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好漢不提當年勇
作者:凱夫拉頭盔      更新:2020-05-10 11:43      字數:2312
  決定在將軍廟街開店鋪後,張蒼水用後世的調查方法把整條街都捋了一遍。

  店鋪名稱,

  經營商品,

  開張年月,

  東家是誰,資本如何。

  掌櫃是誰,性格,水平如何。

  跟官府的關係如何。

  雖然不能詳盡,大體上還是有個思路的。

  陳發吉趕上了命運的檔口,在嘉靖三十年發了一大筆財。

  茶馬互市關閉後,生意每況愈下。

  他性格沉穩,膽子小。

  不敢走私,又不善於結交權貴。

  茶引拿不到,鹽引請不來。

  如今靠菜刀,耕犁,鍋鏟等物件撐著他的陳吉齋。

  不在發財,小錢也不缺。

  他在店裏即當東家又當掌櫃,手下兩個學徒,日子小康,倒也不錯。

  至於他在嘉靖三十年賺下的萬貫家財,全被他兒子帶去南方,開衙建府,六七年沒有回來過。

  張蒼水要做鐵器生意,他倒是個合適的幫手。

  所以特意結交。

  “陳東家生意可好?”

  張蒼水隨口寒暄。

  “撐不死餓不著,天亮撤板,天黑上板,倒也自在。”

  陳發吉自嘲道。

  “東家,以前的鐵匠鋪還留著嗎?”

  張蒼水直入主題。

  陳發吉立刻聽出張蒼水的潛台詞,擔心的說道:

  “少東家,鐵器不祥,千萬不要碰。”

  張蒼水感激的說道:

  “多謝東家關愛,不過最近的朝局有些看不明白,不知道雲彩往那邊飄。要是重新開市,也未可知。”

  “哈哈哈,我勸你別做這種一朝暴富的心思,我完全是因為狗屎運才賺了些銀子。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便好。你還年輕,有的是機會發財。”

  陳發吉對張蒼水不錯,事事替他著想,不想他步子邁的太大,扯到蛋。

  張蒼水不想給陳發吉科普朝堂上的決策,他隻要最實際的東西。

  “東家,嘉靖三十年聚攏的那些鐵匠和從內地販賣鐵器的商家還有來往嗎?”

  陳發吉見張蒼水一心要往南牆撞,知道多說無益。

  反正他不打算碰這個黴頭,索性倒出來送給張蒼水。

  “過去七年,早就散的差不多了。宣府和大同的商家倒是經常聯係,我店裏的東西都是幫他們賣的。至於,直隸和陝西的商號,早就沒了往來。宣府的鐵匠鋪,來往的不多。”

  茶馬互市關閉這麽久,鐵匠鋪關的關,走的走,留不下幾個。

  僅存的幾個賣苦力的,不過是小打小鬧,用不了幾百斤鐵。

  他們都是自己開買賣,很少拿東西寄賣店鋪。

  鹽鐵是大明朝嚴厲打擊的專營行業。

  嚴禁私自采礦,一切原料必須從官家收購。

  距離宣府最近的礦廠是由東廠礦監統領的井陘鐵礦廠。

  每日出產鐵礦十萬斤左右。

  嘉靖朝承平日久,嚴禁鐵器走私,對銅錢和鐵器的需求不大。

  礦廠原料堆積如山,處在半停產狀態。

  張蒼水心裏有個大概印象,具體情況不了解。

  礦廠原料價值幾何?

  有沒有成規模的鐵廠?

  產量如何?質量如何?價錢如何?通通不了解。

  他想通過陳發吉把以前的商號聯係起來,建立屬於自己的產銷鏈。

  因為沒有信用體係,古代行商對人的要求非常高,絕大部分買賣行為在熟人和有信譽的大商號之間進行。

  即便張蒼水拿著大把的銀子找商家訂購鐵鍋,對方未必肯收,也未必敢收。

  誰知道你是不是走私賣給了韃子,那是要砍腦袋的。

  不了解人品,

  不清楚商譽,

  不清楚身價,

  不了解用途,

  各種擔心下,很難做成大買賣。

  陳發吉這個老熟人便顯得尤為重要。

  由他牽頭囤積鐵器是最好的安排。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張蒼水需要讓利。

  陳發吉窮苦過,暴富過,平淡過,隨著孩子們成家立業,他早已經沒有了雄心壯誌,說服他出資合作很困難。

  最好的辦法是不讓他掏錢,給他幹股。

  一股不成就兩股,兩股不成就三股。

  要是三股都不答應,張蒼水隻能另想辦法。

  天下沒有這麽求人的買賣!

  “陳東家,我想重新把鐵器這條線拉起來。不過出來貴寶地,人生地不熟,還請東家跟我一起合作。”

  不出張蒼水預料,陳發吉二話不說,立刻拒絕:

  “多謝小哥看的起我,不過我老啦,沒有了當初的雄心壯誌。”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不過陳發吉還有一層意思,他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鐵器買賣一準賠錢,他幹嘛要蹚渾水。

  要是想走私賺取巨額利潤,跟腦袋比起來,再多的銀子也沒用。

  張蒼水瘋了他可沒瘋。

  張蒼水親自幫陳發吉續上一杯茶,恭敬的說道:

  “陳東家當年意氣風發,在韃子嘴裏可是重信重義,童叟無欺的大人物。我聽說很多人打著陳吉齋的牌子才能跟韃子做生意。”

  講起七年前那段曆史,陳發吉不由得自豪起來。

  那是他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陳發吉也是人,照樣喜歡拍馬屁。

  他故作冷靜的擺擺手,嘴裏說著好漢不提當年勇,腿卻翹了起來,慢慢的晃著。

  這是沾沾自喜最好的解釋。

  張蒼水趁勢說道:

  “晚輩做的是正當生意,絕不會跟韃子私下勾連,還請前輩放心。”

  從陳東家改為前輩,陳發吉越發自得起來。

  “鐵器不賺錢,宣府不是江南,大部分人是軍戶出身。耕犁由朝廷發,鍋碗瓢盆也由衛所提供,頂多買些火栓,剪刀,鐵鍁,叉子之類的小玩意兒,市場很小。你看看宣府三大街上的店鋪,做鐵器買賣的總共隻有三家。為什麽?飽和啦,再開一家擎等著賠錢。”

  “我隻做韃子生意。”

  張蒼水自信的說道。

  陳發吉不滿的看了張蒼水一眼:

  “掉腦袋的事更別扯上我。”

  “正當生意,朝廷馬上就會重開茶馬互市。宣府是最大的口岸。”

  張蒼水不容置疑的回答。

  陳發吉楞了一下,然後哈哈大笑。

  “這種玩笑開不得,哈哈哈...”

  “前輩隻需要幫我聯絡供貨商和同行,剩下的事情我出麵搞定。我給您兩成的幹股,您老意下如何?”

  張蒼水順勢把最關鍵的地方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