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三路齊奔寧古塔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188
  聽了沈猶龍最後一句話,李明勳就知道多說無益,他起身告退,放下了冰涼的茶盞,走出了書房,天已經亮了。

  沈達春追了出來,遞給李明勳一把傘,指了指北麵來的烏雲,說道:“李兄,烏雲將至,怕是要變天了。”

  李明勳看了看北麵席卷而來的烏雲,點點頭:“是啊,要變天了啊。”

  忽然,李明勳想起一事,從懷中掏出一個盒子,遞給了沈達春,沈達春打開一看,盒子裏是一些樹皮,他想可能是藥材,拿起來嗅了嗅,卻沒察出是什麽藥材。

  “這是萬裏之外的美洲的一種藥材,名為金雞納樹,對治療惡行瘧疾有奇效,沈兄與老大人久居廣東這濕熱之地,應該是用的著的。”李明勳說道。

  說道自己術業,沈達春笑了:“李兄這麽看重,定然不會作假,但隻是樹皮,不曾用作配方,如何能有那麽效果?”

  李明勳也說不清楚:“具體也說不清楚,總歸是洋夷用命試出來的,不會錯的。前段時日,沈兄為社團覓得多種避瘴、除蟲、治病良方,在下不過是投桃報李罷了。”

  清國,盛京。

  博洛騎馬奔馳在大道上,前往饒餘貝勒阿巴泰的府邸,他是阿巴泰的第三子,也是滿洲第三代的佼佼者,但因為父親出身不高,所以和父親一樣,縱然戰功赫赫,在朝廷地位也是不高。

  拐過街角,博洛看到有一人行來,看清麵容之後,博洛連忙下馬,喊道:“二哥,你也來了。”

  這人便是博洛的二哥博和托,在長兄早夭的情況下,如今家中成年兄弟之中隻有博和托、自己和老四嶽樂,而老四如今尚未娶親,還住在貝勒府中。

  博和托應了一聲,托了托手中的一件衣服,說道:“三弟也帶了嗎?”

  博洛連忙從袋子裏取出,竟然是和博和托一樣的皮裘,這皮裘也是很有來曆,當初父親阿巴泰不受重視,縱然都是老汗的兒子,其他旗主家過的富裕,自己家卻是貧困,冬季來臨,父親把自己的皮裘改了兩件給自己和博和托一人一件,還因此被所有的旗主王爺責罵,受到懲罰。

  “今天阿瑪怕是有重要的事情交代。”博和托說道。

  博洛點點頭,牽馬而行,到了門前卻是發現大樹之下拴著七八匹好馬,馬鞍華麗異常,其中還有旗主才能用的式樣,博洛心生疑慮,問道:“二哥,這是怎麽了,這些王爺郡王,怎麽登咱們家的大門?”

  博和托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但是咱們先別進去了,在這裏等著吧。”

  二人在外靜等,到了中午才是有大量的人出來,人群中有禮親王代善,其餘幾個也都是實權人物,一個個與阿巴泰熱情攀談,久久才去。

  博洛跟著阿巴泰進門,見桌上擺滿了禮品,嶽樂和福晉正在收拾,博洛更是心中不解了。

  阿巴泰領著三個兒子進了裏屋,坐下之後說道:“今年搶西邊,皇上有意以我為主帥,所以他們才來巴結,希望我多照顧他們或者他們的子嗣,可是我擔心這是皇上設的局。”

  博洛立刻明白了過來,他想了想說:“阿瑪別亂想,皇上左不過是想平衡一下罷了。”

  “皇上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而幾個叔叔卻是個個康健,豪格勇武有餘謀略不足,皇上栽培阿瑪,就是要為以後考慮,您不出征,難道讓十四叔十五叔領軍嗎?”博洛說道。

  阿巴泰擺擺手:“罷了,無論如何,我還是得先為自己家考慮,我本身就受了出身的影響,半生不得誌,你們三個萬不可像我這般,但是此次出征明國,我把你們三個都帶上,怕是別人要說閑話。”

  博洛說道:“帶上二哥吧,二哥勇猛,隻要立下戰功,必可得恩賞。”

  阿巴泰自然明白自己兒子的想法,三個兒子中,博洛積功已經成貝子,老四嶽樂鎮國公,隻有博和托,隻是一個輔國公,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在阿巴泰眼裏,最看重的就是嫡出的嶽樂,將來要承襲自己爵位的,阿巴泰說道:“這次征伐明國,嶽樂跟我去。”

  博和托臉色微變,沒有敢說話,阿巴泰從他二人手中拿起皮裘,說道:“你二人知道這皮裘哪裏來的嗎?”

