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正反歸流 近人無間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1-04-17 17:06      字數:3333
  歸無咎變著之後,深壁之間的九位上真,似乎都如釋重負。

  這其中有一件緣故。

  所謂劍心輪台,劍心三問,以此入道者,可以走出無窮變化;最終歸於八脈劍道之一,雖然名義之數目八,但是哪怕是同一脈劍道,隨著修道之人各自稟賦不同,經曆各異,也會形成全然不同的劍宗路數。

  譬如眼前這九人,蚩南雲、聞明軒二位上真,皆是走成“絕劍”一脈;但是二人各自的神通精義,卻是全然不同的。

  其歸旨之數,終究無窮。

  其實,所謂“三問”之法,乃是借助了天演之道為媒介,梳理篩分劍術理路的手段。

  以唯實唯理之法為利刃,求唯識唯心之劍意真如,正是辰陽劍山的獨到劍術宗旨。

  軒轅懷既身負天演大道,又懷抱劍術真如,兼修兩種真流上法,正是從此而來!

  這一重路數,其中有細理可說。

  三問之下,推演劍意,固然是無窮無盡;但是雖然無窮盡,卻不能說包含了世間一切劍術至理,無一逸漏。依舊有許多劍道,乃是妙心真如直取,不能用此三問法尋得。所謂有理之法門,不能推無理之劍術。

  無論歸無咎的空蘊念劍、還是黃希音的心意神像,抑或禦孤乘的“第二劍”,皆屬此列。甚至於非入“真流”的其餘劍術,也未必能夠一定推演而出。至少,辰陽劍山弟子,目前並未推求出與“一劍破萬法”、抑或木劍仙薑成鹿異曲同工之劍術。

  但是反過來,卻是另一重道理。

  三問不能推演於窮盡;但是世間已有的任意一種劍術,無論是否真流,將其拿回來放在劍心輪台之中考驗審視,卻定然能夠歸於八脈之一,概莫能外。所以此不能及於彼,而彼卻可歸於此。

  所以,當歸無咎踏鬥布罡,足布陰陽,始終在“第一問”之下並未歸因,九位上真心中之震撼,可想而知。

  若是如此……

  這意味著此不能及於彼,彼亦未必能歸於此。

  輪台三問,不能推演出世間一切劍術;世間一切劍術,也不能盡歸於八脈之中。

  兩兩皆不完全。

  看著坐下九人如釋重負的模樣,金蓮之上的少年,道境大能諸永宸,微微閉上雙目。

  他自然能夠看出,其實並非是歸無咎的劍術可以歸諸於八脈之一。若是他自己願意,這般持中僵持可以長久維係下去;但是他卻主動放棄了。

  又一處殿宇之內。

  “他當然能夠做到;若是不能,反是奇事。”

  軒轅懷挪動棋盤上靠近己方的一子,淡淡的道。

  此處說是殿宇,有些勉強了;因為僅僅四道梁柱支撐,四麵中空。頭上一座穹頂而已。這建築格式,當說是一座涼亭。可是這縱五十丈、寬三十丈的規模,世間絕無如此巨大的涼亭。

  此時軒轅懷是濃眉大眼的鄉土少年麵貌。

  與他對弈之人,看著三十歲許的年紀,氣機、麵目、服飾、都十分平淡,絕難以言語來形容;唯獨發飾有些標新立異,一頭黑發高不盈寸,像是俗世中剪光頭發之後一個月未曾打理所呈現的狀態。

  但他若是留一個尋常發飾,似乎人世間就再也尋不見此人了。

  二人所演之棋也十分奇特,並非黑白子。

  九縱九橫的棋盤之上,數十枚棋子犬牙交錯。隻是這些棋子都是刻畫成栩栩如生的立體人像,動作姿容各自曼妙,顯然各自的子效、走法也截然不同。

  這是辰陽劍山獨有的“劍士棋”;看起來倒是與“象戲”一類的棋種有相通處。

  按理說,這一類棋種,由於棋盤較小的緣故,變化總數要遠較弈棋為少。但是事實則不然。

  “劍士棋”中,初始的九種棋子,一旦吃掉敵手棋子,便能升級,改變著法規則。隨著吃子大小數量不同,共能升級九次之多。而付出一定的代價,死子亦可複活,敵手被吃之子亦能俘獲,計算相應折扣之後為我助力。

  所以其戰局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局棋下來,得而複失、失而複得的棋子,總數可能達到數百枚以上。再加上升級變化,所以其變化總數,竟較弈棋為多。

  短發中年人道“縱然如此,將長久以來的一樁猜測落實,也是重要的一步驟。”

  其實“正推不能窮盡,反推必能歸因”乃是辰陽劍山之舊說,在並未落戶於紫微大世界時的前古時代,就已然成型。此說並非無爭議,隻是所遇劍術神通之例證,從無意外,才使得這一說深入人心而不疑。

