兩個方向進攻,沿途占領所有的朝鮮的軍鎮,其主力集中在西線,那個方向還有濟州島的第三個城市旌義縣,一千五百人的補充兵和八百名官奴丁壯於七月中旬抵達了旌義縣,未曾展開圍攻,縣監就是派人來請降,原因無他,這個聚攏了上萬人的城池中連水源都沒有,隻得收集雨水過活。

  城內的官員和豪族提出了幾個條件,無非是放歸自由,承認其私有財產,但都被拒絕了,指揮官僅僅同意保護其生命安全,並且給予其贖身的機會,雙方沒有達成協議,卻引發了城中商人、官奴為主的下流階層和官員豪族等上流階層的內鬥,商人打開了城門,補充兵衝進城中,占領了這個城市,按照李德燦的命令,把旌義縣周邊已經打為奴隸的官員和豪族,和原本就是奴隸的官奴遷往了大靜,如此,濟州全島除了濟州城,全部處於了合眾國控製之下。

  漢京,景福宮。

  朝鮮王李倧已經五十有三了,卻老的好似垂暮之年,他走到王位上坐下,燈影之中的身影搖搖晃晃,好似馬上就要倒下,事實上,朝中人人都知道,這位矛盾了大半生的王上已經命不久矣。

  李倧看了看殿內的兩班朝臣,神思再次憂鬱起來,朝鮮這個自稱小中華的國家,別的沒有學好,對於黨爭可是學習了個十成十,頗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架勢,其國內什麽東人黨、西人黨、北人黨、南人黨、大北黨、小北黨、清小北、骨北,零零散散分了幾十個派係,陛辭爭鬥不斷,朝堂之上早就亂做一團,而在合眾國眼裏,其朝臣之中忠明和親清兩黨。

  在過去的幾年裏,以金自點為首的親清黨隨著大清在中原、江南攻城略地,成為中原皇朝,而水漲船高,金自點也是徹底依附滿清,在滿清的支持下把持朝政排除異己,先是主動提升對滿清的戰馬、紙張、弓箭都貢奉,繼而派遣精銳馬隊和鳥槍隊前往新寧古塔效力,但這還不是主要的,其最大的勳績實在四年前。

  四年前,一直在盛京和北京為人質的世子被滿清送回朝鮮,這位朝鮮王的繼承人已經在滿清國內待了八年,平日與八旗宗室來往密切,尤其與豫親王多鐸交好,早年在盛京便是辮發胡服,完全淪為了滿清的走狗,這一點自然為中立派的朝鮮王李倧和忠明的朝鮮士大夫所不喜,卻是親清派金自點的最好盟友,隻要李倧崩逝,世子登基,那朝鮮就徹底淪為清國的藩屬,再無二心。

  相反,鳳林大君李淏(即後來的孝宗),雖然在滿清多年,卻出淤泥而不染,聰敏好學,頗的李倧和士大夫們喜愛,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世子會在返回朝鮮兩個月後死於暴疾,李淏登基成為朝鮮王,但原本的曆史軌跡已經改變,金自點發現了朝臣對世子的不滿,以此發動黨爭,把眾多的忠明派逐出了朝局。

  但金自點不知道,當時的領議政已經和在鹹鏡北道的沈藩籌謀發動軍事政變,奪權複國,立李淏為君,金自點的提早動手雖然清除異己,保住了世子的性命,卻也讓堅定的忠明派蟄伏下去。

  “領議政!”李倧清咳兩聲,聲音已經有了些無力:“濟州倭亂一事,你認為如何?”

