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八 移民政策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213
  這還鄉省親團是林謙一人所獨創,是他從李明勳那裏領了移民的差使之後想出來的辦法,為此也沒少受非議。

  從崇禎十五年底第一批由工匠和農民組成的移民團乘坐社團的快速運輸船隊前往鬱陵島開始,社團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可以說效果並不是很好,畢竟東番在眾多難民的知識儲備中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而一場場的勝利又讓難民對返回家鄉重新燃起了希望,一直到李明勳把移民團的差事交給了林謙,事態才有所轉機。

  按照林謙的計劃,第一批就是買入人口,強製遷徙山東難民前往東番安置,他的計劃很簡單,東番什麽樣,社團便是舌燦蓮花,也是要被人懷疑的,不如讓難民前往東番安置後返回,告訴山東難民東番的條件,便可以讓山東難民深入了解,做出選擇,而還鄉省親團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計劃。

  在林謙第一批購入的難民之中,女性特別是適婚女性占據了其中大部分,從沒出閣的黃花大閨女,到被丈夫出售的小妾,甚至連宗族拋棄的寡婦,林謙是來者不拒,而李明勳得到監視者提供的消息,大為光火,如此大規模買入年輕女人,讓許多難民營傳言社團在軍中大規模開設妓寨,大大影響了社團的形象,如果不是林謙沒有把任何一個女人塞進自己的被窩,李明勳就要殺了這個家夥了,饒是如此,無論社團內外,都給林謙一個大明第一龜公的稱號。

  第一批買入的女人在社團沙船運輸隊的運載下返回了台灣,滿懷欣喜的元老會為其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熱情迎接這批新的勞動力,但是下來的卻是一群年輕的女人,讓元老會徹底憤怒,好在,林謙早有準備。

  這群女人沒有被當做勞動力投入到任何一處產業,而是被安置在了社團的倉庫之中,接下來,林謙在布袋港最繁華的廣場搭建窩棚,把所有女人拉到廣場,正當元老們以為林謙要進行社團命令禁止的奴隸拍賣的時候,林謙向社團的海軍、陸軍和各個部門的正式雇員宣布,廣場之上將會舉行一場大規模的相親活動,隻要是在相親現場達成協議,社團的雇員就有資格把這些山東來的難民女孩娶回家中,一時之間,布袋港如同過年一般,廣場上人流如織。

  要知道,社團目前的移民大多來自兩廣和江南,拖家帶口來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年輕男人前來謀生,台灣的男女極不成比例,很多人娶不到媳婦,很多人攢幾十兩銀子,才能從奴隸營中買個土著媳婦回去,如今有了相親機會,還是身家清白的明國姑娘,這讓這些年輕人如何不激動,一時間,社團的許多產業都是停擺。

  而林謙還發動高層和軍官的媳婦,為沒有相親成功的女孩進行說媒,短短半個月的功夫,所有的姑娘都被嫁了出去,實際上,姑娘們也沒有多少選擇,她們現在是奴隸,根本沒有自主權,而現在遇見的對象也比在父母膝下見到的條件好的多,她們多是出身山東貧苦鄉民,這輩子大多也隻能價格同樣貧窮的農民,但是社團的正式雇員,哪怕隻是一個最底層的水手,收入也比一個農民高的很多。

  林謙則把這次相親會當成買賣來做,想進廣場相親就得交錢不說,相親和說媒成功的也要把婚事交給社團操辦,社團會為新人舉辦集體婚禮,當然,這對移民來說非常陌生,但是其中的許多條件卻讓男方非常心動,凡是參加集體婚禮,就可以得到社團的管事、匠頭、軍官乃至於議員、元老等級的人證婚、主婚,還可以省錢。

  有人證婚主婚是麵子,省錢省心是裏子,絕大部分的人選擇參加集體婚禮,當然,讓男方頭疼的是,想要迎娶自己的老婆,還得向社團繳納贖身費,畢竟自己的老婆還是社團的財產呢,但是林謙把這個價格定的很高,年輕貌美的動輒上百兩,就算是個寡婦也有二十兩,這讓很多人在相親階段就被涮下,但是社團發展了三年多,很多人有了積蓄,仍然讓女方供不應求。

