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雷電與皇帝失德的關係
作者:周老貓      更新:2020-05-20 16:46      字數:2246
  被老娘教訓一通,周邵神清氣爽,煩悶之意消散無蹤。

  “走吧,回家吃飯!”

  周秦氏扶著腰站了起來,哥倆趕緊上前攙住。

  過倆月就要有弟弟或者妹妹了,老累了半晌,可不敢出岔子。

  周邵這次沒有留在龍首原,跟著大部隊回到了長安。

  入朝做事,勢在必行。

  老娘說的對,做事嘛,何必想那麽多,恪守本心就行了,別人的看法重要嗎?

  至於李世民依舊沒有給自己一個交代,周邵也釋然了。

  無所謂,總有一天自己會知道的。

  一而再,再而三,三之後,自然是無窮無盡。

  那些人依舊會出手,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這是高位者的自尊與自信,他們絕不會認為,皇帝不追究,周邵不吭聲,這事就過去了,秋後算賬這種事情,是皇帝貫會玩的手段。

  所以務必一竿子打死,占據絕對的優勢,讓皇帝投鼠忌器,自然就無所顧忌。

  **的六月,周邵收到了一張大紅帖子,帖子上寫的東西,也充滿了趣味。

  吾知命之年,於周公會與渭水,周公曰:汝虛度數十載,未有建樹,可堪煩憂?吾回曰:吾曆經兩朝,官至一品,心甚歡。

  今與周公欲去青雲之巔,特告知諸公,諸公不必哀傷,不必掛懷,當披紅掛花,為吾賀!

  周邵看著手上的帖子,談了一口氣。

  非常之人,自有非常之處。

  右仆射封德彞果然是個有趣的人,寫個報喪貼都這麽另類。

  封德彞去世,李世民輟朝三日,追贈司空,賜諡為明。

  封家前來吊唁之人絡繹不絕,所有人都遵從封德彞的遺願,披紅掛花,連封家都挑著大紅燈籠,請了戲班子,吹吹打打,好不熱鬧。

  李承乾代表李世民吊唁,發表了一番追思之情,眾人唏噓不已。

  李恪也來了,封德彞的夫人楊氏,也是弘農楊家的人,與楊妃同宗,於情於理都要來一趟。

  右仆射走了,左仆射空懸。

  朝堂之上又開始暗流湧動了。

  仆射之職,那就是宰相,誰不動心?

  一時間各方角逐,唇槍舌劍,陽謀陰謀,一場朝堂大戲徹底拉了開來。

  不過這一切都跟周邵沒關係。

  “之所以在屋頂放置這根金屬華表,是因為天氣的原因。”

  周邵站在太極宮前,看著工程隊不緊不慢的施工,對身邊的李泰道:“我們知道,雷電的產生,是因為雷雲摩擦,陰陽離子切割而形成了雷電。

  雷電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專門找最高的東西來劈,主要是因為,這最高的東西,起到了避雷針的作用。

  比如太極宮,多年來年年被雷劈,就是這個原因,還有野外,如果是一片空曠之地,有一棵大樹的話,最容易招致雷電。”

  李泰連忙掏出小本本,認認真真的記錄下來,然後問道:“先生,這麽說的話,太極宮這些年被雷劈,不是因為皇帝失德?”

  周邵微笑道:“物理方麵的知識,你學的已經足夠多了,雖然是基礎,應該也明白雷電產生的原因,至於電磁方麵,以後你慢慢學就是了。

  到時候你就知道,一切的自然現象,都能用科學來解釋,而不是什麽皇帝失德,上天震怒。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前隋煬帝之時,太極宮被雷劈的次數反而減少了,是何道理?煬帝難道不是昏君嗎?”

  李泰沉默片刻,終於到:“煬帝之時,天下連年大旱少雨,雷雨天氣甚少,所以雷劈太極宮的機會就少。”

  “然也!”周邵笑嗬嗬的道:“我們看事情,不能隻看表麵,要透過外表看本質,煬帝之功過,咱們不做評論,但是雷電這種自然現象,卻是能參悟一二的。”

  “多謝先生教誨,青雀明白了。”

  李泰是個好孩子,更是個聰明的孩子,一旦對某些東西感興趣,是真正的屬於那種撞了南牆都不回頭的性子。

  這一點,像極了他爹。

  看著小小的李泰興奮的模樣,周邵暗道,萬一哪一天你對那把椅子有了興趣,隻怕也是一往無前啊!

  不過這小子的性子,像科研工作者多一些,做皇帝,有點不夠格,還是安心做個親王吧。

  “大公子,這楠木柱子竟然是中空的,需不需要替換掉。”

  一個匠人走了過來,皺著眉頭請示。

  周邵走入大殿,太極宮宮內布局也非常講究,嚴格按照古代宮室建築原則執行,東、西、南、北四麵共開有十個城門,宮城的南麵有五個門,中間是承天門,東側是長樂門,次東永春門。承天門之西為廣運門,次西永安門;西麵和北麵各開有二個城門,西為嘉猷門、通明門,也是掖庭宮的東門;北為玄武門、安禮門;東麵通向東宮隻開有一個城門,名通訓門,也就是東宮的西門。東宮南北尚開有四個城門,南麵三門,為廣運門、重明門、永春門;北麵一門名玄德門。掖庭宮因為宮女所居,故隻開東西門,不開南北門,西麵門隻稱西門,無他名。

  以太極殿為中朝,是皇帝主要聽政視朝之處,每逢朔、望之日,皇帝均臨此殿會見群臣,視朝聽政。另外,皇帝登基,冊封皇後、太子、諸王、公主大典及宴請朝貢使節等也多在此殿舉行。

  以內廷地區的兩儀殿為內朝,是帝王與宗人集議及退接大夫之處。兩儀殿因在禁內,隻有少數大臣可以入內和皇帝商談國事,故舉止較為隨便,這裏也經常是太宗歡宴大臣與貢使之處,太宗多次在此殿宴請五品以上官員,它是太極宮內第二大殿。

  兩儀殿的東側有萬春殿,西側有千秋殿。

  偌大的太極宮,自然雄偉壯闊,但是也有不足之處。

  古代的建築,全都是用合抱粗的木材做梁柱,太極宮也不例外。

  太極殿內,二十四根頂梁柱,全部都是金絲楠木,價值連城。

  雖然金絲楠木不畏蟲蟻,有千年不壞的美稱,可惜可能是因為時日過久的原因,這二十四根楠木大柱,已經有七八根毀壞了。

  或者說這幾根柱子本就是壞的,當初建造太極宮的時候,有人使了手段。

  這沒法追究,畢竟是前朝宮殿,造宮殿的人都死絕了,你找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