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真法如人 荒誕建言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2-04-15 18:17      字數:3123
  第三道尊望了歸無咎一眼,道:“還需再戰否?”

  關切之意,自然彰顯。

  歸無咎卻是沉著不語。

  心意收斂,智力暗藏,進入最為完滿如意的妙境。

  自入道以來,唯有陰陽洞天戰秦夢霖、飛舟東渡遇軒轅懷等寥寥數個瞬間,進入這剛健清冷活潑三重意象混同合一的最高境界。

  因歸無咎清楚的認識到,若在第三道尊處尋得立法之秘,和先前與第五道尊交手的情形完全不同。

  與第五道尊交手,重在汲取“原料”,隻消第五道尊將所習道術一一展示,便算成功。而空蘊念劍所主的唯心唯識之道則不然,第三道尊所持劍道,在內容上並不超越於歸無咎之上,隻是上下完備,且此時的功行在歸無咎之上。

  兩劍碰撞,要的是一點啟發,以照亮前路。

  歸無咎思索了一個時辰。

  第三、第五道尊二位,也不催促。

  終於,歸無咎眸中泛起一絲異彩,道:“可戰。隻是戰法依舊由我而定。”

  第三道尊道:“你說說看。”

  歸無咎緩緩道:“道尊一千零二十四係分枝,既然有最終合攏歸一的本領,那麽取其中流,合並任意劍形之數,也是全然無礙的。”

  第三道尊頷首道:“那是自然。”

  歸無咎從容道:“既如此,晚輩欲觀遍八分之一,窮之盡之,以證我道。”

  第三、第五道尊二位,都是一愕。

  所謂“觀遍八分之一”,自然指的是第五道尊在己身一千零二十四支流中,抽取一百二十八劍,凝結為一。以分量而論,占據劍道總體的八分之一。

  所謂“窮之盡之”,是這一千零二十四中篩選一百二十八,並非憑本心選定一種,而是窮盡所有的可能性,一一嚐試。

  第三道尊眉頭微凝,下意識的便要反對。

  但是他話未出口,又思慮半晌,忽地重重一拊掌,歎息道:“妙。”

  第五道尊回過味來,亦詠歎道:“妙絕。”

  已知道法成立的最終形態,是如辰陽劍山那般完整的八條支脈。

  倘若第三道尊的一千零二十四法,乃是“通用法”的未完成階段,那麽歸無咎此時提出的這個主意,可謂是絲毫不見神奇。甚至中智之人,亦能想到將一百二十八合一,煉成八枝。

  但是第三道尊已經說的很明白,他這一千零二十四劍乃是商乙道尊創製,唯獨適用他一人的“方便法”。

  一道不具備普適性的法訣,縱然約束成八枝,同樣沒有普適性,可謂是徒勞無功。

  奧妙在於“窮盡”。

  一顆樹木,一塊石頭,就算格物通徹,盡知其性,亦不能推此即彼,明了這方世界的它物之妙;無它,因其內涵有所不足。

  但若是一位已經臻至道境的大能,若其自知通徹,無所逸漏,窮盡身心一切奧妙,自然也就能夠推此即彼,明了天地生長演化的妙理。

  因為道境大能,此身便是一方“小宇宙”,妙性足俱;內求圓滿,無所不備。

  空蘊念劍亦是如此。

  盡管第三道尊的一千零二十四劍是“方便法”,但這並不重要,其最終是將這近乎至境的神通完整煉成,繼承了商乙衣缽。

  歸無咎並不認為通過其一百二十八合一便能尋得真正的八脈正傳;他要的是遍觀這一殊相的全部變化,作為尋覓通用之法的階梯。

  將空蘊念劍“方便法”和“正法”的關係,看成一位道境大能和紫薇大世界的關係,這份道心明銳,可謂是驚世駭俗。

  第三道尊緩緩道:“道友看仔細了。”

  隨即身軀緩緩浮空而起。

  歸無咎亦拔身而起。

  約莫上升了數百丈,第三道尊足下,忽地浮現出一朵八瓣蓮花。

  蓮色粹白,仿佛豐潤圓滿到了極致,似乎在清水之中浸泡了數百數千載,時機一到,忽然脫水而出。其嫩滑生動,似是畫意,又似是實體。

  在歸無咎目中,此物分明又多出一重相貌。

  這豐滿無儔的肌裏,分明隻是幻象而已,其內在本質,乃是一百二十八道絲線回環相連,構成一隻精致的骨架。

  隨著第五道尊右手拇指在食指第一關節上輕輕一按。

  八瓣蓮花中的一瓣,忽然備極殷紅。

  七瓣雪白,一瓣盡赤,分外矚目。

  歸無咎靈台清明,立刻感受到溫度驟降,仿佛深處萬古冰原,一道磅礴豐沛的劫力,即將加身。

  無形之中,他指尖亦有一無形之劍破碎,顯化成一道劍氣虛影,將襲來的神通半是拒止,半是映照。

  在一千零二十四劍的最原始狀態,縱然是唯心唯識的空蘊念劍,亦展露出模仿有形劍道之用的原始形態。但是此刻其一百二十八法合一,儼然登堂入室,盡顯其“心意咒殺”之本色。

  不過其每一劍到底隻是八分之一,並非全體,歸無咎亦不需要用完整的一道空蘊念劍應對。若是如此,隻能接下十餘劍而已,如何能夠演盡無窮變化?

