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秘地尋究竟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0-05-09 19:30      字數:3619
  歸無咎回到洞府之後,細閱瀛水上真所留玉簡。然後對黃采薇、雲歸海留下一番交代。複又化作一道清光,往山門之外遁去。

  歸無咎向瀛水上真請教的兩個問題,乃是行功之中經曆了那場“幻境”,除了明白空蘊念劍神通的淵源外,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兩幅畫麵。

  其中之一自然是“商乙成道”。歸無咎在那幻境之中清楚的感受到,道尊大能的成道飛升之地,是一處極為豐富的寶藏。

  若是曆代道尊都在本門秘境之中完成飛升壯舉。那麽時機恰當的話,歸無咎可以將觀摩此地和比試賭約相掛鉤,作為一項附加條件。

  隻是沒想到此路不通。所謂的“成道地”,竟然是什麽十大秘地之首,古今以來唯有兩處暴露在人道文明的視野中。

  但是回過神來細想,即便無有瀛水上真所言“根基不足的弟子觀覽反有大害,功行不得寸進”等托詞,這飛升之地,多半也是秘之不宣的。

  為何?

  想這本土文明,道尊大能嚐試飛升的成功率百不足一,除了極少數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頂尖人物,絕大多數道尊在決定飛升之時候不過是勉力一試罷了,誰敢說必定成功?

  若是嚐試飛升失敗,讓本門弟子看到身為一界頂點的大能,門中的支撐、驕傲和信念,依舊無法走通最後一步,隕落天地劫力之下,這其中的消極影響,不可估量。不知要有多少弟子道心受損,甚至動搖門派根基。

  因此這對於歸無咎大有裨益之事隻能稍稍擱置,以待日後有緣。唯有先處置了第二件事。

  第二個給歸無咎留下深刻印象的畫麵,是那“紫氣飛濺”。

  依照幻境之中的所見,最後第三、第五道尊的求道一戰,第三道尊空蘊念劍化形,元氣大傷後投入北方天淵之中。那一擊破天淵、“火星四濺”的場麵,卻異常的奇妙。

  其中妙處,以一例喻之。

  尋常生靈野獸,若是在其身上斬下一塊肉來,脫離了一身精血的循環滋養,不必多久,即活力盡失,徹底腐朽。

  但道冊之中卻有記載,有一種名為“棠山蛞蝓”的異種,體型龐大,身軀千丈。即便軀體碎裂肢解成無數片,每一碎裂肌體又可以成長為一個更小的蛞蝓個體,靈性自生,宛若分魂。

  幻境之中所見,正與此相似。

  那些紫氣火星,雖然飛濺四外,但是每一枚火星卻瞬息具備的新的“靈性”,在億萬裏之外生根發芽。

  既然其中一處是雲中派積古峰。這不得不令歸無咎大感興趣。

  遍觀雲中派所留這道有關紫氣迷霧的玉簡,歸無咎在其中又尋到了一條極為重要的線索,解開了心中埋藏已久的一道疑惑。

  作為一家傳承數十萬載的隱宗,山門之地如此逼仄,是絕對不合常理的。不用說天玄上真,就是以天人感應三境和元嬰後期修士的活動能力,這方圓數百裏之地,幾乎等若龍困於淵,絲毫騰挪不得身軀。

  在此地住上千餘載乃至數千載,著實憋悶地很。

  以此為代價,必當有非常之所得才是。

  如果說所得到的便是紫雲秘地包裹環繞帶來的絕對隱秘和安全,那歸無咎心中有些不以為然。

  若是這一道紫雲屏障的牢靠程度,能夠擋下多位天玄上真的聯手威脅,那麽毫無疑問,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是眼下看來,這一道紫氣屏障雖然對離合境以下有絕對的拒止能力,故而有把握將神庭封心田、建王朝的擴張排擠在外。