  若是修到道境境界,用心推演,對這一說持有懷疑態度的,大有人在。

  軒轅懷應時而出,不僅僅是他自家的造化。觀覽軒轅懷降世成道,對於辰陽劍山當代劍主季蒼生而言,同樣也是莫大的機緣。

  觀看了軒轅懷的八劍脈絡,季蒼生心中堅信傳承之舊說有誤。

  辰陽劍山劍心輪台三問,正推固不能窮盡一切劍術;反推亦不能將一切劍術歸因於八脈之中。

  如此說法,對於辰陽劍山神通的“品格”似乎是一種貶低;但是求道之人,是什麽便是什麽,沒有必要做掩耳盜鈴之舉。

  隻是有一樁遺憾——

  還未見到一個實實在在的證據。

  直到今日,才算是如願以償了。

  短發中年挪動一枚“三等劍士”之後,喟然歎道“或許,他真的是你的勁敵啊。”

  軒轅懷笑道“這一步,他若做不到,才是奇怪。”

  軒轅懷降世入道,進入劍心輪台之後的場景,非親自目睹,卻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他一身為二。

  變成了兩個軒轅懷。

  正是他這一回親曆本土文明所展現的,一個空靈剔透的“線條人”形象;一個眼前這般,身著黑白袍服的憨厚少年形象。

  所以,劍心三問的每一問,都是那空靈剔透的軒轅懷步履歸陽;憨厚少年的軒轅懷踏步歸陰。

  三問各占陰陽,方能成就八脈同修的壯舉。

  軒轅懷與歸無咎交手一回,已然試出此人功行步驟雖然較自己略慢,但是在道術根基上,的確是能夠與自己分庭抗禮。若他在八脈中偏至歸一,必然做不到這一步。

  所以在軒轅懷看來,自己八脈兼得,歸無咎自然跳出八脈之外。

  這是“道理”。

  短發中年搖頭道“非是如此。”

  軒轅懷低聲道“哦?”

  短發中年又道“尋得第一個不入八脈的實證,這一點我已然料到了。但若隻是如此,他隻能說是境界上與你分庭抗禮,具備了與你交手的資格。但真正落實到勝負,因你那獨到之優長,他依舊不是你的對手。”

  軒轅懷沉吟道“差別在哪裏?”

  短發中年慢悠悠道“劍步照形,平分秋色,這一點我料到了。若是他興之所至,在劍心輪台之中玩耍上三年五載,也無不可。若是他不願繼續,隨時變著,自然會被劍心輪台斥了出來。這是我想象之中的情形。”

  “隻是他放棄了劍道真髓,隨意發揮,竟依舊維持了平衡之局,而且還真的達成了一個‘答案’……”

  軒轅懷眉頭一皺。

  短發中年麵色微顯複雜,道“三問之下,劍心輪台中應對之人,當心思處於至誠至純之境,竭盡潛能心意道術,示現於外。按理說是不存在‘隨興發揮’的。若存此念,當立刻被劍心輪台斥出才對。”

  “你的心意天然處於完美無瑕之境,勿需刻意維持,甚至想要有瑕也有所不能。所以自然感受不到這一重差別。”

  軒轅懷雙眼一眨,沉吟道“唔……天人合流,足立地根,高渺近人,共相殊相渾融無間嗎?那我確實做不到。這是他這樣由一支分殊漸次長成的人物的獨到優長。”

  軒轅懷顯然對此並不在意,又道“別有優長,也沒什麽不好。”

  短發中年暗暗點頭。

  軒轅懷雖然橫絕天上,對於有些門徑不能親身涉足,但是理解卻是無差的。

  劍心輪台之內。

  歸無咎經由三劍嚐試,卻是意猶未盡。

  梳理這一番履曆。

  據說前古之人,經由辰陽劍山賜予《觀法圖》乃是莫大的榮耀。一俟遁入劍心輪台之中,方才這一番經曆,便是所得了。

  能夠將自家劍道之中的所得,與辰陽劍山的八脈劍理相結合,三劍“拷問”之下,最終歸因於八脈劍道之一。此時對於劍術的理解必然能夠經曆一大攀升。收獲之大,隻怕不亞於經曆本門功法真傳的那一回經曆——譬如歸無咎之參鑒通靈顯化真形圖。

  但是對於歸無咎而言,這一歸納之法雖然強悍,但是未必能夠強得多全珠所化之《念劍演化圖》。如此收獲,就有些不夠看了。

  念頭微動,歸無咎忽然生出一個主意。

  卻見他駢指一點,劍光盈盈,一道劍氣刺出,竟是主動朝著黑白劍擊去!

  不僅如此,此時的歸無咎麵上含笑,似乎有些過於灑脫活潑了,不類他本人氣質。兩相辯證,倒是有些跳脫輕浮;仔細辨認之後才能品出味來,如果這幅麵孔,出現在一個年輕女娃身上,才顯得和諧。

  歸無咎仍舊是以自己空蘊念劍的道術,卻模擬了黃希音的神采意趣。

  往來百劍,步履輕移,陰陽果然又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