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作者:周老貓      更新:2020-05-10 12:45      字數:2242
  周邵果然一夜都沒有再開門,大門被砸的咣咣作響,母子三人心驚肉跳,唯恐哪個不長眼的破門而入。

  好在天子腳下,敢真正這麽幹的人不多,文人嘛,總有些文人氣,不屑於幹這種粗魯的事情。

  翌日,周邵隨手寫了一副字,然後又寫了一個公告。

  “小郎君,張貼出去?”馮青不明就裏,他還不知道昨夜一夜是何等的精彩,不知道周邵在文人圈子裏,算得上聲名鵲起了。

  “張帖出去!”周邵大手一揮,頗為自得。

  馮青不識字,自然不知道周邵寫的是什麽,但是貼出來,他就覺得周家郎君的一手字絕對漂亮,那一筆一劃,鐵畫銀鉤,很是美觀。

  按照周邵的吩咐,馮青叉著腰,就那麽站在門口,他也不知道等什麽,反正周邵讓他幹什麽他就幹什麽。

  不多時,一個少年人急匆匆走了過來。

  少年人抬頭就看到了那副字,心中一喜,上前就要揭下來。

  馮青見狀,一把拽住少年,不悅道:“郎君何故壞人門楣?”

  少年被馮青抓住,不由有些急切,說道:“這字我要了,你開個價。”

  馮青怒道:“我們是賣蚊香的,不賣字。”

  少年愕然,旋即道:“來十根蚊香。”

  “裏麵請!”

  少年拿了蚊香也不離開,鬼頭鬼腦的看向馮青身後的那副字,他爹說了,今天一定要弄一副字回去,不然打斷他的狗腿。

  磨磨蹭蹭的來到了馮青身邊,少年討好道:“這位大哥,寫這些字的人在哪兒?可否一見?”

  “不能!”馮青蠻橫的說道,旋即似乎想到了什麽,側了側身子,指著被自己擋住的公告道:“郎君說了,若是有人能對出這楹聯,便能見他,但有所求,無不應允。”

  少年大喜,看向那公告,不外乎是什麽事物繁忙,無有閑暇,若是想見周邵,對上楹聯,周邵自會出迎之類。

  “煙鎖池塘柳!”少年人一臉蒙逼。

  少年人也是飽讀詩書的,稍一琢磨,就看出了這上聯的不凡之處,其結構上五個字使用五行作為偏旁;池塘是一個合成詞;句中煙字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霧如煙;霧隱藏了池塘和柳,而作者出句又用煙字隱藏了霧,以此描繪出一個幽靜的池塘、綠樹環繞、煙霧彌漫的景象。

  這等絕妙上聯,少年人急得直撓頭,卻沒有半分主意。

  周記蚊香的生意很好,來來往往買蚊香的人看一個少年枯坐在地上,雙手托著下巴,一臉癡呆的看著一副字,大搖其頭。

  “怕不是個傻子吧?”

  “不像,你看那少年腰間的玉佩,至少也價值百貫以上。”

  “不是傻子也是個癡人,早上我路過的時候他就在,這都快晌午了,還坐著呢。”

  “管他呢,反正又不是咱家的孩子。”

  。。。。。。

  “所謂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

  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三國、兩晉至南北朝。

  《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則各從其類也。”

  後院內,周邵搖頭晃腦,正在教周斐關於對聯的知識。

  周斐聽的津津有味,主要是知道今天大兄拿對聯難為人,所以很感興趣。

  “大兄!”周斐舉起了小手。

  “說。”

  “大兄,以我看,你那對聯就是個絕對,根本沒有人能對上來,你這是故意難為人。”

  “不然!”周邵哂笑道:“對不上來是他們沒本事,要是為兄,分分鍾就能想出下聯來。”

  “我不信!”周斐一臉懷疑道:“大兄且說一個我聽聽。”

  “你這臭小子,竟然懷疑師長!且挺好了:桃燃錦江堤。”

  周斐一呆,這才是無可替代的絕對對法。這一對法在格律、意境、機關全契合之上,簡直不要太工整好嗎。

  周斐繞著周邵轉了好幾圈,周邵被轉的頭暈,不耐煩的道:“幹啥呢?還學不學了?”

  周斐嘿嘿一笑道:“我就想知道,大兄這腦子是怎麽長的,怎麽就這麽聰明呢?”

  “天生的!”

  周斐撓了撓頭,他怎麽就沒這麽聰明?不過大兄再聰明,也想不到自己套出下聯的目的吧?

  趁著晌午吃飯的時候,周斐偷偷跑了出去,悄無聲息的來到了那少年的身邊。

  少年抱著蚊香,依舊癡呆似的看著那副上聯。

  “難嗎?”周邵笑嘻嘻的問道。

  “難!”少年下意識的回答。

  “你家挺有錢的吧?”

  “還成吧。”

  “給我五百貫,我賣你個下聯如何?”

  “嗯?”少年終於從一片混沌中清醒了過來,看向周斐。

  周斐確信沒見過這少年,坦然與他對視,眸子一片清明。

  “你有下聯?”少年很懷疑周斐。

  周斐拍著胸脯道:“先給你兩個字:桃燃。剩下的三個字,五百貫拿來,我就告訴你。”

  “成交!”少年很是爽快,五百貫而已,他家又不缺這麽點錢,更何況少年從這兩個字中,很容易就能看出,這個小孩的手裏,是真的有下聯。

  “你等等我,我這就回去取。”

  少年急匆匆的回去了。

  周斐拍了拍屁股,得意洋洋的回到了後院,繼續吃飯。

  如今的周家,也算是富庶了,自然不用再吃糜子飯,肉食不缺,香料也能買的起一些,生活質量日益上升,遠飛昔日可比。

  周秦氏很安於現狀,周斐更是如此,周邵卻不滿意了。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這句話已經在二十一世紀做到了極致,華夏人都是吃貨,對於吃的要求可是很高的。

  這沒有辣椒,也沒有炒菜的日子,實在是令人難以忍受,他覺得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詩詞?小道爾!吃飯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