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夏口
作者:蟹的心      更新:2020-07-03 12:06      字數:3452
  劉豫州用來接收轉運淮南豪右人丁的據點,是他在江北唯一的城池夏口。

  夏口位於夏水與大江的交匯之處,是荊州江夏郡的重鎮。建安四年冬,江夏太守黃祖於沙羨為東吳所破,就被迫移屯夏口,築堅城以捍蔽荊州。黃祖敗死後,荊州牧劉表又以長子劉琦領兵鎮守此地,東拒孫權。赤壁戰前,劉豫州和麾下大將關羽率領水師精甲萬人退守夏口,與劉琦合兵。

  曹公本人領兵攻陷襄陽、江陵之後,隨即身率襄陽水師與北軍步騎數十萬,以蒙衝鬥艦數千艘浮江而下,直取夏口;同時又以章陵太守趙儼為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自汝南至南陽一線展開,威逼夏口北麵。

  當時是也,曹公軍威赫赫,仿佛天下無敵,區區劉備、孫權,何足道哉?遂下書於孫權曰:“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孰料孫權以周郎為將,領水軍三萬進駐夏口,赤壁一戰,曹公水師灰飛煙滅,大軍狼狽北還,又在烏林遭到劉備截擊,損失慘重。

  戰後,吳侯以大將程普為江夏太守,治沙羨;而曹公則以南陽大族首領文聘為江夏太守,統兵占據安、隨一帶,治於石陽;劉豫州雖南下征服荊南四郡,仍留兵於夏口。於是,江夏郡為三方分據,三方實際的控製區域以河道、林地、丘陵岡阜和葭葦彌望的湖泊沼澤為天然分割,形成犬牙交錯的態勢。

  淮南豪強與他們所屬的百姓翻越灊山,又跋涉長途,最終接近夏口,已經是凜冬時節。

  由於數萬人的龐大隊列綿延幾十裏,一時難以安置,於是暫且沿著沔口東側的漫長江堤設營駐紮。

  因為馮熙提前聯係了江東的舟船,先行告辭,所以這一日清晨,雷遠領著辛彬、郭竟、鄧銅、賀鬆等人為他餞行,趙雲、簡雍也陪同著一起。眾人一齊登臨沔口以東不遠處的魯山,一來觀賞勝景,二來在山間設了個小小的祖道儀式。

  登上山頭,隻見天空層雲密布,遮天蔽日;江畔霜林白茫茫的一片,好像剛下過了雪。向南方眺望,可見浩浩蕩蕩的大江與漢水相連,仿佛無邊無涯,隻能隱約看到對岸。再看江麵上的波浪起伏洶湧;而水浪拍打岸邊的低沉巨響入耳,一聲又一聲,仿佛亙古以來從未停歇。

  淮南眾人此前數日都沿江行軍,如鄧銅這等膽大好奇的,還帶人下到江裏沐浴,險些被水流衝走,成了魚鱉之食。但此刻在高處觀看大江全貌,其震撼與江畔所見大是不同了。詩雲: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著實不是虛言。

  飲得幾杯水酒之後,潮濕冰涼的空氣從江麵上漫來,令得眾人精神一振。這時霧氣略散,透過晨霧藹藹向西麵眺望,隻見彌漫蒼莽之中,一座外圍呈弧形的城池恰與魯山隔水相對。

  “這便是夏口了!”雷遠有些感歎。

  簡雍指劃著眼前的地勢,為雷遠介紹道:“正是。這座城池原為黃祖修築,因其外形迂回以順江河之勢,故而名曰卻月城,又名偃月壘。古語有雲:勁莫如濟,曲莫如漢。說的就是漢水在郢沔之間波流回蕩,瀦為連綿藪澤。夏口位於這片複雜地形之中,兼有江漢山澤之險固,可謂堅城。劉豫州駐軍於此,足以震懾荊豫,使得曹軍匹馬不敢南下。”

  簡雍性格開朗,過去二十多天裏與雷遠等人也都熟悉了,說到這裏,他忍不住拍著雷遠的肩膀笑道:“續之,到了這裏,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

  “誠如憲和先生所言,昨夜我就已經睡得很好,從來沒有這般安心過。”

  雷遠微笑著向簡雍頷首,隨即又側身向另一邊的馮熙躬身感謝:“這也要感謝吳侯的關照。若非吳侯前後幾次動用大軍遙為聲援,我們這些窮困鼠竄之人,早就被曹公碾為齏粉。”

  這位廬江雷氏的代理宗主……不是厚道人啊,每次見我,都要提一句“睡得很好”嗎?那幾個值哨的衛士,我可再也沒見過,都被你挖坑埋了吧!

  馮熙眼皮連跳,略拱手回禮:“這是應有之義。”

  雷遠又道:“子柔先生今日去後,請務必代我們向吳侯致意。就說我們深感吳侯的恩德,永遠不敢忘記;相信以吳侯的仁慈愛民,必定會得到萬眾擁戴,還請不要介意我們這些山野之人的選擇。今後如有用得到我們的地方,也請吳侯不要嫌棄我等才能鄙陋,隨意吩咐便是。”

  這番言語倒是情真意切,居然是當著趙雲與簡雍之麵說的,也不避諱。

  馮熙聽了也有幾分感動:“續之這番話,我定會帶給吳侯。孫劉兩家乃是一體,今後吳侯想必會有與續之見麵的時候,希望那時候大家都有閑暇,可以盡情歡宴。另外,也請續之、辛先生向雷宗主轉達我的問候,今後彼此往來的日子還長,希望他勉力加餐,以保身體康健!”

