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火車上的偶遇
作者:龍九月      更新:2020-05-09 19:28      字數:2182
  張海舟輕哦一聲,又問他們,“看你們的年紀,應該還在讀書吧?”

  宋瀾微微笑道:“是還在讀書,張同誌,您呢?是在哪個單位工作?”

  宋瀾省得他一直問下去,就反過來問他的情況。

  張海舟笑著回道:“我在陽城縣府上班,你們要是有機會去陽城玩,可以來找我,我請你們吃飯。”

  宋瀾和葉靖遠一聽他在陽城縣府上班,不禁對視一眼,心裏暗道一聲,好巧!

  宋瀾也笑應:“好的,有機會去陽城的話,到時再去拜見張同誌。現在陽城那邊的情況怎麽樣?那些田地不旱了吧?老百姓能吃飽嗎?”

  張海舟看了宋瀾一眼,誇著她說:“沒想到宋同誌年紀小小,竟然如此關注老百姓的生活,真是佩服佩服。”

  誇完了宋瀾,他又輕歎一聲說:“雖然幹旱的情況有所改善,但是收成仍然很不樂觀,老百姓還是吃不飽飯,供應也緊張,我們縣府的人也愁啊!”

  豫省的陽城,是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都城,陽城縣內又有嵩山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等等古跡。

  在後世,陽城的發展也是很不錯的。

  可現在的陽城,老百姓連肚子溫飽的問題都沒解決,旅遊業自然是搞不成的,老百姓仍然靠最原始的種田為生。

  在三年困難時期,豫省是全國受災最嚴重的大省之一。

  陽城也受災嚴重,到今年也隻是稍為緩解,問題還是很嚴重。

  張海舟這一次上京,就是想求人下撥一點救濟糧,救一救那些生活仍然困難的老百姓。

  隻可惜,他找的人給他的答複是,可以報上去,但最好由他們縣府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盡量不要給組織添麻煩。

  張海舟的內心充滿苦澀。

  如果他們能想得出辦法,他還會上京來求人嗎?

  宋瀾看到張海舟臉上一閃而過的無奈和鬱悶,她又試探著問他,“張同誌,我聽說有些地方可以拿文物換糧食,你們有沒有試過啊?”

  張海舟一聽,頓時眼睛一亮,“文物可以換糧食?宋同誌,你是在哪裏聽到的?”

  宋瀾一臉無辜地眨了眨眼,“在京城聽到的啊!聽我朋友說,他就是用文物商店買來的古玩,換了好多大米、精麵粉、還有肉和罐頭之類的東西。陽城也是一個古都,你們這邊應該也有不少文物吧?縣城有文物商店嗎?”

  張海舟兩眼發光地看著宋瀾,“你說得沒錯,我們這邊確實有不少文物,縣城也有文物商店,但就是沒有這個人脈和渠道啊!小宋同誌,不知道你有沒有辦法能幫我聯係一下?”

  如果真能靠這位小宋同誌說的辦法,用文物來換糧食,那他們縣城的大問題,可就能解決了,也不用再麻煩組織。

  宋瀾內心狂喜,但麵上卻一點都不顯,“行,等到了鄭州,我再打電話回去問問,如果沒有問題,我再打電話給你。不過,張同誌,你能做得了這個主嗎?”

  張海舟朝宋瀾微微一笑,“不瞞宋同誌,我就是陽城縣的縣長張海舟,這是我的工作證,請宋同誌過目。”

  宋瀾接過他用雙手遞過來的證件,舉眸一看,這位還真是陽城縣的父母官啊!

  宋瀾將他的證件還給了他,“原來是張縣長,真是失敬失敬,難怪您這麽心係百姓,您真是一個好父母官啊!”

  張海舟連連擺手,“不敢當,不敢當。小宋同誌,那這事就拜托你了。”

  宋瀾點了點頭,“行,我一到鄭市,就馬上打電話回京問問。”

  宋瀾這一趟過來,本來就是想著,在豫省這周圍大肆買一些文物的。

  豫省是華夏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古代無數朝曾經在這個地方建立都城,這裏的古建築也是最多的。

  在宋瀾的眼裏,豫省就是一個寶藏大省,這麽深厚的文華底蘊,肯定留下無數的珍寶文物。

  除了豫省,宋瀾還有一個地方一定要去,就是滬市。

  滬市在那個動蕩時期,被毀滅的文物數量不計其數。

  據不完全統計,僅僅那三四個月的時間,全國被收繳的現金和存款等就高達428億元,黃金1188萬餘兩、古董1000多萬件,燒毀無數字畫。(數據來自百度)

  宋瀾每看一次曆史資料,就感覺心疼一次。

  宋瀾真的想傾盡自己所有之力,將這些寶物全部收到自己的手中來,留待以後再拿出來現世。

  但她也知道,她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她和葉靖遠商量過,隻能一邊通過葉靖遠在港城研究出高科技產品,直接讓國家送文物出口換技術。

  另一邊,她隻能私下找人,拿隨身商城裏麵的糧食出去換文物,盡可能的爭取多保留一些文物下來。

  現在張海舟自動送上門來,想要以文物換糧食,可不就是瞌睡了有人送枕頭嘛!

  宋瀾在知道了張海舟的身份之後,又用元大師教的相術看了一下張海舟的麵相,確定他是一位正直可靠的人之後,這才將自己和葉靖遠在港大讀書的事、還有自己是中港特派員的事,告訴給了張海舟知道。

  為了震懾張海舟,宋瀾還拿出了她和葉靖遠跟大領導的合影給張海舟看。

  這個年代的人們,對大領導都是非常崇拜的,而能跟大領導合影的人,那必定是非常優秀出眾的人才。

  張海舟現在也證明了,他剛見到宋瀾和葉靖遠的時候,就猜測他們肯定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他猜對了!

  剛開始宋瀾說,他朋友能用文物換到糧食,他其實心裏還是有些不相信的。

  可現在一看宋瀾的工作證件,再看到他們和大領導的合影,張海舟心裏的疑問瞬間全都沒了。

  他看著年輕不凡的宋瀾和葉靖遠,不停地誇著他們,“宋同誌和葉同誌可真是年少有為,我今天真是幸運,竟然能結識二位,以後還請二位多多關照啊!”

  宋瀾也笑道:“關照談不上,咱們都是為國家而奮鬥的革命同誌,就應該互相幫助,互相提攜,互相進步,張同誌,您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