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零二 崇明的繁榮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195
  崇明要塞,碼頭。

  “滾開,都滾開,快讓出碼頭來,把你們的破船弄遠一些,別擋住了執政官閣下的船隊!”上百個士兵用槍托和皮鞭抽打著碼頭上的腳夫和小商人,人們紛紛閃避到一旁,李明勳才得以登上碼頭。

  “塔克圖,很久不見了!”李明勳看到塔克圖,微笑說道。

  塔克圖恭敬行禮,道:“崇明要塞守備長官塔克圖,見過執政官閣下!”

  必要的禮節之後,塔克圖道:“閣下,我實在沒有想到,您會比聯合艦隊來的還要早,這才沒有提早準備。”

  李明勳哈哈一笑,道:“看來你在崇明的日子很悠閑啊。”

  塔克圖頗為有些尷尬,引著李明勳進了要塞,站在銀樓最高層,李明勳打量著這個要塞,發現和原來已經大不一樣了。

  原本的崇明要塞建造於南沙之頂,外圍是原本社團商館的建築,但是為了讓炮台上的火炮射界遠大,所以全都被推平了,而再往外則是一大片的荒草地,但是現在,要在方圓千米仍然是一片平坦,隻有一些壕溝、柵欄的遺跡,而千米之外則是一片花白,那是層層疊疊的棉田。

  在視野範圍內,可以看到七八個大小村落,而軍港碼頭向西半裏則有一個新的碼頭,兩個碼頭中間是成片的庫房還有一條繁忙的商業街道,來來往往有數千人,這哪裏是處於四戰之地的要塞啊,簡直就是一個新崛起的商業中心。

  “一開始打仗,日子苦一些,但後來清虜學乖了,便是有了這般模樣。”塔克圖一邊解釋一邊收拾桌上亂糟糟的文件,李明勳隨意看著,發現其中少有軍事和情報文件,多是收稅、租金、商業糾紛等文件,看起來這才是這位守備長官最重要的工作。

  收拾完桌椅讓李明勳坐下,塔克圖一邊沏茶一邊解釋崇明這兩年多的局麵。

  兩年前,江南尚未崩潰,塔克圖便受命成為了崇明要塞守備長官,他手下有一個守備營,士兵、雜役、炮兵加起來有兩千四百多人,要塞內積蓄了超過吃用三年的糧食還有無數的火藥,塔克圖以為自己接下來的幾年會在圍城戰的煎熬中渡過,就像當年在寧古塔一樣,但事實讓塔克圖倍感意外。

  一開始,崇明島很熱鬧,本地的明軍因為爭奪糧餉、黨爭或者正統之爭,打個不停,有些人死在了崇明,有些人投降清虜,大部分人逃往舟山,塔克圖就站在城頭看熱鬧,這些人,無論是本地的地頭蛇還是與己方關係交好的沈廷揚,說破大天,塔克圖也不讓任何一個人進要塞。

  後來清虜攻上了崇明,對要塞展開了圍城戰,先是吳勝兆和李成棟的綠營,繼而是南京來的漢軍旗和滿洲大兵,最多的時候,要塞外麵有兩萬多人,清軍中許多名將重臣的旗號也在城外出現,強攻、招降、逼迫、誘惑,輪番上陣,塔克圖經驗豐富,見招拆招,渡過了最艱險的半年。

  隨著後來清軍對其他方向用兵,圍攻的清軍少了很多,而當江南分艦隊的實力越來越強,崇明戰爭態勢徹底改觀。

  江南分艦隊大批量裝備加列船和加萊賽兩種重型淺水槳帆船,加列船首尾各有三門炮,舷側有回旋炮二十多門,除了槳手還有陸戰隊上百,而加萊賽更是重型槳帆船,船艏船尾各有一個炮台,裝配火炮六門,還有一層火炮甲板,合計火炮二十四門,而槳手、炮手和士兵加起來有近四百人。

  這些槳帆船多是不到三米的吃水深度,最適合在長江作戰,清軍那些雜七雜八的水師戰船根本不是對手,每次分艦隊進擊長江口,都會引起腥風血雨。

  如此,崇明要塞這個楔進清虜心髒的釘子變成了一個誘餌,清軍陷入了兩難境地,這麽一個設施完備的要塞,沒有兩三萬人真打不下來,但如此規模的軍隊就需要大陸不斷支援糧草,而對手艦隊強橫,一個不慎,島上的清軍就會斷糧,而若是減少規模,就打不下來。

