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收租子啦
作者:周老貓      更新:2020-06-28 19:52      字數:2161
  周邵要跑嗎跑個毛線啊

  他才十六歲啊人生才剛剛開始啊往哪跑

  海賊王固然爽,但是風吹日曬的他可受不了。

  造海船的目的很明確,大唐的市場你們分就是咯,咱開拓開外。

  財富來自大海這個道理你們懂嗎

  周邵自己知道,就算是把這一批千年世家幹掉,時間久了,還會有世家誕生。

  別的不說,單單是老周家,將來也是世家。

  這事避免不了的。

  他唯一能肯定的是,自己在的時候,可以用手段穩住這些,讓大唐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有句話說的好,製定規矩的人,從來都是率先打破規矩的那個。

  周邵努力讓自己不做這樣的人,但是他卻知道,最有資格掀桌子的人這會正在磨刀。

  自己又如何限製宮裏的那條暴龍呢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啊

  尤其是當周邵知道,那條暴龍在打自己注意的時候。

  他就打定主意,長安這個地方,能去就不去了。

  至於工部侍郎的官職,嗬嗬光工部尚書就特麽三四位,侍郎也有七八位,他就是個湊數的添頭,去不去的不打緊。

  這年頭連閻立德都不咋去工部了,閻立本都沒事泡在學宮了,還去做什麽

  老周家的老宅,早就重建了,一片綿延的山莊,占地足有百畝,當然,並不都是房子,各種設施都不缺,就連遊泳池都挖了兩個,裏麵貼上青石,夏日的時候遊泳最是有趣。

  老宅這邊,一直都是老張看家的,老張也就是原本的張屠戶,這家夥五大三粗,用來鎮宅實在是屈才了。

  尤其是他沒事腰間別一把殺豬刀,虎視眈眈的看著來來往往的人,頗有風範。

  如今老周家的封地上,已經算得上豐衣足食了。

  家裏都不缺糧食,碗裏也有肉,孩子也能在侯爺開的癢序裏就讀。

  還有什麽比這更好的呢

  所以大家的生活都很慢,慢的令人發指,除了種地收莊稼忙活生意,其他的時候寧願蹲在牆角發黴都不願意動彈。

  周邵與自己屬地的百姓接觸的少,本身也不喜歡出去,所以大家對他還有幾分畏懼。

  如今侯爺從長安回來,打算常住,據說還要在老宅成親。

  這就讓龍首原上的百姓們興奮不已。

  這可是大事,萬萬不能出岔子。

  於是就有老農湊上來出主意。

  挑的時間也很寸,在周邵第一次收租子的事情。

  前兩年這事都是老娘周秦氏幹的,後來有了周思思,這事老娘舅不太願意幹了,都是十三叔周物語做。

  如今真正的當家人回來了,自然要周邵親自動手。

  這是大唐慣例。

  周邵對於收租子這種封建社會特色很感興趣,也就沒拒絕。

  一個小涼棚,一張小桌子,大管家馮青,二管家老張陪伴左右,就跟左右護法似的。

  武德二年二月規定,均田的農民要向國家交納租調和服徭役,具體是:丁男每人應向國家交納粟二石,稱租;“調”則隨鄉土所產,綾、絹、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絁者,兼調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為國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輸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稱庸。

  初唐的租庸調比隋朝的租庸調要低。根據對產值負擔率的估算結果表明,唐前期租庸調製下納稅人的整體稅負較輕。同時,當時尚未設置工商稅,但由於定額稅製本身的不公平性及行業稅率差的存在,眾多農業人口流入非農領域,導致整個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降低。但是,由於當時稅負水平畢竟很低,加上長期沒有工商稅,不少農戶可以在經營農業的同時兼營工商業以平衡其較重的農業賦稅支出。因此,唐前期租庸調製對於恢複、發展和鞏固小農經濟還是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

  既然是周邵的食邑,這些東西都要上交給老周家。

  周邵從來沒在乎過這麽點糧食布匹,但是看老爹老娘都十分慎重,連兩位管家都一臉嚴肅,也就認真了起來。

  一個老漢拉著一大車糧食步履蹣跚的走了過來,老漢一笑,一口大黃牙露了出來,“侯爺。”

  “哦”周邵終於從自己的腦子裏把老漢的姓名找了出來,“趙伯,您家今年要交這麽多嗎”

  “是嘞。”趙老漢嗬嗬笑道:“這兩年年景好,托侯爺的福,掙了不少錢,聽說侯爺要大婚了,小老兒還特意去長安淘換了一些好麥子,做起麵食來最是勁道。”

  周邵連忙道:“多謝趙伯了,老馮,收起來吧。”

  “侯爺,這是俺家的租子。”一個五大三粗,堪比張屠戶的婦人拖著一個鼻涕邋遢的孩子,豪氣的道:“今年的租子俺家都換成了紅布,侯爺大婚正好能用到。

  聽說未來的夫人是顏家女那可不得紅布纏樹這樣才顯得咱們侯爺身份不凡。”

  “俺家是做醃肉生意的,侯爺大婚的醃肉,俺家包了。”

  。。。。。。。

  周邵傻乎乎的看著自己的莊戶們,一股熱流在心裏流動。

  多淳樸的鄉親們啊這想的也太周到了。

  雖然可能沒啥用。

  忙碌了一天,周邵光是作揖施禮就累得夠嗆,簡直比處理公務還要累。

  “這要是一年來了四五回,累都累死了。”

  周邵的抱怨惹來了老娘的暴怒,一巴掌就乎了下來。

  “四五回想什麽美事呢一年一回都嫌多,鄉裏鄉親的,那個不是為你著想就你事多。”

  周邵委屈的揉了揉腦袋,無奈道:“以後這事還是您來幹,孩兒真幹不了。”

  周秦氏抱著周思思,“老周家幾代都是務農的,也不知怎麽就生了你這麽個憊懶貨,就像是天生來享福的。”

  周邵也很無奈啊,這事不怪他啊,從科技昌明,吃個飯都能叫外賣的時代來到這裏,幹啥都不方便,為了生活更舒適一些,更方便一些,他已經努力改造這個時代了,既然有勞動,就要享受成果啊,能怪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