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天地雖寬也為鄰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0-05-09 19:30      字數:3334
  在萬鏡池中時,雖然歸無咎神思敏銳,但是到底見事倉促,慮事未能詳盡徹底。回到自家洞府之中,反複琢磨,卻覺得十二年後的那人,是禦孤乘的幾率極大。

  若是十二年之約,並非是用於搬取強援;抑或所求之援兵並不在《三十六子圖》正卷十二人之中,那麽歸無咎此時所想,都是多慮。但歸無咎以為,這種可能性並不高。

  靜下心來仔細思量,敗陣之後,所謂“做客百年”的優渥條件,卻是一條線索,大可值得玩味。此事聖教一方有契約擔保,足見誠意。

  這上乘秘契的可靠性,連道尊大能也信之不疑,歸無咎自然可以放心。

  退一萬步說,即便聖教一方真有秘法,連“平鈞玉葉書”這一層次的盟典都能打破,那麽這無異於一大絕世利器。若在大勢力親自下場爭鋒時,用於偽盟背刺,翻雲覆雨,幾乎足以瞬間打破整個大世界的格局。

  此等手段,就算是用在對付本次隱宗入世的要求,都嫌大材小用。歸無咎資質再高,眼下也並未成長起來,斷然不值得使用這等壓軸秘手,坑害他一人。

  歸無咎隱隱約約生出一種感覺,能夠提出此等要求的人,不像是無的放矢,而多半是知道歸無咎這麽一個人,甚至……知之甚深。

  而明確符合這個條件的,似乎就隻有所謂“北極天”的禦孤乘了。

  另有一點。因為各家真傳無一例外都是在元嬰三重境之後琢磨已久,故而歸無咎心中,一開始就下意識的否認了,拖延十二年時間是用在打磨功行上的可能性。

  但是現在歸無咎回首再想,驀然驚覺,在禦孤乘這裏,這種可能性或許真的成立。

  禦孤乘二載之前處於破境元嬰的邊緣,本擬以門中秘法進階之元嬰境後,再與自己交戰。那麽是不是有可能,他進階之後,發覺自家鞏固修為至圓滿無暇,尚需時日呢?

  當然,歸無咎之所以慎重對待此事,隻是因為他心中極盼與這一代最頂尖的人物交手,同時知己知彼,有備無患,倒並不是怕了誰。

  押後十二載時間,對於歸無咎而言有利無弊。因為到了那時,他的“空蘊念劍”第三重已經練成。附著“餘音”秘法的八劍齊出,縱然禦孤乘較自己修為略高一籌,歸無咎自信也足可占得勝機!

  這“天人立地根”道途所成就的絕世神通,第一次動用,是為弟子黃希音啟發心田;第二次動用,才是真正的“實戰”。

  神通出世,非得有一個可堪分量的對手才行!而禦孤乘,有試劍的資格。

  說到黃希音,此時距離她入道修行,已是忽忽二載。再有一年半的時間,真氣九重便將完法,屆時年方五歲的黃希音,即將突破靈形境界。

  想到當初衝霄閣中,“樂遊會”與“雙龍池”之中的情景,再看看麵前高才及腰的黃希音,歸無咎暗暗搖頭,生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在歸無咎自家六重空蘊念劍劍典完全成就之後,他有更多的時間擺脫“念劍演化圖”的拘束,單憑自家才智閱覽百家經典,順帶著不時考察雲歸海、南門芊等一行人的修行,考證得失,為黃希音的修煉法門奠定根基。

  好在,這一件事,比歸無咎預想要容易許多。

  最初歸無咎謀定以“反空蘊念劍”確定黃希音的道途,再借助“借道對證法”互相幫扶,其實心中也有一道隱憂。

  自己若是不能及時創製、定下最上乘的功法,那有可能白白糟蹋了一株良才美質。若是如此,反而不如把黃希音留在越衡宗內,老老實實沿著《通靈顯化真形圖》的法訣修煉。

  但是黃希音天眷道途覺醒,“利則廣納,弊則遷化”,幾乎相當於一個削弱版的“全珠”,大大減輕了歸無咎的負擔。

  現在歸無咎未必要立下圓融無缺、堪比九宗道術的法訣,隻消如同裁剪枝葉一般,參考雲歸海、南門芊等人的修行,將修法途中所遇到的最明顯、最根本的歧途斬斷。

  縱然留下了少許晦暗不明之處,黃希音以“弊則遷化”的天賦神通一一去試,也足以走出一條至善之路。

  同時,歸無咎也順利取得隱宗百家經典,再加上越衡,藏象,辰陽劍山三家所學,歸無咎所備下的材料,已經足夠充分;並且這個道術儲備,還在進一步擴張之中。

  ……

  隱宗答書又過了兩個月的時間,聖教祖庭的回複這才姍姍來遲。

  這一封回書,對於隱宗上下,震動非小。此情此景,注定是隱宗與會之人,最難以忘卻的記憶之一。

  對於隱宗一方提出的核定人員的要求,聖教祖庭回書表示允諾。甚至主動提供第一場比鬥參戰之人的名帖圖形。

  聖教祖庭首次參戰之人共有六人。以名為利大人、席榛子的一對青年男女為首,另有四位真傳弟子。至於十二年後的二次出戰之人,卻提出等首戰之後,再行通報。

  羋道尊、歸無咎等人一望之下,就知聖教祖庭並未藏私留力。那名為利大人、席榛子的一男一女,正是先前以秘法竊取的“景行殿”中排行前二的人物,三十六子圖中排名十三、十九的二人。

