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借法天玄亦無功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0-05-09 19:30      字數:3232
  荀申臨戰對敵,神通之數雖是七種。但是這七種神通的地位與分量,絕不可等量齊觀;亦非一味地由淺入深,由易轉難,以最後一式為壓軸。

  要而論之,如第二道神通“淩人”,第三道神通“龍蛇”,雖然其道法意蘊極為高妙,又外得兵法之道以為輔佐,如虎添翼。但荀申從一開始就知曉,在這兩道神通之上獲勝的幾率,並不算高。

  真正寄予厚望的,除卻隱約有越界嫌疑的第一式“隱鏡”之外,便要屬剛剛這一招——

  “求心”。

  自從跨入金丹四重境界之後,荀申在甘堂宗內除卻乃師權上真外,其餘諸位上真,也是輪番上陣,每年抽出月餘,教授其道術義理。

  認真算來,荀申每年有半數時間在師長之側;另有半年與年齒較長的元嬰、化神境界修者交遊論道,眼界經曆,早非尋常弟子可比。

  七十七家隱宗之中,如雲中派等規模稍顯狹隘的,行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謀之急務,不過是天玄境傳承不絕爾。

  而根基較厚的十數家宗門,對於磨礪道術、時機一至,與聖教祖庭爭鋒天下,卻時時刻刻不敢忘懷。除卻積累底蘊、以待天時外,道法神通殺招的修煉精研,一刻也不曾放下。

  說來也是一樁奇事,在進階元嬰境界的那一月,荀申正是客居於本宗明詮上真洞府之中。明詮上真,在甘堂宗諸位天玄上真之中道法高妙,幾乎與權上真不相上下。

  荀申破丹成嬰之時,明詮上真恰好修成一道精奧的殺伐手段,以為同輩交手時的衛道底牌。

  彼時明詮上真修行之地,乃是在自家洞府九葉峰峰頂之上三千丈的高空,開辟一道電漿雷池。

  而荀申成就元嬰的一刹,放出自家元嬰分身,疾空縱遊,接受自然五氣之洗禮,一舉穿破穹宇雲層,捕捉到了明詮上真煉成道術的那一個瞬間。

  按常理說,天玄上真的道術,是元嬰修士所領悟不到的。但在那成就元嬰的一瞬間,荀申之神意飛揚騁懷,情動萬古,自身神氣舒展到極為活潑的境地,竟然突破自身極限,與明詮上真的道術隱隱生出共鳴。

  縱是如此,荀申感悟雖深,但是若說要將天玄上真的秘法化為己用,依舊萬萬不能。然明詮上真有感於天意造化、良機難失,便隨緣施化,結合荀申的感悟所得,與自家修煉道術的餘氣,煉成七枚“心焰”相贈。

  荀申據此煉成一門奇妙神通,每施展一次,以一枚“心焰”為憑。

  這一門神通,若是與敵手之氣機正麵碰撞,隻一個刹那的功夫,便可將敵手法力的小半化去,並逆轉陰陽,化為己用。

  試想,原本半斤八兩的對拚,在此術之下,頃刻間就變成三倍之力擊向己身,其中威能不言而喻。

  由於“心焰”總數為七,用上一次便少一次,更兼日後“天人三境”之時,此神通威能不減,更可為防身利器。故而在元嬰境中用上一次,其實本是絕大的浪費。

  硬碰硬的交手中,幾乎是突破道法極限的限製,堪比一門對頂尖修士也能生效的“法象由人”之術。

  不僅如此,因為每一枚“心焰”微小如塵,幾不可察。所以可借用其他的神通法門以為掩人耳目的手段,並將此法深藏其中,可謂防不勝防。

  這一神通,原是在明詮上真的秘法中截取二字,名為“侵心”。但荀申嫌其過於張揚霸道,不合其神鬼莫測之象,故而改名為“求心”。

  隻是如此一來,名號雖雅致,卻與這神通本意相去甚遠了。

  修道中人,最重緣法。這一門“求心”神通,雖然是借助天玄上真之手成就,但是得法契機,乃是荀申自家的造化,旁人也難以置喙,與一味仰賴外物“驚蟄劍”的隱鏡神通,大不相同。

  況且,冥冥中自有定數。你有一得,若有一失。這“求心”神通,正麵碰撞固然天下間無雙無對,已非元嬰境所有;但是並未真個能使得法之人,突破境界極限。

  以元嬰境界的修為施展此術,其實是勉強到了極點,幾乎是如同拋擲重物一般將其擲出,所經之軌跡,乃是一條固定的直線,且其速度也不算迅捷。

  此術途經軌跡之中,若不能感應敵之氣機,喚起性靈,便會如死物一般遠遠拋去,最終沒於五行,歸於沉寂。

  若荀申先前所施展的“淩人”、“龍蛇”二神通,縱然事先告知你法術之精妙。若爾之道行在我之下,那同樣是全然不能抵擋的。而“求心”神通,一旦將其中奧妙宣之於眾,那麽哪怕對手是一位金丹境的修者,也可輕易避過。

