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驪山腳下的瓦罐
作者:偉大的主      更新:2021-01-31 16:42      字數:2280
  土裏突然出現古代時期的瓦罐,這是令孫大名完全沒有意料到事情。

  他伸手撿起這個破碎的瓦罐,卻發現這個破碎的瓦罐是一個秦朝時期的古物。

  為什麽會這麽說?其實連他自己也想不明白。

  雖然孫大名自幼沒進過學堂,鬥大的字體都不識一個。但是腦瓜子非常的精明,尤其是對於古代器物的這一塊,可謂是相當熟悉,過去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親未曾因病去世的前幾年,家裏的櫃子裏就存放著一件清初乾隆年間的青花瓷。

  這件青花瓷是他家的傳家寶,從清初開始,祖輩十幾代人的傳承,一直到了他這一代的時候,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

  當時他母親生下他的那幾年,因為家裏實在是太窮,於是將這件傳家寶青花瓷典當了,換了一筆錢,給年幼的孫大名買奶水喝。

  孫大名永遠也忘不了,他出生的那一年,剛好是民國十六年,即公元一九二七年,他父親死在了國民黨的槍口之下,而他的母親因為他父親的死,每天以淚洗麵,最終憂鬱成疾,在他五歲那年,便病死在床,永遠在也沒有醒過來。那一年,是民國二十一年,即公元一九三二年的一個深秋的傍晚。

  最終,年僅五歲的孫大名被過繼到他的大伯家裏撫養,直到他長大成人,脫離了他的大伯家中,自己自謀生路。

  過去他父母親的陵墓就埋在驪山的山腳下,他父母親的墳墓,是他大伯親自立的,父母親死後的棺材,也是他大伯買的。

  如今幾十年過去,他父母親的墳墓早已長滿了無數的枯草,墳前墳後生長出了許許多多的野菊花。風一吹,這些生長在墳前的野菊花迎風飛舞,默默的陪伴著這兩座墳墓的主人,也記錄著這兩座墳墓主人過去的歲月。

  每一年的四月份清明,孫大名會去他父母親的墳前祭拜。他想到,如果不是他出生貧窮,自己也不會過著孤苦的日子,以至於在他父母親死後的幾十年之後,連老婆都沒有討到,成為了一個老光棍。

  眼下他好不容易在這座驪山的土裏挖到秦朝時期的古代器物,這想都不用想,他可以確定的想到,在這片荒土之下,肯定埋有古墓。

  至於這座古墓具體是秦朝什麽時期的,他單憑一個破碎的瓦罐還不能完全的確定,或許隻有往這片荒土的下方仔細的挖掘才能確定。

  當即他打定主意,沒有任何的猶豫,舉起手中的鋤頭,就在腳下發現瓦罐的土裏開始向下挖掘。

  果不其然,當他向著腳下挖掘了一米深之後,從土裏冒出了許許多多秦朝時期的古代器物,這其中就包括了秦朝的錢幣,秦半蟻錢,還有最典型的秦朝時期的瓦罐,一些工匠燒製的陶俑。

  孫大名發現這些秦朝時期的古代器物,興高采烈的將這些器物裝進了自己的口袋,想著等下山之後,就將這些古物全都賣給古董商人,自己就可以發大財,到時候自己就是一個有錢人,再也沒有人敢瞧不起他。

  但事情的結果卻並非如同他想象的那樣簡單,孫大名的想象過於美好,可現實的殘酷,卻狠狠的扇了他一巴掌。

  孫大名下山之後的第二天早上,他將這些從驪山土裏淘出來的秦朝古代器物賣給鎮子上的古董商人的時候,被當地的一名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發現。

  隨後,這名考古工作人員就報警,把孫大名抓進了牢房。可憐的孫大名並不知道,他從驪山土裏淘出來的這些秦朝古代器物,可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的隨葬品。這些隨葬品,可是國家一級文物,孫大名盜掘國家一級文物,最終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對於這個判決的結果,孫大名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明明隻是從土裏挖了幾件古物,卻淪落到要被槍斃的下場。如果早知道這個結果,打死他都不會去貪圖這幾件古物發財的念想。

  但是他想要後悔也晚了,自從他被抓進牢房之後,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這一年是一九七七年,在這一年,驪山的山腳下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自從孫大名在驪山的山腳下的土裏淘出秦朝時期的古代器物,當地的考古科學院就派出一批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家前往驪山。

  在經過考古學家對這片驪山山腳下的土裏,用著洛陽鏟勘探,最終確定驪山山腳下的土裏存在著大量的古墓,而且數量眾多,以驪山四周山腳下為中心地帶,方圓十裏開外,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古墓群。

  除此之外,考古學家在對整座驪山勘探的時候,意外發現整座高達一千五百米的驪山,竟然是一座由古人修造起來的土堆,並且這座土堆是一座超大規模的陵墓。

  而這座陵墓的主人,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寢。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考古技術很落後,考古學家至少動用了上萬民夫,足足花了三年的時間,才把秦始皇的陵墓挖掘出來。

  這座塵封在地下兩千多年的陵墓終於露出了神秘的麵紗,考古學家在對秦始皇陵墓的山腳下周邊陪葬坑清理的時候,發現了許許多多的車馬坑,以及奴隸的殉葬坑,數百米組成的陶俑士兵,整整齊齊的排列在陪葬坑中,無數陪葬的陶俑士兵組成的軍陣,無不彰顯出千古一帝的霸氣。

  當年,因為發掘出秦始皇的陵墓,整個考古界的考古學家都十分的震驚,因為秦始皇的陵墓規模實在太過於龐大,龐大的讓考古學家感到恐懼。

  要知道整座驪山足足有一千五百米的高度,古代的工匠是如何在平原之上修造出來的,這實在是令他們感到匪夷所思。除此之外,驪山腳下方圓十裏的土地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修造如此規模巨大的陵墓,得花多少年?又得花多少勞動力和物力,以及錢糧?

  這些恐怕都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當時有位發掘秦始皇陵墓的考古學家,看過史書,並且從史書上得知,大抵在戰國末期,即公元前247年登上王位的時候,才隻有十三歲,就開始在民間征用七十萬民夫為自己修造陵寢,整整修造了36年,從公元前247年開始,直到公元前210年結束,直到他死的那一年陵墓的修造才罷工。

  秦始皇姓氏嬴政,生於戰國末年公元前259年,卒於公元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