  一次大規模相親和一次集體婚禮,林謙就把移民的事情扭虧為盈,賺了近十萬兩,直接把賠本的買賣變成了賺錢的生意,當然,林謙舉辦類似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組建省親團。

  林謙從一開始就準備組織一支兩千人規模的省親團,讓一千對新人回到山東,當然,省親是假,勸說女方的家人去台灣才是真,而所有自願參加省親團的新人夫婦,贖身費和結婚費用都是減半。

  正是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省親團終於建成,一對對新人乘坐北上的運輸船前往了登州,最終被組織到了難民營中尋找親人,女婿第一次見嶽父嶽母,自然出手大方,社團俘獲的那些馬騾牲畜都變成了東番女婿們手裏的禮品。

  可以說,三年來,社團骨幹中堅們傾盡一切賺取的銀錢,再次回流到了社團手中,變成了老婆、房子和見丈母娘的禮物。

  林謙向李明勳講述完,擦了擦眼角的淚水說道:“大掌櫃的明鑒,在下全心全意為社團服務,現在還被人叫做天下第一龜公,實在是冤枉啊。”

  李明勳卻是笑了:“你的功績,我和元老會都不會忘記的,你也莫要氣餒,在大明這邊你是天下第一龜公,在大本營,你可是天下第一紅娘啊。”

  二丫卻不知道有人在說自己這幾個月來的生活,這個年紀隻有十六歲的山東姑娘在短短三個月內經曆了大喜大悲,先是自己的父母重男輕女,狠心把自己賣掉,二丫在海船上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將來的命運會如何,是成為任人欺淩的婢女還是最肮髒的窯姐,一直到她清理幹淨坐在相親大會上,看著一個個精壯的男人在自己麵前走來走去的時候,她仍舊在害怕。

  最終,吳阿九出現,徹底改變了二丫的命運,吳阿九是馬尼拉逃出的華人,如今在造船廠是甲級匠人,憑借高超的手藝,每月領四兩半的薪金,一個月賺的就比自己父親一年的還多,正是因為如此,吳阿九在船廠有自己的單身宿舍,在港口還有一處宅院,除了薪金,他還擁有五十畝的土地,隻是因為孑然一身,土地租給別人耕種。

  吳阿九比二丫大十歲,一家在馬尼拉遇害了,這個男人參加省親團不是為了省錢,隻是想報答社團對他的恩養,而二丫除了想省錢,就是想回家勸勸父母,把一家接到台灣去過活。

  “給嶽父大人嶽母大人請安了。”吳阿九進了二丫家的窩棚,直接跪在地上,對老漢高聲說道。

  這老漢哪裏見過這等陣勢,自己這個女婿比外麵那些標營的把總還神氣,嚇的連忙跪下叩頭。

  “爹,你咋和相公對拜起來了呢,快些起來。”二丫連忙拉著老漢起身。

  剛才還抽打自己老婆的老漢,在吳阿九麵前極為局促,搓著手一句話不敢說,吳阿九看了看周圍黑黢黢的窩棚,說道:“我準備把二老接到東番去。”

  老漢不敢抬頭,嘟囔道:“聽姑爺的,聽姑爺的。”

  正此時,窩棚的布簾被掀開,幾個腦袋探進來,都是二丫家在山東老家的鄰居,二丫在吳阿九耳邊解釋之後,吳阿九知道自己還肩負著為社團招募移民的重擔,他從禮品堆裏挑挑揀揀,拿出了大塊的臘肉,成袋的鹽巴和麵,對二丫和其母親說道:“你且與嶽母大人忙活一番,咱們弄些吃食,招待一下親朋。”

  這下窩棚裏是坐不開了,眾人扛起各類吃食,到了粥棚下麵,準備借粥廠的鍋碗一用,那些夥夫不給,吳阿九隨手掏出一塊散碎銀子扔給了那夥夫頭,夥夫頭不僅借給鍋碗,還抱了兩捆柴火來,而其他不少新人也是來到粥棚做飯,也用起了鍋碗灶台。

  “好大一塊銀子,怕是得半兩,二丫這姑爺真是闊氣。”幾個鄉鄰紛紛稱讚,老漢卻是臉色難看,他一個銅錢恨不得掰兩個花,半兩銀子,能活半年,如何能受的住這般大手大腳的,而且自家姑爺掏了錢,那麽多人用,他更是心疼。