  至於十二年後交戰之人,聖教祖庭一方雖未現在通報,但是能提前一十二年知曉對手是哪一位,對於歸無咎來說也足夠了。

  離奇的是,來書之末言明,隱宗一方若是同意了所述條款,便請七日之後,雙方遣一位天玄上真,締結盟書。半月之後,雙方正是開啟第一場比試。

  見到來書中如此言語,當時與會之人,皆不明所以。

  隱宗一方與聖教祖庭心照不宣的交通渠道,縱然以大法力者施為,一次行程也要不下於三個月時間。聖教第一次回書時,言明三月之後便可開啟第一場比鬥,歸無咎就已然覺得極為倉促,似乎並不現實。

  後來考慮到,雙方就比鬥的規則還不免來回牽扯,討價還價,而每一次消息往來就需要數月時間。

  歸無咎幾乎認為,此事拖延個二三載也是尋常,甚至真正確定交手日期,要等到自己往孔雀一族“孟冬田獵”之後。

  就在眾人以為此言荒誕不經之時,聖教祖庭來書之中,結末處的金色印信忽地大方光明,幻化成一方逼真景象,顯然是聖教一方大法力者以秘術封印。

  在場之人都很好奇,這道圖景,是要傳遞什麽消息。既已傳書,為何不訴諸文字。莫非又是和名帖一般,藏著哪一位的圖形畫像。

  那幻化圖景,給人以宛若“天羅石”映鑒,身臨其境的立體感覺,發端之處,從一片赤海正中的一處島嶼開始。

  圖卷之中,天上陽光正烈,鮮赤如血的海麵上無有一絲水氣。

  但是那島嶼之上卻清氣隱隱,回環成陣,將島中虛實隱匿七八,顯然是一門威能甚宏的仙家法門。不過,隨著映照之景象角度變化,還是隱約能夠捕捉到島上真容的冰山一角。似有規模極偉的華美宮室,依山而鑄,光影幢幢。

  隨後,這圖卷視角變化,仿佛指路一般,移步換景,隨境而遷。待那景象脫離海島,綿延數百萬裏,在陸地上不知道又經曆了多少壯美景色,山川氣象。足足半個時辰之後,終於,止步於一座孤峰……

  那座孤峰高出雲際,極峭極陡。其餘諸峰雖然與它同屬一脈,但是隻能及到此峰半山腰處,甚至還略有不及。

  視角隨著那道孤峰攀爬,終於到了盡頭。卻見那孤峰之巔,有一汪澄澈動人的水池。

  自外觀那山峰,早已是積雪千重,堅冰萬古不化。可是那方湖泊,卻透露著絲絲熱氣,讓人忍不住有縱身進入這溫泉沐浴的念頭。

  似乎通人心意一般,下一瞬天地鏡轉,那景象的視角向著那溫暖湖泊驟然逼近,似乎真的有一人,往下縱身一躍!

  隨後忽然烏黑一片,似乎那湖水之中,伸手不見五指。過了數息,重見光明之時,眾人才發現,氣象大變。所現之地雖有光芒,不見日月,隱約混冥幽微之意顯現,不知是何方異界。

  歸無咎等人,包括數位在場的天玄上真,都不明其義。

  但當時主持此會的羋道尊分身,卻臉色一變。

  那赤海孤島,分明是七十七家隱宗之一,句餘地脈,半始宗;而經曆數百萬裏之後的那座孤峰之巔的湖泊,實是——

  陰陽洞天!

  聖教通過陰陽洞天連結祖庭、神庭、八大道宗、三十六界,宛如整體。而隱宗合盟之後,至少在萬年時間內,七十七家隱宗依傍合盟法陣和“開元界”為樞紐,也緊密結合。

  半始宗與某一處陰陽洞天的出口相距數百萬裏,就等同於,整個隱宗和聖教祖庭,相距數百萬裏。

  數百萬裏。於凡人而言,是天塹永隔;但對於仙家巨擘而言,卻仿佛門庭相對。

  這也是“七日盟會,半月決戰”的謎底。

  強敵成鄰,一種強大的壓力,如同實質一般撲麵而來。

  隱宗的有識之士,道尊大能,從前並不是沒有想過,除卻明麵上勾連各道宗界空的陰陽洞天通道外,聖教祖庭一方,還有秘而未宣的潛伏之著。

  但沒想到,今日聖教祖庭一方就將其中一道門戶,主動暴露出來。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