  雙方互相致以祝願,馮熙又飲了幾杯,便向雷遠道別。

  從者們早就收拾了行囊,馮熙駐著竹杖,沿著山麓下坡,往南麵的一處港灣去。

  港灣間簌簌擺動的蘆葦蕩裏,有幾艘輕舟相侯。待得馮熙和仆從、護衛等陸續登船,水手們便解纜放舟,船隻在江麵上順水而下,勢若奔馬,頃刻間就遠離了沔口。馮熙站在船尾回望,起初還可以見到雷遠等人都在魯山上揮手致意,漸漸的便看不清了。

  馮熙是潁川名族之後、討虜將軍幕府中的得力僚屬,素來都頗以才幹自矜的,因此這樣的禮遇並未讓他產生特別的感受。在他的內心深處,仍然反複縈繞著此番在灊山中的所見所聞,這次失敗的經曆讓他深感愧疚。他怔怔地想了半晌,歎了口氣。

  大江寬闊,輕舟在起伏的浪濤中前進,隻覺四麵浩浩渺渺。江麵的大風把水霧吹得濺起,落在馮熙的身上,使他打了個激靈。身邊的從者連忙捧來長袍,馮熙搖了搖頭,轉身往船艙中去。

  這樣的輕舟是東吳水師用來傳遞訊息的製式船舶,馮熙公務往來時乘得多了,閉著眼睛都能知道艙內的大概布置,可這會兒推開艙門,眼前的情形卻讓他猛然一怔。

  艙門處有帷幄低垂,兩枚雕鏤精美的銅製熏球帶著長長的流蘇,隨著波浪起伏與帷幄一起晃動著,散發出嫋嫋輕煙。撥開帷幄向內幾步,原來輕舟還是尋常的輕舟,隻是打掃的極其潔淨,哪怕犄角旮旯之處也被擦得光亮如新,露出木料的本色;艙內一應瑣碎的用具都被棄去,唯設一案、一幾和竹席兩幅,還有幾枚錯金席鎮隨意擱置著,此外別無他物。麵對著馮熙的那幅坐席上,正端坐著一名寬袍博帶、身披柔軟大氅的俊秀年輕人。

  再仔細看去,這人其實也不年輕了,眉眼鬢角頗有風霜之色;麵容也有些黯淡,像是久病未愈的樣子。但他背脊依舊挺拔,而眼眸裏帶著光,帶著年輕人特有那種精力旺盛而躍躍欲試的逼人銳氣,帶著將一切都置於掌中的強烈自信。

  這人眼看馮熙手扶著帷幄,愣愣地瞪著自己,不禁笑了起來,和氣地招呼道:“子柔,許久不見你。路上辛苦了!”

  馮熙連忙快步趨前,行禮如儀:“馮熙參見周都督。”

  這人正是赤壁戰時與程普並為左右都督的東吳肱股之將,時人以“周郎”稱之的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

  周瑜探手虛扶:“子柔不必客氣,請起,請坐。”

  “實在不曾想到都督親至此處,一時吃驚過甚,失禮了。”馮熙依言落座,稍許遲疑了片刻,又道:“我此去灊山一事無成,恐怕吳侯會有責罰。都督此來,莫非是對我有什麽指點?”

  “子柔,且用些薄酒,去去寒氣。”周瑜笑而不語,隨即輕展袍袖,為馮熙倒了一盞淡酒。

  酒自然是好酒,馮熙連聲稱謝。但他心中有事,飲酒也覺得沒滋沒味;連著幾大口咽下,又把身軀側向周瑜:“或者,都督對淮南的戰事將有新的方略麽?”

  赤壁戰後,東吳兩處用兵,周瑜直接執掌的是荊襄一線戰事;淮南方麵的軍政事務,近來都由吳侯親自負責,由張昭、韓當等人為之輔弼。不過,以周瑜的身份地位,他若想要了解下其中的細節,進而提出建議,也無不可。

  周瑜搖頭道:“我主英武雄才,兼有宿將襄助;曹公兵力雖盛,無能為也。吾料曹公不日必將悻悻而返,這其間,並沒有需要我多言的地方。此來,我隻為了向子柔討教……”他單手按著案幾,俯身道:“子柔,可否說說你此在灊山中的經曆?”

  馮熙麵色微變。

  周瑜連忙寬慰:“淮南豪霸之流,皆粗鄙之人也,未有遠略;縱以張儀蘇秦的辯才,恐怕也難以引導,所以我絕無以此指摘子柔的意思。之所以想了解這些……”

  他雙手捧著茶盞,猶豫了一瞬,繼續道:“唉,子柔想必知曉,我軍新得江陵,固然勢力大張,可是劉豫州表劉琦為荊州刺史以後,立即徇師荊南、括取四郡,其力量同樣陡增。我常常擔心以劉豫州的梟雄之姿,終不能屈居吳侯之下,由此也無法長久維係孫劉聯盟。聽說子柔此去灊山未有收獲,也與劉豫州在其間插手爭奪有關。所以,我想聽聽你的經曆;此外,還想請教下,你對劉豫州的部下有什麽觀感……不瞞子柔,如此關注劉豫州的所行所求,實在是因為孫劉聯盟維持不易,我須得好好盤算雙方的立場。”

  “劉豫州的所行所為,竟然使周都督都感到警惕了嗎?”馮熙悚然吃驚。

  周瑜立即反問:“子柔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