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況分享;意外的旅程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0-05-09 19:31      字數:1578
  進入4月份後,頭腦暈眩方麵的狀況已經基本良好。最近20多天,在嚐試身體的康複,適應。

  說來話長。

  一直以來,自己向以為是“癲癇”而服用苯妥英鈉的時候,就知道這病很忌諱突然斷藥。如果某一天忘記吃藥了,發作就會反而加劇。pkd亦與之同理。如果堅持服藥數年,也是用藥量逐漸減少才可,利用十餘天時間逐漸斷藥,觀察反應。

  我自己原先也是打算堅持兩年時間,一直不忘吃藥;看看兩年後嚐試斷藥,能否成功。

  但是卻產生了一個意外的事情。

  上月得知自己是pkd之後,有一個顯著的“好事”,之前也說過——那就是服藥量大大減少了。由每天兩次、每次一枚100g的苯妥英鈉,變成每天一次,每次50g(用小剪刀,將200g的卡馬西平片剪成四分之一),倒也完全無恙。

  但就是這小小的50g,還是會造成稍明顯的昏沉感,似乎大腦會有些不太靈光。觀察了十餘天的反應之後,於是我終於逐漸減少用藥,連續服用了很多天的六分之一片,八分之一片,依舊是用剪刀剪。

  所謂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其實也未必精確,剪的形狀也不甚規則;總而言之保持愈來愈少的趨勢;這樣一來,雖然偶有不適,但是疾病似乎也能控製住。

  我的本意,是尋找到勉強能控製疾病、副作用又降到最低的“極量”。

  但是早段時間卻發生了一件事。

  本月初,就在百般思量著恢複更新的當口,有一天下午在草稿紙上做構思,塗塗畫畫,特別興奮;當天竟然忘記服藥。

  本來卡馬西平的服用時間改成了晚餐後,和以前不同;每天記掛著還好;一旦忘記了第一天,第二天就“順理成章”的忘掉了。

  等我省悟過來,已經是一連三天忘記吃藥了。

  但是奇怪的是,病症卻並未加重。

  原來,這個為了避免服藥副作用、逐漸減藥的過程中,無意中算是做了一個成功的斷藥嚐試。這樣一來,似乎不需要兩年時間,誤打誤撞中就能夠斷藥了。

  現在完全斷藥已經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一切良好。縱然偶有不適,也基本能夠自主控製。

  究其原因,一來是逐漸斷藥而非突然斷藥的緣故。以前忘記吃藥,都是前一天200g,第二天突然斷掉,自然遭重;而這一回無意中尋常極限的過程,卻和斷藥的本來方法相吻合;等於是做了正常斷藥的嚐試;

  二來是得知自己是pkd、並非癲癇之後,每每遇到發作,精神上的壓力小了很多,潛意識中自控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通過自己摸索出來的一些誘導動作,可以較為有力的把自己“安撫”下去。

  當然,習慣和調整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的。

  不服藥之後,動靜坐臥,小的發作征兆(可控)會變得很頻繁;這就需要我起身、動作、突然電話響了要去接、別人喊話;吃完飯站立;甚至早上起床、坐在椅子上偶爾做腳弓的拉伸動作,等等很多時候,都需要我逐漸調整和適應。

  讓自己有意識的把控自己的身體。

  最近也做的越來越好。

  把精神鬆弛、避免突然的動作融合進下意識之中;漸漸訓練出一種斷藥的“正常”模式。

  如果需要外出做事情,那就靈活加服一點點藥,以策萬全。

  目前,算是勝利在望。

  這一段經曆,感慨良多。

  從大道理上說,這兩個月來,所謂的“癲癇”不僅認知顛覆了,甚至還即將徹底解決了,似乎算是一個大喜事;如果半年之前,提前告訴我我的“癲癇”即將痊愈,我肯定會欣喜若狂的;

  早一段時間一直服藥造成的“長久昏沉”的噩夢,再也不能好好碼字、好好思維的恐懼也終究並未變成現實。

  但是更新斷了將近兩個月,實非我所願,終究耿耿於懷;而生活中也同樣有許多事情,並不如意。

  很多時候,“切膚之痛”似乎不比長遠的得失來的重要;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的體驗上,就難說的很了。難免會很遺憾,很難過。

  按照道理說,斷藥7天之後我就差不多篤定要好了;但是這次沒有勉強複出,以免再出變故;一直到今天,篤定自己的確是“成功”了,終於可以打算複更了。

  將近兩個月,過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