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風北
作者:明涼柿子      更新:2020-05-06 14:09      字數:5637
  李奕等人不想兵將有所損傷,有意的隔絕戰鬥氣機,李奕營寨又距離其他營寨較遠,直到戰鬥結束,左山魁等人才察覺,急匆匆的帶人趕來,見倒在地上的二人,一臉的焦急。

  左山魁手持大刀,赤裸著黝黑的上半身,看到明心衣袍有些淩亂,仔細的打量了一下,連忙問道。“軍師,哪裏來的刺客,將軍怎麽樣?”

  明心知道什麽話該說什麽話不該說,再加心頭對於李奕身份駭然未去,也不願多做糾纏,就隻淡淡的說了一句話,便轉身離開,“放心吧,刺客都被將軍解決了,憑將軍的本事,些許刺客,哪裏近的了身。”沒有李奕的命令,左山魁等人也不敢細問,對視一眼,隻得回去加派人手,守護大營。

  李奕隨意的坐下,玩味的看著膽戰心驚的十一人,“現在呢有兩條路讓你們選擇。”李奕帳外守著八位長老眼觀鼻鼻觀口,好似老僧入定一般。

  此時的李奕憑借醉星劍、紫丸便相當於一名凝氣四五重的強者,又有《太極十三劍》鎮壓一界的真階靈訣,周天之下,極少有人能夠擊敗自己,李秋葉不弱,畢竟是九宗出來的子弟,至少要比明心強些,劍閣的傳承不是南海可以相比的,甚至南海傳承還不如李家係統。

  “您請說。”其中一名融合七重的強者率先開口,自己雖然是劍閣弟子,可是隻是旁係外門,在李家和劍閣之間什麽也算不上,說白了,不過隨時可以丟棄的炮灰而已,死了都沒人心疼。

  李奕見此人很是識時務,笑著點點頭。“嗯,你叫什麽名字?”

  “小人齊桓,劍閣外門執事。”齊桓見李奕問自己,連忙交代,自己的小命就掌握在眼前這位少年手裏,他可真年輕,雖然軍旅生活使得李奕臉龐磨出些許棱角,但是從稀疏的胡茬中可以看出,李奕絕對超不過二十歲,這樣的年紀能夠迅速擊敗自己四人,乃至外門長老李秋葉,那可是劍閣四家中的嫡係後輩,劍閣中年青一代的翹楚。

  “嗯,你很好,兩條路,第一條,自然是死了。”李奕聲音不溫不火,不急不緩。

  另一名融合六重的連忙開口。“願意選第二條。”

  李奕玩味的看著十一人呆怔驚恐的臉。“嗬嗬,第二條嘛,很簡單,交代全部劍閣消息,記住是你們知道的全部,哪怕是小道消息也要交代,到時候我會讓你們分別單獨在一個軍帳,一一寫出來,誰說謊,嗬嗬,那就是走第一條路了。”

  “不要擔心,隻要你們好好交代,我就放你們回去,你們也知道,我李家本是劍閣最大一脈,遲早要回歸的,到時候三仙鎮李家和劍閣李家和在一起,仍舊是最大一脈。”李虹本來無意回歸,先祖被逐出李家之時,一切就都斷了,李奕想要的不是回歸,而是吞並,不單單劍閣,而是九宗。

  “是是是,我寫。”劍閣對齊桓來說現在可有可無,大不了去做散修,自己的小命可是寶貴的。

  “很好,八位長老,帶他們去吧,每人一個軍帳,寫完的給我送來,嗯,交代的好的我還有賞賜。”李奕對齊桓笑笑,齊桓卻瞬間全身冰冷,八位長老應聲而入,不理會臉色煞白的十一人,帶走審問。

  “哼,還以為九宗都是硬骨頭,不過如此。”一眾人離開之後,李奕嗤笑一聲,這樣的人自己是不敢用的,自己得勢還好,若失勢一次,就會反噬得自己骨頭都不剩。

  李奕周身靈氣激蕩,經脈之中靈氣不斷地先天五氣訣運行,一點點的將靈與魂凝氣,等到靈與魂完全的交融在一起,便是可以進入周天期,步入真正的強者行列。在修士的眼裏,不入開光終螻蟻,在整個修真界,便是不入周天終螻蟻了,即便是現在的李奕,對於很正的強者來說,不過是強壯一點的螻蟻。

  “咚、咚、咚”

