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七 抗清禦虜統一陣線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378
  岱山寺內一時噤若寒蟬,文官們縱然再有不甘,縱然對張名振心有微詞,也是不敢再說話,這就是亂世,官員們不怕皇權不怕勳戚,獨獨就怕亂兵,他們可不會和你講道理,他們要是鬧起來,不死幾個人是不行的,遙想安史之亂,皇帝懾於兵變,連楊貴妃都是殺了,今日若是非得找幾個人去頂缸,握有實權的將軍可無事,自己這些人怕是死一批了。

  朱以海到底還是有些本事,站出來道:“諸位先生,如今岱山島已歸我屬,諸位大人還是去安置百姓,撫順民心吧。”

  熊汝霖此時也明白了,這裏的每個人都不拿自己當回事,自己是中了那李明勳的計了,反倒是不為眾人所信,成為禍害之屬,鬧僵下去,怕是不美,索性起身離開。

  李明勳微笑看著熊汝霖等人離開,對這個局麵極為滿意,從以往來看,和文官打交道,有太多麻煩掣肘,就算成事也是效率低下耗費良多,和武勳、開明官員打交道就不同了,他們隻在乎裏子,隻要麵子上過得去,沒有什麽不能談的,不過今日看來,文官們還是那般腐朽執拗,倒是這位魯監國,拿得起放得下,開明的很,是個不錯的合作夥伴。

  “閣下若無意與諸先生相談,明說便是,何故如此,惹出諸多嫌隙。”朱以海臉上掛著微笑,話語之中確實藏著機鋒,他已經察覺出這是李明勳的計策,但也明白,若是熊汝霖態度好一些,也沒有這麽多事。

  李明勳道:“方才張將軍一句話說的好,這些人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我這個人就是有這麽個毛病,旁人敬我一尺,我回敬一丈,旁人若是輕視我,我亦不會熱臉去貼冷屁股,他們視我為蠻夷,我何故要尊而重之呢?亂世之時,我周全不了所有人,索性就隻能周全自己了。”

  “罷了,還是談談如何安置百姓吧,這段時日,浙東大敗,逃難來舟山的士卒超過三萬,加上百姓,怕是不下十萬,小小舟山一隅,根本養活不了這麽些人,便是東番把今年十萬石援助糧提前給了,也是不行啊。”沈廷揚麵帶憂慮的說道。

  李明勳還未說話,烏穆在一旁說道:“你們可以采購糧食啊,台北和泗礁山糧食都不少,我便不信,你們光顧著從浙江逃命,連家財都扔了。”

  這話一出,頓時就斷了島上明軍要求增加援助糧的想法,沈廷揚輕咳一聲,問:“李大人,這也是你的意思嗎?”

  李明勳笑了,他本想讓烏穆這個蠻夫來攪渾水,自己再周旋一下,沒想到沈廷揚竟然這般直接,李明勳道:“我這衛隊長,不知禮儀,說話是粗俗不堪,但意思卻表達的言簡意賅,不錯,這是我的意思。社團的糧食不是大風刮來的,我們無償援助十萬石,已經是盡了全力,諸位可別把我當冤大頭。”

  沈廷揚眾人相互看看,竊竊私語,皆是沒有什麽好法子,他們確實有些錢,但總不能全買成糧食,畢竟還要發餉銀,再者從浙東帶出來的銀錢都是私財,憑什麽要為國家養兵?

  黃斌卿輕咳一聲,問:“當年去年泗礁山的章程,還作數嗎?”

  “哦,對,若是有泗礁山的章程,也是極好的。”幾個水師將領出言說道。

  張名振見魯監國不解,低聲在他耳邊解釋道:“當年蕪湖抵擋左逆,滿清入侵,蕪湖的水師感覺不妙,李明勳便在泗礁山設下糧倉,讓撤離江南的水師將領拿人換糧食,兩個人便是能換一石糧食,當時撤退水師紛紛出手,以護送百姓撤離為由,在江南大規模擄掠人口,順流而下,把十數萬百姓賣給了東番。

  後來後來這群人趁著江南變亂,到處登岸強擄百姓去泗礁山,那段時日,這幾乎成了江南的買賣,連一些滿清綠營也加入其中,以人換糧,然後在江南出售,東番是來者不拒,據說僅僅是弘光元年半年,從泗礁山遷到各處的百姓就有近四十萬。東番給人是明碼標價,普通百姓無論男女老幼,俱是兩人一石,匠人、郎中、教書先生、老中掌櫃卻是價格高些,最高者,一人十石米糧,若是能把一家全部遷來,另有贈送。”

