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驪山老母的箴言真不簡單
作者:末後以後      更新:2020-05-31 15:17      字數:2589
  “師弟,我這次回山就要修行很久了。”

  她的語氣帶有一絲傷感,畢竟這世上隻有這幾個人是舊識了,而眼前的人又是最特殊的一個。

  葉秋沒想到師姐還會特意來告別,剛剛一陣欣喜,想到這次將是真正的告別,又不禁黯然,幾乎是喃喃自語,說道:“師姐,你就要到渡劫境了?”

  “嗯……這次就是斬斷塵念。我,可能要很久才會再履凡塵了……”

  葉秋想到她一個女子孤寂修仙,必定十分艱難,安慰道:“師姐,哪有那麽長啊?渡劫我見得多了,說難也不難的……也許再過不久,你就是散仙了。”

  李玉瓊撲哧一笑道:“嗯嗯,師父也這樣說。你,你要萬事小心……”

  “我知道,而且我能出什麽事啊?”

  “嗯,也對。我,我會去北地大湖邊上的一個洞府,叫朝元台,是師父當年飛升之地。”

  “好啊,有驪山老母的仙福,你也許很快就葉飛升了。”

  “嗯,但願如此吧……我,最後還有一句話給你,快把手伸出來吧!”

  葉秋伸出左手,放在她手心裏,孤寂的心情頓感一陣溫暖,想起了百年前在青雲山的離別,再次有一絲異樣的感覺,卻不料李玉瓊在他手心裏寫的是:

  “趨新棄舊、

  仙凡重生。”

  寫完,李玉瓊撲哧一笑:“葉師弟,這是師父給你帶的話,你可要好好參詳哦。”

  葉秋方才還沒寫完的時候就已經震撼無比:這些古仙級別的大仙真的非同凡響,竟然已經看透了自己,水平遠不是那些散仙、天仙能比的,就算驪山老母不知道詳情,也大略猜到了。也許正因為此,她才敢於命令門徒下山誅滅虎蛟。這些上古大仙對自己的“道君臨凡”,顯然已經有更多的認識。

  李玉瓊又是撲哧一笑,掩嘴道:

  “葉師弟,我真走了?”

  葉秋心頭一扯,幾乎隱隱作痛,卻又轉念想到:我們終歸不能像凡人那樣,也許以後就是個仙侶而已。

  李玉瓊也一切釋懷,低下頭來,轉身而去,沒一會兒便消失在城中繁華之間,淡淡的清輝之下,猶如夢境。

  ……

  葉秋回了國師行宮,一住便是數月。終日灑掃落花、收拾庭院,閑來讀一讀古真紀。

  神武天王曆經相府妖亂,也頗為心灰意冷,將大事交給一批最新提拔的臣工,與羨門三子同修同住,境界突飛猛進。

  ……

  “趨新棄舊、仙凡重生。”

  這句話始終都在葉秋心頭縈繞。

  亦仙亦凡的身份,讓他多年來苦惱不已,以凡人的身軀、凡人的身份,曆經凡塵種種,用以補足前世仙法的缺憾,同時也積累諸般功德。

  這事說起來頭頭是道,但做起來卻全是靠天機。因為,他並不知道自己前世仙法的缺憾是什麽?

  從住持三辰觀開始,到救了那個倒黴蛋顧山,從遊戲人間,到自己親自以書生身份經曆凡塵,一口氣考上了狀元,又做了國師。做了國師之後呢,又滅掉了奸相,再是輔佐帝王修仙……

  這一切都是一個方士、修士難於經曆的。

  自己的身份也多了起來,從一個青雲宗小門徒,到遊方書生、三辰觀主、大長生國師……這些都是凡人身份。

  而仙家身份呢?