  李奕李家軍大營中軍,聚將鼓響起。

  一通鼓響穿衣方便,收拾軍備。

  二通鼓響洗漱吃飯,擦亮兵器。

  三通鼓響中軍集合,等候點將。

  三通鼓畢,李家軍中軍營地,四萬餘將士整齊劃一,排成方陣,人不嘈亂,馬不嘶鳴。

  “眾將士,昨日夜裏,可有響動?”左山魁站在高台,大聲吼道。

  “有。”整齊劃一,一個有字響徹雲霄,齊桓等十一人心裏一個哆嗦,這是要幹嘛。

  “若非將軍神威,刺客便得手了,可是將軍不願打攪你們休息。”左山魁聲色俱厲,堅毅的雙眼掃視下方。

  “兄弟們,大丈夫安身立命的依仗是什麽?”左山魁頓了頓。

  “是感恩之心。”

  “兄弟們,是將軍帶我們攻齊滅文立下不世之功,讓我們的妻兒老小有所依靠,是將軍帶我們拚搏向前不白活一世,是將軍與我們同食同寢,把我們這些人當成兄弟,可是燕國不敢堂堂正正與將軍交戰,便來刺殺,兄弟們,你們答應麽?”左山魁振臂高呼。

  “不答應”

  “不答應”

  台下喊聲雷動,群情激奮。

  “好,那,你們怎麽辦?”

  “齊心協力,攻破風京”

  “齊心協力,攻破風京”

  “齊心協力,攻破風京”

  “好,我們恭請將軍調遣。”聽著下麵響徹雲霄的喊聲,左山魁很滿意,火候到了,便是將軍的事了。

  “嗬嗬,兄弟們抬愛。”李奕負手而立,笑著看著台下,聲音不急不緩,卻穩穩的傳進眾人耳中,本來李奕已經安排好進兵事宜,沒想到上演這一幕,正好可利用複仇之氣,一鼓而下。

  “願為將軍赴死。”左山魁當先單膝跪地,大吼一聲。

  “願為將軍赴死。”台下眾將緊接著單膝跪地,齊齊應和。

  “願為將軍赴死。”四萬餘士兵隨之應和。

  “哈哈哈,人生得眾位兄弟,足矣啊。”李奕高舉令箭。

  “高升、左山魁。”

  “末將在。”高升、左山魁出列。

  “命你二人統領三千輕騎,進兵靈州。”李奕令箭嗖的射出,穩穩的落在高升手裏。

  “領命。”高升高舉令箭,與左山魁大步而去。

  “明心,你與韓服率軍五千駐守佳木,守住我軍糧道、退路。”佳木在石城西北,可以遏製石城。劉宇飛領命而去。

  “史渙,率本部遊擊河套,我會遣公孫遼助你。”史渙雖不情願,但還是領命而去。

  “其他眾將各司其職,劉宇飛統七千輕騎為前部,直擊風北。”

  “眾將士,出發。”李奕大喝一聲。

  “齊心協力,攻破風京。”四萬大軍齊聲呐一聲喊,人頭攢動,各歸本部。

  李奕收了十一人的手書,也沒為難這些人,不過一群雜魚,對照好沒人所說的話,便將十一人放走了,不過都被李奕下了一道禁製,留作後用。

  十一人知道的不多,但是很多信息對李奕來說至關重要,甚至還有一些靈決,雖然隻是普通的凡階靈決,最好的也僅僅是靈階的殘訣,《太極十三劍》的簡易四招李奕早就會的,所有信息,李奕都整理成冊。

  燕國實際掌控的六州之一風北州,元秋城因為數十年來抵抗各路反王的進犯,備受燕國重視,修建成一方重鎮,已經成為風北州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門戶所在。

  元秋城守將褚心怡聽聞探馬來報李奕大軍已經渡河,又有反王相助,自己的這位統帥還在左擁右抱,不由得憂心忡忡,“王叔,李奕大軍來勢洶洶,咱們如何應對。”

  燕國地處偏遠北部,相較於諸國而言乃苦寒不毛之地,雖然地廣卻人稀,加之自開國燕王司馬運之後,燕國匪寇橫行,先後丟失河套七州,連年征戰,但是也因此民風彪悍好鬥,多出悍卒,司馬會統軍二十餘年,河套十八路反王二十餘萬大軍被司馬會追著打,因而自視甚高,司馬會不情願的放開兩位美姬冷笑一聲。“哼哼,文、齊不知為何不顧一切的傾盡全國之力大戰,損失慘重,才使得魏國乘虛而入,使得李奕這個稚子成名,如今魏國大軍曆經半年大戰早已疲憊,雖然涼、雪二州兵馬被牽製,可是他們能夠調動的也不敢四萬烏合之眾,而我尚有八萬大軍在此養精蓄銳,何懼之有。”

