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新任
作者:蟹的心      更新:2021-05-18 22:02      字數:2612
  建安十八年十月。

  宜都郡,樂鄉縣。

  青灰色的天幕仿佛穹廬,而大江兩岸連綿的群山,仿佛穹廬下一座座的屏風。在屏風與屏風之間,大江蜿蜒流淌。

  初冬的江畔,寒風蕭瑟,岸邊連綿數裏的枯黃蘆葦隨風搖動,發出如潮湧般的嘩嘩聲響。有一隻水鳥在江水退去後的淤泥灘上走著,有時低頭啄食,有時警惕地抬頭看看四周,以防有天敵出現。

  它聽到有人的叫嚷在蘆葦蕩另一頭響起,但那沒關係,過去數月裏,這鳥兒已經聽慣了,無非是兩腳獸們在幹一些不知所謂的怪事。於是它垂下頭,繼續往灘塗泥濘裏翻撿。可忽然有一陣巨大的號子聲傳來,最終驚的它展翅飛起。

  水鳥在空中盤旋了兩圈,經過蘆葦蕩盡頭的灣汊時,呱呱地叫了兩聲,然後掠過水麵,飛向遠方。

  在水鳥盤旋的下方,成群結隊的漢子們正在忙碌著。他們以十人為一組,有四五人持著繩索、木耙等工具,把一根根沒有削去樹皮的巨大原木樹立在淺灘上,另外四五人則輪流揮動木柄,大聲呼號著,將重達三十斤以上的石質夯具一次次捶打在原木的頂端。

  一根根原木被夯打入灘塗深處,隨即又有更多人乘坐著木排,運來竹籠、碎石和木板。竹籠圍繞著原木,彼此錯落放置,慢慢沉入水中,然後碎石傾瀉倒入,待到樹立的原木牢固不可動搖,再往原木上方鋪設木板,形成一個從岸邊直探入水中的堤道。

  堤道與原來的地形結合,便組成一個半封閉的水寨。而在岸上,還有更多人像是蟻群那樣往來奔走著。在他們的努力下,巨量的土石或被挪開,或被壘砌成型,一個有壕溝環繞的巨大堡壘就慢慢出現了。

  這個地方,便是此前關羽領荊州水軍繞行大家上遊的洈水故道之口,現在被擴建成了一個正經可堪軍民使用的碼頭。

  雷遠提起馬鞭,指示著遠近情形。

  他說:“宜都周邊多山,而農田不足。從去年起,郡府開墾出來的田地當中,就包括了三成的梯田。其餘的部分裏,還有半數也是從密林裏開辟出的。之所以非要在此地開墾,既為養活我部的軍民,也因為這些砍伐出的林木都有用處。”

  “什麽用處?”

  “一來,宜都周邊深山裏,多有出產鐵料的。製作鐵器可以用石炭,但用木料更方便些,所以砍伐出的荊棘灌木,可在哄曬以後大量賣給鐵場。二來,江津港那邊,有個荊州水軍的船廠,也持續需要木材。我們隻要把木料紮成木排,從上遊放下去,在江津港那邊安排了一個郡吏,和荊州水軍的軍官共同接受。三來,隨著益州、荊州聯係漸漸密切,峽口、西陵、夷道一線的邸舍搭建、城池內部倉儲設施都需要木料,專用於通過峽江水道的小船,也在不停建造……木料隻有不足,沒有過多的時候。”

  聽者想了想,問道:“然則,開辟田地、維持鐵場、石炭場、養護港口、道路、邸舍、船廠,都需要大量人手吧?”