  除了知道一個模糊的“道君”身份之外,就是令仙界畏懼的“中黃異人”了。自己曾經的修行之地,目前看有兩個:一個是三辰觀,修成了散仙;一個是青雲山七星觀,修成了天仙。

  那麽接下來呢?從天仙到道君,最起碼還要經曆金仙、大羅金仙、玄仙、九天玄仙,才會到道君級別,而道君級別的人物又有幾十個,究竟是哪一位呢?

  這些問題,每一次思考都會毫無頭緒,大約隻知道:自己要完成許多事情,才會慢慢接近真相的中心。

  但又如何去做呢?

  大蒙山的讖語隻有四個字“存乎一心”,所以,他隻能依著自己的心念而動——

  心動,就是天機!

  現在,驪山老母給了更清晰一點的提示:經曆凡塵的目的,是要“趨新棄舊、仙凡重生”。

  也許就是說:要清除掉自己前世的種種凡念,同時讓整個仙凡兩界都趨於重生,最終,自己才會回到道君之位?

  那麽,什麽才叫“重生”呢?

  ……

  “我作為青雲山門徒,引發了整個仙凡古劫。作為三辰觀主,糾正了一方的仙人關係。作為國師呢?滅掉了奸相,扶持了天下”

  “那麽下一步?

  按照驪山老母的提示,似乎還要從頭修行?而且是按照“新”的路子,前所未有的路子,去重新修行?”

  ……

  這天,他在庭中槐樹下再次翻閱《古真紀》,讀到“一心自有五行,一日自有四時,大抵陰陽相椎而已,陽中藏陰,曰真陰,陰中藏陽,曰真陽……”,忽然若有所悟——

  “看來,我無須從頭開始……畢竟有散仙、天仙的前世境界,隻要專取真陰真陽,不就是真道了嗎?而且,應該是從天性心機著手的……”

  “那麽,從一心開始,取足純陰純陽之數,也許就能重生我的前世仙體了?再加上以凡人之身曆經凡人的七情六欲、吉凶榮枯,從凡塵中體驗天機道心,經受住七試八煉、十魔九難……終有一天會覺醒真體?”

  想透了這些,葉秋次日當即進宮,向神武天王請辭。不僅天王驚詫莫名,羨門三子也是聽得一愣一愣。

  “陛下,微臣一年之中,已經從一介書生,成了一人之下的國師,凡人的榮華已經到了極點……久居無益,微臣,微臣還是想去天下雲遊,望陛下恩準。”

  神武天王此時已經能夠分神、合體,很快就步入洞虛境界,若非如此,對修仙之事已深有感觸,否則定然完全不能理解這位國師的奇特請求了。

  “國師,本朝太祖也曾修仙,故而名為‘大長生朝’,但仙凡畢竟一體啊,國師在朝又何嚐不能正定天下呢?何必舍近求遠?”

  這時,齊仙閣中五人都已經是十分親密的仙侶,說話再不像君臣之間那麽顧忌。

  羨門子高便也從容道:“國師,天王說得有理啊……大長生朝雖然太平,但隱患也極多,就說這次的相府妖孽,其背後也牽涉極廣……百年前,我們也曾見過施比龍,還有燕離城中的妖獸環狗,再加上國師遇見的那些萬古妖靈,全都頻頻出沒,可見天下未安、仙凡未定啊!國師,此舉似乎不可取。”

  神武天王頻頻點頭,娓娓道:“國師,本朝極有仙緣,如今仙凡妖魔皆已有亂象,非有一位大國師不可!國師不可再請,朕意已決,你一定要居中運籌!”

  葉秋卻不是這番考慮,堅持道:“陛下,正因如此,臣更要下到煙火人間之地,才能有補於時勢啊。敵在明、我在暗,焉能順應人情,抵定仙凡呢?”

  神武天王沉吟許久,慨然笑道:“國師所見極是,饒有謀略啊……這樣吧,朕特許你‘奉旨雲遊’,所到之處可便宜行事,如朕親臨!待國師歸來之日,天下隱患已消,我們便同登仙界如何?”

  此令極為妥當,五人頓時一齊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