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丹氣內壯濟微瑕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0-05-09 19:30      字數:3831
  !--go--這一式神通落成,敵手一旦做出選擇,氣機相合,再也變化不得。卻不似“八門金鎖”一般的古法神通,尚有改弦易轍的餘地。

  隻要利大人由此受創,哪怕隻是一線頹勢,荀申也可將這雪球無限滾動下去,直至奠定勝局。

  利大人法力氣機純熟老辣,瞬間就化成一個簡明的手印。隻是這手印和荀申“觀山”神通的巨大手掌相比,卻要小得多了。

  二者驀地貼合,猛烈撞擊在一起!

  荀申雙目,一直盯緊戰局。雖然心眼窺探,利大人已經入彀無疑;但是不到最後,總有變數。

  此刻見雙方法力交錯,這才精神一振:是自己勝了一招。

  法力相交的一瞬,利大人立知不妙。

  按理說他這一式回擊,便如鑰匙插入鎖扣之中,應聲而解。但是他現在卻感到,恍如血肉之軀一拳擊在鐵石之上,雖然阻住了來襲之勢,但是自己筋骨血肉、法身元氣,俱由此劇烈一震,幾乎受創。

  心中立刻省悟,是方才錯斷了荀申的神通虛實。

  但是利大人卻不慌不忙。隻見他雙目一閉,把身一定,似乎催動了什麽奇妙的法門。原本略微有些不穩的身軀神意,瞬間從飛揚浮躁之中鎮定下來,重回無懈可擊的精妙狀態,甚至比臨戰之前,猶有過之。

  圓全之韻。

  歸無咎心中一動。在他尚在靈形境時,遇到金丹修士,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身上抱圓執中、動靜皆定的奇妙韻味。

  此時他已經是相當於元嬰境的修為,但是那一種精妙超邁的圓滿感覺,又重新降臨。毋庸多言,今日能夠讓他產生這種感覺的,必不是金丹境的手段。而是另外一種法門,與之似是而非。

  歸無咎腦海之中有一道光芒閃過,蹦出了兩個字:

  丹道!

  隻是,這丹道的手段,比歸無咎預想的要強上許多!

  在剛剛進入本土人道文明時,歸無咎就從載籍之中知曉。本土人道文明,並無“仙家四輔,丹符陣器”的說法,而是以陣道、器道、通靈師為三輔旁門。

  至於丹道、符道,乃是乾元、上清二宗秘而不宣的法門。

  其中丹道一門,內煉外煉,善能鞏固根本,使得聖教嫡傳,根基之厚較其餘隱宗門人略勝一籌。

  七十七家隱宗,論嫡傳門人的規模,要遠遠超過聖教一方。但是曆數整個隱宗,除卻應時而出的荀申、陸乘文之外,能夠將功行鍛煉到相當於代螺宗“嵐”的層次的,也不過兩三人而已。

  而聖教祖庭功行臻至與“嵐”相當水準者,卻有七八人之多。其中功勞,十之五六便是在“丹道”一門奠定根基的妙用之中。

  一二載之前,此法歸無咎粗略知曉後就丟在一旁,並未太過看重。

  似這等提升自己功行、超越神通極限的種種妙法,總是有窮盡的。遠的如當年餘玄宗功法“法象由人”,近者如剛剛摩永工所施展的“五音鍾”神通。任你增幅再大,總也以止步“圓滿之境”為限。

  對於真正功行到了極處之人,這等法門並未有太大用處。故而在歸無咎心中,這丹道之法,便如同當初自己為越衡宗著錄的《持心卷》一般:

  對於提升門人弟子的綜合水準,固然大有用途;但若要改天換日,影響大爭之世中最頂尖的一批天才人物,必是有所不能的。

  但今日一見,歸無咎才知曉是自己小看了乾元宗的道術。

  對於利大人、席榛子這般功行無限接近圓滿之境的頂尖天才,“丹道”之法門固然不能突破天地法則限製,使其功行更上一層樓;

  但是這份增幅,卻並未消失。隻是由外而內,由博而約,由擴張轉為收斂,化作一種元罡一振、淨化己身的奇妙用途。

  若是你受創較輕,並未涉及根本,把自家丹田之中自幼由“丹道”積蓄的力量釋放出來,足以使得滌蕩微瑕,重複圓滿。

  這一道法門,既然能夠對圓滿之境的修士生效,那麽到了天人三境甚至天玄境界,同樣會具有妙用不失。這卻是一重影響大勢力實力對比、不可輕忽的手段。

  同時,今日所見,也解答了歸無咎的一個疑問。

  《三十六子圖》之中的人物,盡管將來隨著時勢的發展,排名未必沒有變化。但是其現時的排名先後,定也是大有根據的。

  而利大人的排名,是副冊榜首。歸無咎早就揣測,能夠排到這個位次,必定是有什麽確鑿可信的倚仗。

  現在看來,僅僅憑借“丹道”中元罡滌蕩之法,利大人,便有這個資格。

  陸乘文在歸無咎身畔,凝視戰局。

  陸乘文見荀申神通建功之後,利大人立刻以妙法補救,本來甚是憂心;但陸乘文畢竟目光銳利。他注意到,利大人使用完丹道法門之後,固然恢複如初,但是麵頰上卻出現了一道有異常時的殷紅。

  不由鬆了口氣,道:“聖教此術雖然神異,但荀道友依舊大有勝望。”

  陸乘文的判斷依據,歸無咎自然明白。很明顯,那“丹道”中淨化己身的法門,並不能無限製的使用。

  就算並未看到利大人麵色變化,此理歸無咎同樣也能猜得出來。若是無有任何限製,就算是辰陽劍山和原陸宗,也決沒有如此逆天的法門。

  剛才這一式交手,自道法上而言,是荀申勝了。現在看來,利大人的防禦之法,有使用次數的限製;而荀申的神通法門,卻層出不窮。

  如此一來,若是荀申依舊能夠維持“觀山”這一式水準的攻勢,而利大人又遲遲尋不到破法,那麽將利大人“丹道”之法消耗殆盡,就是荀申的取勝之時。

  戰場之內,利大人恢複圓滿,立即蓄勢反擊。

  但見他長袖一抖,掌心中已經浮現出一株三尺高的玉樹。此數枝條之上,結滿金錢符紙。總共赤黃綠黑四種顏色,每種七枚,累計二十八枚。

  上清宗“符道”法門!