  “這是上好的貂皮,怕是東海那邊出產的。”博和托說道。

  阿巴泰道:“你說的沒錯,皮裘在那裏,你們的前程也在那裏!”

  博洛吃驚道:“您是想讓我們出征東海?”

  阿巴泰示意二人坐下,說道:“伐明的事情還在討論之中,確定下來也得到十月,但是皇上已經下旨,讓安平貝勒率領正紅旗和漢軍旗一部,前往寧古塔,進討東番島夷。安平貝勒麾下都是些粗野之人,少有宗室,你二人若是在其中,定受重用。”

  博洛心中略微明白了,安平貝勒杜度是老汗的長孫,其父早就因為過錯被殺了,杜度算是宗室中少有幾個有能力沒野心的,如果他能平了東麵的戰亂,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從禮親王手裏奪取正紅旗,變成第二個濟爾哈朗,增加繼任皇帝對八旗的控製。

  而出征東海可是苦差事,八旗那些養尊處優的貝勒、郡王們哪裏願意去,如果自己抓住機會,未必不能獲封貝勒。而且伐明動輒就是大戰,自己官卑職小,無法督領大軍,小勝不顯大功,而在寧古塔就不一樣了,那裏連千人規模都是大戰了,正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

  “兒子聽阿瑪的。”

  “我也是。”

  博洛二人紛紛表態,阿巴泰點點頭:“那你二人去收拾一下吧,大軍已經抵達了寧古塔,你們隨安平貝勒一起去吧。”

  七月,永寧城。

  永寧建城已經超過了一年,已經漸有規模,修築了三座小型炮台,一座占據了製高點,兩座封鎖了河道,而永寧城則已經出現了周長三裏的土圍子,隨著磚瓦窯已經投產,並不算高的城牆開始包磚,雖然城牆不過兩丈高,但已經是難得的塞外雄城了。

  永寧行政長官區擁有目前社團最大的架構,掌握著麵積最大的領土,其架構內還有三個二級行政區和海參崴這個要塞區,隻不過因為來自大本營的移民太少,所以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永寧城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軍事能力,在這裏養兵的成本實在是低廉,而又麵臨著周圍部落的威脅,又有對清作戰,對朝警備的重任,所以維持著一支規模巨大的部隊。

  與其他行政長官區以開拓、貿易為主不同,永寧長官區的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對清作戰,而攻打寧古塔是從去年定鼎永寧之後就確定的目標。

  長官公署的會議桌上擺著一幅巨大的地圖,可以看出,社團以黑龍江及其支流為航路,已經建設了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據點,多是補給點和貿易點,其中幾個據點已經逼近了寧古塔。

  宋老七作為永寧行政長官區的行政首長,親自為李明勳介紹對寧古塔方向的備戰事宜,從圖上就可以看出,社團進攻寧古塔一共有三條路,一條是海參崴-會寧-寧古塔,一條永寧城-興凱湖-綏芬-寧古塔,最後一條則是永寧城-鬆花江-牡丹江-寧古塔,各有優劣。

  第一條最近也是最方便,社團軍隊和補給從海參崴換上小船,進入圖們江航道,抵達朝鮮的城市會寧,然後上岸通過大約四百裏的山路就可以抵達寧古塔,但是這需要社團的盟友配合,在沈器遠沒有實力也沒有意願和清朝撕破臉的情況,這條路第一個被排除。

  第二條道路是從永寧城搭乘船舶,逆流而上,從黑龍江航道到烏蘇裏江航道,可以直達興凱湖,然後上岸,走陸路前往寧古塔,這條路是滿清賞烏林的道路,中間還有綏芬這類的驛站,可以說最為成熟,唯一不美的是,長達八百多裏的山穀道路,崎嶇難行,行軍不易,補給更難。