  從這個角度看,此術之缺點,竟比之“淩人”、“龍蛇”還要不如。

  唯有如此,才暗合天理道心。你具備了此境界不可能具有的威能,也就自然而然地存在此境界本不至於出現的弱點。

  荀申“求心”一式之後。歸無咎麵色甘苦難辨,神意怡然,似乎隻是經曆了一件極為尋常的事,倒未見什麽後怕慶幸之色。而荀申同樣隻平靜的搖了搖頭,輕聲自言自語了兩句,也絲毫不見沮喪。

  交手的兩人,對於這一式的攻防,竟是出人意料的平靜。

  此刻億萬裏之外,星落棋布縱隔劃分的無邊水域、幽幽界天之內,馱著四隻猛獸的十字座上。

  江離宗羋道尊,瓊石門乙道尊,太素門尊盧道尊,以及一位肌膚蠟黃,幹癟瘦小的神秘老者,這四位真正能夠決定隱宗命運的大人物,卻不由地相顧頷首。

  這幾位臉色變幻,看著十字座正中心一小團迷離變幻的光景,似是欣然,似是悵然,又似是快然欣慰。

  能夠讓此等人物縱情疏宕,可見歸無咎與荀申交手的這看似滑稽的一式,背後深意並不簡單。

  羋道尊,乙道尊,尊盧道尊數月之前便已相聚。而最後這位老者,正是前回隻一封留書,並未露麵的清涼山五壺道尊。

  羋道尊聲透穹宇,隨著他話音飄蕩,小界中二日四月十六星辰,也飄搖若墜:“過了這一關,那就是有十成把握。”

  乙道尊,尊盧道尊齊聲道:“然也。”

  三人取得一致意見,一致將目光轉向最後一人。似乎五壺道尊的意見,極為重要。

  那矮小老者五壺道尊,沉吟良久,終於道:“天人鼎立之境的妙用,非低輩弟子所能得。借道天玄,於焉至極。能過這一關,萬法不足慮。”

  此言一出,羋道尊三人,俱容顏大悅。

  原來。當日羋道尊傳書定計,又遣姚上真駕臨雲中。以他所見,若是歸無咎能過勝過“三十六子圖”中排名第二十三位的甘堂宗荀申,那麽隻要道宗祖庭的傑出真傳排名在十二名之外,就有必勝之理。

  隱宗合盟,下書祖庭,也可一舉發動。

  羋道尊擺在明麵上的理由,是“三十六子圖”排名局中的副冊一十二人,理應境界相若。對上道行更勝一籌的人物,勝負之數,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一判斷不可謂無理,但是絕不是全部。更深層次的原因,卻大半落在荀申的這一門“求心”神通之上。

  甘堂荀申,元嬰境界借法天玄,幾乎是這一種鬥戰本領所能得到的最上乘機緣。聖教真傳縱然功行資質能夠天外有天,也極難得到與此相媲美的緣法。

  因為這機緣,並非倚仗外力鋪張所能搜尋。聖教祖庭雖強,天玄上真也隻是有數的數十人。更重要的是,成就元嬰、煉化神通的時機,各有天時定理,決不能刻意存心去湊。

  若是歸無咎能過這一關,那麽說明其人冥冥中的機緣運數,已經到了不可測度的程度。

  對上祖庭嫡傳,隻要“三十六子圖”排名不虛,絕無不勝之理!

  另有一點也是不可忽視的。

  “求心”神通,雖似是天意設阻,留下了看似極為簡便的破解法門。但是若無施法之人主動提及,以元嬰境界的修為想要看破,那是萬難做到。

  何況施展此法的不是旁人,而是號稱“兵仙人”的荀申。諸宗上真,知曉內情者,無人會懷疑荀申能夠以最合理、最恰當的時機,施展此法。

  勝過荀申手上的“求心”神通,相較於旁人,又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當荀申選擇將“求心”神通偽裝在“淩人”神通的外殼中使出,這一計謀,連高居穹宇的四大道尊,也不由地動容,忍不住擊節讚歎。

  原來,整個“淩人”神通,占據了七法之一的名額,竟然是機中藏機,其實是在為真正的殺招,第四式“求心”作一墊腳石。

  “淩人”神通的特質,幾乎是“求心”神通最完美的後手,天造地設的誘餌,請君入甕的絕著!

  如此妙算,心胸果有海淵之深,城府之嚴。在那一瞬,諸位道尊仿佛已經看到歸無咎不顧一切的衝了上來。

  一個難以置信的冷門,令人惋惜的結局,即將變成事實。

  可惜,這一切都並未發生。

  惜甚;亦幸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