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滄海桑田俱往矣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0-05-09 19:30      字數:3658
  就算自己功力精純不下於此間元嬰修士,但是和“四目巴羊”相比,仍有至少一個大境界的差距。

  縱然有“四目巴羊”心性薄弱的因素,但“魔染”神通,不愧為大魔尊直傳的神通法門。

  進入本土文明第一道難關,就這樣輕鬆化解。

  此時,所有人都仿佛陷入了癡傻。

  歸無咎索性靜立片刻,給他們消化的時間,順便也能看看他們作何反應。

  果然,數十個呼吸之後,鍾離意等三人,開始了激烈的神意交流。

  “莫非……,這一位是哪一家道宗之人?”

  “什麽道宗!這……多半是聖教祖庭的弟子下界!”

  作出這一判斷的,是那青麵老者。鍾離意和右手邊那人,聞言都是一顫。臉色竟有些恍惚,似乎“祖庭”對他們來說極為遙遠,又極為神聖!

  “在祖庭潛修,因此不識人間俗禮;此人僅僅金丹境界,偏偏能夠不懼元嬰真人的聲威,除了祖庭嫡傳,更有何人?”

  “是了。老朽想起來了。曾經在一本野逸殘編中看到過,傳聞十四道宗的頂尖嫡傳,甚至一些和道宗同級別的頂級隱宗嫡傳,在金丹三重、元嬰三重之後,會額外經曆一個名為‘衝盈之境’的玄妙境界。想來祖庭嫡傳更不在話下!莫非,這就是這一位口中的‘四重境’?”

  另外一道神意,似乎是鍾離意:“若果然是‘祖庭’嫡傳,那麽丹符二道對於他來說自然視之尋常。脫口而出‘丹符陣器’,也就不那麽奇怪了。”

  青麵老者道:“傳聞‘祖庭’中一部分資質特殊的修道種子,若是年齒不足,通常被暗中安排在凡俗之間長大,以補足氣運之中最重要的一環。你看他手中那嬰孩……他多半是‘祖庭’臨凡,安頓仙苗!”

  聽聞鍾離意三人主動給自己的行為找到了許多合理的解釋,歸無咎心中滿意得很。但經由先前一番對答,歸無咎也吸取經驗,徹底了解土著現狀之前,多說多錯,沉默是金。

  火候已到。

  歸無咎淡淡道:“你先退下吧。”

  “四目巴羊”抬起頭,四隻瞳仁亂轉,現出戀戀不舍之色。但見歸無咎毫無表示,不敢耍賴拖延。雙足一抬,向後退了三四步,然後轉身一縱,化作一道白光,自正門鑽入。至於乘坐輦車返回,是決計不敢的。

  巴羊雖然離開,但是眾人跪伏在地,依舊沒有一個敢於起身。

  歸無咎木然道:“何必如此。在下隻是一個不速之客而已。三位請起吧。”

  鍾離意三人連忙起身。卻聽歸無咎道:“三位既然如此客氣,歸某倒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天祐神候府中,可有藏經樓一類的所在?歸某自幼清修,未通下界人文。倉促領了職司出門,卻是有些冒失了。”

  歸無咎這番話,有意無意的正是順著三人神意中猜測所說。

  聽聞此語,三人心中一突,暗道:“果然如此!”

  鍾離意堆出笑容,連聲道:“有有有。請歸道友隨老朽來。隻不過洞府秘藏第四?鎖鑰,向來由天祐神侯親自執掌。老朽等身為客卿,是無緣觀覽的。不過道友莫急,老朽這便著人請天祐神侯回返。”

  “歸道友降臨天祐侯府,是闔府上下、乃至整個乾符郡天大的幸事。”

  緊接著鍾離意便和身旁二老交代:“速去九雁山尋神侯回府。”顯然神侯行蹤,隻有鍾離意一人知曉。

  鍾離意引著歸無咎往後殿行去。

  跨過兩道正門,後殿建築讓歸無咎眼前一亮。

  原來,和富麗堂皇、宏偉端正的正門相比,一旦進了後殿,氣象頓時清雅別致起來。

  所有的建築都高不過十丈,俱是用塗抹了一層蜜蠟的青竹搭建。據鍾離意所言,下界中神道修士的府邸,建築風格便是如此。別說是侯爵府邸,就算是大昌王朝昌神君的殿宇,一堵“神人壁壘”、三座紫霄大殿之後,所有後殿也俱是以青竹搭建。

  那竹上所抹“蜜蠟”,其實是一種名為“蒙池水玉漿”的異產,塗抹竹上,能使水火不侵,諸邪退避。甚至力士以千斤拳力猛擊之,也絲毫損傷不得。

  對於神道修者來說,能不使用禁陣,便盡量不使用禁陣。因此“蒙池水玉漿”看著作用普通,實則是一件異常珍稀之物。

  此物尋找求索不得,唯有在“界域朝會”時由每一界域的掌域大帝分賜王朝神君,再由各王朝節節賞賜下來。

  鍾離意說的許多話,諸如“神道”、“神君”、“大帝”一類,歸無咎都似懂非懂。不過,在通覽本土文明的簡牘之前,唯有裝聾作啞而已。

  在獨自進入一間藏滿玉簡簿冊的密室之後,歸無咎再三言明,勿要有旁人相擾。鍾離意識趣的很,拍著胸脯誓言保證。引歸無咎進入,將藏書樓內玉簡簿冊門類一一介紹之後,便恭敬地退下了。

