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自主創新才是正確道路(求收藏)
作者:愛潛水的神機      更新:2020-03-03 09:14      字數:2212
  主持人道:“看來自主創新,對我們國家的航空工業來說,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現在關於大飛機的消息也非常多,幾位認為我們應該搞大飛機嗎?”

  宋院士道:“大飛機確實是一個更難的工程,現在爭議也比較大,有的專家認為應該搞,有的專家認為引進就可以了,但是我們知道大飛機包括了大型民用客機和大型軍用運輸機兩種,民用客機方麵,現在波音空客已經霸占了整個幹線客機市場,所以我們要搞的話是很難的。大型軍用運輸機,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我們沒有這樣的技術基礎,剛才說到了渦扇發動機,大型軍用運輸機也需要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現在我們也沒有,所以這也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困難並不等於就不搞,這需要國家根據各方麵的情況來判斷!”

  周紫塵道:“是啊,其實我們在二十多年前,就搞過大飛機,這就是我們的運十客機,當時運十客機還是比較先進的,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一百一十噸,可以載客一百八十人,與波音707客機相當。隻是很可惜,最終運十客機下馬了,主要的原因還是技術方麵的問題,我們的差距很大,再一個就是市場的問題,一款大客機研製出來,不能占有市場,那最終也隻能下馬。”

  湯偉笑了笑道:“沒錯,我們即便是能夠把大飛機設計出來,但是大飛機上麵很多的係統,比如說發動機,航電係統等等,恐怕也隻能采購國外的產品,因為我們沒有配套,要從零開始發展這些配套產品,沒有二三十年時間恐怕不行。比如大客機采用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它比軍用渦扇發動機,在某些層麵來說,要求還高。因為除了推力指標外,對排放和噪聲的指標控製是很嚴格的,如果達不到,就無法取得適航認證,不能投入市場。我們國內沒有這樣的發動機,比如說我們如果要設計研製類似波音737這樣的大客機,那麽我們就隻能采購GE或者羅羅的發動機!人家賣不賣還不好說,即便是賣給咱們,也是有很多限製的!”

  這時候覃天不由得就想到了後來的C919客機,還有運20胖妞大型軍用運輸機,它們都是國家大飛機項目的產物。

  雖然它們還算比較成功,但是也有很多遺憾,也沒有實現完全的自主,C919客機就不用說了,因為它要取得適航證,所以必須采購大量的國外係統設備,比如LEAP發動機。

  但是運20大型運輸機,也非常可惜的,隻能引進毛熊家的D30渦扇發動機,不然就沒有發動機可用了。

  而D30渦扇發動機,其實是一種性能並不先進的渦扇發動機,而且覃天前世的時候就從網上看到消息,毛熊說兔子將向他們采購四百多台D30渦扇發動機,這意味著大概有一百架的運20運輸機,都要裝上引進的D30渦扇發動機。

  D30渦扇發動機,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產品了,當然運20大型運輸機,采用的是D30的改進型號D-30KP-2渦扇發動機,其最大推力為12.5噸,涵道比2.42:1,翻修壽命3000小時。

  這款發動機天生就自帶一些毛病,那就是涵道比較小,因此油耗相對較高,推力也不夠大。它是毛熊伊爾七六運輸機的動力。

  所以很多人也認為運20運輸機其實就是伊爾76運輸機的仿製型號,當然這是不準確的,雖然二者采用了同樣的發動機,但是機體結構是不同的,隻不過在設計過程中,參考了伊爾76運輸機的設計,那是肯定的。

  由於發動機性能的限製,運20運輸機的性能也不能發揮出來,雖然較伊爾76運輸機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比起鷹醬家的大型運輸機來,那就差了不少,甚至比安70和A400M這樣的中型運輸機,也有技術上的差距。

  而運20大型運輸機的後繼動力,仍然有可能是以D30為基礎仿製的渦扇18發動機,雖然說可能會有一些改進,但是天生的毛病卻改不了,所以仍然不夠先進。

  D30渦扇發動機的最大起飛推力隻有十二點五噸,巡航推力才三噸,起飛油耗率達到了0.5,巡航油耗0.71,重量達到二點七噸,推重比較低。

  對比鷹醬家的C17環球霸王運輸機,這家夥采用的是F117-100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了十七噸多,推力的巨大差距,導致了兩種運輸機在噸位和運載能力上的差距。

  運20運輸機貨艙隻有四米左右的寬度,高度四米五,而C17運輸機,貨艙寬度達到了五點五噸,二者的載重量也差了三分之一。

  當然C919客機也是有同樣的問題,雖然也有自主設計研製的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但是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裝機。

  主持人笑道:“看來,咱們的航空工業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創新才行啊,這一次六一一所讚助舉辦咱們的創新杯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主要是出於什麽考慮呢?”

  宋院士笑道:“我們主要是協助咱們航空學會舉辦這次大賽,因為我們的是搞飛行器設計的,所以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關心,支持這樣的活動,特別是我們希望我們國家廣大的青少年,能夠熱愛航空,培養他們對航空的興趣,這樣我們的航空事業,才會有繼有人,出於這個目的,我們六一一所讚助了這次大賽。”

  湯偉笑道:“主持人剛才說得很好,因為我們所有創新的傳統,在七十年代我們所搞殲七戰鬥機的時候,一位老首長到我們所考察,給我們所題辭就是創新,所以我們就把大賽的名字命名為創新杯了,這也是為了懷念我們老一代的將軍,同時培養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我們的航空事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主持人笑道:“好的,最後一個問題,最近有外媒說,毛熊想邀請咱們參加其五代機的研製,不知道幾位怎麽看這個問題?”

  宋院士笑道:“從我個人的想法來說,我覺得我們可以積極的響應,有一些技術可以共同研究,共享,但是我們最終還是要回到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來,我們要獨立的研製我們的隱身四代機!用毛熊的標準說,是五代機。”