  雷遠看了看跟在稍後方的周虎和陶威兩人。

  過去兩年間,在宜都的建設主要是陶威在負責,而周虎則負責資源的統籌和數字上的核對。注意到雷遠投來眼神,周虎和陶威對視一眼,陶威做了個伸手相請的姿勢。

  於是周虎催馬上前幾步答話。

  這些工作,都是宜都郡過去數年施政的重要成果,直到現在依然有條不紊地推進,並不因宗主即將出鎮交州而停止。可惜之後幾個月裏,陸陸續續都要移交給新任太守了,周虎有點可惜。但新任太守是宗主的老友,一路行來對所見所聞無不大加誇讚,這又讓周虎頗覺榮耀。

  這些數字都是周虎再熟悉不過的,他摸了摸馬鞍邊上布袋子裏的厚厚版籍,直接稟報道:“開辟田地無非刀耕火褥,所需的人手其實不算多。主要用曆次戰爭中抓捕的戰俘和蠻夷,多時在三千五百人,少的時候隻維持一千人左右的規模足矣。這些開墾出的田地都是官田,百姓那邊,另外有人組織去開墾私田,不在郡府、縣寺的管轄範圍。其中有四成左右,是荊州各族、包括廬江雷氏宗族開墾的田地。”

  聽者微微頷首。就算荊州各家宗族開墾的田地隻占四成,那也是個極龐大的數字了,但當下的環境就是如此,也沒什麽可指摘的地方。

  周虎側過身,指著一片距離江流很遠的聚落道:“至於鐵場和石炭場,大都是荊州各家宗族的產業。宜都這裏,以習氏、向氏兩家為多,其宗族自有人手,無需我們操心。聽聞漢中王有意在荊州推動鹽鐵官營,明年司金中郎將張裔可能會來荊州一行,那時候再操心不遲。”

  “真正用人的,就是這些。”一行人勒馬到路邊,給一隊推著獨輪車搬運土石的壯丁讓路。周虎繼續道:“這些港口、道路、邸舍、船廠,乃至塢堡、城池,都直接掌握在郡府手中,郡府每年農閑時征發徭役,動用百姓來推進這些建設,而農忙時則招募山間蠻夷。從前年開始,到此刻,動用了八萬三千二百餘人次,其中漢蠻各半。每年郡府為此消耗的糧秣物資,大概在……”

  他想了想,靠近聽者身邊,低聲說了個數字。

  “謔!”

  聽者悚然吃驚。

  周虎連忙又道:“這些港口、邸舍、船廠每年也有巨大利益生發,去年的時候,大概有……”

  他又湊近過去,低聲說了個數字。

  聽者繼續吃驚,但又明顯地高興起來。

  看著他的臉色變幻,雷遠不禁哈哈大笑:“仲邈,你來做宜都太守,我不會讓你吃虧的!”

  與雷遠並騎觀看宜都各地情形的,便是雷遠的老朋友,此前擔任梓潼太守的振威將軍霍峻。

  霍峻在荊州諸將中資曆甚淺,所以通常被當作與關平、劉封等人一輩。其實他今年已經三十六歲了,年紀比諸葛亮、龐統等人都還大些。

  此前玄德公入蜀的時候,從涪城一路向南攻打,留霍峻出麵接管梓潼及北麵劍閣、白水等諸多軍事要塞。霍峻僅以五百人行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將控製範圍擴張到葭萌,並駐軍在那裏,堵住了由漢中南下益州最重要的通道,後來又連續幾次擊退北麵來敵,並趁著漢中大亂的機會,將力量延伸到陽平關下。

  憑此功勳,霍峻被任命為裨將軍、梓潼太守,當玄德公進位漢中王以後,他又被提升為振威將軍。

  因為玄德公今後將會在漢中、成都兩地駐紮,由漢中到蜀郡的沿途要地,都會納入漢中王府下屬的專門機構直轄,所以霍峻也就卸任梓潼太守,等著下一步的任用。

  玄德公為此專門召見了霍峻,問他對任命有什麽想法?

  霍峻老實地說,自己實在不服益州水土,若有可能,想回荊州去。玄德公當即允許了,過了兩日便有任命下來,使霍峻出任宜都太守。宜都的治所夷道,與霍峻的家鄉南郡枝江就隻一水之隔,玄德公可謂十分體貼了。

  然則雷遠此時看來,霍峻甚是滄桑,看上去比實際年齡還要老十歲,顯然在益州是吃過苦頭的。

  聽得雷遠大笑,霍峻也微笑道:“續之,你放心往蒼梧去……我也不會讓你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