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為君定名 清意明心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0-07-04 08:43      字數:3365
  “動靜心芽”神通動用之後,除卻能夠代劫抵禦一擊之外,承其遺澤,發散彌漫的“靜功”之氣充斥己身,卻能使宿主本人拔至“水滿則溢”的高蹈淩人之境,為下一步動作奠定根基。

  原本歸無咎心中早有成算,己之攻勢,當如大江東去,連綿不絕。但此時他心中卻升起透徹穎悟:若強行爭先,事倍功半,難攖其鋒。

  阮文琴終於爭得了寶貴的先手。

  卻見她雙目微閉,雙手三段結印,身軀左側肋骨處清光一閃,鑽出一枚仿佛虛影的“靈眸”,停駐在阮文琴胸前。

  和阮文琴本人清素留白的神采不同,這隻“靈眸”每隔三息便輕輕一眨。雖然看著隻是半透明的虛影,但是其中蘊藏的熾烈情感,卻豐沛無端,似大浪淘盡紅塵。

  “靈眸”一類的神通,隸屬先天血脈傳承者居多。遠的不說,今日此戰的旁觀者眼中,就有不少身負此類神通的。阮文琴既在這極重要的場合使用之,諸人無不以為,這神通定是威能驚人之極。甚至有博聞多見的,已是如數家珍般對相鄰者賣弄見識,猜測此術是頂尖“靈眸”神通的哪一種。

  豈料忽忽然百十息過去,阮、歸二人,似乎並沒有進一步動作。

  也不是完全如泥塑木雕一般一動不動——阮文琴先前守禦時月華臨身、氤氳清醇的白色光芒,再度浮現出來,較先前又強盛了許多,仿佛以身擬形,皓月當空。

  而歸無咎,麵色亦極為鄭重投入。看上去是虛空停貯、以靜製動的態度,但時不時亦會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走上兩步。

  又過了一刻鍾,歸無咎終於動作頻繁起來。甚而取出背後雙劍,淩虛而擊之。

  此時就是再蠢笨之人,也知曉歸、阮二人,早已再度交手了。

  先前經“摩羅力境”破境相隔之力所阻,借用“真宏二象儀”,將視角寄托在歸、阮二人之一身上的觀戰者,在一瞬間神意被強製剝離,隻覺心中煩悶愈嘔,五髒如攪,說不出的難受。盡管歸無咎、阮文琴相隔一瞬便重新出現,但眾人一時之間卻不敢再試。

  但現在歸、阮二人的比鬥愈發離奇,如此神異的比鬥,一直做個莫知奇妙的局外人,諸人如何按捺得住?隨時推移,甘冒風險者終於愈來愈多。

  代入歸無咎的“視角”之後,才終於揭曉奧秘。原來一動一靜之間,千萬縷極細密的微風宛若流泉,無孔不入的迎麵鑽來;又有千萬點極輕微的光華如屑揮灑,教人生出幻覺,似乎要以一己之力,匹敵萬千星辰!

  窺見奧秘者無不歎服——原來這靈眸神通,和歸無咎化作流泉銀魚的劍術一般,同樣是一門擬物具象的神通。隻是此神通的詭秘繁複,似乎尚在歸無咎的劍術神通之上。若是自己親身迎之,隻怕早已敗上了千百回。

  不過,歸無咎自家知曉——阮文琴的攻勢,與“靈眸”無關。

  阮文琴自肋骨處破體而出的這枚“靈眸”,雖然看著賣相甚好,但到目前為止其中並無一絲法力揮灑,似乎隻是一個擺設——往客氣了說,至少隻是一個與爭局無關的旁觀者。

  但平心而論,這微風如羽,灼華如電的鬥戰法門,卻甚是高明。論繁、變、險、妙,皆不在“履塵劍”之下,甚或猶有過之。

  那些個看熱鬧者,縱然以“真宏二象儀”代入歸無咎視角,也並不能夠真正看破關節。唯歸無咎神意察知,這微風星華二象,實是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且在以變化見長的神通之中,堪稱是一朵奇葩。

  星光漏中灑,微風亂如麻。

  二形初時紛紛紜紜,似乎隻是以規模取勝的“亂擊”之象,勝在隱秘幽微,又難以琢磨關竅;但過了二三息再看,卻發現那千千萬萬雲氣、萬萬千千星點,其飛行之軌跡,似乎皆是遵循著一種極高高明的陣法之理,次第運行。然而,當歸無咎神意驟凝,意欲推算其中奧妙之時,所有的規律再度不複存在,重返“亂擊”之象。

  混沌入有序,有序入混沌;相與更替,周而複始。

  隻這一手,便說明此神通雖同屬於“擬形”一類,卻的的確確在“履塵劍”之上。

  凡俗王朝之中煮酒論史,往往推崇橫掃**、吞滅八荒的英雄人物。自庶民之視角觀之,自然是因為此等人物掃平割據,易亂為治,便於細碎小民休養生息。自品評英傑的角度看,能夠一枝獨秀、淩駕於同時代的對手之上,這一份“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愈加令人神往。