  此法乃是聖教嫡傳壓箱底的手段,一旦神通種子煉化成符,自家道途便書寫上了重重的一筆,再也修改不得。此等法門,等閑絕不會輕使。

  先前霍遠峮等四人,所掌握的神通符籙遠較利大人為少,更不會在與荀申的讓子之局中使用出來。

  利大人摘下兩枚符籙,默念法訣,便要施展手段。

  方才歸無咎總是覺得,局麵並非像陸乘文想象的那般樂觀。但是症結究竟在何處,他一時間也是模模糊糊,並未分析透徹。此時見利大人鎮定之極的實戰手段,驀地想通,低聲道:“不妙。”

  陸乘文一愕。

  不過區區兩息之後,戰局之中的荀申,同樣雙眸中精光一閃,似乎與歸無咎心有靈犀,再度斷然搶攻。

  荀申靈明中本就有模糊感應;再加上他迅速解剖了當前局麵,得出一個結論:他看似占的一式上風,但若不能連續爭先,落敗就在眼前。

  五指當空虛點,生出一道尺許大小的氣旋,向著利大人衝了過來。

  這其貌不揚的一式,正是以“求心”神通為本體,卻裹挾著“淩人”神通的氣象。這一道法門,和銓道會終戰時先後對歸無咎先後動用“淩人”、“求心”二神通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隻是現在兩道神通合為一式而已。

  若是麵對的敵手不是聖教祖庭的第一嫡傳,有著不可預知的底蘊。哪怕換作一個境界與自己相當的隱宗天才。荀申也相信:單憑這一式,自己已經可操必勝了。

  這“借法天玄”的一式,縱是以歸無咎的至高道緣,那日也隻是險之又險的做出決策,尋到那不可思議的正解,從而避過。

  可以斷定,此法必定是超脫利大人能力界限的。

  見到這一式進襲,利大人本想不管不顧,以攻對攻。但是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心田之中立刻生出一絲不豫之感。於是果斷放棄了這個想法。

  將兩道符籙收起,利大人凝聚一身法力,先為固守。

  體察不過一二息的功夫,利大人便悟到了荀申來襲之勢中的“淩人”精義,非得正麵迎敵,破勢爭鋒不可。

  毫不猶豫,利大人法力聚於指尖一點,當麵刺來。其中所包含的,同樣是其浸淫已久的一門神通道術。

  但是兩道氣機一交,利大人臉色倏變。他感受到,自家法力中的半數,竟被荀申的神通法門所化去,納為己用。原本旗鼓相當的法力對拚,霎時間變成以三敵一。

  此景在荀申預料之中。

  以利大人的境界,無論道緣道法,能夠窺破這一式中“淩人”神通的精義,並不為難;但是若要看破借法天玄的“求心”神通,就非他所能及了。

  此時利大人已經抵擋不及。眼看就要落敗之際,他掌中三尺符樹,似有靈性一般,一枚黑色符籙自動落下,無風自燃。

  利大人身前,驀地多出一道宛如蛛網的神通,綻放出絲絲青芒細鎖擋在身前,將“求心”的來襲之力抵消的七七八八。

  這符籙之樹的妙用,幾乎和九宗道術中的本命法寶有七成相似,隻是內外有別而已。

  但是,縱然仰賴符籙中的神通種子相救,此時尤有兩分餘力,將利大人震得血氣翻湧,神意困頓。

  利大人也知,現在不是吝嗇底蘊積蓄之時。毫不猶豫,把身一立,再度動用了丹道中滌蕩淨化的法門,圓全之意一散,身軀神魂再度完好如初。隻是二次動用秘法,利大人臉上,卻變成了仿佛醉酒一般的赤紅色。

  歸無咎心中一跳。荀申以借法天玄的“求心”秘法,再度搶攻一招,距離扭轉局勢又近了一步。若是自“觀山”、“求心”之後再勝一式,那麽勝負或許較他心中所想有所轉機。

  此時利大人眸中冷光一閃而逝,隨後歸於平靜。隻是麵上盡是決絕之意。他還是小看了荀申的手段,才在短兵相接之際,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一之謂甚,豈可再乎?

  此時荀申又凝聚一道上乘神通,攻殺二來。但利大人仿佛未見一般,再不理會荀申手中動作,兩枚符籙飄蕩而起,旋即獻祭於耀目火光之中。

  兩枚符籙,各有精妙呈現,化作兩道字跡。

  那赤色符籙,所現者是一個大大的“炎”字。

  而另一枚綠色符籙,所顯化的卻是另一行文字:“得旨青冥外,虛心兩界空。”

  歸無咎眉頭一皺,體察這十個字的意思,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ps:遇到需要構思鬥法、設定相關的章節,就隻能兩更了。其實這一章和下一章連起來看,設定全部展現出來,閱讀感受會更加舒服。想寫一個大章的,但是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了。!--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