  金自點沉聲回答:“王上,濟州倭亂已經查明,倭寇有戰船十餘,兵士近千,上岸之後,燒殺搶掠,圍攻城池,判官李子敬怯懦無狀,與倭寇在城外浪戰,折損許多,幸得觀察使金允澈沉著,守城有方,濟州才未陷落於倭寇之手。

  然,倭寇陰毒,在島上與明火賊、流民合股,已有三千之眾,非濟州、全羅道可製,微臣以為,此間倭寇入侵,定然與東番島夷有關,當是其試探我東國深淺,若不迎頭痛擊,悔之晚矣。”

  顯然,金自點所言是金允澈誇大和脫罪後的說辭,而後麵將其與合眾國聯係起來,並非有確鑿之情報,完全就是猜測。

  合眾國成立後進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朝鮮自然也在其中,在去年,雙方進行了密集接觸,並且在對馬島上進行談判(此時對馬島在朝鮮和日本都有官職),合眾國除了通商等條件,便是要求朝鮮與清國斷絕藩屬關係,停止朝貢和軍事支援,與合眾國和平相處,自然,朝鮮是不會同意的,談判陷入僵局,卻一直沒有結束,接觸依舊在進行。

  金自點有理由猜測,濟州倭亂是合眾國在向其施加壓力,試探虛實的舉措。

  李倧微微點頭,不管與清國的關係如何,李倧都不會坐視濟州為他人所占,畢竟壬辰倭亂的情形還曆曆在目,若敵對勢力在沿海擁有據點,東國便是永無寧日了。

  “領議政,你的意思是派遣兵馬前往平亂?”李倧問道。

  金自點道:“微臣正有此意,王上,如今倭寇在濟州島聯絡亂民,已成勢力,其水師亦然不遜,因此東國需要雷霆一擊,方可消滅倭寇,宣武布威!

  如今之計,當以禦營兵馬為陸師主力,慶尚、全羅二道水師為主,反攻濟州!”

  李倧重重點頭,這幾十年來,朝鮮屢屢參與明清戰爭,又被清朝兩次入侵,陸軍精銳損失殆盡,少數能打的也就漢京左近的禦營廳那一萬五千人,而水師這些年倒有恢複,不用擔心,而金自點提案,動用精銳陸師和一半水師,當真是雷霆一擊了,他想了想,問道:“右議政,你以為何人統帥兵馬合適?”

  右議政是崔鳴吉,他在四年前的那次黨爭中失敗,被迫讓出了領議政之位,歸隱了兩年,近年李倧身體不好,又召還回朝了。

  崔鳴吉微微頷首,道:“微臣願意親督此師!”

  看著李倧與崔鳴吉一問一答,金自點腦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這是一個圈套!”

  崔鳴吉是徹頭徹尾的忠明派,平日就主張與合眾國來往,還常常因為中原發生災難而指摘滿清得國不正,國運衰弱,如果讓其掌軍,那便是大患,或許其會利用機會發動政變,而如果拒絕,那必須由更高職銜的人統軍,這個人就是自己,但自己離開漢京,造成的權力真空會不會引發其他事端呢?

  金自點心中想過了無數的策略,忽然有了計策,反駁道:“崔大人這些年歸隱,對兵事早已生疏,不可督師,王上,微臣願意督領大軍平倭!”

  李倧微微點頭,說道:“領議政如此勤勞王事,寡人甚為安慰,出征之日,自當為。”

  “果然有貓膩,說不定,我領兵一走,漢京便是要變天了,或許是引沈藩之兵入京!”金自點見李倧答應的如此痛快,心中明白了幾分,他打斷了李倧的話,說道:“王上,平倭之事臣還有一策。”

  李倧被打斷了話語,眼睛裏飄過一絲怒色,卻也未曾爆發,他問道:“領議政還有何章程?”

  金自點道:“如今島夷在海外橫行,我朝水師暗弱,而倭寇卻常年縱橫海上,不如剿撫並重,若得這支倭寇相助,我東國海防又增添幾分臂助呀。”

  “甚好,甚好。”李倧讚道。

  金自點話鋒一轉,說道:“王上當知,倭國自古上下有別,貴賤已分,倭國武士更是如此,微臣雖為領議政,但不過是臣屬之輩,若東國宗室出馬招降,必當更添勝算,而世子果毅過人,文武雙全,當為首選,微臣請王上允許,讓世子替王上出征!”