  但在修道界中卻往往並非如此。無論是九宗故地,還是本土人道文明,亦或是妖族魔道之中的傳聞故事。所謂一人獨斷萬古的時代,卻往往是道術發展的低潮。真正略不世出的英傑,往往集中湧現於同一個時代,構成百家爭鳴之格局,亦是道術上推陳出新、層層遞進的黃金時代。

  金聲玉振,不啟不發。

  正如此時此刻。

  如果沒有遇見荀申,歸無咎對於“術之圓滿”的運用,至少須得錘煉數十載時間;

  如果沒有與阮文琴這風月擬象神通的對比,高下相形,歸無咎的“履塵”劍意,或許尚需研磨百載以上,方能浸潤通透至下一個境界。

  鬥到分際,歸無咎心有所感,忽地張口問道:“此式何名?”

  阮文琴一奇,臉上稍微露出兩分警惕,想了想才道:“這一式昨日才算煉成,尚未起名。”

  歸無咎微微一思,道:“不揣冒昧,歸無咎替阮道友為這一神通起名,如何?”

  阮文琴一怔。

  歸無咎續道:“此神通擬化風月二象,正宜借此得名。有序無序,相與為一;表裏幽微,從容兼備。其繩準規矩,表之易見者,似可喻為‘意之可知’;其彌漫紛紜,裏之混沌者,差可擬作‘心實難測’。風月二象,意可知,心難測。誠所謂清風之意,明月之心。姑名之曰‘清意明心’,如何?”

  清意明心。

  清風意,明月心。

  阮文琴念誦幾遍,眉頭舒展,道:“好。就叫‘清意明心’。”

  又好奇的望了歸無咎一眼,很認真的道:“其實我也是這個意思……隻是既往所閱經典,玄理昭彰者多,文采沛然者少,所以言難盡意。謝過道友。”

  在旁觀眾人眼中,隱約能夠看見歸無咎、阮文琴嘴唇微動,似在交流。但是二人說了些什麽,卻無人能夠聽清。

  無它,因為歸無咎、阮文琴二人,此時皆是一身法力神意凝聚元嬰之中,攻守之間,全無保留。故二人之出言,皆是肉身發聲,不沾一絲法力。兼之二人音聲不高,傳出五六丈外,便湮沒無聞了。

  唯這二人鬥到“無所不入”之境,隱約心意相通,兼之半讀唇語,方能聽見彼此說話。

  阮文琴心中升起奇妙感覺。

  比鬥之初,歸無咎驟然突襲,出其不意占得上風,迫使自己以“動靜心芽”解圍。

  阮文琴自己,意求真淳,並不善用“形下”之道。盡管如此,她卻有師尊所傳之獨門心得,別人想要在此間占得她的便宜,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但她終究還是吃了個小虧。

  究其原因——

  其一自然是阮文琴對於自己的實力極為自信。

  其二麽,高處不勝寒。

  不僅僅是本土修道文明的這片“天地”中,阮文琴望不見才情相當的對手;就是在那無人知曉、掩藏在迷霧之後的“天外天”中,她也曾登臨絕頂,萬古留名。

  所以,驟然遇到歸無咎這個對手,阮文琴其實心中並不如外表所見的那麽平靜。神交遙想之餘,多少有幾分“惺惺相惜”的意思。這也算是她本性之中,浪漫真淳的折射。

  可是歸無咎的無孔不入,攻心用計,卻微微將她的“天真”拉回現實——她的對手歸無咎,可沒有什麽“英雄惜英雄”的意思。這分明是一個“術”之運用趨於登峰造極的人,無所不用其極的人。

  自然,不免有幾分失望。

  所以當歸無咎出言之時,阮文琴早已認定——依據她對歸無咎的性格描摹,此人決計不會做任何沒有意義的事!未免重蹈覆轍,阮文琴其實已經暗暗動用手段,定可抵禦即將到來的算計詭謀。

  可是,接下來……那暗中備下的手段卻並未奏效。

  事實明白無誤的告訴自己:他歸無咎,似乎真的……隻是單純想給自己的神通命名,如此而已。

  正因為心性純靈的緣故,阮文琴雖不擅長勾心鬥角的手段,但一貫看人極準,從未走眼。

  今天是第一次。

  奇妙的感覺一湧而過後,接下來的便是迷惘。

  似乎曾經發生了什麽,又失去了什麽;欲要追尋,卻已惘然。

  阮文琴收攝念頭,暗道:“歸無咎。既然你為之起名為‘清意明心’,那你就敗在‘清意明心’之下吧!想必到了那時,我才能看清真實。”

  隨著她口中念動口訣,那一直隻是擺設“靈眸”,忽地光華大放!

  清風之意,明月之心,亦從“混沌有序”的更替之中跳脫出來,呈現一種前所未見的至高妙境!億萬風華,奇跡般的穿越歸無咎手中雙劍的屏障,毫無征兆的加諸其身,再也沒有轉圜的餘地!

  至於其如何做到,卻是十二分的不可琢磨,不可言說,不可思議。

  局勢急轉直下——

  歸無咎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