  “王叔,小心為上。”褚心怡見司馬會絲毫沒有將李奕放在眼裏,不由得擔憂,但是也不敢多說什麽,大殿中其餘眾將也不敢再勸諫,全都默不作聲。

  司馬會怒哼一聲。“哼,你呀,怎麽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以堂堂八萬大軍抵擋四萬遠來之師,何懼之有啊。”

  褚心怡搖頭不再言語,司馬會是燕王親叔,燕王司馬衝八歲為王,司馬會便掌領燕國軍政,如今司馬衝已經過了三十歲,仍不能親政,兩黨交錯之下,民不聊生,百姓中十八路反王占據河套,蘭州在三仙鎮扶持下獨立於外,燕雲十三州,燕國隻控製住六州,可是達官顯貴們,仍舊不思收複失地,整日尋歡作樂。

  司馬會見褚心怡不再說話,輕蔑的看了一眼褚心怡,冷冷的掃視一圈殿內文臣武將。

  “褚心怡,命你率本部三千人馬,出城去探聽虛實,許勝不許敗。”司馬會陰陽怪氣的看著褚心怡。褚心怡心頭一驚,方才自己頂撞司馬會,司馬會定是懷恨在心,名為讓自己打探虛實,可是一句許勝不許敗,分明是乘機排除異己。

  褚心怡心頭苦笑,燕國在這等人手中,焉有不敗,但是此時連王變等四位柱國大將也不敢多說什麽,自己一個小小將軍隻能聽命。“末將、遵命。”隻是,心中有些冷灰。

  褚心怡步履沉重的走進自己的軍營,抬頭看看正在操練的三千元秋嫡係大軍,有些無可奈何,隻能一步步挨回軍帳,準備出征。

  副將冷宜見褚心怡步履沉重,似乎心事重重,關切問道。“將軍,您怎麽啦?”

  褚心怡長歎一聲。“哎,王叔命我率領三千本部出去探聽敵軍虛實,還許勝不許敗,我手下三千兄弟豈非送死?”

  冷宜出了大帳,命心腹死士守衛大帳四周,以免有人聽到,回到帳中壓低聲音。“將軍,王叔久把朝政,苛捐雜稅不知有多重,早已是民怨載道,我三千兒郎抵擋十八路反王已是九死一生才留下命來,如今卻要被他們苦苦守護的人害死,豈不心寒麽。”

  “將軍,何不去乘勢投了魏國,如今李奕兵鋒所向,莫有不破,燕國尚且不思退敵,眼看著覆滅在即,將軍便是不為自己考慮,也該想想

  與我們出生入死的三千袍澤。”

  “父母妻兒,具在此處,如之奈何。”褚心怡略有心動,隻是家小不能隨軍而出,十分無奈。

  冷宜目視褚心怡,握拳道。“一不做二不休,你我前去投奔,假意兵敗,詐開城池,到時候便可保全。”

  褚心怡以數千人馬鎮守元秋十數年,十八路反王無人能破,自不是婆婆媽媽,優柔寡斷之人,思慮已定,再不拖延,悶聲道。“嗯,好,燕國在司馬會手中,敗局已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你我兄弟就搏一場富貴去。”兩人對視一眼,彼此眼中都能看出對燕國的冷意。

  卻說劉宇飛、許癡二人一路橫掃,半月間,連下十餘城,以至於後來郡縣兵馬望風而逃,絲毫不敢抵擋。

  “老劉,前麵便是元秋,聽說元秋守將褚心怡有些棘手啊,以數千人馬硬是擋得住反王的輪番進攻。”許癡見劉宇飛命將士修整,不由得說道。

  “石城到此十七城,皆是無險要可以依靠,雖有少許兵勇,一戰可破,元秋是風北門戶,我想燕國大軍必然聚在此處,準備與我決戰,至於褚心怡,隻怕也已經做不了主了。”劉宇飛帶兵之能猶在左山魁之上,隻是初出茅廬,稍顯經驗不足,還不及高升老練,卻又勝在奇思妙想。

