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重新立儲難以選擇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12-29 11:22      字數:2248
  李二掃了眾大臣一眼,不緊不慢地讓他們說出所支持的皇子各自有什麽資格可以成為新儲君。

  “陛下,魏王才華橫溢,聰敏絕倫!魏王住持編纂的拓地誌更是恢弘,勢必影響後世!”銀青光祿大夫劉洎首先接話,替李泰說話,“魏王忠孝兩全,曾拜禮部尚書王珪為師,魏王見到王珪也從不以親王身份自居,不僅見師以禮,拜答如禮,還主動向王珪請教忠孝之道。魏王既有才華,又有仁德,實乃儲君之選!”

  “臣附議!”出聲附和的是岑文本。

  李二露出笑容,微微點頭。

  李在古看到岑文本也支持李泰成為新儲君,雙眸微微一縮,似乎想到了什麽。

  “陛下,臣認為吳王更是儲君之選!”剛接任左仆射不久的蕭瑀出聲道,“吳王英武果敢,善於騎射!其出任安州都督之時,將州內治理得很好,深得百姓稱道!”

  “陛下,吳王曾於安州遊獵過度,損壞莊稼,以致當地百姓怨聲載道,並沒有左仆射所說的深得百姓稱道。”諫議大夫馬周立即反對。

  蕭瑀瞥了一眼馬周,甚為不悅。

  李二沉著臉,眉頭皺了皺。

  “陛下,臣認為魏王也不是儲君之選。”褚遂良也出列啟奏。

  李二隨即盯著褚遂良,目光中帶著疑問。

  “陛下,魏王自持陛下寵溺,曾折辱貴臣,且太糜廢,用度過大,難當大任。”褚遂良接著道。

  “臣附議!”長孫無忌出聲附和褚遂良。

  “臣附議!”房玄齡也附和道。

  “臣亦附議!”馬周緊跟著道。

  李二的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複正常,輕輕幹咳一聲。

  李二的內心,正是希望立李泰為儲君。

  沒想到,李泰在很多大臣中並沒有什麽威望。

  “陛下,臣認為,晉王最適合儲君之選!”長孫無忌又出聲,“晉王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敬重貴臣!”

  “司徒所言極是!”馬周首先表示讚同。

  房玄齡也點點頭。

  李二聽了眾位大臣的進言,沉思起來。

  過了片刻,他的目光移向李在古和李積。

  李在古和李積一直保持沉默,似乎不想參與到立儲之事中來。

  “二位卿家,有何看法?”李二看著李在古和李積,表情嚴肅的說道。

  “陛下,臣認為陛下可以先聽聽魏王、吳王、晉王對立儲之事的看法,再做定奪。”李在古接話。

  “臣附議!”李積緊跟著道。

  李二想了想,覺得李在古所言不無道理。

  聽一聽這幾位皇子對立儲的看法,或許能夠從中更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於是,李二對眾大臣說,今日到此,明日再議。

  翌日!

  李二召集幾名重臣於兩儀殿,繼續商討重新立太子的事。

  李二聽從李在古建議,傳召魏王李泰、吳王李恪和晉王李治進宮。

  他首先傳召李恪進殿。

  行過君臣之禮後,李二問李恪:“恪兒,若朕立你為儲君,你認為如何?你認為是否可以勝任?”

  李恪聽到李二這樣說,心裏咯噔一下,以為李二要立自己為新太子,但他仔細一想,覺得不太可能。

  他知道,李二喜歡的皇子是李泰,而不是自己。

  難道父皇在試探自己是否想爭奪儲君之位?若自己表露出對儲君之位的覬覦,或許會引起父皇反感。看來,自己要小心謹慎的回應才行。

  “回稟父皇,兒臣一切謹聽父皇之命!無論兒臣是否成為儲君,兒臣都毫無怨言!若兒臣有幸成為儲君,定全力以赴,絕不會負父皇重托!”李恪小心翼翼道。

  “好!”李二滿意地點點頭。

  頓了一下,李二緊接著問道:“若日後你成為太子,待朕百年之後,你會如何對待兄弟?”

  李恪眉頭皺了皺,心裏知道,李二這個問題充滿著坑,一不小心回答錯誤,便會跌入萬丈深淵的危險。

  “回稟父皇,兒臣日後若有幸繼承帝位,定會好好對待諸位兄弟,絕對不做有損兄弟情義之事!在場所有大臣能替兒臣作證,若有違背今日誓言,他日天打雷劈!”李恪信誓旦旦道。

  李二又滿意地點點頭,然後掃了眾大臣一眼,看到眾大臣沒有話要說,便命令李恪先行退下。

  李恪退出後,李治被宣進殿中。

  李二對李治說的話,與對李恪說的話基本一樣。

  李治的回答,與李恪的回答也基本一樣。

  不同的是,李治在回答李二問他日後繼承帝位會如何對待兄弟之時,李治的答複是:“回稟父皇,兒臣日後若有幸繼承帝位,絕對不做有損兄弟情義之事,但兒臣也不會因為兄弟做錯事而放任不管。若有兄弟做了違背仁義道德、違背大唐律法、損害國家之事,兒臣會秉公處置!”

  李二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複正常,他眼珠轉了轉,仔細想了想,也滿意地點點頭。

  李二掃了眾大臣一眼,看到眾大臣依然保持沉默。

  有個別大臣嘴角動了動,像是有話要說,但還是忍住。

  李二正要叫李治退出去的時候,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治兒,朕問你,如今你貴身為皇子,什麽是最重要?假如日後成為儲君,又是什麽最重要?”

  李治想了想,不緊不慢道:“回稟父皇,兒臣認為孝道最為重要!無論兒臣日後是否成為儲君,都必須侍奉父皇,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兒臣若成為儲君,到了廟堂之上想著為國盡忠,退居在家之時想到是勸諫父皇的過錯。兒臣若無法成為儲君,依然到了廟堂之上想著為國盡忠,退居在家之時想到的也是勸諫君上的過錯,糾正其惡。

  兒臣認為的孝道,不但忠孝於父母,還要忠孝於君上、忠孝於國家社稷!”

  李二聽聞大喜。

  李治一退出去,李泰就立即被宣進殿中。

  李二對李泰所說的話,與對李恪、李治所說的話基本一樣。

  在問到李二百歲之後,李泰若繼承帝位,該如何對待兄弟的時候,李泰沒有多想,就衝口而出道:“回稟父皇,兒臣日後若繼承帝位,必將好好對待諸位兄弟。若兒臣百年,定會在兒臣百年之前殺了自己的兒子將帝位傳給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