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硬的不行,便來軟的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12-09 11:22      字數:2254
  李承乾回到東宮之後,滿肚子氣,但又不能發怒。

  他思前想後,唯有放下身段,向李在古道歉。

  小不忍則亂大謀!

  這個道理,李承乾還是明白的。

  李在古表示接受李承乾道歉,繼續留在東宮擔任太子少保之職。

  李承乾偷偷召來李元昌、侯君集、杜荷和趙節,商議此次彈劾李在古反而被聖上責罵之事。

  大家都明白,若繼續讓李在古擔任太子少保,絕對影響他們的陰謀。可是,聖上明顯的替李在古撐腰,根本就動不了他。

  “殿下,不如直接點,找人殺了李在古,便可一了百了!”趙節忍不住小心翼翼道。

  “愚子之言!”李元昌立即斥責道,“之前的教訓,你還沒有反省?不要說我等無法殺得了李在古,即使殺得了,也不能殺!”

  “如今若殺李在古,便等於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到時即使是個三歲小孩,也會懷疑與殿下有關!”李元昌補充道。

  “漢王所言極是!”杜荷附和道,“絕對不能與李在古硬碰硬!”

  “確實不能動李在古。”侯君集也反對趙節,“如今聖上護著李在古,我等若動李在古,自然會得罪聖上。”

  聽到大家都反對,趙節滿臉尷尬。

  “沒錯,李在古是不能動,但留他在東宮,遲早會壞了我等大事。”李承乾若有所思道。

  大家都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這次彈劾不成,便要另想辦法。”李元昌想了想道。

  “漢王是否有高見?”李承乾問李元昌。

  “本王是想到一個辦法,不知是否可行。”李元昌不緊不慢道。

  “漢王有何辦法?”李承乾急道,“說與我等聽一聽,或許可行。”

  其他人的目光齊齊落在李元昌的臉上,都帶著期待。

  “我等既然不能與李在古硬碰硬,那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李元昌輕輕幹咳一聲,慢慢道。

  “哦?繼續!”李承乾更是疑問。

  “殿下重新向聖上進言,請聖上對李在古加官進爵。”李元昌道。

  “要為加官進爵?”李承乾越聽越糊塗。

  其他人也不明白地盯著李元昌。

  “殿下向聖上表明已經深刻檢討,明白要李在古舞劍助興之事是殿下做錯了,為了表示對李在古的真誠歉意,特向聖上進言,李在古出任太子少保這段日子裏,忠於職守?又不因為殿下是太子而媚上?實屬大唐難得的良臣,理應得到更高封賞。”李元昌接著道。

  “殿下此舉?不止可以令到聖上對殿下另眼相看?也可以有機會讓聖上將李在古調離東宮。若聖上對李在古加官進爵,便有很大機會將李在古調離東宮。”

  李元昌這人有時候也挺奇怪?時不時會想到一些特別的辦法。

  他知道用硬的對付李在古肯定不行,便想出這麽一個方法來。

  既然硬的不行?軟的總會行了吧。

  李承乾微微點頭?看似讚成李元昌的建議。

  “以退為進,也不失為一種策略。”杜荷若有所思。

  侯君集沉思著,沒有發表意見。

  趙節嘴角動了動,像是有話要說?但還是忍住了。他擔心自己又說錯話?被打大家鄙視。

  “仔細想想,漢王所言或許可以一試。”侯君集慢慢地開口。

  “到時,本王也可以向聖上進言附議。”李元昌道。

  “下官與鄭國公素有交情,可以遊說鄭國公也向聖上進言。聖上素來願聽鄭國公諫言,若鄭國公也出麵向聖上提出對李在古進行加官進爵?聖上應該會采納。”侯君集接著道。

  “好,本宮依諸位所言!”李承乾直了直身子?滿臉嚴肅道。

  他們為了能夠將李在古調離東宮,也就顧不了太多。

  隻要李在古能夠調離東宮?讓他加官進爵也無所謂。

  反正日後李承乾得到帝位之後,隨時能夠將其爵位、官位廢掉。

  李在古萬萬沒想到?這些討厭他的人?居然會替他向李二進言?對他進行加官進爵。

  李在古這回真是躺著就贏了。

  兩日後,李承乾果然向李二啟奏,對李在古進行加官進爵。

  李二感到奇怪,李承乾前幾日才彈劾李在古,可幾日之後卻希望對李在古進行加官進爵。

  李二不由得對李承乾此舉表示懷疑,認為他有其他目的。

  李承乾也猜到李二會懷疑他,因而便將李元昌教他的話對李二說了。

  李承乾在李二麵前,口口聲聲說是深刻檢討,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覺得十分對不起李在古,而李在古接任太子少保之後,盡職盡責,又不畏權貴,實屬大唐難得的忠臣良將,理應得到朝廷封賞。

  若這樣,不但可以體現出他對李在古的歉意是真誠,還能體現出朝廷是鼓勵有更多不畏強權的忠臣良將。

  聽了李承乾的解釋後,李二有幾分相信李承乾是真誠希望李在古得到加官進爵。

  李承乾啟奏過後,李元昌等人表示附議。

  不止如此,魏征也啟奏,希望朝廷對李在古進行封賞。

  魏征以自己作為例子,說他為了爭取真理,多次觸犯龍顏,但聖上卻沒有怪責,反而對他進行封賞。

  太子折辱二品大臣,實屬不當,而李在古不畏權貴,保持作為大臣應有尊嚴,理應得到讚許。

  魏征的話,得到不少大臣附議。

  附議的大臣中,有部分並不是真的為了幫李在古,而是為了自身利益著想罷了。

  他們身為臣子,自然不希望李在古被羞辱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若此次李在古被太子羞辱了,便等於開了大唐先河,日後朝中太子、皇子便能隨意羞辱大臣。相反,若此次聖上會因為李在古敢於違抗太子的羞辱而得到封賞,日後其他大臣也就不怕被太子皇子隨意羞辱。

  李承乾和李元昌等東宮的大臣沒想到會有如此多的大臣讚成他們,這讓他們出乎意料之外。

  他們本來隻希望借此能夠讓聖上升遷李在古後,會將李在古調離東宮,可沒有想到其他大臣會借著此事來維護自身利益。

  至於李在古,也是感到意外。

  當然,他的意外,可不像李承乾等人。

  李在古雖然是感到意外,但他總覺得李承乾等人此舉不懷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