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賢臣
作者:蟹的心      更新:2020-10-18 03:11      字數:2909
  “哦?”

  玄德公止住扈從的腳步。

  “士元,這個益州來人……十分重要麽?”

  以常理而論,既然討論入蜀,便繞不過益州與荊州接壤的巴郡。甘寧乃是巴郡臨江縣的大姓出身,曾經做到過郡丞一級的大吏,再有多年沿江縱橫、為非作歹的經曆。如果說要討論後繼的具體操作,龐統以外,甘寧就是最好的補充。

  玄德公之所以在與吳侯的談判中留下甘寧,也正是看中他的作用。

  但龐統的意思,竟然是說,這個益州探子比甘寧更重要?

  劉備又想到,如果這麽做,是否會使得甘寧有所不滿?

  劉備看了看龐統自信十足的神情,又下意識地看了看雷遠。

  雷遠慌忙出列:“主公,此前隻稟報說帶來一個益州探子。然則,來公安的途中,這人又自陳乃是劉季玉幕府中的官員,奉劉季玉的命令,來荊州公幹。”

  “此人是誰?”

  “劉季玉幕下,軍議校尉法正。”

  軍議校尉的官職,眾人誰也沒聽說過,估計是劉璋自己創設的職位,像是參議軍事的近臣,大概有點類似於江東魯肅曾任的讚軍校尉,但不知道實權如何。

  至於法正這個人……

  玄德公捋了捋胡須:“法正?”

  諸葛亮欠身道:“此人乃扶風郡人,字孝直,因關中羌亂而避入蜀地。祖父法真有逸名,其父法衍,曾任司徒掾、廷尉左監。”

  “法真……我想起來了,玄德先生嘛。”劉備微笑:“倒是有趣。”

  法真號曰“玄德先生”。此君乃是數十年前天下知名的隱士,據說體兼四業,學窮典奧。玄德公年少時也曾研習儒學,故而知道這位的名聲。至於為什麽一位隱士能夠贏得大名,實在不可細說。

  劉備此時提起,當然是指此人名號與自己相同。座下眾人連忙發出適當的笑聲。

  “續之以為,這法正是何等樣人?”

  嗯……我以為,此人名垂史冊,乃是天下罕見的謀臣?雷遠心想,話可不能這麽說。到底隻是個抓到的益州探子,自己若說的太多,別人還以為有什麽背後的原因。

  於是他沉吟片刻,道:“雖委質於庸常之主,卻絕非庸常之人。”

  “那就先請這位益州軍議校尉來見!”劉備揮手道。

  須臾之後,堂下走進一人。隻見此人身高七尺上下,年約三十餘歲。相貌尋常,但一對濃眉細密而長,兩眼有神,頜下短須梳理得整齊光亮。

  此刻匯聚在廳堂上的群臣,無論謀臣猛將,或為一時風雲際會的荊楚英傑,或為追隨玄德公多年的天下驍銳,群聚一處,自然便有非凡氣勢。可是這人迎著一眾文武打量的眼神,全然不見慌亂的神色,眼神平靜得就像是一泓湖水。

  也不知為何,許多人瞬間就去看了眼龐統。當代臧否人倫之風極盛,所以大家都覺得,一日之間能見到兩個出眾人物,著實巧得很,也很有運氣。

  這人向前幾步,不卑不亢地行禮:“劉益州所遣,軍議校尉法正,見過左將軍。”

  他的聲調不高,但用的乃是極標準的雒陽正音,果然不愧是三輔之地儒學世家子弟,隻這一口極清朗明白的言語,就把在座絕大多數人都比下去了。

  堂上文武們不禁鎮動,鎮動之後,又不免怫然。適才龐統上堂,那是荊州從事拜見主君,在場的都是同僚,又多荊楚士人的小夥伴,自然沒人與之為難。此時來者是劉季玉的部下,據說還打著商旅旗號混入夷道,意圖打探荊州的底細,眾人便不客氣。

  不待玄德公問話,潘濬先問:“你就是法正?”

  “正是。”

  “你身為益州僚屬,來我荊州,為何要隱姓埋名,潛藏身份?難道是有什麽不軌的圖謀麽?”

