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4:解放日報
作者:李開雲      更新:2020-03-03 17:11      字數:1742
  閱文集團啟動現實題材網文征文大賽致敬抗疫一線普通人

  “我們的力量”4天逾4000人參賽

  2020年02月13日06:上海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本報記者張熠

  昨天15時27分,家住重慶的李開雲在起點更新了新作《國家戰疫》的前三章,共計6623字。他特意在文前標明:“本故事根據真實新聞事件改編。”

  同天,山東聊城的90後姑娘“包子二爺”上傳了網文《你好普通人》的最新兩章。她說:“謹以此書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全體人員致敬。”

  ****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2月9日,閱文集團啟動“我們的力量”征文大賽,麵向旗下所有原創文學站點及網文寫作者,征集充滿力量的平凡身影背後的戰“疫”故事。短短4天時間,已有4100多名網文作家報名參賽,2000多名作者開始更新,作品陸續審核上線。許許多多的“李開雲”“包子二爺”匯聚在這個主題下。

  記錄苦痛、歡樂與人性閃光點

  重慶離武漢很近,自稱“恐飛”的李開雲每次來上海參加活動,動車必然經停武漢。“雖然沒踏足,但一直對這座城市有種親近感。”在成為一名網文作家前,他在重慶的媒體工作了十年,帶他實習的老師就畢業於武漢大學;武漢的熱幹麵、武大的櫻花,光聽老師的講述就令人神往。而在故鄉奉節縣,他也有許多親人在緊鄰的宜昌、武漢打工。“因為疫情被隔離、被觀察,武漢經曆的苦痛,我也感同身受。”

  李開雲的網文成名作是《二胎囧爸》,曾斬獲第一屆網絡原創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征文大賽二等獎。“我對穿越、玄幻不感興趣,一直對現實題材情有獨鍾。今天的現實會成為未來的曆史,現在的曆史就是過去的現實。”1月28日,他在微博上看到常德鄉村青年郝進無償捐贈1.5萬隻醫用口罩的新聞,立刻被打動了。“廠方效益不好,用這批口罩抵作工資,他全都捐出來了。”第二天,李開雲與起點現實頻道主編溝通,計劃以真實新聞為原型,創作一篇網絡小說。這個決定下得比“我們的力量”征文大賽啟動還要早。

  在李開雲的計劃中,《國家戰疫》有兩條線,一條線以普通打工仔王大強為主人公,講述在口罩廠打工的他,拿上老板用來抵工資的3萬個口罩,逆行回疫區的故事。另一條線以汶川籍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梅琳為線索,落筆描繪一線醫護人員的經曆。兩條線,兩類主人公,都取材自真實的新聞報道。“記錄當下、挖掘當下,總有一些東西能夠打動我們。”李開雲說。

  在著手籌備新書《國家戰疫》時,李開雲暫時停更了上一部作品《糊塗奶爸聰明娃》,這本書已寫近25萬字,最後一章更新停留在1月28日。“寫作者應該關注現實,現在全國上下都關注疫情,我也想重點把精力放在《國家戰疫》上,記下現實中的普通人正在經曆的苦痛,也記錄他們的歡樂與人性的閃光點。”他透露,新書預計更新20萬字,每天4000字,2個月內完結。

  “每個普通人都是戰士”

  將目光投向這場疫情的寫作者,遠不止李開雲一人。在閱文後台,已有41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網文寫作者報名,此時距離征文公告發出不過4天。“提交的作品中,不乏《武漢我為你加油》《武漢加油》《在前線奮鬥》這種直白表達的現實主義題材,更有《急診科的夜班故事》《宅在家裏的100天》等講述當下的都市題材作品。”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家住山東聊城的“包子二爺”是最早響應征文比賽的參賽者之一。征文啟動那天,她已經在起點上更新了一萬多字。這位“90後”用《你好普通人》為書名,“防控疫情期間,每位普通人都是關鍵的一環。”從新聞報道、小區附近的變化中,“包子二爺”直觀感受到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她所在的聊城小區最近已進行封閉管理,一戶人家兩天隻能外出一個人負責采購,同時要以通行證作為憑證。“疫情發生後,護士、醫生衝到前線,很多是我們的同齡人。除了白衣戰士這層身份外,她們也是別人的母親、妻子或孩子。”“包子二爺”說,她想為“普通人”寫一個故事,“不是為了謳歌什麽,但他們應該被看見,成為我們的榜樣。”

  《你好普通人》圍繞五個人展開,一位普通上班族、一位剛入職半年的小護士、一位飯館老板、一位十字路口的交警以及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患者。“五個原本陌生的人,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相遇,小愛讓位於大愛,小家讓位於大家。”“包子二爺”說,這個正在進行的故事裏,“每個普通人都是戰士。”

  采訪尾聲,李開雲告訴記者,“疫情過後,我想去武漢看櫻花、吃熱幹麵,在城區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