  隨著李成棟等主力撤退,崇明的戰局穩定下來,清軍也明白,打下崇明的前提是消滅江南分艦隊,可是那支分艦隊駐守海外泗礁山,不時來長江口破襲,清軍是防不勝防,而島上圍攻的清軍也是苦不堪言,時常斷糧,自此,清軍逐步撤出,也解除了對崇明要塞的包圍。

  到目前來說,崇明這麽一個巨大的島嶼,清軍隻駐守了不到兩千人,這些人全都駐紮在崇明縣城之中,如此兵力,僅僅能維持崇明島的治安,雙方在去年初發生過一次衝突,崇明守軍野戰完全不是守備營的對手。

  自此,崇明守軍放棄出戰,整天就呆在崇明縣城之中,除了出城征稅征糧,什麽也不幹,甚至他們和崇明本地鄉紳連稅賦和租金也不敢多收,隻要能交夠一半,也就不怪罪了,原因無他,清廷官將若是敢多收,這些崇明百姓索性去要塞,那裏自會安排人送出海,讓你連一半也收不到。

  而塔克圖也不再僅限於做買賣,清虜收他們的半稅,守備營安排人做自己的買賣,自從當年聯合銀行出資修築大壩以來,崇明有良田阡陌,大部分種植的是棉花,而這些棉花大部分被塔克圖派人買走,而塔克圖和崇明縣城清軍都不限製來自長江南北的商人,因此,休戰近兩年來,崇明的貿易非常繁榮,大量的棉製品、難民和走私商品從崇明輸出,而輸入的則是糧食、鐵器和牲畜。

  除了崇明縣城,崇明島實際上已經在合眾國管轄之中了,魯監國政權對此也很眼紅,最後許長興代表合眾國與魯監國政權達成協議,一年崇明給魯監國一萬兩銀子,算是花錢買平安,而明軍各部都不能登上崇明島。

  一開始魯監國政權也不同意,還派遣兵船入長江,企圖在崇明紮下根腳,卻被清軍水師打了個大敗,反而怪要塞守軍不出手相助。吃了虧的魯監國政權才答應白拿那一萬兩銀子。

  即便是此次聯合艦隊進入長江,明軍水師也不得停泊崇明,而是靠南在吳鬆所、寶山所停靠。

  因為大陸淪陷,海外棉製品價格高企,所以崇明百姓絕大部分種植的是棉花,而他們吃用的糧食則完全從合眾國商人手裏采購,這也是崇明一帶最大規模的貿易,光是今年春天,進入崇明的糧食就有四十萬石,其中不乏走私商人運到蘇鬆的。

  而因為棉價高而稅賦低,有沒有官兵、鄉紳禍害,處於戰區的崇明百姓反而生活的非常好,他們也知道自己過上好日子的原因,更是清楚合眾隊軍紀嚴明,因此江南分艦隊一靠岸,便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我打了這麽些年的仗,就沒見過這等陣勢,哎呀,大姑娘小媳婦的,忒也熱情了,我這靴子都差點擠掉了。”一個粗豪的聲音傳來,黃斌卿走了進來,樂嗬嗬的對李明勳說道。

  黃斌卿話雖然說的粗,卻也是實話,他征戰沙場半輩子,荷蘭人、流賊、海賊都是打過,所到之處,百姓對軍隊都是避恐不及,哪裏有迎接來送酒水瓜菜的,這次出擊江南,和魯監國不對付的黃斌卿跟隨合眾行動,他領了三十多艘船和兩千精兵來。

  “營伍都安排好了?”李明勳問道。

  “閣下放心吧,都安排好了,在崇明要塞東側安營紮寨,貴軍的軍法官都在營中,我跟麾下兒郎們說了,誰敢離開軍營一步,賞鞭子一百,誰敢靠近市場和碼頭,直接砍了,您放心便是,絕對不會壞了咱們的名聲!”黃斌卿笑嗬嗬的說道。