  但,終究太保守了一些,不是頂尖宗門的氣魄。

  而瀛水上真所留的這道玉簡,卻把這個謎題解開。

  原來,在雲中派數十萬年前立派於此之時,那時的“紫氣”與今日可截然不同。

  遷徙於此,開宗立派,命名雲中。乃是創派道尊所做之事。

  那時的“紫霧”,可是絕非迷亂二字這麽簡單,而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存在。

  不用說天人感應三境,就是天玄上真,在這道紫氣中呆上幾日,也要大感不自在。

  至於尋常低階修士,遭那紫氣一染,立刻四肢疲軟,心神荼毒,縱被及時救治也要道基大損。

  其中威能。非今日可比。

  按照玉簡之中的考評,此處紫氣雲霧,以“蒼茫疏宕、彌原淹野;衝流沸漾,無物不侵。”十六個字做注。

  這十六字乃是開派道尊金口玉言,可謂信而有征。

  開派道尊創下基業不過五六百載,便不知所終。或許是獨自離開門派,尋找飛升道途。

  到了十二天玄上真同出一世的興盛時代,那十二人聯手踏入紫氣迷霧之中,終於又建下四處秘境,並以一道陣法樞紐暫時控製紫氣流布。

  如此一來,雲中派立根基於此,就說得通了。

  隻是數十萬年來,這紫氣雲霧性格漸漸平和,傷略之意大減,唯餘迷亂之效。

  能傷人的紫氣……

  空蘊念劍經由天淵,出現在荒海……

  歸無咎微微一笑。

  飛遁片刻,歸無咎已經躍出山門,眼前所見正是一片含煙罩霧的彌彌紫氣,遮住半邊天光。

  歸無咎毫不猶豫,縱身躍入其中。

  這足以困住化神、步虛修士的紫霧,歸無咎還不至於熟視無睹。在身臨紫氣的一瞬間,隻見他袖中一道光華,四四方方,若有如無,瞬間染遍其身。

  在這紫霧之中雖茫茫然、昏昏然,無一物可見;但是歸無咎心中卻遙遙可感,有四處大小不一的方位,如黑夜之中的燭火,清晰可辨。

  “雲中正二”副印。

  當年十二位天玄上真聯手開辟四處秘境。固然是因為各有其用,借助紫氣秘地深藏宗門機密。但其中有附帶另一層深意。

  十二上真建立秘境之時,雖然其時紫氣的侵略之意依舊甚為強橫。但是列位天玄上真已經敏銳的感受到,此氣的烈性,比之雲中派立派之時,已經輕微了少許。

  那四處秘境的陣基,可以和特殊煉製的秘術心印遙遙相感。如此一來,通過錨定四大陣基的位置,即便入紫氣迷霧者目不能見,耳不能聞,神意不能相感,也能夠保證不至於迷失方位。

  若是紫色雲氣殺傷力持續衰減,有朝一日,雲中派修士必定可以在其中暢通無阻,探索紫氣秘境中的一切奧秘。

  十二上真堅信,祖師立下基業於此,那紫色秘境之中當是留下了一道緣法。

  秘術心印一共煉製四道,其中一道自然融入了宗門大印之中,另外三道卻秘藏至今,直到萬餘年前又煉入一枚於“雲中正二”副印之中。

  至於紫氣的侵略性終於消耗殆盡,實現於七萬年之前。

  自那時起,便有三代雲中派掌門,持宗門大印入境探索。終於,在瀛水上真這一代,還真的發現了一處奇異的存在。但是其中玄妙,瀛水上真鑽研數百載,也並未能夠窺破玄機。是否為開派祖師所留,更是難以斷言。

  直到今日歸無咎主動提及,瀛水上真便將方位告知,任由歸無咎來試試運氣。

  說來也巧,雲中派在紫氣之中立下的四大秘境,宏觀來看呈現兩個短短的線條。若將這兩道線條延長,交匯之處恰好就是瀛水上真所發現那一處奇地。

  反正眼前紫氣遮擋,無一物可見,也無甚風景可以觀覽。歸無咎索性取出一件上乘飛遁法寶藏身其中,隻以所感陣基方位全速衝刺,倒也可以分出大半心神調息一番。

  這飛遁的過程果然有幾分妙處。若非有四座陣基的方位時時刻刻矯正位置,這法寶飛舟必定要偏離方位。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馳之愈速,離之愈遠。隻怕數個時辰功夫,就要原路返回,鑽出層霧之外。

  這道魔力,無論你是用心神操控飛舟,還是任其橫衝直撞,都完全無用。天上星鬥並不可見,地下磁力亦徹底錯亂。

  歸無咎好勝心起,暗想若有人同樣想到陣基相感推進、步步為營之法,又當如何?當即隨手以“八分定元符”配合三十六枚金針,一一拋撒而出,立定方位。

  但那符籙一旦脫手,神意感應當即中斷,決然不然起到氣機勾連、錨定方位的作用。

  歸無咎暗暗點頭,看來若非十二位天玄上真全力布下四座陣基礎,尋常的神意牽引勾連在紫氣之中是完全無效的。

  這大概也算是霧氣侵蝕之力削弱甚至消失後,雲中派依舊安穩不動的理由了。

  兩道線條逐漸交匯。

  不知幾日夜過去,歸無咎終於來到瀛水上真所言秘地。

  收了飛舟,果然可見有一方圓數百丈的地界猶如世外桃源,紫氣雖彌漫內外、鬱鬱蒙蔽,卻唯繞開了這一片空地。

  頭頂天光也由此穿透。隻是此時天色恰晚,光線並不得直射而入,隻是斜斜投在紫氣之上,仰頭一看,清霧藹藹,落日呈金。在通透的光芒中,浮空水氣宛若點點微塵,彌漫不休。

  這空地正中,立有一物,紫光瑩瑩,宛如日晷豎置。寬約三人合抱,其中所繪形同古木年輪。一粒小指大小的圓柱,在其中轉動不休。

  歸無咎又是欣喜,又是愕然。

  依照“幻境”中所見的淵源,歸無咎心中隱約猜想,此次進來或許能夠看到什麽和往昔見聞大有關聯的存在。或許窺破奧秘的機緣就在自己身上。

  可是,眼前所見之物,不是“大有關聯”,而是“異曲同工”!

  誠然,當日所見是平鋪在地,通體如金;今日所見卻是豎起,宛如挺直的日晷;

  當日所見,是三十六枚浮子,今日所見,卻是一點星珠;

  當日所見,每一周皆有三百六十刻度,今日所見,卻止有四方方位。

  可是,一般的大小圓盤,一般的三十六圈年輪,一般的謎題考驗……

  歸無咎微微一笑。手指一彈,撥動那圓盤正中心的小球,三十六次轉動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