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虛言
作者:蟹的心      更新:2021-08-09 14:45      字數:3746
  漢中王提出的要求,可謂刀刀刺在江東政權的要害,絲毫不留餘地。

  ??前數項,仿佛以繯首刀剁手剁腳。失去荊州和交州的領地,江東便喪失吳侯繼業十餘年來的一切擴張成果。從此以後,江東的威望和實力都被打入塵埃之中,徹底喪失天下鼎足的地位。

  ??後兩項,則仿佛以小刀子割肉。漢中王若控製住鄂縣和柴桑,就等於扼住了大江和鄱陽湖口,隨時可以截斷贛水流域廣闊平原與丹陽、吳郡的聯係;隨後他們又能打著清剿山越的名頭,隨意出入豫章、廬陵、鄱陽三郡,一麵攫取利益,一麵興風作浪。

  ??江東政權因其特殊性,對地方的掌控素來酷烈。諸葛瑾毫不懷疑,荊州人一旦大舉往來這三郡,頃刻間必生變故。到時候漢軍隨便找個理由,先截斷鄱陽湖口,再威逼三郡,取之易如反掌。

  ??若三郡有失,吳侯還能剩下什麽?

  ??江東政權豈止不再是天下鼎足,簡直就如釜底遊魚!

  ??到那時候,漢軍的利刃就逼到了江東人的脖頸,誰能保證漢軍不再進一步?江東確實還保有十餘萬大軍不假,但那匯集了諸多豪族部曲,並非吳侯所能隨意指使。到那時候,江東人還願意為江東政權廝殺麽?

  ??難道能指望再來一個赤壁?

  ??漢軍早都已經過了江了!在江上放一百把火也沒用!

  ??諸葛瑾心痛如絞。

  ??當年他出仕江東,是因為吳侯少年統業,誌氣逼人,仿佛是能安定天下的英主。到現在,十七年過去了,吳侯沒有變,江東的部屬們也盡心竭力了,但如果答應了漢中王的要求,吳侯還能有誌向可言麽?江東的部屬們此前那麽多年的努力,此後的效忠,又是為了什麽呢?

  ??“孔明!”諸葛瑾下定了決心。

  ??他向諸葛亮微微頷首,坐正了身軀,沉聲道:“此番江陵之戰,雖出於曹氏的煽動、欺騙,但責在我方無疑;既已失敗,我方也做好了付出代價的準備。然而,我雖不能奮身出命,為主君疆場殺敵,卻也不至於答應這種條件,坐令國家傾覆、主君受辱!若孔明一定要我帶回這樣的文書,不妨喚甲士入來,斬我首級,將之與文書一同送回吧!”

  ??說到這裏,諸葛瑾激憤難當,胡須顫抖。

  ??諸葛亮感覺到了兄長眼中強忍著的情緒。他握著羽扇的五指越來越用力,以至於指甲嵌入了掌心。他從來沒想過,兄弟至親之間,竟然要說出“斬我首級”這樣的話。可此時此刻,兩人代表了孫劉兩方的利益,又絕容不得退讓。

  ??他慢慢地道:“我昨日才抵達江陵,卻從江東俘虜口中,聽說吳侯以長子孫登為質,才緩和了曹、孫兩家的關係。以吳侯的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不思為漢家除殘去穢,卻以骨肉至親飼虎,使之屈膝於漢賊。當時我想,對吳侯這樣有大誌的英雄來說,所謂屈辱,莫過於此了。”

  ??“後來我仔細詢問當日江陵大戰的情形,才知道吳侯以長子換來了曹氏的重將張遼為援軍,企圖憑張遼的數千騎對抗關侯和雷將軍。當時我又想,對吳侯麾下的赳赳將士們來說,所謂屈辱,莫過於此了。”

  ??“之後我又聽說,那張遼在戰場上阻擊我方續之將軍不得,又發現吳侯進入江陵周邊以後,指揮昏亂,即將自取其敗,張遼竟反戈一擊,企圖挾持吳侯歸北,以吳侯的名義遙製江東。於是我又想,對於馳騁沙場的武人來說,所謂屈辱,莫過於此了!”

  ??“再接著我巡視江陵周邊,才曉得張遼尚未動手,吳侯發現戰況不利,徑自逃亡。他直接拋棄了數萬部眾,拋棄了為他戰死沙場的賀公苗,拋棄了在江陵城中死戰阻敵的淩公績,拋棄了轉戰江畔,惡鬥到最後一息的呂子明!所以我不得不想,對於統領萬眾的將帥來說……”

  ??“住口!”諸葛瑾用力拍打案幾,拍得比諸葛亮適才更響亮。

  ??諸葛亮稍稍後仰,避過被諸葛瑾揮動的袍袖,然後堅持著把話說完:“所謂屈辱,莫過於此了!”

