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告知三叔,建議歸順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10-19 11:11      字數:2251
  李靖猶豫了一下,說道:“這是本總管府下的一支精兵。”

  薛萬均明白似的點點頭,沒有追問。

  在大唐之初,實行府兵製,一些大臣或大將私下豢養私兵並不足為奇。

  李靖將李在古召喚出的大漢虎賁軍說成是他府中私兵,對於一般人來說,不會覺得有什麽不妥或者奇怪,但是坐在另一頭的高甑生聽罷,雙眼一亮,像是獵狗嗅到了獵物似的。

  簡單的宴席過後,李在古單獨留下來,疑惑地對李靖道:“三叔為何要替小侄解圍?三叔是否已猜得到小侄的精兵是來於何處?”

  李靖輕輕幹咳一聲,不緊不慢道:“我知道你曾跟隨世外高人學得奇門遁甲方術,也曾聽人提起過,你作戰的時候,經常有一支精兵出現助你殺敵,而每次出現的精兵,都是目光麻木,毫無生氣,充滿殺意,因此我懷疑每次出現幫助你的精兵並不是生人,而是你通過某種方術虛幻而來。”

  李在古眉頭一皺,但很快恢複正常。

  他早已意識到,自己召喚出的燕雲十八騎或者大漢虎賁軍,遲早會被李靖這種有智慧有謀略的人識破,隻不過他沒想到的是,會來得如此的快。

  他略微思索,然後表情嚴肅,聲音不大道:“三叔所說的沒錯,小侄確實懂得奇門遁甲之術,並且懂得召喚之法術。”

  李在古決定將他有召喚術的事告知李靖,但並沒有告知李靖他實際上的是有一個係統幫助他。

  畢竟,在這個朝代中與他們講係統,他們難以理解。

  他隻好隱瞞係統之事,而是告訴李靖,他懂得法術。

  對於法術之說,這個朝代的人更容易理解。

  呼風喚雨之事,在古人眼中並不會覺得新奇。

  “你懂得召喚之術?”

  李靖雖有心理準備,但聽到李在古這樣說,還是感到有些意外。

  “是的!”李在古點頭道。

  頓了頓,他緊接著說道:“小侄所召喚出的精兵,其實是陰兵。”

  李靖明白地點點頭。

  “小侄除了能召喚出精兵強將,還能召喚出飛箭、猛獸、滾石等。”李在古繼續道。

  “噢!”李靖若有所悟。

  他不禁想起了之前聽聞的關於有箭雨、猛獸、落石攻擊敵人的事,果然是李在古搞出來的!

  “還希望三叔替小侄保密,小侄不希望別人知道小侄懂得召喚術,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李在古道。

  “這個你盡可放心!”李靖語氣堅定道,“否則此次我不會替你解圍。”

  “謝三叔!”李在古真誠道。

  李靖擺擺手,表示不用客氣。

  “對了,聖上是否知道你懂得召喚之術?”李靖忽然問道。

  “還不知道。”李在古沒有多想道。

  “你最好找個時機跟聖上講清楚,以免聖上日後知道,會怪罪你欺君。”李靖表情嚴肅道。

  “好,我班師回朝之後,便找個時機告知聖上。”李在古若有所思道。

  沉默片刻後,李靖轉移話題道:“如今天柱王已死,對接下來的戰略,你有何見解?”

  李在古沒有立即回應,而是想了想,才不緊不慢道:“小侄認為,應兵分兩路。”

  “哦?願聞其詳!”李靖的目光帶著期待,又有幾分疑問。

  “三叔可率領大軍往大非川方向追擊慕容伏允,命令一部分將士繼續清剿天柱王殘部。”李在古道。

  “好,就按你所言!”李靖略為思索了一下道。

  頓了一下,李靖接著道:“此次你又作為先鋒大將,追擊慕容伏允。”

  “遵命!”李在古拱手道。

  ……

  大非川,吐穀渾汗帳內。

  慕容伏允與其下屬已經收到天柱王戰死的消息,都議論紛紛,焦躁不安。

  “報!”

  傳令兵匆匆忙忙地跑了進來。

  “稟……稟報大汗,唐軍離大非川隻有十裏遠!”傳令兵喘著大氣,焦急道。

  帳內的文臣武將一陣騷動,神色凝重,目光齊齊落在慕容伏允臉上。

  慕容伏允示意傳令兵出去後,歎了一口氣,然後掃了眾人一眼,沉著臉道:“唐軍即將兵臨大非川,諸位有何看法?”

  “汗父,兒臣認為放棄抵抗,歸順大唐!”首先出聲的是慕容伏允的兒子慕容順,“唯有歸順大唐,汗父及吐穀渾方能得以保存!”

  慕容順是慕容伏允與隋朝光化公主的兒子,早年被派往隋朝朝貢,不幸被隋煬帝扣留作為人質。

  大唐建國之後,李淵為了聯合吐穀渾襲擊河西的李軌,因此將慕容順送歸吐穀渾。

  由於慕容順的身體裏流淌著一半中原人的血液,加上多年的中原生活讓他不知不覺間對中原產生了感情,同時在中原的日子讓他對中原的地大物博、甲兵強盛有著深刻的了解,也看到了吐穀渾和中原的差距,知道唐朝的國力強盛和唐軍的厲害,所以慕容順一直是主和派。

  當初天柱王向慕容伏允提出侵掠大唐邊境的時候,慕容順率先提出不同意,但是,那時的慕容順慕容順在長安做了十多年的人質,回到吐穀渾後更是發現他的太子之位已經沒有了,吐穀渾中根本沒有他的勢力,無論是在慕容伏允的心裏,還是在吐穀渾的文臣武將中,他根本沒有自己的地位。

  慕容順在吐穀渾已經是人言微輕,慕容伏允根本不願聽取慕容順的意見,最終還是聽取天柱王的建議,執意要侵掠大唐邊境。

  這些年來,慕容順慢慢有了自己的勢力,但比起其他名王,他的勢力還是最弱的一方。

  慕容順對慕容伏允,對天柱王,對很多名王的不滿之心一直藏著。

  如今,諸多名王不是戰死,便是降唐。

  更何況天柱王已死,唐朝大軍又殺到,慕容伏允已變成了勢單力薄的人。

  這個時候慕容順提出降唐,慕容伏允自然不會拒絕。

  即使慕容伏允拒絕了慕容順的建議,他也不會懲治慕容順,或許說,他已經沒有能力懲治慕容順。

  慕容伏允聽到慕容順進言歸順大唐,眉頭皺了皺,沉思起來。

  自從知道吐穀渾各方部族被唐軍攻破之後,慕容伏允已考慮過與大唐真正議和,特別是得知天柱王死了之後,他已經有了歸順大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