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為什麽不能是我【4400字,感謝青蛙哥的盟主】
作者:火中物      更新:2020-06-18 23:37      字數:4869
  世界格局的陡然變化,稍微出乎陳鋒的預料。

  畢竟在《五百年規劃》中並未考慮到會有個同名同姓的程序員潘達能提前兩百餘年破解掉陳鋒的加密鎖。

  但結果倒是可喜的,s菌的秘密暴露後,潘達再接再厲,連續破解了《狂人猜想集》後麵多個版本中暗藏的信息。

  複眼文明的威脅愈加全麵的暴露在世人麵前。

  自此,一些發生在陳鋒身上,世人曾經看不懂,理解不了的東西,漸漸被找到了答案。

  當初他與牛津教授合作完成的大型社會實驗,到底表達了什麽?

  為什麽他寧可短時間內背負罵名,也要通過52區悄悄的陰另一個國家一手。

  為什麽他明明掌控了絕對優勢,但心態上卻始終能保持對全人類相對的一碗水端平。

  為什麽《複眼者危機》這款可以讓他瞬間席卷巨量財富的遊戲,會被他用完全違背遊戲開發客觀規律的理念做成了個第二世界般的大學。

  為什麽他臨到老了,卻依然不肯放一天的假,甚至還親自上太空幹那些既累又苦,看似簡單,但被他證明技術含量超高,換個人就得gg的活。

  在這條時間線中,由於陳鋒本人的馬甲多開,以及刻意壓製自身在科技領域內的存在感,由他培養或者帶動的科學家一個又一個聲名鵲起,導致他過世之後,江湖上再沒了他的神奇傳說,他變成了一個隻是相對比較耀眼的時代印記。

  再加之他與鍾蕾的愛情在世人眼中不再那麽“神仙”,他又多了個解釋不清的公開“妻子”盧薇,卻又老和鍾蕾擱在一起,他身上開始出現複雜的爭議,以至於他的個人名望不像以前那樣被拔高到令人隻可仰視的程度。

  削弱自己的地位,這是陳鋒的故意為之,初步達成了目標。

  但是救世的成員對他的個人崇拜卻從未減弱,他們知道救世的幾名創始人員做出了多麽大的犧牲,也知道陳鋒為什麽會讓自己名節有虧的深意,救世成員們更深刻的明白了自己加入這個組織的意義。

  這一切要素結合起來,成了救世能以最快速度消滅末世來臨時混亂意識形態的核心驅動力。

  2241年底,世界政府初具雛形,然後便是漫長的談判與討論,同時也伴隨了一些小規模的地區性衝突。

  正是從此時開始,原本隱藏在暗處的救世成員陸續走上台麵。

  這些人不需要接管權柄,因為權柄本就在他們手中。

  他們開始徹底貫徹陳鋒的理念,強勢推進融合,不斷鞏固與加強世界政府的權力以及對世界的掌控力度。

  在這個時候,陳鋒之前的布局再次發揮作用。

  《複眼者危機》這融合了娛樂與學習功能,幾乎成為每一個新人類成長曆程中繞不開的必修課的遊戲便體現出了價值。

  長達兩百年時間的第二世界滲透,讓全球語言結構變成了以漢英為主的模式,同時一些具備特色的小語種依然並未消亡。

  全世界超過70的人口至少同時掌握了兩門語言,漢語和英語。

  大約63的人口同時還掌握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另一種語言。

  語言的暢通帶來了思想意識分歧的快速消弭。

  按照陳鋒當初的本意,推行雙語並軌製是為了將漢語和印歐語係各自的優點結合到一起,盡可能將世人的三觀往既有遠見卓識,又足夠務實的方向推進。

  陳鋒這個目標很大,非常寬泛,影響也隻在潛移默化中呈現。

  可在另一個方麵,科技、經濟和文化方麵在雙語並軌模式下的收益卻非常直觀,交流變得無比順暢,信息傳遞共鳴,再到迸發思想火花的速度也變得更快。

  隻有少數過於看重傳統,拒絕一切改變的特殊地區,亦或是生活在融合地區,但過於懶惰,壓根不愛動的自暴自棄者隻掌握了一門語言。

  這類人的表現讓人挺失望,完美符合了牛津教授的社會調查中呈現出的少量精致利己主義者的人設。

  他們抗拒融合,抗拒奮鬥,表示幾百年後的事,與我們有神馬關係?