  ??他凝視著諸葛瑾,眼都不眨一下:“要說受辱,這陣子吳侯已然經曆了很多。我想,兄長雖以此為辱,或許吳侯卻很能看得開,並不在乎呢?此前吳侯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尚且不憚自辱;我家大王藉戰勝之威,提一些理所應當的要求,還會放歸潘璋、徐盛等將,何來屈辱可言?吳侯但作權衡,未必不允。兄長何必替貴主多慮呢?”

  ??諸葛瑾簡直沒法回答了。他捶著胸口,咚咚作響。

  ??艙門得帷幕稍稍飄動,有人影晃動。大概是外間的侍從聽艙裏大叫大嚷,害怕這兄弟二人動起手來。

  ??兩人各自坐正。

  ??諸葛瑾呼哧呼哧地喘著氣,過了好久才平複。

  ??諸葛亮眼觀鼻,鼻觀嘴地端坐片刻,拾起打翻在船底的杯盞,倒了甜酒奉給諸葛瑾:“兄長,請飲。”

  ??諸葛瑾哼了一聲,不抬手來接。

  ??諸葛亮便保持著躬身敬奉的姿勢不動。

  ??諸葛瑾嘟囔著抱怨兩聲,拿過杯盞,放回案幾上。

  ??此時忽有風過,江上濤生,船隻忽然起伏。諸葛瑾又連忙探出手,按著杯盞,不使其滾落。

  ??“兄長可知,我主在關中的戰況?”諸葛亮換了個話題,把話語聲也壓低一些。

  ??“隱約聽說了一些。曹軍勢強,銳騎虎步,看來就連玄德公也很難撼動啊。”

  ??“不瞞兄長,此番我軍北上秦川,折損頗重。此時漢中王聚兵於南鄭,而麾下諸將各有所議。我身為署大司馬府事的軍師將軍,卻往江陵來與吳侯折衝,其中也有緣故。”

  ??“什麽緣故?”

  ??“一來,軍中諸將以為,秦隴群山翻越不易,益州之眾身至關中,便已疲弊,縱能戰勝,事倍功半。故而漢中王有意,重新移蹕江陵統轄三州,直接威脅宛、雒,於兗豫之間決勝負。”

  ??玄德公要重回荊州?

  ??諸葛瑾心髒猛跳幾下。他沉吟片刻,問道:“我記得,孔明一直主張,以重兵主力出關中的。如今諸將之議,對孔明可有影響?”

  ??“這倒不至於。隻是,諸將洶洶,中樞官員也多有附和,漢中王果然決定的話,我自然依從,並不會爭執。”

  ??“原來如此。”

  ??“另外還有一個緣故。”

  ??“孔明,請講。”

  ??“此番關中作戰雖然殺傷甚眾,但終究被迫退兵,參與其中的諸將部曲多損,之後難免還會追究責任,有所貶謫。此時荊州諸將自關侯以下,則大破江東之兵,必得我主升賞。對此,益州眾將頗有不忿,都覺得他們打的是硬仗,而荊州諸將徒以擊敗弱敵為能。”

  ??聽到這裏,諸葛瑾又想捶胸。他強忍著保持儀態,聽諸葛亮繼續說下去。

  ??“我來江陵時,已得到我主吩咐,要我以軍師將軍的職權,在江陵集聚交州和荊南等地的糧秣、物資、壯丁,並構建大規模的營壘,作荊、揚之間戰爭持續的打算。”

  ??諸葛瑾變色道:“孔明,你莫要虛言唬騙!”

  ??諸葛亮搖頭:“時局如此,我何必虛言唬騙?兄長可知,就在旬月前,益州諸將紛紛上書提議,說益州險塞,攻則不足,守則有餘,隻需以少量兵力扼守漢中,足以屏障益州的安全。隨後益州大眾稍作休整,便能聚集精甲勁兵十萬,順江南下,席卷吳會。”

  ??諸葛瑾失聲道:“這是何等荒謬提議?兵者,國之大事,豈能如此輕佻?”

  ??“並非輕佻。”

  ??諸葛亮搖了搖頭,再度壓低了一點聲音:“兄長當知,漢中王麾下統領大軍的重將,無非前後左右及翊軍將軍。前將軍在荊州、左將軍在交州承擔方麵之任,其餘三位都屬漢中王的直轄。”

  ??“是。這五位,都是忠烈果毅的大將,天下知名。”

  ??“如今前將軍、左將軍功高勳重,身處中樞直轄的其餘三位難免豔羨。我主對此,不能不有所平衡,故而一定會找到某個戰場,使翼德、子龍、漢升三位,都能擬步高跡、獲得立功自贖的機會。”

  ??諸葛亮再度揮起了羽扇。

  ??他說:“我以為,這戰場當在荊襄,必挫襄樊之敵,漢中王才能放心落足江陵。但兄長若執意不願帶回我方文書,這戰場也不是不可以直接放在豫章、廬陵、鄱陽乃至……”

  ??“夠了,夠了。”諸葛瑾呻吟般地道:“孔明,你別說了。”

  ??諸葛亮微微欠身:“那,還請兄長辛苦往返,使吳侯能夠切實了解我主的意圖。”

  ??諸葛瑾探手取過文書。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