  潘濬身為治中從事,主要負責的,乃是荊州各地的律法刑名。他本人又是方嚴疾惡,義形於色的性格,對這種蠅營狗苟的行為大是不耐。

  玄德公也不阻止潘濬,隻是微笑著看著堂上,等待法正回答。

  法正答道:“我在成都時,曾在別駕張鬆府上做客,當時見到了有一人,似乎是貴方的左將軍從事中郎孫乾。還沒等我上前問候,他就匆匆忙忙,掩麵而走。是以,我覺得荊州的風俗大概如此,登門拜訪都得隱姓埋名。所以此來荊州,特意入鄉隨俗,以免諸君不快。”

  “這……”潘濬一時氣沮。

  這些日子以來,玄德公向益州派出的使者數量甚多,對有些重要人物,更遣出己的有名望的說客去訪問。

  比如雷遠知道的,劉璋的重要政敵、益州巴西太守龐羲那邊,就是簡雍在負責。短短數月裏,簡雍經由峽江水陸道往來奔波了幾回。但孫乾去過益州別駕張鬆的家中拜訪……這消息,雷遠可真不知道。

  潘濬不甘心,立即重整旗鼓,再度指責:“砌詞狡辯!我方的孫公佑訪問貴方益州別駕,乃負有雙方之間機密的公事,非你這區區軍議校尉所能預聞。你既然受劉益州的命令來此,便是為了劉益州的臉麵,也該自重身份、堂堂正正,又何必藏頭露尾?”

  法正道:“貴方的從事中郎隻見別駕,卻不敢見益州牧;與之相比,我法正到底還站在左將軍、荊州牧的身前回話,已經算得堂堂正正。”

  潘濬一時無語。

  玄德公廣遣使者深入益州,又是事實,如今被人揭了出來,委實很難以言辭掩飾。潘濬又不是那種思緒敏銳的辯士,言語當中說什麽孫公佑負有機密公事……簡直就在直說玄德公鬼祟了,詞語大是不妥。

  龐統連忙出來圓場。

  龐統雖然有時候手段激烈,但不是性格偏激孤僻之人,相反,他待人接物極有水平,到哪裏都能得人讚譽。此前他在夷道時,特地私下求見了正在夷道公幹的樂鄉長蔣琬,重新連絡自己在荊襄的人脈。

  當然,他在南郡功曹任上曾經潛入樂鄉,參與安排了對時任樂鄉長雷遠的刺殺……這事情無須再提,不妨讓它隨風而去。

  蔣琬又是潘濬的姨兄,兩人一向親密。那麽龐統當然也不能眼看著潘濬出言不慎,惹出事來。

  這時候龐統笑著出來圓場:“承明、孝直,兩位不要鬥氣。孝直此來,確實是奉了劉益州的意旨,我在夷道接到了他,就直往公安城來,其實也談不上什麽刺探消息……”

  劉備也笑。

  他問道:“孝直先生此來,是代表劉益州麽?劉益州有什麽話讓你告知予我,不妨說來。”

  法正再度躬身行禮道:“劉益州讓我來詢問左將軍,如今曹公勢大,荊州諸君危如累卵,卻不知,有什麽左將軍有什麽維持局麵的良策。”

  這叫什麽話!堂上立即有人怒極反笑:“曹公威力實強,然則,若荊州之人危如累卵,益州之人算什麽?齏粉麽?”

  法正搖頭道:“不然。益州之人,早就清楚非曹公的對手。某日曹公揮師南下,我們便安然跪伏而為臣虜,如我等輩,或許還能累官而至二千石。反倒是荊州諸君,其勢與曹公仿佛水火,日後或有不忍言的下場。所以,我主讓我來問一問左將軍,這也是漢朝宗室間的情份。”

  通常來說,說客們都慣於高抬自家,而貶低別人。如法正這般,上來就把自家益州全體全都貶成了跪地請降之徒,實在有些突兀,讓別人一時不知道怎麽接話才好。

  有些心思細密的,忽然想到,難道劉季玉也有了歸附曹操的意思?想到這裏,不禁臉色發白。

  劉備不動聲色:“原來如此,那可要多謝劉益州的好意。荊州上下,隻知道以順討逆,旌善伐惡,至於下場,倒也不必特別擔心,怎也能名書竹帛,為後人傳誦。倒是益州……如此天府之國裏,竟沒有願意扶助漢室、力挽狂瀾的賢臣?”

  “願意匡扶漢室的賢臣,自然是有的,數量還不少。”法正應聲道:“怎奈,留給賢臣的時間不多了。如果沒有什麽特別的好事,大家還是跪伏為曹公臣虜,比較妥當。”

  劉備凝視著法正,忽然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