  “那怎麽辦,我們還打麽?”許癡頭腦卻簡單,凡是計謀謀略都不愛思考,憑著一份悍勇,往往橫衝直撞。

  “這元秋城中少則五萬大軍,多則十萬大軍,況且北地軍民彪悍好鬥,我們初來乍到,又一路疾馳,等待大將軍到來吧,我們隻要小心防守便可。”劉宇飛快速吃完幹糧,整束軍備,許癡還在那想著什麽。

  一騎兵斥候縱馬來報,“報,將軍,一路軍馬高舉降旗而來。”

  劉宇飛驚奇道,“哦?打著何人旗號?”

  “大旗之上寫著元秋太守,褚心怡”

  劉宇飛聽聞是褚心怡來了,大笑一聲,親自去迎接降軍。“哈哈,當真是天助我也,快,老許,派人聯絡將軍,或許,元秋守軍可一戰而破,破開元秋,可就是在無險要了。”

  “好嘞。”許癡連忙去派人稟報李奕。

  一日後,李奕本部與劉宇飛部匯合在元秋百裏之外,來的一路之上,剿滅大小反王五路,招降三路,另一麵河套史渙、公孫遼來報,已經剿滅反王一路,驅逐四路離開燕國,不知去向,另外三路聯盟,結軍合一與二人周旋,但敗跡已露,不出一月便可大獲全勝。

  “你就是元秋褚心怡?”李奕風塵仆仆,但是來不及休息,便接見了褚心怡,戰機稍縱即逝,這一次謀劃得當,不知道會少死多少人。

  褚心怡連忙翻身跪倒,“大將軍,末將褚心怡,這位是末將的副將冷宜。”

  接著褚心怡將來降原由訴說一遍,李奕聽著頻頻點頭,聽起來八成真,二成假,但是聽到褚心怡所講司馬會種種情況,便是九分真了,據明心內線來報,對比之下情況屬實,但是仍舊不敢全信。

  李奕扶起悲戚的褚心怡。“褚將軍家小也在城中?”

  褚心怡知道李奕還未完全信任自己,但是也是無可奈何,隻能據實來講。“末將家小具在城中,隻因擔憂家小被害,才與冷將軍想出獻城之計,此事已經不堪言語,末將已成背國投敵,賣城獻關的不忠之人。”

  李奕笑著遞一杯水給褚心怡。“好,褚將軍莫怪,事關不知多少兄弟生死,詢問的多些,燕國無道,民不聊生,將軍也算為百姓謀取安穩了,不可妄自菲薄。”

  褚心怡神情悲戚。“哎,大將軍,末將豈不知這等好賴,若不是為了這三千百戰餘生的袍澤不白白犧牲,末將豈願背負叛國投敵的罵名。”

  李奕微笑著看著褚心怡,安慰道,“好,褚將軍明日便留在我身邊,可讓副將冷宜帶我千餘精銳扮作敗軍回去,隻要詐開城門,大勢定矣,到時自然為將軍正名。”

  ……

  “快,快回城。”冷宜縱馬在前,神色慌張,身後士兵衣甲散亂,兵器殘破,火光之下也能看出兵士滿身血汙,此時亂糟糟的擠作一團,哭天喊地。

  “快打開城門啊。”冷宜帶著敗兵趕至元秋西門,大聲叫道。

  “你們是何處敗兵。”守將大聲問道。

  “我是元秋褚心怡將軍副將冷宜,王叔命我們出城試探敵軍,可是我們出城中了埋伏,褚將軍已經戰死,我們拚死逃回,追兵就在後麵,快讓我們進城啊。”冷宜神色慌張的叫道。

  “將軍,是冷宜,我認得他。”一名屯將見守將不能辨別,連忙討好般稟告。

  “好,開城門。”守將一聲令下,吊橋緩緩放下,城門大開,千餘兵馬迅速入城,將守軍擁擠到一邊。

  小將打扮的許癡一馬當先,手中大刀斬斷吊橋鐵索,大喝一聲,當先衝城去。“建功立業就在今日,衝啊。”

  冷宜一擺長槍,緊隨許癡之後。“發信號。”一道火焰升空,照亮天際。

  “殺。”

  守將大驚失色。

  “快關城門啊。”可是吊橋落下,城門守兵被許癡、冷宜殺散,不能關門,越來越多的魏兵湧進元秋城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