  土著世界之中的玉簡,與歸無咎從前所用大不相同。

  這玉簡稍微有些發黑,似成醬色,據說並非以玉為材質,而是用三種野牛精的牛角製成。

  至於形製,也並非竹簡一般呈均勻的簽條狀,而是一頭粗一頭細,粗的那頭凸出半個巴掌大小,仔細說來,倒和簪子有幾分相似。

  使用時,將粗大的那一頭刻上陰文的一麵貼在手背上,默運神意勾引,便能汲取其中內容。

  歸無咎尋一處竹榻,安坐其上,抓緊時間汲取本土文明中的一切。

  首先觀覽的,並非修道界中事,而是本土人文的點點滴滴。這些消息並非記載於玉簡中,而是筆之於一本本厚厚的簿冊。

  不多時,歸無咎就尋到了所謂“九禮”禮節的記載。

  冠禮,婚禮,見禮,飲禮,食禮,射禮,聘禮,喪禮,祭禮。

  繁簡有別,各有千秋。

  其中“見禮”一節,先行禮者乃是掌心相對,十指交叉上天的姿勢。而回禮之人依照所處環境、身份不同,有三種回禮方式。

  其一是雙手十指嵌入相疊,橫置胸前,手背朝天;第二種是左手伸直,右手握拳,右手置於左手之上;第三種是雙手張開,掌心向外,雙手食指和拇指相連,比成一個“心”形。保持姿勢,彎腰一拜。

  按照方才歸無咎和鍾離意相見的場合,應該是回以第三種比成“心”形的禮節。

  將凡間風俗人文、奇聞軼事、古今史傳稍稍看過一遍,歸無咎轉而投向那一堆玉簡,記載本土文明修道界之事的材料。

  這一看之下,讓歸無咎大開眼界。

  大世界中,除卻人道修士,尚有妖,魔,精怪三種生靈。

  而人道修士之中,按照修行道途之別,又分為仙道、神道、巫道、武道,陰陽道五家。五家之中,仙道最為尊。

  巫道、武道、陰陽道乃是上古所傳,早已式微。縱有大能傳承,多半也是一脈單傳,隱於山野暗處。這且不必多說。

  而歸無咎入本土文明之後,之所以感到格格不入,正是由於“神道”一道,事關本土人道文明的一處大變革。

  正是這一變革,使得本土文明之中的形勢,和杜明倫向歸無咎介紹的形勢相比,已經麵目全非。

  三十六萬年前,十二位大能觀望紫微大世界一瞬得出的結論,本土文明的人道修士,涉獵的境域之廣,相當於整個紫微大世界的三分之一。

  然而,那時所謂“涉獵”,不過是芝麻撒在麵團上,隻得一點,不及其餘。人修和妖魔相比,依舊極為渺小。大世界的絕大多數地域依舊是妖魔肆虐之地,人道文明,不過是分割在千千萬萬、大大小小的城邦中。

  這些城邦,依照修道人比例多少、修為高低,分為聖城、仙城、凡城三種。

  城池治所之外,必定是人煙罕至的荒蠻之地,譬如當時這《大界正圖》的落足點、天祐神侯侯府的前身。

  但是三十餘萬年之前,人道文明之中,突然發生了一件大事,號稱“聖教合流。”徹底改變了人道文明的麵貌。

  人道文明中的修煉法訣,傳承不知幾千萬載,流布宗門億萬,不知其數。其中,八大經典傳承完整保存,能夠修煉到天玄上真的宗門,乃是人道文明中的真正巨擘,其數目大約有數百家。

  這數百家巨擘宗門,除卻天玄上真坐鎮之外,每隔數十萬載,或有宗門相繼湧現出人劫道尊一流的人物。這等人物每一代中通常不過五六人,至多不過十人。

  按照常理說,到底哪一家有此等人物坐鎮,各家都說之不準,唯有從哪家宗門最傑出的天玄上真突然銷聲匿跡,從而推斷出一二。

  因未明虛實之故,縱然某一家有人劫道尊鎮壓宗門,也不敢說必能淩駕其餘數百家宗門之上。

  但是三十餘萬年之前,卻生出驚天劇變。

  兩家頂尖宗門,乾元宗和上清宗,幾乎同時成就一位人劫道尊。

  不是普通的人劫道尊,而是紫微大世界,由古至今,最頂尖的人劫道尊!

  九大上宗,天尊大能。斬卻天人之分,想要飛升,隨時可以成就。而本土人道文明中,億萬年來產生的人劫道尊,一百個中倒有九十九個最終隕落於天人劫力之下,不得超脫。能夠飛升成功的,寥寥無幾。

  而乾元宗和上清宗這兩位人劫道尊,一旦成就,便生感悟:如到了心意指引之日,必定能夠飛升而去。其根基底蘊之厚到了何等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兩位道尊一拍即合,以為若兩家聯手,即便其餘各宗隱世的人劫天尊聯手相阻,也全不在話下。

  由此,改宗立教。

  乾元宗改名元教,上清宗改名清教,二教合流,統稱為“聖教”。

  自“聖教合流”始,盡逐百家,獨尊聖教。

  天下唯餘顯教一支,其餘巨擘宗門,即便有人劫道尊和天玄上真坐鎮,也不得不暫避鋒芒,韜光養晦,成為“隱宗”。

  而原本乾元宗、上清宗山門所在,即為聖教祖庭。

  Ps:收到四十多張月票,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