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心意(上)
作者:落筆詩      更新:2020-03-03 14:54      字數:3666
  (題外話:老夫的論文查重過了,現在預答辯也搞完了,就隻要修改一下ppt等待10--11號的正式答辯就好了,之後就可以像各位一樣步入社會了,開心的一筆!所以,從明天開始,每天更新兩章6000+字以補之前落下的,多謝各位!)

  ……

  ……

  ……

  “你們就先幫忙照顧一下外麵,等忙過這段時間再教各位炒菜,不好意思哈”。

  “我家掌櫃吩咐過,一切全憑寧掌櫃做主”。

  “好的,有勞了”。

  今日大早,三人如約而至,由於客人太多沒辦法讓他們旁觀,所以寧夏就先讓他們打打下手再說。

  福掌櫃派來的三位學徒,看樣子不像是老廚子,他們都很年輕,而且從他們做事的謹慎程度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完全是新手。

  因為隻有新手才會如此小心翼翼,謹慎得有些過分!

  果然,沒一會黎蘿這丫頭就跑到廚房和寧夏抱怨起來。

  “少爺,新來的三位,他們幹活太慢了,烏龜的速度都比他們快,而且他們還把客區弄得一團糟,我都不知道怎麽辦了”。

  黎蘿甩著雙手,所有的不滿全都寫在了臉上,也是,這丫頭藏不住心事。

  這種情況,寧夏還能說什麽呢?當然不是一味的責怪別人啊。

  “你這丫頭,雖然他們的動作有些緩慢,不像你們那樣利索順溜,不過單就目前看來多少也可以幫上一些忙,等他們熟練了以後他們可是要繼承少爺衣缽的人選哈,你這麽說是在質疑你家少爺的眼光嗎?傻丫頭”

  “哪有呀,黎蘿可不敢”黎蘿嘟著小嘴,表情有些委屈地說道。

  “好啦,他們是新手,你可是老司機了,你應該學著去包容他們,去教他們如何做好,而不是來找少爺抱怨,這樣可不是好孩子的表現哦”。

  寧夏雖然寵愛自己這個名義上的妹妹,可他卻不會完全不顧是非黑白對她好。

  他想要的是一個善良可愛的丫頭,而不是刁蠻任性的妹妹。

  如果是她的錯,寧夏絕不會視而不見,幸運的是自己這個妹妹心底很美,說出的話很多都是口是心非,就算她抱怨他們不會做事,可她卻仍然願意收拾他們的殘局。

  “哦,黎蘿明白了,少爺,黎蘿去忙了”。

  “去吧,學會和別人友好相處”。

  寧夏笑臉盈盈的目送著黎蘿離開,他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他相信她不會讓自己失望。

  “大妹子,幫我添點柴火,要大火”。

  “大妹子,來嚐嚐味道如何”

  ……

  廚房裏忙碌的人變成了兩個,魅除了承擔負責某人人身安全的責任外,還要負責幫他打下手。

  如果夜十二衛出現在這裏,一定會被現在的魅驚掉了下巴,這完全偏離了高傲冷酷的主題好啵,這根本就不是自己所認識的女魔頭?!

  其實說實在的,寧夏都不曾想到她會有這樣的變化,而角落裏一直默默無聞的丫蛋也是看著這樣的場景楞楞發呆,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顯得這事是那麽的詭異!

  望著被自己使喚得團團轉的魅,寧夏不由得自戀了一番:莫非是自己身上獨有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她?!

  就這樣平平淡淡的日子在又多了三人之後更加的輕鬆幸福。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不經意間便看到了十月的尾巴,寒冬初至,也就意味著新的一年開始了。

  大秦的曆法與現代通用曆法有很大差別。

  現代曆法以春季初為歲首,說明新的一年開始。有句話叫做一年之計在於春,也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這種以春為始的計算方法,寧夏不知道也不清楚,但是他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絕對不是起源於現在的秦國!

  寧夏從胖山口中了解到,現目前大秦所使用的曆法叫做“顓頊曆(zhuānxūlì)”,是從周朝流傳下來的。

  秦曆不同於我們所熟悉陰曆的最大之處就是,他們以十月為歲首,也就相當於以冬季初為歲首,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後九月”,輪至次年九月為年末,這便是完整的一年。

  而且這裏的冬季被稱為亥月,不像後世那種“正月”的叫法,往後的各自然月分別與“十二地支”相對應,當然了他們也會和現代人那樣用數字來稱呼月份。

  秦曆按順序稱呼分別是:亥、子(冬至所在月,即冬月)、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閏。

  如果想用數字排列的話,那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後九、十、十一(冬月)、十二。

  ……

  當然了,胖山講的這些東西,寧夏不是很能理解,當然了他也懶得去搞懂。

  他隻要知道十月是“一月”就好了,其他的不在乎,無非就是換種叫法罷了。

  隻是……不對啊……

  臥槽,那豈不是要過春節了????!自己都還啥都沒準備呢……不過話說回來了,這個時代有春節嗎?

  “老哥,再向你請教個事唄”。

  “咱哥兩何種情分,如此客氣作甚,有何事直接問便是”。

  快過去一個月了,來實習的三個大兄弟也都基本能應付廚房裏的事了,雖然偶爾還有些小問題記不住,不過寧夏就在外麵,他們可以隨時叫他,後者則也放心得很。

  所以這才有時間兩個人搬個凳子坐在一起吹牛逼。

  “老哥,剛聽你說再過三日便入十月,也就是新年伊始。那咱們是不是要過什麽節日啥的”。

  寧夏不是很能確定戰國時期是否就有春節一說,隻能試探性的詢問道。

  “有的,迎春之俗,也就是“臘祭”,雖然當今世上紛爭不斷,不過這種表達對天地敬佩之意的日子很多國家都在履踐……哎,老弟,恕我冒昧,你的家鄉到底在何處,不曾聽你提及過,莫不是你的家鄉不過這類日子”?