  吳阿九卻不知道自己嶽父那麽多心思,他坐定之後,先是拿出甘蔗酒款待親朋家的當家人,又把一口袋糖果扔給那些孩子,聽著灶台上砰砰鏘鏘的炒菜燉肉聲,他出言說道:“諸位長輩,阿九在這裏有禮了。”

  按理說,各家都是他的長輩,但此時誰敢受他的禮,紛紛站起身,吳阿九說道:“此番回來,是帶嶽父一家去東番的,咱們都是親朋,也不說假話,若是各家願意去,阿九也願意替你們操心。”

  “哎,大姑爺,我看你挺有錢的,二丫一家子跟你去了,自然是吃香的喝辣的,我們莫要說去了如何過活,就算是船資也是付不起,總不能全家賣給社團吧。”一個老者低聲說道。

  吳阿九說道:“我在東番有五十畝水澆好地,都是一年種三季稻子的好田畝,我租給別人種也是種,讓嶽父打理更是好,他們自然餓不著,至於你們,若是願意去,隻要肯簽協議,船資、田地、農具,都是可以給。”

  “什麽協議?”老者問道。

  吳阿九珍而重之的從懷中掏出一個鹿皮袋子,拿出一份文書,還未等得及解釋,菜肴已經是上來了,大塊的燉肉,蒸熟的饅頭和餅子,還有一鍋肉湯,這些苦挨了幾個月的饑民哪裏也管什麽文書,連忙吃了起來。

  按山東的規矩,女人是上不得席麵的,但吳阿九出言讓二丫和其母親上桌,也無人敢反對,老漢見二丫隻從菜盆裏夾蘿卜吃,說道:“你多吃些肉,長的豐腴些好生養。這醃魚甚香,你且嚐嚐。”

  二丫連忙擋住老漢的筷子,說道:“我不吃這魚肉,見到就肚子難受。”

  吳阿九接過那炸過的醃魚,放在自己的碗裏,說道:“嶽父容稟,我們坐船從東番來,一個多月,船上天天吃魚肉和醃豬肉,吃傷著了。”

  “我卻不信,人吃肉還能吃膩了。”幾個男人都是搖頭,大塊往嘴裏塞肉。

  “這肉真香,肉厚肥膩,從未吃過。”老者吃了一塊肉,大讚道。

  幾個人也是抄起筷子,夾起塞進嘴裏,紛紛稱讚,吳阿九臉上露出一些鄙夷,二丫卻說:“這是鯨肉,是海裏一種比屋還大的魚身上的肉,最是不值錢。”

  眾人哪裏有這等見識,紛紛詢問東番的事,聽聞東番魚蝦比糧食還便宜,個個嘖嘖稱奇。

  吃過了飯,不等吳阿九主動介紹,一個個詢問那文書的事情,阿九重新拿出文書,向眾人介紹起來,按照文書中的條款,移民到東番,船資和一路吃穿用度都由社團負責,到了之後,便是給社團的種植園、農莊打工,一家吃喝都是由田主負責,勞動力每年還給三兩的工錢,為期六年,算是還債,六年之後,恢複自由,可以自行購買田畝和農具,若願意墾殖,還有優惠。

  而文書之中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向社團借貸,供給自己吃喝、船資、農具,參加墾荒團,隻要墾荒三十畝,就還清貸款。

  吳阿九在這裏介紹,左近許多都來聽,聽完之後,個個若有所思,心中都有考量,二丫卻大著膽子說道:“你們現在去,好處多些,去的人多了,就沒有那麽多好處了。”

  “莫非是田畝不夠了,我聽聞那東番就是個大島。”一人問道。

  吳阿九搖搖頭,道:“不是,東番土地肥沃,可活人五百萬,現在隻有二十餘萬人,田畝是不缺的,二丫的意思是,現在社團有很多年輕俊後生,他們領著社團的錢糧,都有積蓄,卻不曾婚配,你們若是有女兒嫁給他們,便可依附姑爺,償還船資、用度便是等閑事,若是移民的多了,大家都有了媳婦,便沒有這般好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