  要奮鬥,要努力,那是你們的事,我們可沒興趣。

  人活一世如此短暫,照顧好自己就已經夠辛苦夠累了,每天還得起床,還得自己吃飯,連玩個遊戲也不讓我玩痛快,我特麽才不聽你世界政府的安排呢。

  什麽見鬼的義務,什麽見鬼的勞動,我才不想。

  我被生下來又沒經過我的同意。

  我要早知道活著這麽累,我就不投胎了。

  現在人工智能這麽發達,讓我好好的開開心心享受一輩子不行嗎?

  這麽大的世界,太陽係裏這麽多殖民地,生產力這麽過剩,多我一個飯桶,能把世界吃窮了?

  拒絕改變與拒絕付出的人加起來,大約占據總人口比例的2677,人數共計近三十億。

  這個比例不低。

  但這一類人並沒能對世界政府造成太大的困擾。

  因為基本上,廢物在社會體係的自然培養中,就已經處在被半淘汰的狀態,幾乎不掌握任何社會權利,也沒什麽資源分配權。

  2245年,世界政府推出安樂計劃,給了這些反對者相對足夠合理的選擇。

  地球上的五大洲被拿出兩個大洲分配給這類人居住。

  火星和金星上,也同樣修建了數十個互相連通,總計可以容納十億人的大型安樂居住地。

  在這些區域裏,吃喝管飽,網絡服務拉滿,你們要玩,盡情的玩。

  強勢的領導層給了這些懶惰者足夠的基本物質條件。

  唯獨隻砍了掉了三項權利。

  第一,可以代替人體孕育後代的體外培養儀的免費使用權。

  第二,可以代替父母完成90以上照料後代工作量的多功能量子智能機器人的使用權。

  這兩大科技極大程度減輕了新人類撫養後代的難度,讓原本耗時曠日持久的大工程,變成了一件隻要想做,就能輕鬆搞定的小事。

  但參與安樂計劃的人將失去這兩項科技帶來的便利。

  世界政府的理由聽起來有些無情。

  這兩項便利消耗的資源極多,代價很重,你們不創造資源,自然沒資格享受。

  你們要撫育後代,可以,那你自個生,自個養,基本的教育和衣食住行條件依然會給,但你們就是得自己費神。

  第三項權利說起來就有點傷人了。

  立法禁止安樂者與非安樂者婚配,隻能在安樂者內部結合,俗稱廢物隻能和廢物搭夥。

  起初,很多安樂者極力反對這三條充滿歧視意味的嚴苛條令。

  甚至世界政府內部也產生了分歧,認為這會削弱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但在最終的投票表決中,這三條規則還是被強硬的執行了下去。

  如果想要得到,那麽你就必須創造。

  如果你是個安樂者,並真的在乎某個非安樂者,你真的忠於愛情,那麽就請你放下懶惰,嚐試著做點有意義的事,哪怕隻是通過初等教育考核,成為一名可以在全自動車間中勝任信息監察工作的流水線工人都行。

  前進的通道永遠向你打開,從未關閉。

  鑰匙一直在你們手上,改變命運的契機隻在你一念之間,就看你想打開哪扇門。

  2343年,安樂計劃終止了。

  在這近百年間,安樂計劃的內部社會結構經曆了兩代艱難的繁衍,先步入老齡化,又流失了大量人口。

  這裏大約相當於蒸發了近二十億人口。

  太陽係內的人類總人口數卻並未減少,反倒從兩百多億提升到了四百億,基因的多樣性並未因安樂計劃而受創。

  這下,觀念又被統一了。

  自2351年起,第一艘長二十餘公裏,可以搭載三萬名乘客,裝載了可達三分之一光速的介質推動引擎,由生物電池、生物膜光翼和可控核聚變提供能源的奮進者一號脫離了海王星自轉軌道,飛往太陽係外。