  “唉~老哥啊,不是不告訴你,隻是我的身份太過特殊,知道了對你們沒好處的,等到時機成熟我自然會告訴你們。我的家鄉把你所說的“臘祭”叫做‘春節’,隻不過我們是在春天來臨的第一天過節,而秦國卻是冬天來臨的第一天過節,所以多少有些區別”。

  寧夏不是不想告訴他們自己的真實身份,就算現在說了他們都未必相信,而且還有可能給他們帶來殺生之禍。

  最近店裏來了好多別的國家的人,這些人無法確定是不是奸細,也沒辦法都抓了。

  他們似乎都在討論四月前從天而降的“神物”,用他們的話就是很多人看到有東西從天上掉到了秦國鹹陽宮。

  包括鹹陽城有些百姓也說自己曾親眼目睹一團光球破天而來,直插王宮。

  之前寧夏也聽本地百姓閑聊提起過,不過那個時候他並沒有在意,可是隨著現在越來越多外地人的到來,寧夏感覺到情況似乎有些糟糕了。

  按照他們所描述的時間和地點,從天而降的“神物”很有可能是自己!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寧夏必須得小心在小心,他不能連累自己身邊的人受到傷害。

  “哦哦,我記住了,記住了。對了老弟,既然你提到這件事,你覺得我們該如何過,需要準備些什麽”。

  聽胖山這話的意思,寧夏自然是知道他話裏有話,這是想讓他全權負責的節奏,看來胖山還是很好奇啊。

  也罷,反正就在自己家裏慶祝,想來也不會有啥事。

  隻是關鍵的還有三個外來人,雖然這段時間相處得還不錯,不過他並不了解三人的為人,所以這年就不能過得太張揚,隻好低調行事。

  “嗯,好,這兩天我想想。那咱們是從這個月的最後一天開始過節嗎?也就是第三天的晚上?”寧夏不確定這個時代是否也有除夕夜。

  “準確的說應該是第三日的最後一個時辰,不過也沒有太過於苛刻的要求,大多百姓家吃過朝食以後便開始擊鼓來驅逐“疫癘之鬼”,或許這就是你所說的“除夕”吧”。

  ……

  寧夏問了很多關於這個時代過春節的注意事項,沒想到自己大學畢業後過的第一個春節卻是在千年之前。

  這種感覺很無奈也很奇妙,寧夏決定要為這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好好準備一番。

  畢竟這也是自己多年來最渴望的團圓節,一家人的團圓節!

  剩下的最後兩天,寧夏便帶著魅出去采購年貨。

  忙碌了幾個月,未來飯店賺到了不少錢,大家也終於可以歇一口氣。他要買的東西很多,吃的,玩的,街上有的他都買過來了,隻是他還是不滿意。

  “唉,奶奶個熊,這個時代娛樂設施太少了,你說這過個春節也沒個樂嗬的東西,那得多無聊啊”。

  兩人大框小框的抱著,慢騰騰的浪跡在大街上,寧夏一臉的不滿,而魅則一直白眼伺候。

  “大妹子,你看看還有啥東西要買的,你想要啥,老夫送你”。

  “我要的你給不了”。

  魅沒好氣的丟下一句話就自顧自的朝前走去,某人站在原地好是尷尬啊“啥叫給不了,就算你要天上的月亮……好吧,確實給不了”。

  #春天花會開,鳥兒自由自在,我還是再等待,等待我的愛……#

  一口小調隨口而來,路經之處,惹人側目。

  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歌詞太過於露骨,完全同禮儀背道而馳,而某人隻能回以嗬嗬一笑。

  “唉,等等,等一下大妹子,我去買個東西”。

  寧夏剛路過一小攤目光便被所賣的東西吸引了,叫住前麵的魅便朝旁邊走去。

  “大娘,這發飾如何賣”。

  “這位小君子是否要送於佳人”。

  “佳人?算是吧,您覺得一個外表很冰冷的女子適合什麽樣的發飾”。

  “嗬嗬,您說的是後麵那位淑女嗎”?

  寧夏順著大娘的的眼光看去,魅直愣愣的站在路中,眼裏露出些許疑惑,臉上還是一如既往的冷如冰霜。

  “讓大娘見笑了,不知哪個首飾比較適合她。”

  “老婦觀這淑女身形幹練,應是習武之人,小君子送此簪最為合適”。

  大娘小心翼翼地舉起一根木簪遞給寧夏,看大娘的樣子對這簪子是格外看中,想必也不便宜吧。

  “哇,好香啊,這香味好聞,大娘,小子喜歡,不知大娘欲賣幾錢”寧夏遠遠就聞到簪子散發出來的香味,放到鼻前嗅了嗅,香味更濃。

  “這簪子是我家老頭子曾經送與老婦的,隻是他如今早已不在。老婦再留下隻會睹物思人,今日有緣便贈與小君子,希望小君子莫要負了人家姑娘”!

  原來是自己心愛之物,難怪雙眼如此含情,看著大娘目光牢牢鎖定在發簪之上,寧夏心生感傷。

  “大娘,既然這是您心愛之物,您為何不留下做個念頭,您這樣送於小子,小子無法承受”。

  “人不在了就是不在了,東西留下隻會徒增思念,小君子還年幼,無法得知這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