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07-03 11:58      字數:2258
  李在古與蘇定方率領一千玄甲軍離開之前,特意留下了蕭煜和樂泰等十名天策府將士協助李靖,而他則帶著閔破胡、何文和張錚等另外十名天策府將士。

  “你速回去向總管匯報情況,我等留下來監視著,以免惡陽嶺派人來察看。”蕭煜以命令的語氣,對站在他麵前左邊的一名士兵道。

  那名士兵拱手應了聲“是”後,轉身大步離開。

  “校尉,看樣子,惡陽嶺的守軍完全沒有想到大唐軍隊會突襲。”站在蕭煜右邊的士兵略一沉吟道,“整個哨所的哨兵全躲在山洞裏烤火,沒有任何的防備。”

  “確實!”

  蕭煜微微點頭,接著若有所思道:“李總管與李將軍果然猜得對,惡陽嶺的守軍根本想不到大唐軍隊在馬邑稍作休整後,便冒著大雪奔襲惡陽嶺而來。”

  “莫說惡陽嶺的守軍,即使是屬下也沒想到會選擇於今日冒雪奔襲。”那名士兵說道。

  “總管不愧被稱為軍神,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惡陽嶺的守軍絕對不會想到,我大唐軍隊能在雪地裏急行軍!”那名士兵讚不絕口。

  “這不算什麽。”蕭煜不以為意道,“惡陽嶺守軍,以及定襄城裏的頡利更想不到李將軍早已控製界牌山,而此時正與蘇將軍從界牌山進入定襄地界。”

  “李將軍果真不簡單!”那名士兵點頭道。

  略頓了頓,他好奇問道:“校尉,聽聞李將軍是總管侄子?”

  蕭煜聽得出那名士兵話裏有話,“嗯”了聲,淡淡道:“李將軍能成為定襄道臨軍,並不是因為李將軍與總管關係特別,而是聖上親自任命。李將軍有勇有謀,我親眼所見!李將軍之所以年紀輕輕的便能擔此大任,靠的不是關係,靠的是實力!”

  那名士兵有些尷尬,雙手互搓。

  “李將軍的謀略不比總管差,你若不信,拭目以待!”蕭煜瞥了那名士兵一眼,語氣堅定道,“不妨告訴你,在天策府裏,我佩服的人沒幾個,而李將軍則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

  “屬下相信!”那名士兵連忙擠出笑意道,“能讓校尉佩服的人,更是屬下仰望之人!”

  “我提醒你,天策府需要的不是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輩,要的是有實力,肯努力之人!能進入天策府的人,全是身懷絕技,李將軍身為天策府副統領,若沒實力,早被趕出天策府!”

  “屬……屬下明白,屬……屬下知錯!”

  “好啦,跟我出去警戒,以防有其他突厥人出現。”蕭煜說著,用風巾遮著臉,然後大步走出去。

  那名士兵見狀,急忙跟上去。

  與此同時。

  李在古和蘇定方率領一千同樣披上白袍的玄甲軍,已進入定襄地界,正朝著惡陽嶺方向行進。

  李在古等人的速度並不比李靖率領的軍隊快。

  按理說,由界牌山通向定襄地界的路程要比李靖等人所行進的路程要短,可是界牌山通向定襄地界的道路更崎嶇難走,而且此時界牌山所刮起的風比其他地方的要大很多,導致每走一步都顯得特別艱難。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此地道路狹窄,不適宜太多人一起行走,因此李在古等人比李靖等人快不了。

  一不小心,還麵臨著人仰馬翻的危險。

  幸好,李在古早有準備,讓人帶了方便在雪地裏行軍的相關工具。加上壓龍寨有人熟悉山路,才有驚無險地進入定襄地界。

  “籲!”

  來到岔路口之時,李在古忽然勒住韁繩,座下白龍駒隨即停下。

  此時的李在古白盔白甲白袍白風巾,座下的馬匹也是白的。

  他騎著白馬,立於風雪之中,與周圍的雪景仿佛融合一起,像是出現在雪地裏的精靈!

  李在古右手一揮,身後的將士隨即停下來。

  “李將軍,為何停下?”蘇定方也勒馬停下,緊接著問李在古。

  “有件事要與蘇將軍商量一下。”李在古聲音不大道。

  “何事?”蘇定方感到疑惑。

  “我忽然想到一個新計策。”李在古不緊不慢道。

  “哦?”蘇定方更加疑惑。

  “既然我等已潛入定襄地界,何不趁此直接攻取定襄城!”李在古提議。

  “直接攻取定襄城?”蘇定方眉頭一皺,“可我的任務是配合總管,先攻下惡陽嶺,以便大軍可以順利通過惡陽嶺直奔定襄城。況且,以你我所率領的一千騎兵突襲定襄城,恐怕勝算不大。”

  “戰爭,講究出奇製勝。頡利絕對想不到我等敢直取定襄城,此時肯定沒有防備,我等正好攻其不備!”李在古不以為然道。

  蘇定方猶豫了一下,顧慮道:“我等臨時改變作戰計劃,總管不知道,勢必影響總管攻取惡陽嶺的策略。”

  “你所言不無道理,隻不過,戰機瞬息萬變,錯過便再沒機會。”李在古淡淡道。

  “道理我懂,可我等不能違反主帥命令,亂了軍紀。”蘇定方皺著眉頭道。

  “既然蘇將軍如此說,我也不勉強。”李在古有些失望。

  頓了一下,李在古十分嚴肅道:“蘇將軍,要不這樣,我帶部分騎兵突襲定襄城,你帶部分騎兵偷襲惡陽嶺?”

  “不妥,不妥。”蘇定方沒多想,立即拒絕,“須知道,分散兵力,更不利於戰鬥。”

  “蘇將軍先聽我說完。”李在古堅持自己的觀點道,“這不叫分散兵力,而是兵分兩路,攻其不備。蘇將軍所帶的騎兵配合總管,而我帶的騎兵,趁機突襲定襄城。

  這樣做的好處有,一是可以繼續配合總管攻取惡陽嶺;二是定襄城附近的守軍知道惡陽嶺被攻擊,必會派兵增援,而我則趁著定襄城守軍減少之時機突襲。”

  聽到這,蘇定方覺得李在古的計策可以一試。不過,他還是有顧慮,猶豫起來。

  李在古看到蘇定方猶豫不決,接著道:“蘇將軍無需顧慮,若有任何責任,由我一人承擔,與任何人無關!”

  李在古表情嚴肅,語氣堅定。

  “兵書有雲,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李在古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