  第三條則是從永寧城出發,沿著黑龍江航道進入鬆花江航道,再進入牡丹江航道,經海蘭河(後世叫海浪河,這裏的寧古塔是舊城,而現在的寧古塔遺跡是新城,康熙年間更改的。)

  這條道路最長,但是絕大部分道路都有航運便利,去年與今年開凍之後,社團的載重在三千石左右的平底沙船可以直接進入牡丹江,對此李明勳並不懷疑,鬆花江本就是黑龍江第一大支流,哈爾濱以下航道可以通行千噸大船,雖說牡丹江下遊河段也有一定長度的通航能力,但是在牡丹江和鬆花江一帶的有一處淺灘區,大船不得過,卻可以換成小船,直達寧古塔。唯一的壞處是,逆流而上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從永寧城出兵,需兩個月才能抵達寧古塔。

  第三條航路並非從未使用過,無論是當初亦失哈建立奴兒幹都司,抵達永寧城,還是後世康熙皇帝出兵雅克薩,都用過這條航路,即便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幾次征討東海女真,也沿著這條路進入黑龍江,隻是他們是順流而下,社團是逆流而上。

  “通過圖們江、會寧前往寧古塔是肯定不行了,其餘兩條路,你們是如何議論的?”李明勳問道。

  永寧地方會議的幾個議員相互看看,滿是笑意,宋老七說道:“我們商議之後決定,兩路齊頭並進,協同使用。”

  宋老七的手點在了興凱湖說道:“當初您與朝鮮沈器遠秘密聯盟,為了分擔海參崴的壓力,避免與沈器遠開戰,我們出兵占領了興凱湖,把這裏納入社團的統治範圍,準備在興凱湖一帶和東虜決戰,但是開春之後,東虜一直龜縮在寧古塔,沒有出兵的意思,所以需要我們出動出擊,我準備以興凱湖一帶的軍隊為主力,再從海參崴抽調部分,配合您從大本營帶來的兵馬,約有三千人,其中戰兵兩千,雜役和輔兵一千,而興凱湖存儲的物資,除了支援軍隊進軍,就是以備不測。”

  “軍隊抵達寧古塔之後,就由鬆花江水路補給嗎?”李明勳問道。

  宋老七重重點頭:“這條水路雖然長,但是運力強悍,除了三姓灘一帶需要換槳帆船,幾乎沒有什麽阻礙,社團已經在三姓灘一帶設立了營地和倉庫,儲存了大量的物資,並且拉攏了周圍幾個部落,應該沒有問題。”

  “你也想利用這條水道,完成更深入的征服吧。”李明勳卻是笑了。

  宋老七沒有否認:“確實,我們已經發現,通往黑龍江上遊,部落少而且非常窮困,除了呼瑪爾的金礦,幾乎沒有什麽開發的資源,大量的部落分部在鬆花江、牡丹江一帶,今年開春後的鹽鐵走私貿易就帶來了大量的毛皮、參茸收入。”

  “現在是七月,寧古塔九月就會下雪,如果下雪之前沒有攻下寧古塔,你準備如何?”李明勳又問。

  宋老七道:“自然是撤兵,考慮到這裏的氣候,隨時可能大雪封山,堵住返回興凱湖的道路,所以撤軍應該是撤往三姓灘,在那裏過冬,我們已經試驗過了,隻要不是暴雪暴雨等惡劣天氣,永寧城都以通過船舶和冰舟進行補給,今年年初,我們還向呼瑪爾金礦區補給了五百石糧食和一些鶴嘴鋤、鐵鍬之類的工具。”

  李明勳微微點頭,呼瑪爾距離永寧城有近三千裏水路,冬日能補給這麽多的物資,效率也是不低了,遠征寧古塔,李明勳最擔心的就是補給,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數千士兵跋山涉水遠征荒蠻之地,後患無窮。

  而在通報船送達大本營的報告中,為了征服周邊區域,永寧行政長官區一直想方設法的打造輸送兵力和物資的工具,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現在也是看看成效的時候了。

  “冰舟?這是什麽,帶我去看看。”李明勳也是來了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