  按照原定計劃,奮進者一號將在十六年後抵達比鄰星係,並在比鄰星b上紮根。

  此後十年,奮進二號、三號直到十一號陸續揚帆起航,去往不同的方向。

  2367年,第一代戴森膜完成生長,並開始供能。

  自此後三十年,可以容納十萬人的新奮進者以平均每年十餘艘的速度出發。

  再到2401年,戴森膜完成進化,裝載了新型類曲率引擎,可達到099倍光速,可容納三十萬人的超新奮進者係列再度出發,每年數百艘。

  比起前麵兩個不同版本的奮進者,超新奮進者搭載了更先進與穩定的護盾係統,同時也是模塊化組成,可以隨時化整為零,生存能力更強。

  時間一直走到2490年,人類在此時完成分割,走向了不同的分岔路口。

  經統計,在這139年間,人類一共往太陽係外送出五萬餘艘奮進者號,攏共一百五十餘億人。

  2343年時,太陽係內共有四百五十餘億人,到2490年時總人口稍微下滑至三百七十億人。

  此時,以人類的生產力,在第三代戴森膜的幫助下,其實可以用最後的十年時間全員撤離太陽係。

  到了這個時候,意見一直統一的救世會終於產生了嚴重分歧。

  部分人認為應該全員離開,既然太陽係注定會被盯上,那麽不如將全文明徹底化整為零,放棄母星。

  另外部分人則認為,既然敵對複眼文明是銀河統治者,人類就連離開獵戶臂都做不到,遑論逃出銀河係,所以逃與不逃,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放棄太陽係前往其他殖民地,即便可以在其他殖民地重建一切,但人類必將永遠失去一個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地球上純天然生成的生態環境。

  經過長達百餘年的殖民地建設,人類的足跡遍布太陽係附近數千個恒星係,也改造了無數個行星,但人工改造後的行星,即便有人類投放的生物係統,也從未形成地球上這般複雜全麵,且循環自洽的完美生態。

  放棄一個恒星係,就等於放棄了一段人類已經掌握的宇宙規則,放棄了一種進化的可能。

  這種代價是無形且龐大的。

  更何況這還是孕育了人類的母星。

  太陽係內的物理規則,毫無疑問是最適合人類的。

  所以,用符合生物學、心理學等多方麵的理論去總結,人類在太陽係內的科技進步,應該是最快的。

  在先哲陳鋒留下的“故事”中,也能找到佐證。

  比如上條時間線中,太陽係內的地球人,即便受到了穹頂篡改規則的壓製,最終在大決戰之前完成的科技沉澱,也強於巴納德星和比鄰星的殖民地。

  當時堅定的想留下來的代表人物,世界政府最高政治領袖華中雲如此說道:“對方手中有太陽穹頂,所以注定會有一個星係必須承受太陽穹頂的壓力。既然如此,為什麽不能是母星呢?我們離開,亦或是留下,又有什麽區別?倒不如留下一部分人來堅守陣地,並進一步深度開發利用太陽係的潛力,說不定又能創造出更多東西呢?更何況,我們還要等那一個人,對吧?”

  自此,爭議結束,一部分人離開,一部分人留下。

  曾有人再問華中雲,想勸他走。

  華中雲卻又笑道:“總有人要留下,為什麽不能是我?”

  最終,370億人離開了210億人,留下了160億人。

  在這160億人中,接近110億的中華兒女。

  有些東西,當真是深深的刻進了骨子裏。

  中國人的尋根情節。

  2500年,太陽穹頂準時降臨。

  母星留守者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絡,不能接收外部信息。

  但留守者並不驚慌,這一切本來早就在先哲陳鋒的警示之中。

  他們也知道,外麵的殖民地,可以看到太陽係內的場景。

  那麽理論上,裏麵的信息可以通過光電信號傳達給外麵的人們。

  留守者不在意能不能離開,也不在意最終的結果,隻在意自己能不能創造更多價值,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間,在《晨風》的暗中輔助下,《計劃》帶來的五百年科技沉澱轟然迸發出光彩,太陽係內的科技創新能力陡然爆發。

  2500年中,突破35基因喚醒度的二次喚醒手術,基因協同共振訓練裝備,出現了。

  2501年初,量子智慧繁星以完全體降臨。

  2502年底,星鋒堡壘建成。

  2503年底,第一艘雪花戰艦落地。

  2505年中,第一套銀河戰甲出現。

  2508年底,在繁星的協助下,留守者中一位名叫歐夢峰的學者在吸收了陳鋒留下的訊息後,成功製造出第一枚涉粒子炸彈。

  2511年,黑洞炸彈被發明了出來。

  2518年,殖裝魔戰技術成型。

  2519年中,真正的曲率引擎研發成功,並開始列裝。

  同年底,種植戰艦研究院成立,開始向著這條全新道路衝刺。

  這二十年,被稱之為奇跡的二十年。

  留守者用事實證明了他們留下是個正確的抉擇。

  他們深知,或許自己研究的東西也根本沒有與敵正麵一戰的機會。

  但這才二十六世紀,我們的征途才剛剛開始,將來的事情誰又知曉?

  並且,殖民地的無數種子們也在吸收我們送出去的信息。

  我們的奮鬥,從來都不是無用功!

  因為遠方一直有親人們在遙遙的看著我們。

  那個人還在五百年後等待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