  如此一言,朝堂嘩然,李倧臉色瞬間難看起來,心道金自點果然是老謀深算,隻要握住兵權和世子,無論離朝後,是黨爭、政變還是軍變,統統沒有用,漢京便是再歸王化,金自點都可以憑借世子和滿清重新恢複舊有的秩序。

  “世子千金之軀,如何能親赴險地?”崔鳴吉當即爭辯道。

  金自點瞥了他一眼,說道:“既如此,那隻有請上使決斷了。”

  這便是金自點的殺招,但凡朝中出現爭辯,李倧居中不言,金自點便是要求滿清介入,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順遂了他的心意。

  半個月後,濟州海峽。

  閃電撕裂了海峽內的天空,刹那間的綻放中,海峽內的一排排漆黑的桅杆肅穆而立,朝鮮世子看著正下著大雨的天空和不遠處澎湃巨浪的海峽,他縮了縮脖子,說道:“糟糕的天氣,領議政,這天氣太糟糕了。”

  “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殿下!”金自點堅定的說道:“沒有人會想到我們會在這樣的天氣突襲濟州島,無論是倭寇還是其他人。”

  “其他人?”世子不解的問道。

  金自點點點頭:“當然有其他人!”

  這次出征,金自點帶來了一萬禦營兵,還在全羅道慶尚道抽調了一萬八千府郡兵,而除了覺華島水師,所有的水師都在這裏了,可以說,朝鮮一半的兵力在他的手中,朝鮮內外,無論發生什麽變亂,都不會有問題了。

  金自點選擇這樣一種天氣,為的就是安全,他不知道濟州倭亂有沒有合眾國參與,但他必須把那個威脅考慮進去,合眾國戰船無敵,銃炮犀利是出了名的,金自點可不想犯險。

  大雨如注,海麵上一片漆黑,水手們用力劃槳,號子聲和拍擊水麵的聲音被大雨遮蓋吸收,船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二十艘水師戰船,目標是倭寇戰船,而第二部分則是四十多艘民船和十二艘戰船組成的運兵船,運載了四千名禦營廳士兵,在解除海麵威脅後,士兵登陸,奪回濟州。

  兩支船隊之中都有本地的漁民和水手加入,這些人對濟州島的每一個小島、每一塊礁石都很熟悉。

  濟州與朝鮮本土之間的海峽裏,分布著上百個小島,由此產生了複雜的水文條件,朝鮮水師計劃用兩天的時間橫渡海峽,本地的舵手和水手讓戰船避開了礁石,成功抓住了洋流,升起風帆,冒雨向濟州方向疾馳而去,兩天後,暴雨變成了陣雨,淩晨月光尚未消失的時候,船隊抵達了濟州島,身為前鋒大將的具勝第一個跳下了沙灘,看著遠處低矮的濟州城和四處亂竄的亂民和倭寇,具勝大吼:“這一次,我要立下絕世的功勳!”

  用了一個白天,朝鮮兵登陸成功,占領了灘頭陣地,具勝一邊命令聯絡城中守將,一邊集結部隊,而斥候來報,倭寇在看到大軍登陸之後,已經向南逃竄,而戰船同樣如此,具勝清楚,倭寇這是在拉開距離,找一個海港登船離開。

  “不能讓其順利離開,點兵集結,我們追擊!”具勝挑選了一千二百多人,連同金允澈率領的六百精兵一起追殺,兩日後,與倭寇發生接觸,逼迫其離開海岸官道,進入山穀之中,具勝與金允澈率軍追入山穀,原以為會在這個絕地把倭寇消滅幹淨,但隨著一聲號炮,山穀兩側豎起如雲一般的旗幟,一排排士兵從半山腰上的灌木叢中鑽出來,刺刀雪亮!

  與此同時,第二波由兩千禦營兵和四千府郡兵組成的第二波登陸部隊已經穿越了複雜的礁石沿海,抵達濟州海峽廣闊的海麵上,這一次沒有暴雨如注,沒有黑夜掩護,有的隻有遠處如林的桅杆和高大的舷牆,合眾國海軍的號角聲穿過海麵,深沉的聲音宛若召喚魔鬼的亡靈序曲,一艘艘戰列艦和巡航艦從海島背麵衝擊而出,風向多變的海峽內,船帆嘩啦啦的作響,雙方距離不到一裏,戰列艦打開了炮門,一排排重炮探出了戰船,即將噴薄出奪人性命的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