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功過相抵,在古奏請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09-04 21:34      字數:2254
  “陛下,劉校尉的密奏可信否?”這次接話的是程知節。

  “兵部尚書可以回答你的問題。”李二說著,看了一眼侯君集。

  “兵部不久之前收到涼州守軍傳回來的急報,在諸位同僚進殿之前君集已向陛下稟報。”侯君集對著李二躬身作揖,然後看了眾大臣一眼,不緊不慢道,“涼州守軍傳回來的急報中特別提到最近吐穀渾有不少巡邏隊遭到伏擊,至於何人所為,涼州守軍也不清楚。如今聽了劉校尉的密奏可得知,伏擊吐穀渾巡邏隊的人便是李在古所訓練的新兵。”

  “如此說來,李在古訓練的新兵不但上了戰場,且成功伏擊敵人?”長孫無忌詫異中帶著狐疑。

  “正是如此!”接話的是李二,“李在古傳回來的急報中,也將他帶領新兵伏擊吐穀渾巡邏隊的事作了稟告。”

  “李在古確實有手段,連公子哥都讓他鍛煉得能上戰場殺敵。”長孫無忌嗬嗬一笑道。

  他確認了自己的兒子沒事,心情頓時舒暢開來。

  “朕想著要不要記李在古一個功?”李二換了個坐姿道,“當然,參與伏擊敵人的所有新老兵也要記功。隻是,爾等方才認為李在古這個做法不妥當,若如此,朕唯有不給李在古記功。”

  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程知節等人不由得掠過一抹尷尬之色。

  李靖察覺到其他大臣的異樣,便對李二說道:“陛下,李在古沒有事先向朝廷稟報便帶領新兵伏擊敵人,確實有所不妥,但李在古帶領的新兵成功伏擊了敵人,且沒有任何損傷,臣認為,陛下可讓李在古功過相抵,既不追究其責任,也不記功。”

  李靖提出這個建議後,卻沒有人附議。

  不過,李靖已想到這個結果。

  他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有其他目的。

  長孫無忌、房玄齡聽了李靖的話,眉頭略皺,相互對視一眼,總覺得李靖是話裏有話。

  很快,兩人眼珠一轉,想到了李靖的真正意思。

  “陛下,臣認為右相言之有理!”長孫無忌臉帶笑容道。

  “臣附議!”房玄齡跟著說道。

  尉遲敬德卻沉思著,他還有疑問沒有想清楚。

  他不明白,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為何讚成李靖的建議。

  若按照李靖的建議,李在古私自帶領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去襲擊吐穀渾巡邏隊,非但沒有過,反而有功了?

  與尉遲敬德有一樣想法的還有程知節,可他不像尉遲敬德沉默不語,他不禁出聲道:“陛下,若李在古可以功過相抵,便等於肯定他私自帶領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去襲擊吐穀渾巡邏隊是對的了。此先例一開,便會有其他人有樣學樣,先行後奏,豈不有悖常理?”

  “程將軍此言差矣!”房玄齡反對道,“李在古的做法,與常人怎能相提並論?李在古帶領新兵伏擊吐穀渾巡邏隊,一是檢驗了新兵的訓練結果與戰鬥能力,二是替大唐教訓吐穀渾。如今李在古帶領新兵成功伏擊巡邏隊,證明了新兵的訓練是有效果,同時也教訓了吐穀渾,使得新兵立了功,李在古自然能夠功過相抵。”

  程知節臉色一變,這房玄齡怎麽回事?方才他明明反對李在古的做法,為何此時反而幫他說話?

  尉遲敬德聽了房玄齡後麵那句話,恍然大悟。

  “左相言之有理!”尉遲敬德急忙說道。

  他說罷,用手肘碰了一下程知節。

  程知節似乎意識到房玄齡是話裏有話,便仔細想了想。

  看到程知節沒有出聲反駁,李二似笑非笑道:“如此說來,諸位卿家都讚成李在古功過相抵?”

  “臣讚成!”長孫無忌立即說道。

  “臣附議!”房玄齡接著說道。

  “臣也附議!”尉遲敬德跟著說道。

  程知節似乎想明白了,遲疑了一下,也說道:“臣也附議!”

  這些人方才還在擔心他們兒子的安危,現在聽到他們的兒子成功伏擊敵人,並且沒有損傷,還立了功,他們的態度立即改變。

  李靖見狀,嘴角微微揚起,掠過一抹不為人注意的得意笑容。

  他的真正目的達到了。

  他猜到自己提出讓李在古功過相抵的建議,會得到其他大臣的讚同。

  若直接建議聖上不要怪罪李在古,或許會有不少大臣反對,畢竟李在古將他們的兒子置於危險之中,但讓李在古功過相抵,很多大臣便不會反對。

  若大臣們反對李在古功過相抵,便等於反對李在古所取得的功勞。他們不承認李在古的功勞,也就等於不承認他們兒子的功勞,到時他們的兒子本應得到的功勞便沒有了。

  “好!”李二點頭微笑道,“朕決定,李在古功過相抵,至於參與伏擊吐穀渾巡邏隊的老兵、新兵,都記一功!”

  “陛下英明!”眾大臣附和道。

  李二輕輕幹咳一聲,表情嚴肅道:“李在古還有一件事啟奏。”

  眾大臣隨即齊齊看著李二,目光中帶著疑問,還有幾分期待。

  “李在古奏請,希望朕答應他帶領新兵去襲擊吐穀渾的坨地山軍營。”李二接著說道,“李在古告知朕,所有新兵士氣高漲,都希望離開涼州之前,打一場大仗。諸位卿家認為朕該不該答應李在古此奏請?”

  很多大臣的眉頭皺了皺,這不是小事。

  新兵雖然多次成功伏擊巡邏隊,但那是以多勝少,而襲擊軍營,是大戰,新兵難以應對。

  何況,直接襲擊吐穀渾的軍營,容易引起兩國交戰。

  “陛下,臣認為不適宜襲擊坨地山軍營。”又是長孫無忌最先回應。

  “為何?”李二盯著長孫無忌。

  “回稟陛下,敵軍的軍營必定駐紮很多軍隊,而新兵攏共隻有五十人,加上老兵,估計也不超過八十人,根本就沒有取勝的把握,隻會白白送死!”長孫無忌語重心長道。

  “陛下,臣讚同開府所言!”房玄齡若有所思道,“直接襲擊敵軍軍營,可不是鬧著玩的。即使命令整個涼州守軍襲擊敵軍軍營,也不一定取勝,況且區區數十名新兵?”

  “另外,臣認為大唐還不適宜與吐穀渾開戰。若李在古帶領新兵襲擊吐穀渾軍營,勢必引起兩國交戰。望陛下三思!”房玄齡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