  沈廷揚見張名振與朱以海耳語,索性走了過去,低聲道:“殿下,這個時候可不能有婦人之仁,曆朝曆代,遭遇變難,請蠻兵夷卒清剿是尋常事,若不能以布帛銀錢相許,便是要許之以便宜了。”

  見朱以海稍稍緩和神情,他又說:“其實每次大變,東番都會大規模移民,山東禦虜、登萊撤退、江南大變、淮北撤軍,不然東番治下那數百萬漢家百姓如何來的?他們在東番治下,總歸好過為滿清掌握。毅宗為國不免忍辱負重,何況殿下呢?”

  最後一句話,徹底打消了朱以海心中的猶疑,是啊,崇禎皇帝都能坐視東番移民,自己如今境況遠不如崇禎之時,還堅持什麽呢?

  “可是若無百姓支持,我等偏安舟山,又能有何作為呢,擄賣舟山百姓更是不可,多是士卒家屬,怕是惹出變亂來。”朱以海擔憂道,他可不想做出任何飲鴆止渴的事情。

  沈廷揚道:“殿下何故拘泥於舟山一地,如今殿下還掌握兵馬兩萬餘,水師大體完整,上岸遷徙百姓也就是了,浙東大亂,滿清重心又在南下攻打福建,正是好時候,就算浙東距離滿清軍太近,那江南可被抽調,空虛的很呢。”

  朱以海重重點頭:“那便以北伐為名,進擊江南,解民倒懸。”

  朱以海越想越是順遂,心中有了大體章程,讓那些潰兵水師上岸,名為北伐,實為搶掠,搶掠民財自己分潤不得,但奪回來的百姓卻可以作為籌碼和東番交易,一可諱掠為勝,大振軍心,二可開源財政,解舟山錢糧之困。

  一群人各自商議個沒完,烏穆卻是有些心焦,他低頭問道:“主子,你們說他們能開竅嗎,若是明白不過來您的深意,不如索性直白說了吧!”

  李明勳笑了笑:“不妨先看看,這種事最好他們自己提出來,否則總歸有人說咱們是落井下石,發國難財。”

  過了一會,安靜了不少,王之仁等大將都是滿臉期許的看著朱以海,朱以海也知道這件事算‘眾望所歸’,他輕咳一聲:“國難之時,不得不權變,便請李大人以仿泗礁山之例,開設糧倉,如何?”

  李明勳笑道:“恭敬不如從命。”

  雙方達成一致,王之仁等皆是摩拳擦掌,朱以海趁著李明勳去吃飯的當頭,把諸將召集起來,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備兵力,水師各部都是出去打糧,實際上,這也是未來魯監國政權得以存續的重要手段,不光是他,民族英雄鄭成功也是靠擄掠百姓的才得以堅持許久,隻不過隨著李明勳的加入,他們搶奪的不光是財貨米糧,還有百姓本身了,雖說這有些殺雞取卵,但如今也是顧不得了。

  李明勳回到岱山寺的時候,大雄寶殿之中隻剩下朱以海一人,他站在佛像之前凝視,久久不語,李明勳知道這位監國殿下有話私下與自己說,他對烏穆微微點頭,烏穆便是守在了門前。

  李明勳上前,取了桌前的一炷香,點燃插在了那裏,朱以海看到李明勳,歎息一聲道:“還未曾謝過閣下仗義出手,救我妻兒脫困。”

  “舉手之勞罷了,當年在山東,我無力阻止東虜攻占兗州,至今仍感覺慚愧。”李明勳盤腿坐在蒲團上,道。

  朱以海坐在了李明勳對麵,他說道:“當年東虜凶狠,在兗州滅我一家,雖說閣下未曾出手相助,但總歸殺了阿巴泰,為我和兄長一家複仇,也是大恩呐。”

  李明勳歎息一聲,他知道朱以海也是苦命人,與滿清有血海深仇,不然也不會堅定抗清到死,而朱以海更是無奈,說道:“這段時日,在諸將口中聽聞閣下許多故事,北禦韃虜,南征西夷,端的是豪雄之態,我若是有閣下一半本事,也不會落得這份田地了,曾聽聞,毅宗、先帝、唐王皆有招撫閣下之意,但我卻知道,以閣下之胸懷大能,如何是屈居人下之輩呢。”

  李明勳聽得這話,更是對朱以海好感大增,這位監國殿下不說能力,胸懷和氣度是有的,算是個開明君王,而是禦虜之心堅定,也知變通,倒是個不錯的人,李明勳問道:“監國閣下沒有招撫之意嗎?”

