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妙合前知 緣勝法勝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0-07-22 08:58      字數:3605
  這一劍既成,歸無咎、秦夢霖,皆生出渾身舒爽之感。

  “風花雪月”雙劍合璧的威能,超乎想象。歸無咎以為,此術之在玄奧出奇上已登峰造極,儼然可與霸道無雙的空蘊念劍並駕齊驅,一巧一力,相映成趣。這一式雖然需要二人同使,但是縱橫之勢既成,想來以後以二敵二、甚至以二敵眾的局麵,並不會少。

  論道術精義,是歸無咎對於秦夢霖遷就較多,“風花雪月”一式,更多的是以“清意明心”之路數為主。

  原先秦夢霖“清意明心”之劍道,在有形無形,有相無相,有序無序之間反複騰挪。歸無咎臨之,亦需要打足十二分的精神,才能勉強應對。如今二人虛丹相合之後,此中威力更上層樓。又汲取了“履塵劍”中最有心得的分殊幻變之法,更是如虎添翼。

  任你道術再如何滴水不漏,一旦起了稱量高下的心思,都會注定失敗。最終皆會被扼製要害,動彈不得。這超拔其上的風貌,隱約間倒是有真曇宗頂上秘術的神韻。

  單以不可測度而論,這一式風花雪月四相之轉,完全超越了元嬰境界的極限,縱是歸無咎自己再來領教,也絕難再度嚐試拆解了。

  總而論之,可稱許為“神變”二字。

  但“風花雪月”這一式終不比空蘊念劍霸道,總不能無視敵手最後的護身底牌。二人合丹之法固然能夠使我在法力高下上占據優勢;但如此一來,麵對攻堅之局時,這一式“風花雪月”和合丹同修其他神通,又有何不同呢

  說此術能夠與空蘊念劍相媲美,似乎是過譽了。

  其中另有一重緣故。

  歸無咎自魔道經典金花玉蒂玄珠妙法中,習得了前知三十六息的神妙手段。

  這一手段更多的用在兩處。其一是預備不可測度的危險秘手。盡管歸無咎道緣驚人,但大世界中屏蔽心意感知的秘法,也並不算少。有了此法,自是多出一重保障。其二則是在自家修行中成竹在胸,平添把握。譬如方才習得神通之前生出感應,正是一例。

  若是用於鬥戰之中,此術除了“以靜製動”之時研判敵情或有奇功外,用於主動進攻,並不甚佳。因為身懷此相神通之人一旦主動出手,隨著敵之應變,未來軌跡自然會發生改變。這是歸無咎在得法之時便已驗明的。

  但是造化巧妙,這前知三十六息的秘術,與“風花雪月”竟是天作之合。

  因為“風花雪月”這一式堪稱“神變”之極,任意對手,若是生出“見招拆招”、“因我之變化而變化”的心思,那都是自尋死路。

  堪為歸無咎對手之人,道心道緣必然了得。其發現這一點後,必然會得出結論唯有無視我之出招,“各打各的”,要麽對攻不守,兩敗俱傷;要麽避其鋒芒,專心防禦。

  如此一來,卻正入前知秘法彀中

  這一神妙秘術,便能極罕見的在鬥戰之中發揮作用,提前偵知對手的應對手段,攻守預後。價值之大,簡直不可估量。

  正因為其達到了變化的極致,所以等同於封鎖了一切變化。

  戰局之中。

  歸無咎眉頭微微一皺,隨即似乎看上去有些古怪。

  他已經看到了這一戰的“結局”。

  隻是此法第一次出鞘,並未給與歸無咎一切盡在掌握的滿足,反倒是讓他受了兩份罪。

  轉身對秦夢霖言道:“你我都習慣了圓全無漏的狀態,罕遇傷損。十息之後恐有些不適,忍著些。”

  秦夢霖淡然一笑,道:“不算什麽。”

  十息之前,雙方交手一式。

  歸無咎、秦夢霖的風花雪月傾力一擊。

  對麵金甲虛影,獨自運使一道秘術,其形介於金光與飛劍之間,自秦夢霖的方向攻來,牽製歸無咎、秦夢霖二人一半的力量。

  至於禦孤乘,麵對“風花雪月”同樣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並未拘泥於應變破招,而是我行我素,磅礴大氣的一拳轟然擊來。

  不過歸無咎、秦夢霖心中有數,這並非是禦孤乘道緣佳妙選擇無誤,而是蓄勢待發已久。

  他早就想好了用這一式迎敵。

  然後這被歸無咎期許為無雙無對的劍術,竟初出茅廬便遇挫折。和禦孤乘的拳影正麵一合,然後便各自散去,再不複見。似乎等候了半個時辰的戰局,就這麽戛然而止,足足停貯了五六息時間。

  歸無咎心中默念道:“來了。”

  下一瞬。歸無咎的臉色微微發白。而秦夢霖卻是閃過一絲殷紅,幾乎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同時四肢百骸、五髒六腑,皆是酥酥麻麻,傳來陣陣強烈的不適異感,用心一察,已是受了極輕微的傷勢。

  這並非是為禦孤乘的拳力所傷,而是“風花雪月”加諸己身的手筆。

  這時秦夢霖才體會到歸無咎之言。的確,自己圓全無漏已久,對於這種“不完美”狀態的敏感和不耐受,隻怕還不如二三流修士。

  而禦孤乘,肌膚光澤散失大半,竟傳遞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枯槁感,所受傷損,要遠遠勝過歸無咎、秦夢霖二人。