  黃斌卿在舟山群島的明軍中算是一股精銳,沈廷揚用船舶運輸和走私來養兵,而黃斌卿則坐收魚鹽走私之利,舟山主島也有不少農田,都是被黃斌卿分給了士兵家屬,黃斌卿雖然也缺糧餉,但也可以自行供給,來的黃斌卿給屬下各發了三兩的開拔費,月餉也是加倍,雖說按約定不能搶劫,但李明勳答應,待此戰結束從江南之戰所獲中給黃斌卿一成,而且授權他可以從台北造船廠采購包括加列船在內的新式戰船。

  “你也別光大姑娘小媳婦的,主子交給你的事兒辦了嗎?”烏穆瞪了他一眼,問道。

  黃斌卿與烏穆關係不錯,笑了笑,拍了拍巴掌,外麵送進一人來,那人看了看房間內的人,忽然長歎一聲,道:“時也,命也。”

  “你便是海防遊擊顧榮?”李明勳問道。

  “是了,便是在下,李大人真是貴人多忘事,當年我們還見過的。”顧榮說道。

  李明勳想了想,也沒想起這人來,他隻知道當年崇明剿滅海賊,顧榮是官府的內應,當時被蘇鬆民團收買,戰後成了把總。

  黃斌卿道:“江南崩潰時,顧榮和沈大人都在崇明島,參與擁立義陽王,那下江兵備道荊本初在崇明暴行逆施,顧榮為保護百姓還與其相爭,崇明戰敗便是去了舟山,再後來,隨吳誌葵攻略長江,因風向不順,無法逃脫,困在了崇明,降了清軍。”

  “若不是托了這位塔克圖大人的洪福,我也不至於落得這般地步!”顧榮不鹹不淡的說道。

  塔克圖低聲在李明勳耳邊說了幾句,原來當初顧榮在崇明兵敗,因為逆風,船出不了海,便是帶著手下士卒逃到要塞,塔克圖提供了些糧食鹹肉,卻拒其入內,眼瞧著清軍圍攻而來,顧榮索性降了。

  “也怪不得塔克圖,崇明要塞的規矩是我親自定的,別說你,就是明國皇帝被追殺到了,沒有相關人的手令,也是無法入內。”李明勳淡淡說道。

  “你如今擔著守備崇明縣城的差事,卻又為何書信聯絡我們?”李明勳問道。

  顧榮道:“早就聽聞吳勝兆有反正之意,看到江麵上有這麽多的船,便知道錯不了,崇明城破人少,若是麵對明軍,還能守住,但貴軍銃炮犀利,打下崇明也不過費些炮藥鐵彈罷了,我又何必死守呢?”

  “你倒是看的開,黃將軍,勞煩你一趟,把這股降兵接收了吧。”李明勳說道。

  “我?”黃斌卿有些驚訝。李明勳道:“我手下可不要這類舊軍,若是拉到海外種地,還不如勸走幾個老農呢。”

  黃斌卿登時滿臉喜色,李明勳瞧不上,他可是如獲至寶,顧榮手下可是有近兩千人還有不少船隻,吃下顧榮,自己的實力便是大漲。

  “好,顧將軍,從今日起,你便是副總兵了!”黃斌卿說道,他是永曆皇帝封的靖國公,手裏有一大批空白敕書,隨意填寫便是能拉攏人心。

  “謝國公爺賞識!”顧榮磕了頭,說道,他站起來,看向李明勳,問道:“閣下,國公爺,卑職若是能協助大軍打下蘇州城,不知可否答應卑職一個條件?”

  “蘇州!”李明勳來了精神,這可是他夢寐以求的城市,屬於合眾國的三府之中,蘇州最富,江寧巡撫土國寶也在蘇州城中。

  李明勳問:“你有什麽條件?”

  顧榮一咬牙,道:“卑職也想求個爵位,公侯不敢想,有個伯爵就是心滿意足了。卑職知道國公爺備受天子賞識,閣下也是獨霸一方,若二位出麵保舉,卑職也能光宗耀祖了。”

  李明勳笑了笑,這顧榮到底是個泥腿子,連明朝的爵位都稀罕,要知道,他有這兩千兵,就算不得,等永曆知道了,也會給他個爵位的。

  黃斌卿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連忙道:“沒有問題,完全沒有問題。”

  李明勳微微點頭,左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見二人答應,顧榮道:“閣下,您是否還記得蘇州士紳孫達言。”

  “莫要說主子,我都是記得那個跳梁小醜!當年主子開拓江南,沒少受了他的氣。”烏穆說道。

  顧榮道:“打下蘇州,恐怕還得著落在他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