  “以往還存三分僥幸,今日得見,便知無半分可能,怕是我大明一朝,唯有太祖成祖才能讓閣下受驅使吧。”朱以海微笑說道。

  李明勳含笑不語,朱以海道:“若將來一日,我得以複國登基,必當與東番約為兄弟之國,互通有無,並立於這天地之間。”

  李明勳擺擺手,這話說也就說了,聽也就聽了,當不得真,他說道:“那不知是多少年之後的事情,許我窮極一生,也看不得那日光景,不說也罷,與其暢想未來,不如立足今天,監國閣下,你與我都居於東海之濱,往後可以合作的機會有很多,如果再內鬥不斷,怕是會被滿清各個擊破啊。”

  “今日與閣下共談,正想商議此事,我知閣下與唐王一係也有合作,不知可循今日之例,居中調停,我願意與閣下、唐王一同禦虜。”魯監國誠懇說道。

  李明勳微微搖頭,鄭重說道:“滿清非你一人之敵,也非朱家一脈之敵,亦不是大明一政權之敵,其入侵的是我中華之地,毀壞的是我華夏文明,荼毒的是我炎黃子孫,天下所有的漢家百姓,文明所屬,都應該聯合起來,共抗滿清!我們要建立的不是社團、監國和隆武之間的同盟,而是天下所有禦虜誌士的陣線,天下所有的人,不論民族,不論宗教,不論政權,不論國別,但凡有禦虜之心,便是你我盟友,就應該並列同一陣線,共禦滿清!

  剃發令頒布之前,百姓為朱明而戰,剃發令之後,百姓為華夏而戰。今日發生在東方大陸的一切戰事,早就不是朱明與滿清兩個政權的戰爭,而是民族存亡的爭奪,是文明與野蠻的鬥爭,因此,我們要建立一個團結一心的統一陣線,把所有的抗清禦虜的力量團結起來,放棄一切成見,暫緩政見不同,隻有這樣,才能匯聚一股保衛華夏,保衛文明的力量。”

  朱以海被李明勳一番大論震撼了,忽然李明勳抓住他的手,誠懇問道:“監國閣下,你願意與我同處一個陣線嗎?”

  朱以海本能的點點頭,這個隻有二十九歲的青年大人何時聽過如此宏論,處於震撼之中的他根本來不及思考,但是很快,他心中有了一絲清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身份——大明皇室子孫,大明王朝監國殿下!

  “閣下,縱然是統一陣線,但未免力量分散,也該隻有一個核心,一個領導吧!”朱以海咬咬牙說道。

  李明勳知道口號大話是說服不了任何一個政治家的,他認真看著朱以海,問道:“閣下認為誰最合適呢,你,我還是福州的皇帝閣下。”

  朱以海一時語塞,李明勳笑道:“其實誰都合適,但誰也不合適,無論我們誰處在那個位置,都會被其他兩方反對,因為我們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甚至代表了不同的階層。”

  朱以海點點頭,道:“閣下說的沒錯,但是存亡之際,無論是誰都要妥協啊。”

  李明勳點點頭,說道:“我對你們朱家天子下跪不了,你們對我也低頭不得,索性我們暫緩為抗清禦虜統一陣線選一個盟主,我們可以先建立一個聯絡機製,成立一個所有勢力都有代表的委員會,用來調停和緩和矛盾,防止內鬥和內耗,我們可以分配戰區,平時各自為戰,但哪方受到滿清主要打擊,其他方麵都要派遣兵馬錢糧支援。”

  “然後呢?”朱以海問道。

  李明勳笑了,他說道:“大明唯一的好處就是疆域廣大,而西南距離核心經濟區很遠,東南又有很多島嶼,也就是說,這必然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時勢造英雄,亂世出英豪,現在我們還相互不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績會說明一切,百姓會做出選擇,曆史會證明,誰才是民族的希望,誰才是文明的守護者,那個時候,天下大勢所趨,諒腐朽之熒光也不敢與日月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