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私相授受,李二猶豫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11-10 11:32      字數:2247
  “其實我除了帶著牛羊、絹布、珠寶外,還另外帶著一箱黃金。”祿東讚的聲音降低更低,“若大總管願幫我吐蕃的忙,那一箱黃金便屬於大總管。”

  “你想賄賂本總管?”侯君集雙眼一瞪,顯得不悅。

  “沒有,沒有,我純屬是仰慕大總管的威名,想結交大總管,這黃金隻是見麵禮。”祿東讚堆著笑容道。

  略微頓了一下,他緊接著說道:“若大總管幫了吐蕃,吐蕃也會幫大總管。”

  “本總管會需要你幫?”侯君集不屑道。

  “據我所知,此次擊敗我吐蕃軍的是李大將軍率領的先鋒軍,若我吐蕃軍即刻全撤回吐蕃,他日爾等回到長安,功勞便全被李大將軍一人占了。”祿東讚話中有話道。

  侯君集眉頭一皺,雙眸微微一縮。

  “若大總管願在大唐皇帝麵前替吐蕃美言幾句,吐蕃也會對外說,此次之所以退兵,全因是懾於大總管之威名。屆時,大總管的名聲、功勞自然不比李大將軍小。”祿東讚笑眯眯道。

  他的雙眼透露出如狐狸般的目光來。

  侯君集的眼珠轉了轉,然後緊緊盯著祿東讚:“你所言當真?”

  “當真!”祿東讚語氣堅定道。

  侯君集想了想,不緊不慢道:“你要我幫吐蕃說什麽好話?”

  “告訴大唐皇帝,我吐蕃願與大唐永結友好,並請大唐賜婚。另外,請大總管阻止李大將軍,不能讓他繼續追擊我吐蕃大軍。”祿東讚道。

  侯君集猶豫起來。

  “若大總管能幫此忙,吐蕃與大唐便能和平相處,不用兵戈相見,兩國百姓都不用再受戰亂之苦,大總管也算是為大唐、為兩國百姓立了大功。此種好事,無論是吐蕃百姓,還是大唐百姓,都會感謝大總管。”祿東讚繼續道。

  侯君集又猶豫了一下,慢慢開口道:“好,此事我幫!”

  “那我先感謝大總管!”祿東讚堆起笑容道。

  侯君集淡淡一笑。

  “我知道李大將軍一心求戰,因此今夜之事,大總管必須不能讓任何知道,以免有人從中作梗。”祿東讚提醒道。

  “放心,今夜之事,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絕無第三人知!”侯君集神色嚴肅道。

  祿東讚點點頭,雙眸掠過一抹不為人注意的狡黠。

  兩人繼續談著細節……

  翌日。

  侯君集召集眾將領,再次接見祿東讚。

  祿東讚所說的內容與昨日所說的基本一樣。

  侯君集告訴祿東讚,此事重大,他無法做決定,必須要朝廷定奪。

  他建議祿東讚親自到長安麵見聖上,向聖上請罪。

  祿東讚表示感謝侯君集的建議,他表示等請示過鬆讚幹布之後,便會親自帶著使團去長安請罪以及請婚。

  祿東讚還提出一個請求,為了大唐與吐蕃之間日後的永久和平,希望大唐軍隊暫時停止出擊退守於黨項的吐蕃軍。

  這個要求立即被李在古否定,但是侯君集卻答應了祿東讚的請求。

  侯君集對李在古說,既然吐蕃主動派使者請罪,是否繼續追擊吐蕃敗軍,需要聖上定奪,而不是他,也不是李在古能夠定奪。

  侯君集畢竟是大總管,手持兵權,況且有其他總管,如劉蘭總管,也支持侯君集,李在古縱使不服氣、不甘心,也隻能服從命令。

  李在古明白,若他執意出兵繼續追擊吐蕃敗軍,侯君集等人一定會說他違反軍令,甚至會趁機汙蔑他意圖謀反。

  換做以前,李在古一定敢違反軍令。

  可是,如今的李在古不一樣了。

  他身高要職,顧慮的事多了很多。

  人,有時候就是如此的奇怪。

  當你處於低位的時候,希望能夠往上爬,希望出入頭地,可是,當你處於高位之時,卻時時事事受到掣肘,很多事不能受自己控製,周圍更是很多巴望著你倒台的小人。

  身於高位,考慮的問題自然會多很多,顧忌的事也會多很多。

  李在古隻好派人將他的奏章傳回長安,交給李二。

  他在奏章中稟明了趁機殲滅吐蕃的好處,隻要大唐趁機滅掉吐蕃,大唐西南、西北地區將永世無憂矣。

  與此同時,侯君集的奏章也傳到了李二手中。

  侯君集奏章的內容除了說明唐軍打敗吐蕃大軍是由他總指揮之外,還就吐蕃要與大唐交好的事情上,替吐蕃說了一些好話。

  另外,他的奏章中也提到是否要追擊敗退於黨項的吐蕃軍隊。

  在提到是否要追擊敗退於黨項的吐蕃軍隊的事情上,侯君集表達了他的建議。

  他的建議剛好與李在古相反。

  他認為吐蕃既然撤出鬆州,並且主動派遣使者請罪求和,說明吐蕃已經充分認識到大唐的厲害,認識到吐蕃與大唐的實力懸殊,吐蕃日後不敢再與大唐為敵。大唐應該趁此機會與吐蕃交好,接受吐蕃請婚,結為異邦兄弟,彼此永世和平。

  李二看了李在古和侯君集的奏章之後,相互對照,難以一時之間做出決定。

  李二猶豫不決,召集群臣商議。

  群臣的觀點也分成兩派,一派支持李在古的建議,另一派支持侯君集的建議。

  到最後,李二還是決定不了。

  就在李二考慮著到底要如何決定吐蕃事宜的時候,先後接到從北邊、西北和東北傳回來的情報。

  情報中提到,北邊的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和東北的高句麗有異動,頻繁調動軍隊。

  都在觀望著大唐與吐蕃局勢。

  特別是薛延陀和西突厥,都等著大唐與吐蕃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

  隻要大唐與吐蕃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薛延陀和西突厥便有可能趁機出兵攻擊大唐。

  接到這些情報之後,李二做了個決定——

  唐軍暫時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不要追擊敗退於黨項的吐蕃大軍,同時接受吐蕃請罪,並允許吐蕃派出使者來長安。

  李在古接到朝廷的命令後,仰望天空,長歎一聲。

  此次趁機徹底摧毀吐蕃的時機失去,日後難以再找到如此好的機會對付吐蕃。

  侯君集看到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心裏大喜。

  他知道,若大唐與吐蕃聯姻,彼此達成和平協議之後,自己就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