  事實上,歸無咎隻需一劍,勻出八分之一的威能,足堪應對;並且氣機所損的八分之一,立刻就能補足。

  第三道尊足下蓮台,紅光閃爍。

  八朵煉瓣之中,總有一朵紅色,變幻不定。

  其實就是這八朵蓮瓣本體之組形,其實亦是時時刻刻處於變化之中,隻是其中微妙,卻非尋常人可以窺見了。

  約莫半刻鍾之後,隨著雙方交手的頻率漸快,那八瓣蓮花已成為相當一致的“淡紅色”。

  圓滿境以下,若不能窺見天中劫力變化,還道是時間驟然靜止了。

  ……

  十年後。

  第三、第五道尊所居兩峰極為宏偉,歸無咎在後山覓得一處清淨地。開鑿石室閉關。

  七年前的一戰,他收獲極豐。

  一千零二十四篩選一百二十八,無有遺漏。這其中的變化總數,甚至較之第五道尊囊括兩個紀元的神通變化也毫不遜色。

  好在第五道尊是一一施展大世界中兩個紀元的全部法門,其不相統屬,理路不同;而第三道尊卻是依次施展同一門神通的變化,迭次而行。若作譬喻,前者似乎是不住地張弓搭箭,同一時間內一次挽弓隻射一劍;而後者卻是連珠箭發,絡繹不絕。

  所以速度自然也快上許多。

  隻花費了三年時間,第三道尊便演盡了全部變化。

  經過七年苦心鍛煉,歸無咎終於循著“由窮盡殊相而至於共相”的道路走出關鍵性一步,空蘊念劍的八部形下法門,似乎已經觸手可及,隻差臨門一腳。

  可就是這最後一步,思來想去沒有突破門徑。就像是一隻孵化誕生的雛鳥,此時五髒健全,靈智已生,但急切間總是未能尋見這蛋殼的薄弱處,得以真正出世。

  其實歸無咎心中也隱隱有所預感。

  開辟一門不亞於九宗之首的辰陽劍山八脈劍傳的大道,又哪裏是那麽容易的?

  縱然自己攬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想要在近道之前便奠定此大道根基,必須要有非凡氣運支持,且要尋找到一個以巧破力、一步魚躍於淵的玄妙契機。

  將“天人合一”的至理運用於空蘊念劍法門的共相與殊相,已是歸無咎屢窺上境之秘才有的精妙構思,但是似乎還是差了一些。

  思量之際,石室之外,忽地傳來一聲清響。

  歸無咎出戶相迎。

  此間也並無旁人,正是第三道尊立在門外。

  歸無咎道:“道尊有何見教?”

  第三道尊緩緩道:“昨日某心中生出一個念頭,隻是仔細想來有些荒誕不經,本欲置之不理;但轉念一想,姑且言之,由你自家決斷。”

  歸無咎微笑道:“道尊若有良策,自然不可藏私。”

  第三道尊道:“某以為,你若真要完成這不可思議的功業,最終還是要落在你與本人的交手上。”

  歸無咎低首不語。

  若應在交手上尋,還有什麽鬥戰路數,較之盡窺八分之秘的法門效用更佳呢?

  第三道尊略一猶豫,道:“某的意思是,瞥去‘應物相隨’之法門的真正交手。至法,隻有在極境中尋。”

  旋即第三道尊自嘲一笑,道:“所以說,是荒誕之言。”

  歸無咎一怔。

  所謂“應物相隨”,是道境大能的一種手段,感悟眼前之人氣機深淺而完全複刻之。

  先前第五道尊、第三道尊與自己爭鬥,皆用此法。意在功行上完全等同,完全較量神通之高下。

  若要撤去此法,全力出手……

  歸無咎感知力之強不在近道境之下,早已斷明。眼前這深山秘境中的“第三道尊”、“第五道尊”顯化分身,雖然功行較之其飛升之前的本體遠遠不及,但也絕非近道境可比。

  哪怕普天之下最強的近道境存在——九宗諸位真君,隻怕二人也要強出至少數百倍。

  歸無咎甚至疑心隱宗羋道尊等四人一對一與之交手,也未必能三招兩式之間勝出。

  如此修為,就算歸無咎動用“武域輪回天”亦完全不能抵擋。

  隻怕第三道尊隻出一招,“三花蛻形”便要自行發動了。

  如此……

  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