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守玄武門,至九成宮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11-01 12:43      字數:2260
  李在古考慮到李二知道了他隨時能夠召喚出數千兵馬來,留在長安會令到李二不安。

  因此,李在古主動奏請李二,希望李二將其下放到遠離長安的地方任職。

  李二明白李在古用意,知道李在古此舉是向自己表明忠心。

  李二沒有答應李在古的奏請,反而命李在古擔任玄武門宿衛官,檢校屯營事務。

  李在古萬萬沒想到李二非但沒有答應自己遠離長安,反而將保護皇宮大內的重任交給了自己。

  李在古不知道李二的真正目的是什麽,但有一點,他是明白的,李二還是知道他是對朝廷忠心耿耿。

  李二考慮到李在古與李靖不一樣。

  李在古雖說是一員猛將,但他在朝中影響力沒有李靖那麽大。

  畢竟,李靖是立國功臣,又有在前朝當官的經曆,其影響力、其功勞不低於李二。

  李靖的隱退,李二自然欣然接受。

  但是,李在古不一樣。

  以李在古目前的功勞以及影響力,還不足以功高蓋主。

  況且,李二之前替李二所做的一切,已經足以表明他對李二絕對是忠心的。李二也早已將李在古當成心腹大臣,這一點是與李靖有很大區別。

  不過,自從李二知道李在古能夠隨時召喚軍隊的特殊能力後,他對李在古要來一個重新認識。

  李二考慮到,李在古主動奏請離開長安是不是試探自己。自己若答應李在古遠離長安,便等於承認了自己不相信李在古了。這樣的話,李在古會不會認為自己已經不信任他,從而使得他對自己離心離德?

  李二將李在古任命為宮廷宿衛官,一方麵可以向李在古表明自己對他還是很信任的;另一方麵,可以向其他大臣表明,李在古還是他的心腹大臣。

  還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將李在古置於一個自己隨時能夠掌握其動向的位置上,總比將其置於遠處要好。

  李在古看到李二執意要任命自己為玄武門宿衛官,唯有接受。

  ……

  數月後,長安酷暑難耐。

  李二要去位於麟遊縣的九成宮避暑。

  皇帝出行,自然會帶著浩大的軍隊護衛。

  但是!

  李二與別的皇帝不一樣。

  他不希望自己的出行,過多地騷擾到百姓,也不希望帶領浩大的軍隊護衛而耗費太多錢財,更何況,魏征等諍臣趁機進諫,不希望皇帝的出現而導致民怨財耗。

  因此,李二隻帶領一千護衛前往九成宮。

  當然,這一千護衛,都是他的精兵良將。

  李在古自然的擔任了李二去九成宮的護衛軍隊將領。

  在這支護衛軍隊中除了大部分李二親兵外,還有小部分是由胡人組成的將士。

  九成宮是隋唐帝王避暑納涼的勝地,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

  此地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

  九成宮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竣工於隋開皇十五年,開始名叫“仁壽宮”,是文帝的離宮。

  唐貞觀五年修複擴建,李二將其更名為“九成宮”。

  “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

  九成宮是隋唐王朝重要的離宮別館,許多軍國大事均在此處理。

  當年隋煬帝弑父殺兄、自立為帝的“宮廷政變”就發生在這個地方。

  李在古護送李二來到九成宮後,閑來無事,帶著幾名下屬隨處閑逛。

  說是閑逛,其實是觀察周圍環境,熟悉周圍環境,以及觀察周圍是否有異常。

  他身為此次李二的護衛隊首領,自知責任重大,不容許李二有任何閃失。

  李在古來到一塊石碑之前,看到石碑上的字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不禁仔細觀看。

  原來,這是“九成宮醴泉銘碑”。

  李在古聽說過這塊石碑的來曆,是貞觀六年李二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然後命魏征撰文,歐陽詢書,以記錄李二發現泉水之事。

  李在古仔細觀看名碑,隻見上麵書寫著:

  九成宮醴泉銘,秘書監檢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維貞觀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隋之仁壽宮也。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岩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暉,照灼雲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奢,以人從欲良足深尤。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淒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

  李在古一邊看著,一邊忍不住讀出聲來。

  “好文,好文啊!”

  就在此時,身後傳來一把男人的聲音。

  說這話的人,其唐語聽起來並不是很標準。

  李在古轉過身來,看到一名身穿胡服的男人正笑眯眯的看著自己。

  李在古認得此人,他是突利可汗的弟弟阿史那結社率。

  對於阿史那結社率,李在古也有耳聞。

  阿史那結社率詭計多端,心術不正,為了上位總是不擇手段。

  當年為了上位,為了討好李二,居然誣告自己的哥哥意圖謀反。

  但是,他低估了李二。

  李二是何許人也,自然不會如此容易便相信了阿史那結社率的話。

  李二知道他們兄弟倆的秉性,不但沒有相信阿史那結社率的話,反而將他批了一頓。

  因為此事,李二對心術不正的阿史那結社率更加厭惡,多年沒有升遷,隻讓他擔任五品中郎將。

  這一次,阿史那結社率是跟隨突利可汗的兒子賀邏鶻一起陪伴李二來九成宮避暑。

  當年大唐蕩平漠南,生擒大可汗頡利後,小可汗突利就帶著部眾和阿史那結社率等親族歸降了唐朝。

  貞觀五年,突利入朝,途中行至並州時突然病逝,其子賀邏鶻繼任其位。

  阿史那結社率走到李在古麵前,躬身作揖,笑容可掬道:“末將參見右驍衛大將軍!”

  “嗯。”李二淡淡的應了聲。

  他對這個阿史那結社率這種小人也沒有什麽好感。

  “右驍衛大將軍還認得末將否?”阿史那結社率微微挺直身體,堆著笑容道。

  “你是?”李在古故作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