  大局已定了。

  此時禦孤乘的目光似乎有些複雜,其所示現,似乎是不在七情之中的奇特情感。

  僅僅隻是這輕飄飄的一式,但是他的確是難以為繼了。

  歸無咎二人是利用合體秘術的並力一擊。而禦孤乘這一邊,那金甲虛影正身玉離子,卻並未修習“殤拳”。他那金光秘術縱然了得,但終究是各自為戰。若對方二人皆是十三分的戰力,而己方二人,卻唯有十分。

  從根本上說,禦孤乘這一頭的戰力便處於下風。

  但禦孤乘絲毫不懼。因為“殤拳”對於道行高於我者,同樣有效。隻是雙方得失不成比例而已。若是兩位道行相當之人對敵,反傷大致相當;若是敵手勝我三分,我之傷損不變,敵之傷損大致隻有我之三分之一。

  本來這是極不劃算之事。但是對於禦孤乘而言卻無甚所謂。

  禦孤乘與玉離子分身的“劍道唯一”之法,較之歸無咎二人的合丹秘術略遜一些。若使用同修的“空蘊散神經”劍術神通,大致可以看成是十二分的戰力。

  禦孤乘的目標很簡單將歸無咎二人十三分有奇的戰力,削至十二分之下也就是“一劍破萬法”的斬殺線。

  “殤拳”原本是每一擊互相削去本力十二分之一的威能。

  縱然隻剩下三分之一,隻需四拳,同樣能夠達成目標。

  當然,隨著自身受傷,下一擊的威力也會受到影響。但是禦孤乘憑借陰陽道秘法提振生機的手段,卻能在劣勢下緊緊咬住對方,不至於對拚之後殘力對比進一步拉大。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這一拳擊出前的一瞬間,受歸無咎之言的幹擾,禦孤乘心神微亂,這一式並未能夠盡其超妙。

  禦孤乘數載以來,心心念念於遺刻之殘缺,為將之補足,已經到了殫精竭慮的地步。饒是心意混凝如鐵,忽遭晴天霹靂,也由不得他不動容。

  再退一步說,禦孤乘亦並非章法大亂,拳不成拳了。事實上,在一瞬間,他便立刻念頭一轉,穩固心神。這“殤拳”一擊,表麵上看依舊是法度謹嚴,無懈可擊,當得起任何讚譽。巫道中同修此拳術的門徒,也絕沒有人,能夠將這一式用的更好

  可是歸無咎的出言,畢竟是真實存在的,不能假作沒有

  其中的微妙差別在於在這一瞬間,禦孤乘未能持住本心。從自己孤高淩人、霸道絕倫的“超越圓滿之限”中跌落下去。

  換言之,在同輩之中看來,這一式依舊完美無瑕,但禦孤乘其實隻發揮出了三十六子圖中七至十二名的境界水準。

  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尤其是“殤拳”這一類法則約束型的奇特神通,更是敏感。

  這一拳的威力,損了一半。

  若僅僅是如此,禦孤乘橫下心來八拳連出,以事後蘊養肉身數百載的代價奪取大勢之勝,同樣是其必然的選擇。

  可是,禦孤乘已經斷明

  歸無咎二人之本元所受傷損,並非七十二分之一,而是不足百分之一。

  如此一來,禦孤乘縱然是十二拳盡出,也難以達到目標了。

  這意味著,縱使玉離子同樣修習了“殤拳”,且二人劍心連結之法更進一步,追平歸無咎二人秘術的效果。在同樣發揮出十三成的戰力前提下,“殤拳”依舊做不到和對方那四相流轉之劍術均等交換。

  到了那時,對方受傷依舊要比自己淺一些。

  這說明一件事對手神通,層次隱隱勝過了“殤拳”一籌。

  若僅僅在輸在運道巧合上,自然令禦孤乘更加難以釋懷;但如今意外與本身實力各占一半的原因,隻能說是時也命也。

  沉默良久,禦孤乘散去神通,背後崖壁虛影隨之消散,沉聲言道:“這一場,你贏了。”

  又道:“東西在你手上”

  禦孤乘心中有數,他自己對於“殤拳”精研甚久之後,方能以觀想具象的方法,跳過殘缺,將此拳術完美運行。也唯有到了這一步,他才能感悟分明,石壁殘缺處,是少了九十七個字。

  若說歸無咎單單看了一眼他背後觀想之虛影,便能推算出來,那他是決然不信的。

  歸無咎輕輕點頭。

  禦孤乘道:“那東西當年因一場異變擊破時空隻怕你是在某處小界之中發現的。”

  歸無咎再度點頭。

  禦孤乘麵色似乎愈發晦暗了,凝立良久,終於還是問道:“在哪裏”

  歸無咎灑然道:“那物不能存於納物戒中。所以藏在我洞府之內。”

  禦孤乘瞳孔一縮。

  歸無咎淡然一笑,又道:“雖然我對於閣下的作為,十分不以為然。但多少也有些惺惺相惜之意,成人之美之心。大家各自補足道法、登峰造極之後,再論高下,有何不可將如此對手正麵擊敗,才算痛快。互相拆台藏私,總不為美。就算勝了也乏味。你說是也不是”

  禦孤乘微微一愕,旋即念動,省悟道:“交換提出你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